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件 (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件 (共28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能晰描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环节;
2.理解碳循环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交流与讨论
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无法生存。二氧化碳在空气的含量只有约0.03%,没有二氧化碳,人类生存有没有影响?
1.离开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
温故知新
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填入表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燃烧。
1.植物的光合作用
2.向水中溶解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
1% 气闷、头昏、心悸
4%~5% 气喘、头痛、眩晕
8% 以上 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车辆增多
工厂废气
乱砍滥伐
人口增加
煤、石油、天然气用量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人类的乱砍滥伐而不断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的自然平衡被打破。
2020 年,南极大陆气温首次超过18.3℃,气温升高导致冰山坍塌。
2021 年,美国中西部地区面临干旱危机。
近 20 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减少
温室气体升到空中,被大气层保存了热量,地球温度升高。
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汽、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温室效应加剧危害极大,地球气温持续上升会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被淹,还会使土地沙漠化。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会扩大疫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物多样性。
由于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地球的温度能维持在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没有温室气体,地球的温度可能会比现在低 30℃左右。
二氧化碳为地球增添绿色,没有二氧化碳,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人们现在为什么又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长产生担忧?
感受什么是温室效应
取两只温度计,其中一只放在密封袋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温度计示数,进行比较。
现象:密封袋内的温度计比外面的温度计温度高。
结论:密封袋模拟大气层及大气层内的温室气体,说明温室气体有助于温度的升高。
说明:人类向大气中排入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极其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节约用电,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实际应用
大棚蔬菜
覆地膜
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距今10000 年到270年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18 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规模砍伐森林、化石燃料的燃烧量急剧增加,海洋和陆地生物圈不能完全吸收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于2015年12 月达成《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制在 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碳 达 峰
碳 中 和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经历平台期后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是通过植树造林、循环利用,以及用技术手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获与封存等,以抵消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
0 1
0 2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为什么提出碳中和目标
为体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大国担当,我国宣布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近 年 来
积极布局碳中和
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
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发展数字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控制化石能源
现代服务业
植 树 造 林
循 环 利 用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步 行
节 水
节 电
减 少 浪 费
拼 车 出 行
公 共 交 通
种 一 棵 树
随手关闭电脑
自备购物袋
实现“双碳”目标中化学科学的新使命
全世界科学家高度关注二氧化碳的转化和综合利用,尝试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积极研究如何使二氧化碳资源化,以促进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寻求低成本的捕集方法,把二氧化碳转变为燃料,从而使二氧化碳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 微生物的分解
B.生物的呼吸作用
C.汽油的燃烧
D.植物的光合作用
D
2.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
C
3.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B
4.碳中和的实现途径不包括( )
A.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B.增加森林砍伐以扩大城市建设用地
C.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消耗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