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2课时太阳系(大象版)六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0102能用数学的方法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数据来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03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科学观念04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古人观星时,发现有五颗星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动,看起来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腊人就将它们命名为行星(“漫游者”)。到了1781年和1846年,人们借助望远镜又发现并确认了两颗行星。新知导入古人用肉眼观察发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新知导入五星是我国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的五颗行星。这五颗行星最初分别称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或填星),后来又用五行概念命名这些行星,对应称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顺序是按照距离太阳由近而远排列的。后来用工具观察发现:天王星。新知导入天王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威廉·赫歇尔在1781年3月13日于自宅庭院中发现了这颗行星。通过推测、计算发现:海王星。新知导入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仅有的利用数学预测而非观测意外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海王星也被人们称为“笔尖儿下发现的行星”。这一发现过程展示了数学和天文学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新知导入行星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天空中除了月球、行星等可以移动的天体,还有一些星球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被称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发光。太阳也是一颗恒星,但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所以看上去一年中太阳在星空中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小贴士新知导入事实证据探究新知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事实证据探究新知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太阳系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周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所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绕着太阳公转。事实证据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表探究新知行星 与太阳平均距离(万千米) 赤道直径(千米)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水星 5791 4880 59日 88日金星 10800 12104 243日 225日地球 14960 12756 1.00日 1.0年火星 22800 6792 1.03日 1.9年木星 77800 143000 0.41日 11.9年土星 142700 120162 0.43日 29.5年天王星 287100 52300 0.75日 84.0年海王星 450400 49500 0.67日 164.8年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事实证据“与太阳平均距离”是指该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因为每一颗行星绕太阳一周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所以是“平均距离”。探究新知事实证据“赤道直径”大小的排列顺序和体积是一样的探究新知像地球绕地轴转动叫自转,绕太阳转动叫公转。“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反映了星球运动的快慢。红色线段表示直径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给八颗行星排序:事实证据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探究新知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万千米) 5791 10800 14960 22800 77800 142700 287100 450400按直径由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序:事实证据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探究新知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赤道直径(千米) 4880 12104 12756 6792 143000 120162 52300 49500探究新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要求能正确反映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大小与相对位置。处理信息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处理信息探究新知行星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与地球直径比 109 0.38 0.95 1 0.53 11.18 9.42 4.10 3.9行星的直径很大,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将太阳和其它行星直径都除以地球直径。处理信息探究新知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与太阳平均距离 (单位:天文单位) 0.39 0.72 1 1.52 5.20 9.54 19.18 30.06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数值太大了,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将每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值都除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天文学家也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当作个长度单位,称为“1天文单位”。探究新知设计制作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制作一个太阳与八颗行星的模型,向同伴描述太阳和八颗行星的相对大小,以及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探究新知设计制作材料超市:橡皮泥各种颜色的卡纸、标签纸彩笔可充气至直径1.09米的红色大气球小气球不同尺寸大小皮球乒乓球探究新知设计制作建模过程:1.用橡皮泥做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球体代表地球,为其他行星选择尺寸合适的球或以给气球充气、捏橡皮泥球、用卡纸剪成圆纸片等方式制作合适尺寸的模型,分别为它们贴上标签。探究新知设计制作建模过程:2.将大气球充气至直径为1.09米。3.从班上选出9名同学,一名同学手持大气球代表太阳,站在操场的一端,其他同学根据每人所拿的行星模型按照正确的顺序站立。探究新知设计制作建模过程:4.利用制作好的太阳系模型,向同伴介绍太阳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每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呢?我是太阳,我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我的直径是1392000千米。探究新知设计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大胆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与制作。水星:体积最小的行星拓展延伸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其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水星的大气极为稀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表面温度可达427度以上,黑夜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金星拓展延伸金星,又叫启明星,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颗,比地球略小。