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大通关】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学案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考点大通关】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学案 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01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 蛋白质:16.7千焦/克 糖类:16.7千焦/克 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水 (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糖类 (1)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 (1)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2)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3)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 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 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粗纤维 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夜盲症、角膜干燥症 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 脚气病 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 口角炎、唇裂症 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坏血病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病 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肌肉萎缩等 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01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 化 管 结 构 功 能 图 示
口 腔 A.牙齿:切断、撕裂、磨碎食物。 B.舌: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食物味道及辅助发声的作用。 C.唾液腺:(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能咀嚼、磨碎和搅拌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无消化和 吸收功能
食 道 食物的通道
胃 位置:位于左上腹腔,呈囊状。 胃的结构:①上口:贲门接食道②中部:胃体;③下口:幽门接十二指肠(位于小肠开头) 胃壁与小肠相似(内向外分):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四层。具有胃腺,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蛋白质,暂时储存食物。
小 肠 十二指肠:小肠开头一段约为十二个手指并拢在一起的长度(是总胆管、胰管开口) 具有肠腺,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的,其营养物质主要也是在小肠被吸收的。)
大 肠 上接小肠,下接肛门。管腔比小肠大,长1.5米;形成粪便。(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肛 门 排出粪便
消 化 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淀粉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淀粉
胃 腺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和盐酸),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蛋白质
肝 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它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胰 腺 分泌胰液(含有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 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肠 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
腺体 唾液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胃腺
流入的部位 口腔 小肠 小肠 胆囊 胃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肠液 胆汁 胃液
3.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将食物分解为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②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③将消化食物后产生的残渣排出体外
概括起来就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02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1.消化及其类型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肠胃的蠕动,胆汁的乳化作用。
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催化作用,使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2.牙齿的结构模式图
人体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由消化系统来完成。
牙齿可以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个部分。
牙齿的组成物质:
(1)牙本质(组成牙齿主要物质)
(2)牙釉质 
(3)牙骨质 
(4)牙髓腔(人患龋齿,损伤到牙髓腔,常因病菌侵入而发炎,疼痛难忍)
牙齿的功能:切断、撕裂、磨碎食物。
牙齿的保健: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食时注意防止砂石等硬物损伤牙齿。
3.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1)水、无机盐、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2)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与脂肪酸
4.吸收以及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食物的吸收: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其实营养物质会进入到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口腔只有消化功能;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没有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5.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肠液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
②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5-6m);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壁;环状皱壁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6.其余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
(1)咽能将空气和食物“分道扬镳”
(2)食道把吞咽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3)胃的特点:①胃上皮凹陷入胃壁中形成胃腺,胃腺分泌胃液(胃酸),可以杀菌、消化、保护胃壁。主要消化营养物质中的蛋白质;
胃壁很发达的平滑肌层促使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肝脏:具有解毒作用;胆汁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只是乳化)
(5)胰脏:分泌胰液,通过胰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
(6)大肠:暂时贮存粪便,便秘是由于大肠吸收过多的水分而造成的 ;肛门是消化产物的排出口
(7)盲肠:大肠开始部分,位于腹腔右下部。
阑尾:盲肠的盲端连着一条蚯蚓样突起。
阑尾炎:如果肠内食物残渣,肠寄生虫或其它东西进入阑尾,阻塞住了管腔,在病菌等的作用下,引起阑尾炎。
肛门:排粪,食物残渣被大肠内细菌发酵,腐败形成粪便。
便泌形成:如果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粪便变得干燥,形成便泌。
预防方法:养成定时大便,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多吃疏菜和水果,多喝开水。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人体最大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促进脂肪消化;肝脏是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器官。(功能:分泌胆汁,贮存营养物质,解毒等作用);胆汁贮存于胆囊,进食时,胆囊收缩,胆汁排进,流入十二指肠
☆温馨提示
1.消化液中不一定含有消化酶,如胆汁;
2.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
3.消化道起始于口腔,终止于肛门;
4.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5.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6.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个器官,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
7.胰腺属于既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胰腺的分泌物是胰液和胰岛素。
02 酶与酶的催化作用
一、酶的催化作用
1.酶(即生物催化剂)是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酶的特点: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果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以过氧化氢酶为例。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
二、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pH
1.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7℃,发高烧的人胃口不好、冷饮食品不能多吃都是温度会pH对催化作用有影响,在最适宜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约为7,胃蛋白酶适宜在酸性的环境中将蛋白质分解
2.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原理:
(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质是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2)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碘液检验,因为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实验成功关键:
①制备的淀粉糨糊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睡液
③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④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
01 血液组成
(一)血液
1.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血液的组成: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及中间的是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面暗红色物质就是红细胞
3.制作血涂片,需要得到薄而均匀的血膜,图中正确的推法是__________,因为这样不会使______。
4.血液的结构功能
(1)血浆的功能:
①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②血细胞的生存环境,血浆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是维持血细胞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
③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各种激素、多种脂类、氨基酸、酶、血浆蛋白、尿素尿酸等
(2)血细胞的功能
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起预防保护,免疫的作用。还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3)人体三种血细胞主要特征的比较: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两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形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最多 比红细胞大、最少 最小、较多
功能 输送氧气 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加速凝血
①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其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其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②白细胞: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细胞与细菌
③血小板:除了加快血液的凝固,能防止伤口大量出血以及防止细菌入侵。
④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5.血液种类:动脉血:含氧气多,颜色呈鲜红色的血;静脉血:含二氧化碳多,颜色呈暗红色的血
6.体内有细菌或异物侵入而引起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偏少可能引起贫血。
02 心脏与血管结构
1.人体内三种血管的主要区别:
类 别 动 脉 静 脉 毛 细 血 管
概 念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脏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的结 构 特 点 多分布在较深的位置;管壁厚,管腔小,有弹性,血流的速度快 多分布在较浅的位置,体表也能看见,如“青筋”,管壁较薄,管腔大,弹性小,血流的速度慢、(四肢静脉内具有静脉瓣)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血流的 速 度 快速 (喷泉式射出) 较慢 (缓慢流出)
血流的 方 向 心脏→全身各处 全身各处→心脏 动脉端→静脉端
图 示
3.血压:【测量血压的部位: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脉博的部位:腕部桡动脉处】
概 念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正 常 值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为:12~18.7/8~12千帕。 其中,12~18.7千帕为收缩压,8~12千帕为舒张压。
低 血 压 指收缩压持续低于12千帕,舒张压持续低于6.7千帕。
高 血 压 指血压持续高于18.7千帕,舒张压持续高于12千帕。
4.心脏
血液循环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①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一个人如果冠状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就会导致冠心病。
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 心壁 主要由心肌构成,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的壁最薄。(这与心脏输送血液的远近有关) 图 示
四 个 腔 左心房 与肺静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瓣 膜 房室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心房和动脉间的动脉瓣,只朝向动脉开,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内
心房和心室间的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内
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简记:心脏有四腔四管两瓣膜,上房下室,室连动,房连静。
温馨提示:在心脏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③心脏的工作示意图
1.心脏的功能是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①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②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主动脉__和肺动脉 ③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2.如图为人体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需时间示意图。(空白的格子表示舒张,有斜纹的格子表示收缩,每一格表示0.1秒)
①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和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和收缩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约0.1s,舒张一次约0.7s;心室收缩一次约0.3s,舒张一次约0.5s
②心脏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长的意义: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也有利于心脏持久地工作
