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5.4 眼睛与眼镜导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科学思维从物理学视角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视力的矫正需佩戴的眼镜。3.科学实验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4.科学态度与责任(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导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导学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导学课时 1课时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眼球好像一架 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 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 ,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 ,我们就看到了物体。2.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3.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 上,眼睛就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4.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作 点和 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 处, 点在大约10 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这个距离叫作 距离。5.近视眼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课堂导学1.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2.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 上,眼睛就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3.近视眼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利用 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4.远视眼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透镜能使光会聚,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 透镜,就能使来自 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达标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B.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C. 晶状体和角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正立的实像D.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眼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B. 依靠眼睛调节看清最近的点为25厘米C. 近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D. 远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3. 关于近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B.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后C.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D.利用凹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4. 下列属于远视眼成因的原理图的是( )5. 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移动B. 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移动C. 将光屏向上移动D. 将光屏向下移动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 照相,凸透,会聚,像,信号,大脑。2.形状,薄,视网膜,远。3.厚,大,视网膜,近。4.远,近,远,近,25,明视。5.近,远,厚,强,前,凹,凹,视网膜。课堂导学1.形状,薄,视网膜,远。2.厚,大,视网膜,近。3.近,远,厚,强,前,凹,凹,视网膜。4.远,近,薄,弱,后,凸,凸,视网膜。达标练习1.C;2.A;3.C;4.C;5.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