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木星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16颗卫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拓展延伸土星拓展延伸土星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天王星天王星呈现蓝绿色,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拓展延伸海王星海王星表面有荧荧的淡蓝色光,呈扁球形,大气中主要含有氢。离太阳太远,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拓展延伸1、从离太阳由近到远算起,第5颗行星是( )A.有光环的行星 B.能住人的行星 C.太阳系最大的行星2、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A.地球 B.月球 C.太阳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 ),它还有7个同类A.恒星 B.行星 C.卫星选一选ACC课堂练习填一填1、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 ),分别是( )、( )、( )、( )、( )、( )、( )和( ),还有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 )。2、行星通常指自身( ),环绕( )运动的天体。在太阳系后只能怪,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不发光恒星水星海王星课堂练习断一断1、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只有一颗行星有光环。( )2、像太阳这样自身发光的天体,叫恒星。( )3、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卫星,其他行星都没有。( )4、木星是八颗行星中直径最大的一颗。( )5、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6、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 )××√√√√课堂练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和周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而且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同时,我们能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课堂总结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成员,如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分享给同桌或小组成员。作业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浩瀚宇宙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2 地球绕地轴自转 (1)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9.3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2)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3)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9.4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4)知道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种月相,说明月相的变化情况。 9.5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5)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6)知道宇宙中有很多恒星,通过观察或借助软件识别织女星、牛郎星等亮星,学会利用北极星辨认方向;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星座,了解划分星座的意义。 9.6 太空探索扩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7)了解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的历史,知道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 (8)了解天文观测和利用航天器探测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进展。 学业要求: 1.能说出太阳系的基本结果,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物体影长变化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进展。 2.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的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了解月相的变化情况,具备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3.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4.能科学认识星座划分的意义,了解常见的天文现象,关注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进展,激发探索太空的好奇心,树立民族自豪感。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浩瀚宇宙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己熟知的、几乎每天都感受到的太阳、月球等入手,以大家感兴趣的大熊座、猎户座引出对星座的学习,最后通过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本单元通过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该单元分为五课,分别为《月球、地球和太阳》《太阳系》《星座》《星系》《浩瀚宇宙》。先从学生最熟悉了解的入手,使学生明白月球、地球和太阳是有联系的;第2课《太阳系》让学生对整个太阳系有所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第3课《星座》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生日中获取自己的星座。第4课《星系》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系概念,利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第5课《浩瀚宇宙》旨在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主题学情分析 学生对月球、太阳系、星座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想更多地了解,所以本单元对学生来说很有意思,能很好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信息方面,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从阅读、媒体或网络等不同途径中获取信息,但甄别信息、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并创造性地表达方面的能力较为缺乏。第一单元侧重训练学生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本单元作为高年级段探究要素的训练单元,将在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继续重点提升学生用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并表述探究结果的能力。开放性学习环境 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需要知道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其他无数的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宇宙的整体认识,理解宇宙的浩瀚和复杂性。 科学思维:学会利用概念图、统计图表、模型、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方式来整理和记录信息,表述探究结果。能够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探究实践: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了解日食等天文现象的发生过程和原因。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制作星座知识小报等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增强对环境保护和科学探索的意识。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猜想假设——天狗食日 教师讲述“天狗食日”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猜想日食的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日食图片或视频资料,指引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描述日食发生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日食的成因做出假设。任务2 名称:事实证据——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 提问:我们的假设合理吗?