03 血液循环过程
1.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会经过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如图所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血液循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将代谢废物排出
肺循环: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使得血液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重要提示:
①肺循环中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体动脉流动脉血,体静脉流静脉血。
②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04 血型
血型和输血
1.人的血型由遗传物质决定,一般来说,是终生不变的。
2.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3.输血原则: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输血时,要交叉配血实验,主要考虑_供血者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发生凝集反应__
血型间输血可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进行,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0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一、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1.呼吸运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在活细胞肉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数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根据是否需要氧气,把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在氧气参与下,有机物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能量的呼吸作用方式。
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三大供能物质在体内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及反应表达式等见下表:
2.无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2)动物(包括人)的无氧呼吸:动物组织细胞在缺氧情况下,糖类会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当大量的乳酸在肌肉组织里堆积时,就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
葡糖糖 酶 乳酸+能量(少量)
(3)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高等植物在缺氧(如水淹)情况下,也能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糖类被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葡糖糖 酶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4)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有些微生物能长期进行无氧呼吸,比如乳酸菌,人们利用它来生产泡菜、酸奶等食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人们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点,分别用于制作面包和酿酒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
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葡萄果汁+白糖+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而大量繁殖;然后使发酵罐密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从而获得葡萄糖。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条件 需要氧气和相应的酶 不需要氧气,需要相应的酶
产物 二氧化碳、水 动物及部分植物:乳酸
多数植物: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大量 少量(有机物反应不彻底)
相同点 实质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 多样的呼吸器官
1.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2.较高等无脊椎动物:已经出现了专门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如对虾用鳃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
3.水生脊椎动物:鱼类在水中的用鳃进行呼吸的。鱼的鳃位于咽的两侧,鳃盖关闭时,水从张开的口流入咽,接着扣关闭,口腔收缩,压迫水流通过鳃并从立即张开的鳃盖后缘流出。虽然水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但由于水流不断通过布满血管的鳃,鱼类还是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的。
4.陆生脊椎动物:体内已经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肺。不过不同的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的结构和复杂程度同。
a.两栖动物:肺较简单,如青蛙的肺只是一层薄壁的囊,呼吸功能较差,还需要通过皮肤的辅助呼吸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b.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适应陆地生活的同时,肺的结构里出现了肺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由于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因此,鸟的肺结构十分致密,并与特殊的气囊相通。
5.各种生物呼吸器官的情况总结如下:
动物名称 呼吸器官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草履虫 表膜(细胞膜)
(环节动物)蚯蚓 湿润的体壁
(节肢动物)蝗虫 气管
脊推动物 (鱼纲)鱼类 鳃
(两栖纲)青蛙 肺兼湿润的皮肤
(爬行纲)蜥蜴 肺
(鸟纲)鸟类 肺,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哺乳纲)牛 肺
01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1.如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①]肾脏,它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位于腰后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形像蚕豆
[②]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歇性的)
[④]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排尿的意义是: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3)图③中的尿经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该生理过程属于反射类型中的非条件反射。
2.肾的结构
(1)如图所示,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2)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
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3.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
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被过滤到肾小囊。
则原尿中含有尿素、无机盐、水、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血浆蛋白和血细胞在血管中)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终尿中有尿素、部分水和无机盐
4.区分血浆、原尿、尿液的方法
一看蛋白质区分血浆和原尿:有蛋白质的液体为血浆,无蛋白质的液体为原尿。
二看葡萄糖区分原尿和尿液:有葡萄糖的液体是原尿,无葡萄糖的液体是尿液。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
成 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02 水盐平衡
水盐平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肾脏对于体内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但它又有一定限度,超过该限度,人体会因为积累
过多盐分则加速残废。
1.水的平衡:当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体内水分不足
肾脏就只产生少量的尿。肾脏就是这样来平衡体内的水分的。
体内水分过剩→肾脏→产生很多尿
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产生少量尿
2.盐的平衡:如果我们喝水较多,又不增加盐分,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如果我们摄人的盐较
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把多余的盐分排出。
体液中盐含量高→肾脏→排出含盐多的尿
体液中盐含量低→肾脏→排出含盐少的尿
3.人体调节水盐平衡的途径:
(1)排出。①呼吸:通过呼吸,排出体内少量水分。②流汗: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及无机盐、尿素等。③排尿、排便:排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等。
(2)摄入。通过饮水、进食摄入人体必需的水分和无机盐。另外,细胞的呼吸作用也会生成水分。
4.动物排泄方式:⑴草履虫:借扩散作用;⑵蚯蚓:肾管排泄;⑶蝗虫、蜜蜂、苍蝇等:马氏排泄;
⑷大部分动物:肾脏排泄。
01 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2024九上·上城期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宣传标语“均衡营养,点亮健康之路”。下列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一般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下
B.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维生素在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解答】A、蛋白质是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50%以上,错误;
B、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不能提供能量,错误;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供能物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正确;
D、维生素种类很多,除维生素D外,其它维生素人体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错误。
故选:C。
02 消化系统组成
1.(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是一段小肠(a)、环形皱襞(b)及小肠绒毛(c)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横向剪开
B.a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
C.环形皱襞b只增加小肠消化表面积,与吸收无关
D.c内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由多层细胞构成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小肠长度长,含有多种消化液,具有皱襞和绒毛,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解答】A、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纵向剪开,才能观察到内表面结构。A错误。
B、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参与食物的消化。B正确。
C、环形皱襞增大了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C错误。
D、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错误。
故选:B。
03 消化吸收产物问题
1.(2024九上·上城期末)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不仅美味,还含有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膳食纤维。结合图片,分析正确的是(  )
A.②是消化吸收山楂的主要场所
B.④不能吸收山楂中的膳食纤维
C.①分泌的胆汁能初步消化山楂中的糖类
D.③分泌的胰液不能促进山楂中蛋白质的分解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解答】A、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错误。
B、膳食纤维不能吸收,B正确。
C、①肝脏分泌的胆汁能乳化脂肪,C错误。
D、③胰腺分泌的胰液含多种消化酶,能促进山楂中蛋白质的分解,D错误。
故选:B。
04 酶的特性探究实验
1.(2024九上·鹿城月考)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号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   。
(2)为了判断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哪几个进行对照?   。(填写滤纸编号)
(3)根据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推测:碱性越强,对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越强。请你对这个推测进行评价   。
【答案】(1)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了
(2)135
(3)推测是不严谨的,因为没有碱性更强的实验,难以分析出推测结果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解题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解答】(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上有淀粉,4号和5号圆片上没有淀粉酶,又知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并且在37℃的条件下发挥作用最好;因为1-3号小圆片上有淀粉酶,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了,所以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也不会变蓝;因为4号和5号圆片上没有淀粉酶,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4号和5号的圆片周围滴加碘液后,都变蓝。
(2)为了判断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变量应该是碱性,除了此条件不同,其他均需相同且适宜,应选择1号与3号对照。
(3)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稀碳酸钠溶液是弱碱性溶液,说明了在弱碱性环境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较强。但不能得出碱性越强,对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越强的结论。
05 血液成分区分
1.(2024九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某病人血常规报告单的部分内容,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9.8 升
2 红细胞计数 3.0 升
3 血小板计数 210.0 升
4 血红蛋白 90 克/升
A.炎症 B.糖尿病 C.白血病 D.贫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贫血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为输氧的载体,故贫血后可发生全身组织缺氧症状,如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活动后易气急等。
【解答】分析题中的化验单可知,红细胞的正常范围:(3.5~5)×1012个/L,而测定值是3.0x1012个/L,数量过少,低于正常范围。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110~150g/L,而测定值是90g/L,故该病人可能患有贫血。白细胞、血小板的测定值都在正常范围内。
故答案为:D。
06 心脏和血管结构
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能正确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在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分别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九上·义乌月考)雾霾中的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后进入血液,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PM2.5颗粒在心脏各腔中流经的正确顺序是(  )
A.A→B→C→D B.C→D→A→B C.B→D→A→C D.D→A→B→C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图中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解答】PM2.5吸入人体,首先进入肺,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肺静脉,然后依次流经: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即PM2.5颗粒在心脏各腔中流经的正确顺序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07 血液循环过程
