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课时 课时 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了解天气现象的分类方法。 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了解科学家观测天气变化的工具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方法。 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习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的概念。 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 引导学生回忆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描述自己在这种天气里的感受。 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想一想,不同的天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呢?比如晴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心情舒畅,想要出去玩耍;而雨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潮湿,出行也不太方便。”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天气的图片,如晴天、雨天、雪天、阴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天气的特点。 “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说晴天的时候天空是什么样子的?雨天的时候又有哪些特征呢?雪天和阴天又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引出课题:“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不同的天气,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们关心天气》。” 教师强调:“天气不仅仅是我们每天看到的天空的样子,它还包含了很多方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二)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各种天气现象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不同天气的魅力。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都出现了哪些天气现象呢?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呢?”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大家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天气现象呢?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比较特殊的天气呢?”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台风、暴雨、雾霾、沙尘暴等,让学生认识这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并了解它们可能带来的灾害。 教师逐一介绍这些特殊天气现象:“这是台风,它通常会带来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很大的破坏。这是暴雨,暴雨可能会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雾霾会影响我们的空气质量,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沙尘暴则会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还会影响我们的呼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比如,在夏天的时候,有的地方可能正在下暴雨,而有的地方却是晴天。或者在同一天里,早上可能是阴天,到了中午又变成了晴天。大家还能想到其他的例子吗?” (三)天气现象的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天气现象,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呢?”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种分类方式,如按照冷暖分类、按照阴晴分类、按照雨雪分类、按照风的大小分类等。 教师巡视各个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分类方式进行讨论,分析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大家来说说,按照冷暖分类有什么好处呢?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呢?按照阴晴分类呢?按照雨雪分类和按照风的大小分类又怎么样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分类方式:将表示冷暖的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阴晴的天气现象分成一类,将表示雨雪天气的合为一类,将表示风的天气分成一类等。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分类的结果,并进行详细的解释:“我们把表示冷暖的天气现象放在一起,比如炎热、凉爽、寒冷等。表示阴晴的天气现象,像晴天、阴天、多云等。雨雪天气,包括下雨、下雪、雨夹雪等。风的天气可以分为微风、大风、狂风等。这样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 教师再次强调天气的概念:“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让学生加深对天气概念的理解。 “大家现在对天气的概念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天气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 (四)科学家观测天气的方法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天气现象,那科学家是怎么观测天气变化的呢?”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观测天气的方法。 教师展示一些科学家观测天气的工具图片,如温度计、气压计、雨量器、风向标等,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并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师拿着图片,逐一介绍这些工具:“这是温度计,它可以测量空气的温度。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压力。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降雨量的。风向标则可以告诉我们风的方向。” 教师简单介绍科学家观测天气的方法,如通过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高科技手段观测天气变化。 “科学家们不仅使用这些工具,还会通过卫星云图和气象雷达等高科技手段来观测天气变化。卫星云图可以让我们看到云层的分布和变化,气象雷达则可以探测到降水的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天气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 “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天气的变化呢?比如,我们知道明天要下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要去旅行,了解当地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好处呢?” (五)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师展示一些天气日历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天气日历的记录方法。 教师拿着天气日历样本,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这个天气日历上记录了每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阴晴、风向等。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和文字来记录天气。” 教师介绍天气符号的使用方法,如用太阳表示晴天、用云朵和雨滴表示雨天、用雪花表示雪天等。 “大家记住这些天气符号,这样我们在记录天气的时候就会更加方便。比如,晴天我们就画一个太阳,雨天就画云朵和雨滴。” 教师安排学生从当天起,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形成自己的天气日历。 “现在,大家就可以开始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了。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都要观察天气,并把它记录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上。” 教师提醒学生在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观察。 “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比如暴雨、狂风等,大家就不要出去观察了,要注意安全。可以通过看天气预报或者从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况来了解天气。” (六)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观察与记录天气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竺可桢的科学精神和贡献。 教师生动地讲述竺可桢的故事:“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一生都在坚持观察和记录天气。他的记录非常详细,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师鼓励学生向竺可桢学习,培养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态度。 “大家要向竺可桢先生学习,养成坚持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天气,还能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份天气手抄报,或者写一篇关于天气的小作文。 “课后,大家要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并把它记录下来。大家可以制作一份天气手抄报,把你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用图片和文字表现出来。或者写一篇关于天气的小作文,谈谈你对天气的感受和认识。” (七)课堂总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天气现象的分类、科学家观测天气的方法以及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等。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天气的知识。我们认识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学会了对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还了解了科学家观测天气的方法。我们也开始了自己的天气观察之旅,希望大家能坚持下去。”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小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大家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展现了很好的学习态度。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天气现象的分类方法,培养了长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习惯。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时不够认真,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教师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