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师生讨论并整理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方案,学生按方案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探究天体运动规律的常用方法,能较为方便地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获得相关的实施证据。此处,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日食模拟实验,并观察模拟实验现象与真实的现象是否一致。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每次的模拟结果与真实现象的吻合程度,并记录天体在怎样的位置条件及运行情况下会出现日食现象。任务3 名称:处理信息 汇总模拟实验的结果,观察和对比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归纳日食发生的规律。 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单元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处理信息前需要收集信息,通过模拟实验,各组已获得了相应结果。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各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将结果的关键词或示意图记录在黑板的表格上,接着,整理信息,描述月球模型在什么位置,在怎样的运行情况下会挡住太阳模型,进而解释日食的成因。任务4 名称:迁移应用 提问: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状况?我们能用模拟实验来解释吗?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并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完成对日食的模拟分析,学生可用相同的思路去思考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巩固所学内容。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事实证据 教师讲解古人发现行星的过程并提问:行星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行星”这个名字的由来,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星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数据清晰地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便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型。任务6 名称:处理信息 提问: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按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相应的数据。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筛选、转化所需的建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数据等比例缩小转换为可用来建模的尺寸。任务7 名称:设计制作太阳系模型 出示任务和制作步骤,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太阳系模型,并向同伴介绍太阳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整理的比例尺数据信息,进行动手制作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第3课时 任务8 名称:活动——我们来找北极星 提问:北极星并不是一颗特别亮的星,如何才能准确找到北极星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总结寻找北极星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星座来寻找北极星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星座的概念,并认识大熊座等星座。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联系,从而总结出寻找北极星的规律。任务9 名称:计划组织——制作星座知识小报 (1)准备活动: 提问:夜空中还有哪些著名的星座?如何找到它们?星座还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制作星座知识小报的准备工作。 (2)收集与星座相关的信息,并且整理成星座信息卡。 设计意图: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纸质资料,比如书籍、图片;或者电子资源,比如相关网页、视频资料等。通过整理星座信息,制作星座小报,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星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任务10 名称:表达交流——星座知识交流会 要求:将我们设计制作的星座小报展示出来,举办一个星座知识交流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对星座的新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星座知识交流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星座的认识。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提出问题 教师介绍银河系。 提问:关于星系,我们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请将问题填入问题银行存折。 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星系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也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正是学生探究的动力。教师可以先收集学生对宇宙感兴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列出来进行整理。任务12 名称:搜集证据 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星系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下来。出示资料卡内容,学生阅读并整理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三种收集信息的方法:上网查询、查阅书籍和实际观测,获得星系的相关知识。任务13 名称:处理信息 提问: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多而杂乱,我们用哪些方法处理这些信息呢?这些信息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学生讨论交流处理信息的方法,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两种处理信息的工具——思维导图和气泡图,并尝试用这两种工具整理星系的相关信息,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整理信息能力和组织能力。第5课时 任务14 名称:搜集证据 出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人类为探索宇宙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又发展了哪些最新的空间技术?制作一份海报,向同学们展示宇宙的广阔或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历史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出发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通过阅读宇宙相关的资料信息,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后续制作海报做准备。任务15 名称:处理信息与表达交流 利用时间轴记录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信息进行整理,同时把自己制作的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轴展示出来,并向同学介绍。 设计意图:用时间轴记录法能十分清晰地呈现某件事的发展历程,有效呈现碎片化的信息。鼓励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对人类探索宇宙发展历程的理解。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月球、地球和太阳》: 1.能依据日食的成因做出假设。 2.能根据自己的假设开展日食模拟实验,并观察模拟实验现象与真实的现象是否一致。 3.能通过整理信息,解释日食的成因。 第2课时《太阳系》: 1.思考星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 2.通过数据能清楚地知道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型。 第3课时《星座》 1.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完善对北极星的认知。 2.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星座的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对星座的认知。 