1.(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关于血液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管⑥比血管⑤中血液的氧气含量高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一定减少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一定减少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返回心脏的过程。体循环的起点在左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左心室通过主动脉流出,进入全身。然后通过动脉分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在组织细胞周围,血液释放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收集二氧化碳和废物。接着血液通过静脉回流,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静脉,通过上腔静脉(收集上半身血液)和下腔静脉(收集下半身血液)返回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流向肺部,进行氧气交换,然后返回心脏的过程。肺循环的起点在右心室,路径是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流向肺部。在肺部,血液释放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解答】A.血管⑥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含氧量高,血管⑤为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含氧量低,A正确
B.①)和②以及③和④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不一定减少,比如流过小肠,营养物质增加,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一定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08 血型与输血原则
1.(2023九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系统是根据红细胞上A、B凝集原的不同,将血型分为O、A、B及AB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 ,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互相反应,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利用标准的抗A、抗B凝集素或标准的A、B凝集原可进行血型鉴定。
【解答】ABO血型的对比: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
故答案为:B。
09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
1.(2023九上·诸暨竞赛)冬天,青蛙进入冬眠,其体内酶的活性与耗氧量与冬眠前相比,变化是(  )
A.酶活性减弱,耗氧量减少 B.酶活性减弱,耗氧量增加
C.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增加 D.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减少
【答案】A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表达式: 葡萄糖+氧气+(水)=(酶)=二氧化碳+水+能量;无氧呼吸的表达式:葡萄糖=(酶)=乙醇+二氧化碳;
【解答】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酶的参与,温度越低,酶的活性也相应的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青蛙进入冬眠状态时,其酶活性减弱,耗氧量减少;
故答案为:A.
10 尿液形成过程
1.(2024九上·拱墅期末)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若对健康人进行微穿刺法检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流动脉血 B.肾单位由③和④组成
C.提取的囊内液中含红细胞 D.流入⑤的液体中不含葡萄糖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①②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肾小囊。
【解答】A、和肾小球相连的两条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动脉血,所以①与②内均流鲜红色的动脉血,A正确。
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⑤肾小囊、④肾小管,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正常情况下,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错误。
D、⑤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成分,D错误。
故选:A。
1.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下列行为符合建议的是(  )
A.只吃鱼肉,多盐多油 B.只喝饮料,不吃果蔬
C.多吃少动,不控体重 D.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为了合理营养应该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各种食物: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鱼、禽、蛋和瘦肉;饮食要清淡少盐。
【解答】A.应常吃鱼、禽、蛋和瘦肉,饮食要清淡少盐,A错误。
B.应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少喝饮料,B错误。
C.多吃少动,不控制体重,会造成肥胖,就会影响生长发育,C错误。
D.应食物尽量多样化,粗细搭配,D 正确。
故答案为:D。
2.对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既可以消除饥饿感,又有利于体重的控制。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少的是(  )
A.卷心菜 B.青菜 C.豆腐 D.菠菜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
【解答】膳食纤维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并且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可见卷心菜、青菜和菠菜含膳食纤维较多。豆腐属于豆制品,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含膳食纤维较少。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3.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
B.测定1g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37℃水浴加热使酶活性保持最强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食物与营养;酶及其催化作用;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测量食物中的能量。
【解答】A.观察人血涂片时,通过显微镜看见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A错误。
B.“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设置重复组,即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其平均值,B正确。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毛细血管的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正确。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而在37℃时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能力最强,D正确。
故答案为:A。
4.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材料:飞船外壳用到的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的特点
B.服装材料: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氯丁橡胶作为一种通用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生命保障:已知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和蔬菜,其中蔬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
D.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板所需要的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 A.根据飞船在飞行过程中要克服大气阻力做功,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飞船变形,应选用熔点高的材料,同时为了减轻船体质量,根据分析解答;
B.根据材料的分类判断;
C.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 A.根据飞船在飞行过程中要克服大气阻力做功,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飞船变形,应选用熔点高的材料,同时为了减轻船体质量,根据m=ρV可知,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质量越小,所以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能减轻船体质量,综合可知飞船外壳用到的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的特点,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氯丁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牛肉富含蛋白质,蔬菜富含维生素C,因此蔬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表示消化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内进行
B.②表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C系统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
D.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肾脏
【答案】D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系统为消化系统,B系统为呼吸系统,C系统为循环系统;D系统为泌尿系统。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②表示氧气、③表示二氧化碳、④表示排泄、⑤表示激素。
【解答】A、图甲中,①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A错误;
B、②表示氧气,B系统内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B错误;
C、图中当C系统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完成气体交换之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血液由含氧量多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的静脉血。C错误;
D、图乙中血液经过D系统中某器官后,尿素含量明显降低,可推测出该器官应为肾脏。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答】A、人体产生的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了体外,因此,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正确;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错误;
C、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能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M是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氧气含量c>a,正确;
D、若M是大脑,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脑,脑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正确。
故选:B。
7.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消化道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消化道是食物经过的通道。
【解答】A. 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A正确;
B. ② 是肝脏,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显微胶囊不可能进入结构②,B错误;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即胃,胃分泌胃蛋白酶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C正确;
D.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即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答案为:B。
8.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解答】A、图A表示血细胞包括血浆,故A项错误。
B、图B表示血液、血浆和血细胞三者之间并列关系,故B项错误。
C、图C表示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故C项正确。
D、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A表示血液包括血细胞,血浆包括血细胞,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9.美国医学科研小组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可以全部或部分切割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从而实现血型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型血可以转化为AB型血 B.B型血可以转化为A型血
C.O型血可以转化为AB型血 D.AB型血可以转化为B型血
【答案】D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人类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按照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解答】人类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按照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美国医学科研小组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切割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实现血型的转化,切除A凝集原,可以使A型血变为O型血或AB型血变为B型血;切除B凝集原,可以使B型血变为O型血或AB型血变为A型血。所以D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答】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由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可见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D.肺循环的血液规律:右心室→肺静脉→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房
【答案】A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答】A.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流经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A正确。
B.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和甘油,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肺循环的血液循环规律: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错误。
故答案为:A。
12.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B.若②流经小肠,则饭后③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②流经肾脏,则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D.若②为肾小球,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以后,含氧量会上升,含二氧化碳量会下降,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过身体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含氧量都会下降,含二氧化碳量会上升,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含氧量高的血为动脉血,含氧量低的血为静脉血。
【解答】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是错误的;因为胰腺分泌的胰液是直接进入小肠的,不会进入血液;
B.正确,通过小肠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会上升。
C.经过肾脏,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低 ,所以C错误;
D.若②为肾小管,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所以D错误;
故答案为:B.
