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____课时课题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教学 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各种能量形式,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 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和出行物品的能量来源、是否可再生以及节能方法。 掌握家用电器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方法。 理解能源之间的转换形式以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家中各种用电器和出行物品的能量来源、是否可再生以及节能方法。 掌握家用电器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方法。 理解能源之间的转换形式以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能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并提出合理的节能建议。 帮助学生掌握家用电器耗电量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视频,家中用电器和出行物品的图片,能源转换的动画等。 课前调查表模板、家庭耗电量统计表模板、记录表模板。 一些常见用电器的功率标签,如电灯、电视、冰箱等。 关于能源的法律法规资料。 学生准备 课前观察家中的用电器和出行物品,了解其能量来源和使用情况。 准备笔记本、铅笔等文具。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能源的视频,如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机、水电站等,画面中展示出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叶片缓缓转动以及奔腾的水流推动水电站的水轮机。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能源形式呢?这些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想一想,这些能源是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呢?比如太阳能发电站发出的电可以用来做什么?风力发电机产生的能量又有哪些用途呢?”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的重要性。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了解我们生活中的能源消耗情况以及如何节约能源。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像一个默默为我们服务的小助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便捷。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能源的使用情况,学会合理利用能源,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二、回顾能量形式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如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每展示一种能量形式的图片,教师就进行详细的讲解。 对于机械能,教师展示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的图片,如行驶中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解释说:“机械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使汽车运动,这就是机械能的体现。鸟儿飞翔时,翅膀的扇动也产生了机械能。” 对于声能,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然后说:“声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量。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乐器振动或者人的声带振动时,就会产生声能。” 对于光能,教师展示太阳、电灯等图片,解释说:“光能是由光产生的能量。太阳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光能来源,它发出的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能量。电灯也是一种光能的来源,它通过电能转化为光能,为我们照亮黑暗。” 对于热能,教师展示一杯热水、燃烧的火焰等图片,解释说:“热能是由物体的温度差异产生的能量。热水具有热能,因为它的温度比周围的环境高。燃烧的火焰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可以用来加热物体或者烹饪食物。” 对于电能,教师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如电视、冰箱、电脑等,解释说:“电能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能量。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电器都需要电能来运行。电能可以通过发电厂产生,然后通过电线输送到我们的家中。” 对于磁能,教师展示一块磁铁和一些铁钉,演示磁铁吸引铁钉的过程,解释说:“磁能是由磁场产生的能量。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等金属物体,这就是磁能的体现。” 对于化学能,教师展示一些食物、燃料等图片,解释说:“化学能是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食物中含有化学能,当我们吃食物时,身体会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我们所需的能量。燃料如汽油、煤炭等也含有化学能,它们可以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些能量形式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在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且每天都在被消耗和补充。教师可以举例说:“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电灯,就用到了电能;我们做饭时,使用燃气炉,就用到了化学能;我们听音乐时,就用到了声能。这些能量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 三、聚焦家中能量使用情况 教师展示一份课前调查表,表中包含家中各种用电器的信息,如电灯、电视、冰箱等的能量来源、功率以及每天的使用时间等。教师拿着调查表,向学生介绍每一项内容的含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哪些用电器呢?这些用电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用电器的能量来源。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课前调查表,并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认真观察和准确记录。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调查,我们了解了家中各种用电器的能量来源。这些用电器大多需要电能来运行,而电能是由发电厂提供的。我们在使用这些用电器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能源。所以,我们需要关注能源的使用情况,学会合理使用用电器,节约能源。” 四、探索家中用电器和出行物品的能量来源及节能方法 (一)分析我们用于出行和使用的物品 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洗衣机、电灯、电饭锅等物品是靠什么为我们服务的,即这些物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用电器的能量来源。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记录表,记录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等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如洗衣机的能量来源是电能,电能是由发电厂提供的,部分电能来自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电灯的能量来源也是电能,可以通过使用节能灯等方式来节约能源;电饭锅的能量来源是电能,可以在煮饭时适量加水,避免浪费电能等。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理建议。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能源的再生性,如电能这种能源用了以后是否会自己再产生,得出电能等部分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火力发电需要消耗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而太阳能、风能等则是可再生能源。 教师让学生思考对于不可再生能源有什么好的替代方法或节能建议,如节约用电、白天尽量使用自然光、使用节能灯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节能方法和经验。 教师进一步拓展到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常用交通工具的能量形式和来源,以及使用这些交通工具所需要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例如汽车是化学能(来自炼油厂),其燃油消耗不仅有经济成本,而且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如汽车、自行车、公交车、地铁等,让学生分析它们的能量形式和来源,以及优缺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更加环保和节能的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这些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统计家里电能的消耗 教师介绍家用电器的功率概念,即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 “w”。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如一个 100 瓦的灯泡,工作 10 小时,耗电量就是 1000 瓦时,也就是 1 度电。 教师告知学生功率为 1000 瓦的电器,1 小时内的耗电量就是 1 度,让学生根据此规则计算家中各种电器一天的耗电量,并填写 “家庭耗电量统计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计算方法和示例,如先确定家中每个电器的功率,然后根据每天的使用时间,计算出每个电器一天的耗电量,最后将所有电器的耗电量相加,得到家庭一天的总耗电量。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家用电器的耗电量,以及如何节约用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合理安排电器的使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二是选择节能型电器,如节能灯、节能冰箱等;三是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如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拔掉插头等。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节约意识和创新方法。 五、研讨能源转换形式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师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家里都使用了哪些能源,这些能源之间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转换?” 引导学生思考能源之间的转换形式。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记录表,记录家中使用的能源、能源转换形式等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如电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饭锅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视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声能和热能等。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能源有再生与不可再生之别,了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明白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数据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可再生能源的有限性和过度消耗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如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逐渐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等。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更多合理的节能建议,并在班级内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在家庭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如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减少电器待机时间等;二是在学校生活中如何节约能源,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如何推广节能理念,如参加节能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等。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节能建议,教师将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表扬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六、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一些关于能源的法律法规,强调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案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国家对节约能源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支持。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家中的能源使用情况,或者尝试制定家庭节能计划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作业要求和建议,如记录一周内家庭的能源消耗情况,分析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节约能源;制定一份家庭节能计划,包括具体的节能措施和目标等。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节能榜样的故事,如环保达人的节能经验、绿色家庭的生活方式等,激发学生的节能热情和责任感。 七、课堂总结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家中各种用电器和出行物品的能量来源、是否可再生以及节能方法,掌握家用电器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方法,理解能源之间的转换形式以及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认识了各种能量形式和能源来源;二是学会了计算家用电器的耗电量和分析能源转换形式;三是了解了节约能源的方法和重要性;四是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和小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发言次数、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等;二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如调查表的填写情况、记录表的完成情况、节能建议的合理性等;三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小组内的分工协作、互相帮助等;四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提出的独特节能方法、对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能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有限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成为环保小卫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