第4课时《星系》 1.能使用常用的信息收集途径对有关星系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梳理。 2.会使用思维导图或气泡图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展示。 第5课时《浩瀚宇宙》 1.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研究确定收集信息的角度,再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相互分享。 2.会自己制作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轴。评价指标 第1课时《月球、地球和太阳》: 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相对运动方式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科学观念)能在小组分享中收集汇总实验结果,并借助统计图表对搜集到的证据进行信息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概括出日食发生的原因。(科学思维)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日食的成因。(探究实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态度责任) 第2课时《太阳系》: 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科学观念)能用合适的方法把“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缩小成适当大小,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探究实践)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第3课时《星座》: 知道大熊座、猎户座等主要星座。(科学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及仙后座中的亮星来寻找北极星。(科学思维)能够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信息处理,梳理并展示交流星座知识。(探究实践)勇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态度责任) 第4课时《星系》: 知道宇宙中除了银河系还有其他无数的星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科学观念)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气泡图处理信息。(科学思维)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探究实践)在探究活动中,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态度责任) 第5课时《浩瀚宇宙》: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科学观念)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信息。(科学思维)能够查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探究实践)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选一选。 1.月球是围绕着( )自西向东转动 A.地球和太阳 B.太阳 C.地球 2、在夜晚的天空中我们看到的闪烁的星星大多是( ) A.流星 B.恒星 C.行星 3.下列关于星座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北极星是小熊座中的一颗星 B.北极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所以能指示方向 C.仙后座中的五颗星可以组成字母“W”的形状,这是辨识仙后座的最主要标志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 ) A.中国的杨利伟 B.古希腊的阿波罗 C.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5.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6.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两个“近邻”分别是( )。 A.木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金星和火星 二、填一填。 7.太阳系是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 )、( )、( )、( )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8.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 )运动的天体。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 9.时间轴记录法就是依据( )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 10.月球( )围绕地球转动,于是地球就带着月球一起围绕太阳( )转动,当月球运动到( )和地球中间时,如果三者大约处在( )上,月球就会挡住( ),这时就会发生( )。 三、判一判。 11.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 为了更好地观测宇宙,人类利用运载火箭将望远镜、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等送入太空。( ) 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中心位置。( ) 星系由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 ) 在星座图形中,北极星处于大熊的尾巴尖端。( ) 四、综合题 16.仰望天空,我们感叹宇宙的浩瀚,你是否畅想过外太空的奥秘,请设计一个航天器,结合太空特点,并用文字说明航天器的特点和功能。 17.请完善下图中地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的关系。 答案: 一、1.C 2.C 3.B 4.C 5.C 6.C 二、7.太阳 八颗行星 矮行星 小行星 彗星 8.恒星 水星 海王星 9.时间 10.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太阳 一条直线 太阳 日食 三、11.√ 12.√ 13.× 14.√ 15.× 四、 16.答:航天器的特点是小巧轻便,耗能较少。航天器具有设计奇特,具有科技高,设备全的特点,可以拍摄记录太空。 17. 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总星系 河外星系六、单元教学结构图浩 瀚 宇 宙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模拟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类型,尤其是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常用方法,但是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所以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引导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及实验中各种器材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意义。 关于处理信息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进行选择,在中年级学段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同的处理信息的方法,如从资料中找证据、图表法、涂色法、模型法等多种方法,本单元则主要选择了分类整理法和绘制流程图法。 优点: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不足:不能每个人真实地体验实验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太阳系》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相较于上一课仅关注日、地、月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课将探究范围扩展至整个太阳系,通过建模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以及太阳系其他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 引入。教材说明了“行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这些形体相对于星空背景是不断移动的。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体除了会运动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整理事实依据。教师需提供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但资料不能复杂,应易于获取并与后续建模有关。制作太阳系模型需要知道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其中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是最为主要的,需要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通过数据能更清晰地知道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大小,进而便于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模型。 