(12题图) (13题图)
13.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正常人的尿液中是不存在a葡萄糖的;大量饮水,所以水的含量会超过原来的b,按比例计算,无机盐的含量会降低,小于原来的c;
故答案为:B.
14.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被催化分解的过程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D表示催化的最终产物,则他们代表的是   。
(2)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消化道名称)
A在反应前后,具有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
【答案】(1)甘油、脂肪酸
(2)小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2)在小肠中,首先在肝脏分泌的胆汁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所含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1)图中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所以A表示的是酶,B表示的是底物,C和D表示的是产物,即 甘油、脂肪酸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2)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的消化发生在小肠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5. 2023年5月20日是第3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如图甲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中的第   层食物(填代号)。
(3)小明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答案】(1)胰腺或胰脏
(2)二
(3)铁元素(铁/Fe)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 图甲中:①是唾液腺,②口腔,③是咽,④是食道,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大肠,⑧是小肠,⑨是肝脏,10是阑尾。
图乙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谷类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时进餐,合理膳食要求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解答】 (1)⑥胰腺能分泌胰液、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图二中第二层的蔬菜和水果。
(3) 小明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可以补血。
16.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答案】(1)滤过作用
(2)③
(3)右心房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
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
(2)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②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③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肾小管。
(3)血液的循环图:
由血液循环示意图可知,给肾结石患者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药物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最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
17.某研究小组准备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关闭活栓后根据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   (填“氧气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2)若观察到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该微生物可能是   (填“酵母菌”或“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1)氧气的消耗量
(2)乳酸菌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甲组实验右管液面不变, 乙组实验右管液面下降。
【解答】(1)有氧呼吸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氧气的减少使左右液面产生高度差,所以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氧气的消耗量;
(2)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气体产生,也没有消耗氧气,所以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
18.凝乳酶是一种促使乳汁发生凝结的酶。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先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A B C D D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分钟)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该实验探究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中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水浴15分钟后再混合,而不采用先将酶和乳汁混合再水浴15分钟的目的是:   。
(3)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验中重要的实验思想。在本实验中必须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
A.各组实验中凝乳酶溶液体积相同、乳汁体积相同
B.同组实验中凝乳酶和乳汁的体积相同
C.各组实验中乳汁的种类要相同
【答案】(1)凝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与温度有关
(2)防止凝乳酶与乳汁混合后在水浴过程中发生催化反应
(3)A;C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解答】(1)由表格可知,实验变量是温度,所以该实验探究基于的假设 凝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与温度有关;
(2)先水浴达到预定温度,防止凝乳酶与乳汁混合后,在温度达到预定温度过程中,已经发生催化作用。
(3)应该控制凝乳酶溶液体积相同, 乳汁体积相同 , 乳汁的种类要相同 ,但不是控制凝乳酶和乳汁的体积相同 ,AC正确,B错误;
故答案为:AC。
19.小乐在学习了酶的催化作用相关知识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过程为:
步骤一: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如表所示加入相应试剂,并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5min;
步骤二:1号管内试剂倒入2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0℃;3号管内试剂倒入4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37℃;5号管内试剂倒入6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100℃;反应5min后,分别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点滴板中,再滴加碘液2滴,混匀,观察并记录颜色;
步骤三:然后将2、6号管置于37℃水浴保温10min,分别滴加碘液2滴,观察并记录颜色。
编号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4号管 5号管 6号管
试剂 1%淀粉溶液(mL) 1 - 1 - 1 -
淀粉酶溶液(mL) - 0.5 - 0.5 - 0.5
温度(℃) 0 0 37 37 100 100
(1)小乐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正常情况下,步骤二中,将观察到从   (在“2号管”“4号管”和“6号管”中选填)取出的反应液,滴加碘液混匀后,呈蓝色。
(3)步骤三中,实验结果为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的原因是   ;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的原因是   。
【答案】(1)探究温度对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
(2)2号管、6号管
(3)6号管中,淀粉酶经100 ℃处理后完全失活,恢复至37 ℃后无法催化分解淀粉,故溶液呈蓝色;2号管中,0 ℃处理后的淀粉酶经37℃水浴10 min后恢复活性,催化分解淀粉,故溶液不显蓝色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1)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设置温度,再加入酶。由于每种酶的活性都有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下,其活性最高,偏离最适温度时,温度越低或者温度越高,其活性越小,而且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变性。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应先设置温度,再将反应物和酶液混合,否则反应物和酶液还没有达到预设的温度已经发生了反应,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α淀粉酶活性越高,淀粉剩余量越少,颜色变化就越浅。根据表格可知,试管4中加入碘液不变色,说明淀粉已经完全α淀粉酶分解,因此可以推断最适温度为60℃左右。
(2)若滴加碘液混匀后,试管呈蓝色,说明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分解。2号管温度为0℃,0℃下淀粉酶活性受到抑制,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变蓝。6号管温度为100℃,100℃下淀粉酶已经失活,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变蓝。
(3)6号试管温度为100℃,酶已经失活变性,因此淀粉不能被分解,滴加碘液变蓝。2号管中,0 ℃处理后的淀粉酶经37℃水浴10 min后恢复活性,催化分解淀粉,故溶液不显蓝色
20.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K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K,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目的是   。
(2)实验前为什么要先通入氮气 答:   。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1)使酵母菌的活性强
(2)赶走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3)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需要酶,酶具有高效性,但发挥高效性需要适当的温度或者PH等条件。
【解答】(1) 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这样酵母菌的活性强,酵母菌体内各种酶活性高,酵母菌更容易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 氮气 可以排出转置中的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3)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为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
21.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Ⅰ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Ⅱ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酵母化开时用温开水而不用热开水的原因是   。
(2)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
(3)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
(2)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3)二氧化碳
(4)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解答】(1)将酵母化开时用温开水而不用热开水的原因是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
(2)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3)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故答案为:(1) 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失活 (2) 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3) 二氧化碳 (4)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22.人体的胃壁细胞能分泌胃酸,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部不适,可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
