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碳的氧化物(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碳的氧化物(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主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碳的单质及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二氧化碳的制取;气体收集的一般思路;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性质及用途;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为碳单质的多样性,先学习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继续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物质研究的系统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物质的兴趣与能力。 课题2 本课题主要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来学习碳的氧化物。在学习了碳的单质之后,学习碳的氧化物,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来将生活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体会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减排目标当中,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课题3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主要过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印象深刻地掌握和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按照物质的分类进行学习,首先学习碳的单质,了解碳的不同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学习碳的氧化物,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例,运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探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物质的性质来学习物质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再学习气体二氧化碳的基础之上,回归学科特色:实验探究,以此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完成本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和探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通过多媒体展示碳的不同单质的图像和构型,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创设情境,通过蜡烛熄灭实验,纸花变色实验化学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人类社会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组织创建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碳的不同单质微粒空间不同的排列导致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树立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氧气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对化学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但可能对于微观层面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知识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碳单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等实验时,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等问题。本单元通过学习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方案的选取,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气体收集的实验思路的建立和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单元目标 1.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5.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6.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7.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8.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9.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0.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11.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碳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1.能够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校本P134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校本P143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4.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4.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校本P149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2)
课题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来学习碳的氧化物。在学习了碳的单质之后,学习碳的氧化物,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来将生活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体会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减排目标当中,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对于碳的氧化物的具体性质和用途,可能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缺乏系统深入地了解。初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碳的氧化物的学习,需要借助具体的实验现象、图片、视频等直观素材来帮助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对于一氧化碳的毒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机制,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形象的讲解来帮助理解。碳的氧化物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作汽水、灭火等,一氧化碳可以作为燃料等。这些实际应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学习目标确定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4.一氧化碳的性质;
5.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探究能力 1.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2.总结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地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总结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但讨论时不能配合完成。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讨论交流的工作。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总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3分:能总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总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结果展示能力 5分: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及低碳生活措施总结准确、完整。3分:根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及低碳生活措施总结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总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及低碳生活措施。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课题2 碳的氧化物
【多媒体播放视频或图片】灭火器灭火(利用二氧化碳)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温室大棚(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过渡】提问引导: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你们能发现哪些物质呢?它们都和碳元素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碳的氧化物。【板书】课题2 碳的氧化物 学生观看图片并思考。 通过灭火、煤气中毒和大棚保温等生活化事件,导入本节课内容,认识谈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任务二:新课讲授:二氧化碳
【多媒体展示图片】二氧化碳分子结构图【板书】二氧化碳【演示实验】课本P136页实验6-3如图6-10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讲解】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分析: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演示实验】课本P136页6-4姬图6-11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容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讲解】现象:塑料瓶瘪了;分析:有部分CO2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外界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完成表格】根据这两个实验探究,填写课本P137页表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2.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过渡】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实验6-5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如图6-12所示,向第一朵纸花喷水;将第二朵纸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将第三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三朵纸花的颜色变化。将第三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吹干,观察现象,并记录。【讲解】现象:Ⅰ:纸花不变色;Ⅱ:纸花不变色;Ⅲ:纸花变红色;吹干第三朵花:红色纸花变为紫色。分析:Ⅰ: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Ⅱ: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吹干第三朵花:红色纸花变为紫色;这种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H2O+CO2↑;【提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尝试写出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 H2O【过渡】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呢?【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多媒体播放视频】人工降雨【讲解】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和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如果用飞机向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形成降雨。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增雨的奥秘。【提问】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有哪些用途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完成表格。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学生思考并回答。CO2 + Ca(OH)2 == CaCO3↓ + H2O学生观看视频。学生阅读并总结。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任务三:新课讲授: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回顾】回顾空气的组成成分,明确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渡】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注意通风换气。【多媒体展示图片】【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阅读】阅读教材P139页,了解温室效应。【讲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吸收地面散发的热量,起到了使地球升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作温室效应。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地球表层温度才能适合人类生存。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二氧化碳,还有臭氧(O3)、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氟氯代烷(商品名为氟利昂)等。【多媒体展示图片】【讲解】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等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提问】二氧化碳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讲解】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另外,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却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和天灾等因素不断减少,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严重的威胁。影响: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可能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使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导致旱涝灾害加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阅读】阅读教材P140页:低碳行动与可持续发展讨论并总结倡导低碳行动有哪些措施。【讲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应对全球变暖这重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倡导采取低碳行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总结】应对措施:(1)世界各国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公约,并严格执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在这一行动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减排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讲解】低碳行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的国际合作和国家政策支持,还需要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化学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料拓展】阅读教材P141页,了解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学生阅读并了解。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阅读并总结。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了解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任务四:新课讲授:一氧化碳
【过渡】一氧化碳也是碳的氧化物,大家对一氧化碳了解多少?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氧化碳分子结构图【板书】一氧化碳【阅读】阅读课本P141-142页,根据研究的 一般思路,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板书】1.性质【讲解】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现象: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还原性:CO + CuO Cu + CO2;3CO + Fe2O3 2Fe + 3CO2;应用:冶金工业。3.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多媒体播放视频】一氧化碳燃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分组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讲解】1.有难闻气味是为了提醒人们小心一氧化碳泄漏。2.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并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管道是否漏气。如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到空气流通处,严重者,拨打120,送往医院。切忌马上打开开关插座及用电器等。 学生阅读并总结。学生观看视频。了解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观察能 描述现象;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增强安全意识。分组讨论并总结。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总结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增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任务五: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校本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2.板书设计课题2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性质2.二氧化碳的用途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4.低碳行动和可持续发展一氧化碳1.性质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校本课时作业(2)自然界碳循环的过程(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低碳行动?(4)对比总结弹得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模型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其微观结构。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碳的氧化物相关实验,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等实验。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化学性质的理解。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构建碳循环的框架,了解碳循环,通过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可以使碳的氧化物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引导同学们进入化学世界,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我们利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碳的氧化物的拓展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如新型碳氧化物材料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适当引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但要注意避免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使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及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预留一定的时间弹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