处理信息。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筛选、转化所需的建模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据的处理。例如“与太阳平均距离”这项数据体现了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赤道直径”这项数据体现了各行星的体积大小。接着需引导学生将真实的数据等比例缩小转换为可用来建模的尺寸,这就需要考虑实际制作情况,包括材料、技术支持等。 设计制作。通过上述的信息处理,学生已在脑海中构建了“原始”的太阳系,接下来需要利用合适的材料、工具进行制作。教材的“材料超市”,提供了比较适宜的材料,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筛选。制作完成后,共同展示,分享感受,学生可进一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2.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说出太阳是恒星,太阳系有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尤其是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知之甚少 。通过观看真实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太阳系各行星的大小和距离远近排列,这种直观的感知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科学思维:能用数学的方法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数据来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开展基于证据的论证。 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在对太阳系八大行星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能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难点:在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制作太阳系模型。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求: 1.学会用数据来描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制作。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活动和事实证据教师活动1 引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问:同学们,想不想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知道了它们三者的位置关系不同,会出现日食和月食的天文现象。今天,我们还会继续探索宇宙。 师:你们知道吗?古人观星时,发现有五颗星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动,看起来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腊人就将它们命名为行星(“漫游者”)。到了1781年和1846年,人们借助望远镜又发现并确认了两颗行星。 课件出示: (1)古人用肉眼观察发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是我国古人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的五颗行星。这五颗行星最初分别称为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或填星),后来又用五行概念命名这些行星,对应称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其顺序是按照距离太阳由近而远排列的。 (2)后来用工具观察发现:天王星。 天王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威廉·赫歇尔在1781年3月13日于自宅庭院中发现了这颗行星。 (3)通过推测、计算发现:海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仅有的利用数学预测而非观测意外发现的行星。天文学家利用天王星轨道的摄动推测出海王星的存在与可能的位置。海王星也被人们称为“笔尖儿下发现的行星”。这一发现过程展示了数学和天文学在探索宇宙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师解释:先是用肉眼观察发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后来1781年,英国人威廉·赫歇尔通过巨型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到1846年法国人勒威耶和英国人亚当斯在亚牛天王星轨道运行的反常现象时,各自通过独立计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 2.提出问题 师问:今天我们就要探索行星,那你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小贴士 3.揭示主题 师:关于恒星和行星,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堂一起去探索发现吧。 板书主题:太阳系 二、事实证据 师过渡:课前相信大家已经做好了功课,收集了不少关于行星和太阳系的信息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师: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行星。 课件出示: (1)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具有一定质量,并且质量要足够大且近似于圆球状。 师:你知道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 师问:太阳和太阳系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解释: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行星(以及周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所以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绕着太阳公转。 师问:关于太阳系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小结:同学们问得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一张数据表,大家可以观察一下,相信你们就有答案了。 课件出示 师解释:这里面出现了几个概念,我们来了解一下。 (1)“与太阳平均距离” 课件出示 “与太阳平均距离”是指该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因为每一颗行星绕太阳一周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形的,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所以是“平均距离”。 (2)赤道直径 红色线段表示直径,“赤道直径”大小的排列顺序和体积是一样的 (3)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课件出示 像地球绕地轴转动叫自转,绕太阳转动叫公转。“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反映了星球运动的快慢。 师问:请大家仔细观察数据表中各大行星的数据,如果我们给八大行星排排序,会怎样? 根据学生排序,课件出示: 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给八颗行星排序: 按直径由大到小,给八颗行星排序: 师小结: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很关注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为了我们更好地探索太阳系,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太阳系模型来进行研究,所以下面我们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要求能正确反映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大小与相对位置。学生活动1 生齐答:想 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行星的由来。 生举手回答 行星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 了解主题 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交流汇报 了解什么是行星。 通过图片了解八颗行星的名字以及其各自的形状特点 生讨论:太阳系应该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天体系统。 生举手:八大行星的大小一样吗?它们距离地球的距离谁远谁近呢?它们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一样吗?…… 以小组为单位,对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组1:我们是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序的,分别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组2:我们是按直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的。