(1)如图所示为血液、胃壁细胞和胃腔间的微粒交换示意图,其中胃壁细胞内有大量的碳酸苷酶,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解释胃酸的形成过程。   。
(2)抗酸药能与胃酸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①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上述抗酸药中的   。
【答案】(1)胃壁细胞中的碳酸苷酶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胃壁细胞内产生大量的HCO3-和H+,Cl-从血液进入胃壁细胞,胃壁细胞中的H+和Cl-扩散进入胃腔,形成胃酸。
(2)Al(OH)3+3HCl=AlCl3+3H2O;碳酸氢钠;碳酸钙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
(2)根据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分析;
(3)据碳酸盐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胃中气压增大,可能引起胃穿孔,加大病情进行分析。
(4)胃酸过多者应该选择氢氧化铝片来中和胃酸。
【解答】 (1)由图看出,胃壁细胞中的碳酸苷酶能够在细胞内合成大量的HCO3-和H+,HCO3-
从细胞内扩散进入血液,大量Cl-从血液进入胃壁细胞,胃壁细胞中大量的H+和Cl-扩散进入胃腔,形成HCl(胃酸);故答案为:胃壁细胞中的碳酸苷酶能够在细胞内合成大量的HCO3-和H+,HCO3- 从细胞内扩散进入血液,大量Cl-从血液进入胃壁细胞,胃壁细胞中大量的H+和Cl-扩散进入胃腔,形成HCl(胃酸);
(2)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胃酸的溶质为氯化氢;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②胃溃疡患者是不允许服用含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抗酸药,因为碳酸盐与胃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能加重胃溃疡病;
2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相关系统,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主要由B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承担,为适应此功能,该器官具有外形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等结构特点;
(2)经过A系统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血;
(3)图中的C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答案】(1)小肠
(2)动脉
(3)肾脏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从图可以看出: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泌尿系统;①表示吸收过程、②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1)根据题图,食物进入B系统并形成粪便,所以B系统代表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成能够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①吸收。该过程主要通过小肠完成。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2)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经过A呼吸系统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3)图中C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
24.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能体现血液循环的功能。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不能体现血液循环的功能。 结构不完整,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图中a模拟的血管名称为   。
(2)心脏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3)根据评价量表,该模型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模型更好的体现指标一,请结合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一点)
【答案】(1)肺静脉
(2)异化
(3)提供水泵让血液循环流动(或在肺泡模型处增加CO2析出和O2进入装置)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 图中:a模拟肺静脉、b模拟肺动脉、①模拟左心房、②模拟右心房、③模拟左心室、④模拟右心室。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解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模拟的是肺静脉。
(2)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地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并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做异化作用。心脏跳动需要消耗能量,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要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
(3)对该模型无动力血液流动不起来,因此,进行改进:提供水泵让血液循环流动或在肺泡模型处增加CO2析出和O2进入装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01七大营养素及其作用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
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 。
热量价: 。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 蛋白质:16.7千焦/克 糖类:16.7千焦/克 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水 (1)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2)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糖类 (1)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 (1)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2)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 (3)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 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无机盐 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 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粗纤维 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常见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缺乏症(供参考)
名称 缺乏症 主要来源
维生素A 肝、鱼肝油、卵黄、牛乳、胡萝卜
维生素B1 米糠、麦麸、卵黄、酵母
维生素B2 卵黄、酵母、大豆、胚芽、肝
维生素C 蔬菜、水果
维生素D 鱼肝油、卵黄
维生素E 谷物胚芽、植物油、绿叶
小结: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都不相同,几乎没有一种食物同时含有7类营养素。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要注意营养的搭配。
01 消化系统的组成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 化 管 结 构 功 能 图 示
口 腔 A.牙齿:切断、撕裂、磨碎食物。 B.舌: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食物味道及辅助发声的作用。 C.唾液腺:(三对)分别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能咀嚼、磨碎和搅拌食物,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无消化和 吸收功能
食 道 食物的通道
胃 位置:位于左上腹腔,呈囊状。 胃的结构:①上口:贲门接食道②中部:胃体;③下口:幽门接十二指肠(位于小肠开头) 胃壁与小肠相似(内向外分):分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四层。具有胃腺,初步消化食物中的 ,暂时储存食物。
小 肠 十二指肠:小肠开头一段约为十二个手指并拢在一起的长度(是总胆管、胰管开口) 具有肠腺,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在小肠被彻底消化的,其营养物质主要也是在小肠被吸收的。)
大 肠 上接小肠,下接肛门。管腔比小肠大,长1.5米;形成粪便。(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肛 门 排出粪便
消 化 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淀粉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淀粉
胃 腺 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和盐酸),初步消化食物中的部分蛋白质
肝 脏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它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胰 腺 分泌胰液(含有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胰腺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 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肠 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
腺体 唾液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胃腺
流入的部位 口腔 小肠 小肠 胆囊 胃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肠液 胆汁 胃液
3.消化系统的功能
①将食物分解为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②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③将消化食物后产生的残渣排出体外
概括起来就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02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1.消化及其类型
人体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消化;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物理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肠胃的蠕动,胆汁的乳化作用。
化学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如各种消化酶对食物的催化作用,使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2.牙齿的结构模式图
人体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由消化系统来完成。
牙齿可以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个部分。
牙齿的组成物质:
(1)牙本质(组成牙齿主要物质)
(2)牙釉质 
(3)牙骨质 
(4)牙髓腔(人患龋齿,损伤到牙髓腔,常因病菌侵入而发炎,疼痛难忍)
牙齿的功能:切断、撕裂、磨碎食物。
牙齿的保健: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吃食时注意防止砂石等硬物损伤牙齿。
3.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
(1)水、无机盐、维生素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
(2)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分别是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与脂肪酸
4.吸收以及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1)食物的吸收:当食物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的管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做吸收;其实营养物质会进入到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脂肪的吸收以淋巴途径为主。
