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灾难面前要冷静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七课 灾难面前要冷静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灾难面前要冷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类常见灾难(如自然灾害中的地震、洪水、火灾,以及人为灾害中的抢劫、盗窃、煤气泄漏等)发生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的重要性,包括冷静对决策能力、行动效率的积极影响,并掌握不同灾难场景下详细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如地震时的避震姿势、疏散路线选择,火灾时的正确逃生方式、灭火器材使用,以及遭遇抢劫时的应对策略等。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敏锐的观察力,能迅速判断灾难的类型和危险程度。
2. 增强学生在灾难场景中的应变能力,包括灵活调整自救策略、应对突发状况(如逃生路线受阻)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正确使用求救设备(如电话报警、发出求救信号)和简单自救工具(如灭火器、急救包扎用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增强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灾难时能够克服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2.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传播安全知识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
(一)灾难面前的心理反应
1. 详细分析人在灾难面前不同阶段的常见心理反应,如灾难初期的震惊、恐慌,中期的无助、绝望,以及后期的焦虑、创伤后应激反应等。
2. 探讨不同年龄段、性别、经历的人群在面对灾难时心理反应的差异,并结合心理学理论(如应激理论)进行解释。
(二)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1. 收集多个国内外典型灾难案例(包括成功自救和因慌乱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2. 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讲解冷静状态对大脑决策、身体机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如冷静能使大脑保持清晰的思维,合理分配身体能量,提高应对灾难的效率。
(三)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1. 分类详细教授学生在不同类型灾难情况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对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时应迅速躲在坚固家具下、墙角等安全位置,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头部;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根据火势和烟雾情况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等。
对于人为灾害,如遭遇抢劫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激怒歹徒,尽量记住歹徒的外貌、衣着、口音等特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报警;遇到盗窃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贸然行动,待盗贼离开后及时报警并保护现场。
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勤洗手,遵循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防控指导等。
2. 教授学生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如室内、室外、公共场所、野外等)实施有效的自救和求救,包括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如寻找避难场所、制作简易求救信号)和运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发送定位信息)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1. 除了小月火灾自救案例,增加多个不同类型灾难的案例,如地震中的学校自救、洪水时的村庄救援、抢劫案件中的成功脱身等。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如当事人的心理变化、采取的行动步骤、周围环境的利用等,通过对比不同案例,加深学生对冷静应对灾难的理解。
(二)角色扮演法
1. 丰富角色扮演的情景,除了家中有小偷的情景,增加更多如地震时被困废墟、火灾时被困电梯、野外迷路等情景。
2.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在地震被困废墟时如何保持体力、与外界沟通,火灾被困电梯时如何避免吸入烟雾、等待救援的正确姿势等。
3. 组织学生对角色扮演进行互评,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分析能力。
(三)讨论法
1. 在小组讨论中,提出更具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在灾难中,如何平衡自身安全和救助他人的关系?”“当传统求救方法失效时,还有哪些创新的求救途径?”等。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听闻的灾难故事,并引导他们从这些故事中总结经验教训,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播放一段包含多种灾难场景(如地震房屋倒塌、火灾浓烟滚滚、街头抢劫等)的震撼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当你身处这些场景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初步想法。
(二)案例分析
1. 详细讲述小月火灾自救的故事,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小月在火灾中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惊慌到逐渐冷静),以及她采取的每一个自救行动(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安全出口、拨打报警电话等)。
2.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插入提问,如“小月为什么要选择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她没有找到安全出口,还有什么其他的逃生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3. 除了小月的案例,再简要介绍一两个其他类型灾难的案例,如地震中的成功自救案例,对比不同案例中当事人的应对方法,加深学生对冷静应对重要性的理解。
(三)情景再现
1. 活动一:模拟小辉家中煤气泄漏的情景
在教室前方设置模拟场景,包括煤气灶、家具等道具。
详细描述情景:小辉放学回家,闻到一股刺鼻的煤气味,他发现煤气灶阀门未关紧,此时他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应对方法,如先打开窗户通风、不要使用电器开关、关闭煤气阀门等。
每组选派代表到模拟场景中实践操作,并向全班解释操作的理由。
2. 活动二:模拟小海遇到抢劫的情景
在教室的另一区域设置抢劫场景,包括街道背景、歹徒和小海的道具。
详细描述情景:小海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名持刀歹徒要求交出财物,小海该如何应对?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醒他们考虑自身安全第一的原则,如不要与歹徒正面冲突、尽量记住歹徒特征、寻找机会逃脱并报警等。
邀请部分小组到场景中进行演示,其他小组观察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角色扮演
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明发现家中有小偷的情景,实践报警和求助的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5人,分别扮演小明、小偷、家庭成员、警察等角色。
在角色扮演开始前,给学生提供一些提示,如小明发现小偷时要保持冷静,尽量避免惊动小偷,可以先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然后使用手机或其他方式报警;报警时要清晰准确地告知警察家中的地址、小偷的情况等信息。
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在旁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行动措施、团队协作等方面。
角色扮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如如何在紧张情况下准确向警察描述情况,如何与家庭成员配合等。
(五)方法指南
1. 教授学生家用电器的安全使用方法
结合实物或图片,详细介绍常见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电热水器、微波炉等)的正确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如避免湿手插拔插头、不要在电器周围堆放易燃物品、定期检查电器线路等。
讲解家用电器可能出现的故障和危险情况(如漏电、短路、过载等),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器、遇到电器冒烟立即切断电源等。
2. 在灾难发生时如何及时求助
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灾难下的求助方式,包括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110、119、120、122等)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要保持冷静、清晰地说明灾难类型、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其他求助方式,如利用手机的定位功能、发送求救短信、使用手电筒或鲜艳物品发出求救信号等,特别是在无法正常通话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传递求救信息。
(六)亲子分享
1. 向学生发放一份关于家庭应急计划的资料,内容包括制定家庭应急计划的重要性、步骤和要点,如确定家庭集合点、准备应急物资(食品、水、急救用品等)、制定逃生路线等。
2.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应急计划,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家庭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改进。
3. 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分享与家长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如家庭应急计划的制定情况、家长的反馈等,促进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增强家庭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的准备
(一)教材
本文内容作为核心教材,同时参考权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灾难应对手册等资料,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
(二)辅助材料
1. 收集更多相关灾难自救的视频资料,包括不同类型灾难的真实救援过程、专业人士的讲解示范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自救方法。
2. 准备更丰富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涵盖各种常见品牌和型号的电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器的安全使用知识。
3. 制作一些与灾难场景相关的道具,如模拟火灾烟雾的烟雾弹、模拟地震废墟的道具等,增强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的真实性。
六、教学评价
(一)过程评价
1.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活动中,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表,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应对策略的合理性、行动的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心理状态(是否冷静)等。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包括发言的积极性、观点的创新性、倾听他人意见的态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二)结果评价
1. 通过设计更全面的小测验,涵盖不同类型灾难的知识、自救和求救方法的细节、心理应对策略等内容,准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根据反馈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反思
1. 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某个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某个知识点学生理解困难等。
2. 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3. 定期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心得,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