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引入活动让同学们对行星产生兴趣,从而激起去探索行星的特点以及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的兴趣。通过收集整理太阳系和行星的信息,加深大家对行星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环节二:处理信息教师活动2 1.过渡 师:为了使我们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呢? 师:太阳的直径是1392000千米,是地球的109倍。这么大的数据我们要如何使用呢? 小结:行星的直径很大,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将太阳和其他行星直径都除以地球直径。 小结: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数值太大了,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将每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值都除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 师:同样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数值太大了,我们可以等比例缩小,将每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值都除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 师讲解:天文学家也把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当作个长度单位,称为“1天文单位”。 在制作模型时,就可以根据此来设定各个行星的距离位置。例如:将地球的“1”视为1厘米,水星则距离太阳3.9厘米,其他的可以这样类推。学生活动2 生举手回答 明白怎样对较大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明白如何将较大数据进行等比例缩小,从而让后面的太阳系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环节三:设计制作教师活动3 1.制作太阳系模型 师:根据处理后的信息,制作一个太阳与八颗行星的模型,向同伴描述太阳和八颗行星的相对大小,以及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师:那下面就请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制作太阳系行星位置模型吧。 课件出示材料超市 课件出示建模过程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 师: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 出示步骤: 1.用橡皮泥做一个直径约1厘米的球体代表地球,为其他行星选择尺寸合适的球或以给气球充气、捏橡皮泥球、用卡纸剪成圆纸片等方式制作合适尺寸的模型,分别为它们贴上标签。 2.将大气球充气至直径为1.09米。 3.从班上选出9名同学,一名同学手持大气球代表太阳,站在操场的一端,其他同学根据每人所拿的行星模型按照正确的顺序站立。 4.利用制作好的太阳系模型,向同伴介绍太阳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课件出示小贴士:在制作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大胆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与制作。 2.拓展延伸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也都知道了它们的名字,那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下面我们来了解几个吧。 课件出示: (1)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极为相似。其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水星的大气极为稀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表面温度可达427度以上,黑夜最低温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 (2)金星,又叫启明星,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颗,比地球略小。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表面的温度最高可达447℃。 (3)木星。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16颗卫星),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 (4)土星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看上去就像戴着一顶漂亮的大草帽。 (5)天王星呈现蓝绿色,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 (6)海王星表面有荧荧的淡蓝色光,呈扁球形,大气中主要含有氢。离太阳太远,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摄氏度以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学生活动3 通过材料超市,认识建模需要的材料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制作,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说一说对太阳系的新认识 通过拓展延伸了解太阳系中一些行星的特点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太阳系模型从设计到制作,既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数据的应用更能体会到八颗行星的位置特点,从而感受到太阳系的特点,以及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7.板书设计 太阳系 太阳 行星及其卫星 矮行星 太阳系小天体 土星、木星、火星 地球、金星、水星 天王星、海王星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成员,如卫星、小行星、矮行星、彗星等,分享给同桌或小组成员。 练习设计 选一选 1、从离太阳由近到远算起,第5颗行星是( ) A.有光环的行星 B.能住人的行星 C.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2、太阳系中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 3.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 ),它还有7个同类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填一填 1、以( )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颗( ),分别是( )、( )、( )、( )、( )、( )、( )和( ),还有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作( )。 2、行星通常指自身( ),环绕( )运动的天体。在太阳系后只能怪,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 断一断 1、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只有一颗行星有光环。( ) 2、像太阳这样自身发光的天体,叫恒星。( ) 3、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卫星,其他行星都没有。( ) 4、木星是八颗行星中直径最大的一颗。( ) 5、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 6、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 ) 答案: 选一选:C C A 填一填:1、太阳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土星 木星 火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 不发光 恒星 水星 海王星 断一断:1、× 2、√ 3、× 4、√ 5、√ 6、√9.教学反思与改进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太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分享它们知道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可以展现出来,呈现他们的前概念。教师再适当调整、补充有关恒星和行星的新知识。本课的重点是数据处理,但书上较多的数据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锁定“相对位置”,聚焦“与太阳的距离”数据,讨论数据转化的方法,采用等比例缩放的方式,为后续模型的制作奠定基础。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3.2太阳系 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3.2太阳系 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三单元《浩瀚宇宙》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