口腔只有消化功能;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没有消化功能;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
5.小肠与消化、吸收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①与消化相适应的特点: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肠液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
②与吸收相适应的特点: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5-6m);小肠内表面有环状皱壁;环状皱壁上有小肠绒毛;每根小肠绒毛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6.其余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特点
(1)咽能将空气和食物“分道扬镳”
(2)食道把吞咽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3)胃的特点:①胃上皮凹陷入胃壁中形成胃腺,胃腺分泌胃液(胃酸),可以 。主要消化营养物质中的蛋白质;
胃壁很发达的平滑肌层促使胃的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肝脏:具有 作用;胆汁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只是乳化)
(5)胰脏:分泌胰液,通过胰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参与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
(6)大肠:暂时贮存粪便,便秘是由于大肠吸收过多的水分而造成的 ;肛门是消化产物的排出口
(7)盲肠:大肠开始部分,位于腹腔右下部。
阑尾:盲肠的盲端连着一条蚯蚓样突起。
阑尾炎:如果肠内食物残渣,肠寄生虫或其它东西进入阑尾,阻塞住了管腔,在病菌等的作用下,引起阑尾炎。
肛门:排粪,食物残渣被大肠内细菌发酵,腐败形成粪便。
便泌形成:如果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粪便变得干燥,形成便泌。
预防方法:养成定时大便,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多吃疏菜和水果,多喝开水。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人体最大消化腺,能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只促进脂肪消化;肝脏是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器官。(功能:分泌胆汁,贮存营养物质,解毒等作用);胆汁贮存于胆囊,进食时,胆囊收缩,胆汁排进,流入十二指肠
☆温馨提示
1.消化液中不一定含有消化酶,如胆汁;
2.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
3.消化道起始于口腔,终止于肛门;
4.唾液腺、肝脏和胰腺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位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5.牙齿损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6.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个器官,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
7.胰腺属于既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胰腺的分泌物是胰液和胰岛素。
02 酶与酶的催化作用
一、酶的催化作用
1.酶(即生物催化剂)是生物的体细胞合成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它能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酶的特点: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果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以过氧化氢酶为例。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人体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
二、影响酶的催化作用的因素:温度、pH
1.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 ,发高烧的人胃口不好、冷饮食品不能多吃都是温度会pH对催化作用有影响,在最适宜pH下,酶的活性最高,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约为7,胃蛋白酶适宜在酸性的环境中将蛋白质分解
2.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原理:
(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质是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2)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碘液检验,因为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实验成功关键:
①制备的淀粉糨糊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睡液
③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④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
01 血液组成
(一)血液
1.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2.血液的组成:向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 。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血浆。及中间的是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面暗红色物质就是红细胞
3.制作血涂片,需要得到薄而均匀的血膜,图中正确的推法是__________,因为这样不会使______。
4.血液的结构功能
(1)血浆的功能:
①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②血细胞的生存环境,血浆中各种成分的相对稳定是维持血细胞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
③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各种激素、多种脂类、氨基酸、酶、血浆蛋白、尿素尿酸等
(2)血细胞的功能
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起预防保护,免疫的作用。还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3)人体三种血细胞主要特征的比较: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圆球形 不规则
有无细胞核 无 有 无
大小、数量 较大、最多 比红细胞大、最少 最小、较多
功能 吞噬细菌,防御疾病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 的蛋白质,叫 ,其特点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其功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细胞还参与机体的 有关;伤口处出现的脓液主要是
血小板:除了加快血液的凝固,能防止伤口大量出血以及防止细菌入侵。
④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 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5.血液种类:动脉血:含 ,颜色 的血;静脉血:含 多,颜色 的血
6.体内有细菌或异物侵入而引起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偏少可能引起贫血。
02 心脏与血管结构
1.人体内三种血管的主要区别:
类 别 动 脉 静 脉 毛 细 血 管
概 念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收回到心脏的血管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管壁的结 构 特 点 多分布在较深的位置;管壁 ,管腔小,有弹性,血流的速度 多分布在较浅的位置,体表也能看见,如“青筋”,管壁 ,管腔大,弹性小,血流的速度 、(四肢静脉内具有静脉瓣)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这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血流的 速 度 快速 (喷泉式射出) 较慢 (缓慢流出)
血流的 方 向 心脏→全身各处 全身各处→心脏 动脉端→静脉端
图 示
3.血压:【测量血压的部位:上臂肱动脉处。测量脉博的部位:腕部桡动脉处】
概 念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
正 常 值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为:12~18.7/8~12千帕。 其中,12~18.7千帕为收缩压,8~12千帕为舒张压。
低 血 压 指收缩压持续低于12千帕,舒张压持续低于6.7千帕。
高 血 压 指血压持续高于18.7千帕,舒张压持续高于12千帕。
4.心脏
血液循环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①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一个人如果冠状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就会导致冠心病。
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 心壁 主要由 , 、心房的壁最薄。(这与心脏输送血液的远近有关) 图 示
四 个 腔 左心房 与肺静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左心室 与主动脉相连通,内流动脉血。
右心房 与上、下腔静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右心室 与肺动脉相连通,内流静脉血
瓣 膜 房室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 (在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
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 ”
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情况
血液在心脏中流动总是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心房和动脉间的动脉瓣,只朝向 开,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内
心房和心室间的房室瓣,只朝向 开,会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内
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 流向 ,从 流向 ,而不能 。
简记:心脏有四腔四管两瓣膜,上房下室,室连动,房连静。
温馨提示:在心脏四个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③心脏的工作示意图
1.心脏的功能是为
①左、右心房 ,分别将血液压至 和 ,②左、右心室 ,分别将血液压至 和 ③全心 ,血液经静脉被吸进
2.如图为人体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需时间示意图。(空白的格子表示舒张,有斜纹的格子表示收缩,每一格表示0.1秒)
①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和收缩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脏每舒张和收缩一次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一次约0.1s,舒张一次约0.7s;心室收缩一次约0.3s,舒张一次约0.5s
②心脏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长的意义: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也有利于心脏持久地工作
03 血液循环过程
1.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会经过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如图所示血液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体循环: → →全身毛细血管→ →右心房。
②肺循环: → →肺部毛细血管→ →左心房。
(2)血液循环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各个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 运送到肾脏等排泄器官并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将代谢废物排出
肺循环:肺部毛细血管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使得血液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重要提示:
①肺循环中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体循环中体动脉流动脉血,体静脉流静脉血。
②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04 血型
血型和输血
1.人的血型由遗传物质决定,一般来说,是终生不变的。
2.最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3.输血原则:应输 ,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 时,要 ,主要考虑 。
血型间输血可按图中箭头所指方向进行,
4.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0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一、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
1.呼吸运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在活细胞肉氧化分解 、 和 等有机物,并释放出 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数来源于 ,也有一部分来源于 ,极少数来源于 。
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根据是否需要氧气,把细胞的呼吸作用分为 呼吸和 呼吸。
1.有氧呼吸:在氧气参与下,有机物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能量的呼吸作用方式。
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的主要方式是 呼吸
三大供能物质在体内进行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及反应表达式等见下表:
2.无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尚未 的产物,释放出 的过程。
(2)动物(包括人)的无氧呼吸:动物组织细胞在缺氧情况下,糖类会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乳酸,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当大量的乳酸在肌肉组织里堆积时,就会有肌肉酸痛的感觉。
葡糖糖 酶 乳酸+能量(少量)
(3)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高等植物在缺氧(如水淹)情况下,也能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糖类被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少量能量。
葡糖糖 酶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4)微生物的无氧呼吸:有些微生物能长期进行无氧呼吸,比如 ,人们利用它来生产 等食品;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人们利用酵母菌的这一特点,分别用于制作 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
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葡萄果汁+白糖+酵母菌,放入发酵罐,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 ,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而大量繁殖;然后使发酵罐密闭,酵母菌进行 ,从而获得葡萄糖。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条件 需要氧气和相应的酶 不需要氧气,需要相应的酶
产物 二氧化碳、水 动物及部分植物:乳酸
多数植物:酒精和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大量 少量(有机物反应不彻底)
相同点 实质为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 多样的呼吸器官
1.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2.较高等无脊椎动物:已经出现了专门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如对虾用鳃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
3.水生脊椎动物:鱼类在水中的用鳃进行呼吸的。鱼的鳃位于咽的两侧,鳃盖关闭时,水从张开的口流入咽,接着扣关闭,口腔收缩,压迫水流通过鳃并从立即张开的鳃盖后缘流出。虽然水中的氧气含量很低,但由于水流不断通过布满血管的鳃,鱼类还是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的。
4.陆生脊椎动物:体内已经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肺。不过不同的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的结构和复杂程度同。
a.两栖动物:肺较简单,如青蛙的肺只是一层薄壁的囊,呼吸功能较差,还需要通过皮肤的辅助呼吸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
b.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适应陆地生活的同时,肺的结构里出现了肺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由于鸟类飞行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因此,鸟的肺结构十分致密,并与特殊的气囊相通。
5.各种生物呼吸器官的情况总结如下:
动物名称 呼吸器官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草履虫 表膜(细胞膜)
(环节动物)蚯蚓 湿润的体壁
(节肢动物)蝗虫 气管
脊推动物 (鱼纲)鱼类 鳃
(两栖纲)青蛙 肺兼湿润的皮肤
(爬行纲)蜥蜴 肺
(鸟纲)鸟类 肺,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哺乳纲)牛 肺
01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1.如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
(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①] ,它由100多万个 组成,主要功能是形成 。位于腰后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形像蚕豆
[②]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
[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所以排尿是间歇性的)
[④]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2)排尿的意义是: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 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3)图③中的尿经④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该生理过程属于反射类型中的 。
2.肾的结构
(1)如图所示,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
(2)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
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3.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
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被过滤到肾小囊。
则原尿中含有尿素、无机盐、水、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血浆蛋白和血细胞在血管中)
⑵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终尿中有尿素、部分水和无机盐
4.区分血浆、原尿、尿液的方法
一看蛋白质区分血浆和原尿:有蛋白质的液体为血浆,无蛋白质的液体为原尿。
二看葡萄糖区分原尿和尿液:有葡萄糖的液体是原尿,无葡萄糖的液体是尿液。
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尿液各有什么?
成 份 血细胞 蛋白质 葡萄糖 水 无机盐 尿 酸 尿 素
血液 √ √ √ √ √ √ √
血浆 × √ √ √ √ √ √
原尿 × × √ √ √ √ √
尿液 × × × √ √ √ √
02 水盐平衡
水盐平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肾脏对于体内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但它又有一定限度,超过该限度,人体会因为积累
过多盐分则加速残废。
1.水的平衡:当体内水分过剩时,肾脏会产生很多的尿,将多余水分排出;相反,如果体内水分不足
肾脏就只产生少量的尿。肾脏就是这样来平衡体内的水分的。
体内水分过剩→肾脏→产生很多尿
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产生少量尿
2.盐的平衡:如果我们喝水较多,又不增加盐分,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低的尿。如果我们摄人的盐较
多,又不多喝水,肾脏会产生盐含量较高的尿液,把多余的盐分排出。
体液中盐含量高→肾脏→排出含盐多的尿
体液中盐含量低→肾脏→排出含盐少的尿
3.人体调节水盐平衡的途径:
(1)排出。①呼吸:通过呼吸,排出体内少量水分。②流汗: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及无机盐、尿素等。③排尿、排便:排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等。
(2)摄入。通过饮水、进食摄入人体必需的水分和无机盐。另外,细胞的呼吸作用也会生成水分。
4.动物排泄方式:⑴草履虫:借扩散作用;⑵蚯蚓:肾管排泄;⑶蝗虫、蜜蜂、苍蝇等:马氏排泄;
⑷大部分动物:肾脏排泄。
01 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2024九上·上城期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宣传标语“均衡营养,点亮健康之路”。下列有关食物与营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一般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下
B.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能提供大量的能量
C.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维生素在人体内都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02 消化系统组成
1.(2024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是一段小肠(a)、环形皱襞(b)及小肠绒毛(c)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横向剪开
B.a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
C.环形皱襞b只增加小肠消化表面积,与吸收无关
D.c内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由多层细胞构成
03 消化吸收产物问题
1.(2024九上·上城期末)山楂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它不仅美味,还含有糖类、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膳食纤维。结合图片,分析正确的是(  )
A.②是消化吸收山楂的主要场所
B.④不能吸收山楂中的膳食纤维
C.①分泌的胆汁能初步消化山楂中的糖类
D.③分泌的胰液不能促进山楂中蛋白质的分解
04 酶的特性探究实验
1.(2024九上·鹿城月考)淀粉酶的种类有多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从浸泡后的绿豆中提取淀粉酶溶液,为了研究酸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以淀粉琼脂为材料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滤纸编号 溶液成分
1 淀粉酶溶液
2 淀粉酶溶液+稀盐酸
3 淀粉酶溶液+稀碳酸钠溶液
4 稀盐酸
5 稀碳酸钠溶液
①取5片大小相同的滤纸小圆片,编号为1-5号。将其分别在五种不同成分的溶液(各溶液成分如表)中浸泡后取出,按如图甲所示放置在盛有淀粉琼脂薄片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
②将培养皿置于37℃的恒温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将碘液均匀滴入培养皿中,约1分钟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③实验结果发现: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清晰区(即没有变蓝色的区域),其中3号周围的清晰区面积最大,4号和5号周围以及其余部位均显蓝色,如图乙所示。
(1)1号、2号和3号滤纸小圆片周围会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   。
(2)为了判断碱性对该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应选择哪几个进行对照?   。(填写滤纸编号)
(3)根据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推测:碱性越强,对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越强。请你对这个推测进行评价   。
05 血液成分区分
1.(2024九上·临海期末)下表是某病人血常规报告单的部分内容,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9.8 升
2 红细胞计数 3.0 升
3 血小板计数 210.0 升
4 血红蛋白 90 克/升
A.炎症 B.糖尿病 C.白血病 D.贫血
06 心脏和血管结构
1.(2024九上·东阳期末)如图能正确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在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 B. C. D.
2.(2023九上·义乌月考)雾霾中的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道吸入肺后进入血液,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PM2.5颗粒在心脏各腔中流经的正确顺序是(  )
A.A→B→C→D B.C→D→A→B C.B→D→A→C D.D→A→B→C
07 血液循环过程
1.(2024九上·平湖期末)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关于血液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管⑥比血管⑤中血液的氧气含量高
B.①和②之间.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营养物质一定减少
D.血液流经肺泡后,二氧化碳一定减少
08 血型与输血原则
1.(2023九上·永嘉期中)如图所示为小科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AB型血的模型图是(  )
B. C. D.
09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区别
1.(2023九上·诸暨竞赛)冬天,青蛙进入冬眠,其体内酶的活性与耗氧量与冬眠前相比,变化是(  )
A.酶活性减弱,耗氧量减少 B.酶活性减弱,耗氧量增加
C.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增加 D.酶活性增强,耗氧量减少
10 尿液形成过程
1.(2024九上·拱墅期末)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若对健康人进行微穿刺法检查,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流动脉血 B.肾单位由③和④组成
C.提取的囊内液中含红细胞 D.流入⑤的液体中不含葡萄糖
1.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下列行为符合建议的是(  )
A.只吃鱼肉,多盐多油 B.只喝饮料,不吃果蔬
C.多吃少动,不控体重 D.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2.对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多食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既可以消除饥饿感,又有利于体重的控制。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少的是(  )
A.卷心菜 B.青菜 C.豆腐 D.菠菜
3.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
B.测定1g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37℃水浴加热使酶活性保持最强
4.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材料:飞船外壳用到的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的特点
B.服装材料: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氯丁橡胶作为一种通用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生命保障:已知航天食品中包含牛肉和蔬菜,其中蔬菜主要为航天员提供维生素
D.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板所需要的铝合金能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5.图甲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与部分系统的关系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活动过程或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表示消化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内进行
B.②表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完成了B系统内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通过C系统内的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了动脉血
D.根据图乙可以推测“D系统中的某个器官”应为泌尿系统中的肾脏
6.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某器官M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M是肾脏,则血液中尿素含量c<a
B.若M是小肠,则血液中营养物质含量c<a
C.若M是肺,则血液中氧气含量c>a
D.若M是大脑,则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c>a
7.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8.如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美国医学科研小组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可以全部或部分切割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从而实现血型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型血可以转化为AB型血 B.B型血可以转化为A型血
C.O型血可以转化为AB型血 D.AB型血可以转化为B型血
10.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11.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脂肪被消化的过程:脂肪→脂肪微粒→脂肪酸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D.肺循环的血液规律:右心室→肺静脉→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房
12.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①②③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流经胰腺,则饭后③中胰液增加、氧气减少
B.若②流经小肠,则饭后③中流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C.若②流经肾脏,则③中尿素含量低、氧气含量高
D.若②为肾小球,则③中葡萄糖浓度增大,氧气浓度下降
(12题图) (13题图)
13.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a)、水(b)和无机盐(c)含量如图,该人大量饮水后排出的尿液中的成分最接近于(  )
A. B. C. D.
14.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被催化分解的过程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D表示催化的最终产物,则他们代表的是   。
(2)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填消化道名称)
A在反应前后,具有保持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
15. 2023年5月20日是第34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科学食养,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如图甲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请据图回答:
(1)肠腺和   分泌的消化液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中的第   层食物(填代号)。
(3)小明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其患有贫血,建议她多吃含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6.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浓度过高而结晶形成的。我国科研团队发明一种新型结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结晶甚至溶解结石,为肾结石患者带来福音。
(1)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图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处(填序号)。
(3)给肾结石患者静脉注射结晶抑制剂后,该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   。
17.某研究小组准备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关闭活栓后根据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积变化,碳酸氢钠饱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1)若观察到甲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断微生物有氧呼吸时   (填“氧气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2)若观察到甲、乙两组实验中右管液面都不变,该微生物可能是   (填“酵母菌”或“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18.凝乳酶是一种促使乳汁发生凝结的酶。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先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分别加入2个试管,然后将两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15分钟,再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A B C D D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分钟)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1)该实验探究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中将凝乳酶溶液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水浴15分钟后再混合,而不采用先将酶和乳汁混合再水浴15分钟的目的是:   。
(3)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验中重要的实验思想。在本实验中必须控制相同的变量是____。
A.各组实验中凝乳酶溶液体积相同、乳汁体积相同
B.同组实验中凝乳酶和乳汁的体积相同
C.各组实验中乳汁的种类要相同
19.小乐在学习了酶的催化作用相关知识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其过程为:
步骤一:取6支试管并编号,按如表所示加入相应试剂,并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5min;
步骤二:1号管内试剂倒入2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0℃;3号管内试剂倒入4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37℃;5号管内试剂倒入6号管中,混合摇匀,反应温度100℃;反应5min后,分别取出反应液2滴置于点滴板中,再滴加碘液2滴,混匀,观察并记录颜色;
步骤三:然后将2、6号管置于37℃水浴保温10min,分别滴加碘液2滴,观察并记录颜色。
编号 1号管 2号管 3号管 4号管 5号管 6号管
试剂 1%淀粉溶液(mL) 1 - 1 - 1 -
淀粉酶溶液(mL) - 0.5 - 0.5 - 0.5
温度(℃) 0 0 37 37 100 100
(1)小乐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正常情况下,步骤二中,将观察到从   (在“2号管”“4号管”和“6号管”中选填)取出的反应液,滴加碘液混匀后,呈蓝色。
(3)步骤三中,实验结果为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6号管中液体呈蓝色的原因是   ;2号管中液体不显蓝色的原因是   。
20.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K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K,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目的是   。
(2)实验前为什么要先通入氮气 答:   。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21.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不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Ⅰ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Ⅱ制作方法: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酵母化开时用温开水而不用热开水的原因是   。
(2)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是因为   。
(3)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2.人体的胃壁细胞能分泌胃酸,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部不适,可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
(1)如图所示为血液、胃壁细胞和胃腔间的微粒交换示意图,其中胃壁细胞内有大量的碳酸苷酶,能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解释胃酸的形成过程。   。
(2)抗酸药能与胃酸反应,从而治疗胃酸过多。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①写出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上述抗酸药中的   。
23.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人体的相关系统,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主要由B系统的   (填器官名称)承担,为适应此功能,该器官具有外形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等结构特点;
(2)经过A系统后,血液会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   血;
(3)图中的C系统主要器官是   ,是形成尿液的场所。
24.在学习了“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人体血液循环模型”,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评价表。
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能体现血液循环的功能。 结构完整,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材料不能体现血液循环的功能。 结构不完整,不能模拟人体血液循环路径。
某同学利用塑料管、水、单向阀、塑料瓶(2大2小,上下连通)、肺泡模型、组织细胞模型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模型。
(1)图中a模拟的血管名称为   。
(2)心脏跳动需要消耗能量,这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选填“同化”或“异化”)
(3)根据评价量表,该模型被评为合格,为使该模型更好的体现指标一,请结合图选择合适的材料对该模型进行改进    (写一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