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学主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本章主要的化学概念:碳的单质及化学性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二氧化碳的制取;气体收集的一般思路;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一氧化碳性质及用途; 学科 初中化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单元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授课人 Xxx
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为碳单质的多样性,先学习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继续学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通过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物质研究的系统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物质的兴趣与能力。 课题2 本课题主要通过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来学习碳的氧化物。在学习了碳的单质之后,学习碳的氧化物,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来将生活与化学理论相结合,体会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减排目标当中,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课题3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主要过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印象深刻地掌握和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按照物质的分类进行学习,首先学习碳的单质,了解碳的不同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学习碳的氧化物,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例,运用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探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物质的性质来学习物质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倡导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再学习气体二氧化碳的基础之上,回归学科特色:实验探究,以此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完成本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习和探究。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通过多媒体展示碳的不同单质的图像和构型,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多样性。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了解碳的化学性质。创设情境,通过蜡烛熄灭实验,纸花变色实验化学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人类社会节能减排贡献力量;在了解物质性质的基础上,组织创建实验探究活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本单元教学难点:碳的不同单质微粒空间不同的排列导致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树立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如氧气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对化学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但可能对于微观层面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知识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碳单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实验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等实验时,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等问题。本单元通过学习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之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方案的选取,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气体收集的实验思路的建立和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单元目标 1.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5.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6.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7.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8.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9.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10.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11.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达成评价
知识评价 节名 基础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碳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单元实施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任务活动 当堂检测 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1.能够了解碳单质性质及用途;2.通过碳的不同单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 校本P134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1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低碳和可持续发展;3.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校本P143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新授课 2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4.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4.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校本P149页第1-3题 校本课时作业
课时设计(课题3)
课题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主要内容是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节课主要过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来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印象深刻地掌握和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2.学习者分析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只是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科学探究意识较为缺乏,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因而会有因表面现象而得出错误结论的情况出现。
3.学习目标确定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2.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3.能够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4.总结并领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学习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化学知识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探究能力 1.能够认真仔细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2.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二氧化碳制取的收集装置;
3.能够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科学态度 1.保持并发展对化学的研究的兴趣,愿意分享和交流
2.保持对身边化学的研究和学习,愿意更深层次地观察和了解。
3.保持团结协作,科学严谨的精神,愿意实事求是追求化学真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讨论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积极参与,各抒己见。3分: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各抒己见,但不能整合观点。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总结归纳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能够总结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结论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的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二氧化碳制取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总分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任务一:导入新课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回顾旧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过渡】通过回顾总结,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用途非常广泛,那二氧化碳该如何制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学生回顾并回答。 通过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来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进行铺垫。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二:新课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几种?在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讲解】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板书】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提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又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尝试写出反应方程式以及总方程式并配平。【讲解】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分组讨论】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讲解】因素:原料成本;反应速率大小;操作安全性、简便性;实验过程是否产生污染;制取气体的纯度;气体容易收集。【过渡】确定了实验原理,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包括哪些部分?【板书】二、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分组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对比制取氧气的实验,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该如何选择?进行方案设计并填写教材P146页表格。【板书】1.发生装置【讲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一般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在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我们要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出发,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如固体与固体、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等)、反应条件(如是否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来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及条件:固体加热;固液常温。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状态及条件:固液常温;【多媒体展示图片】常见的气体发生实验装置图固固加热:液液加热:固液常温:【板书】收集装置【讲解】一般我们要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排气法或排水法),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多媒体展示图片】气体收集装置及方法【分组活动】根据提供的装置,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并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小组讨论,优化方案,设计一套安全可行的装置。【讲解】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多媒体展示图片】优化方案:可采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做到随用随停。【板书】三、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讲解】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先装入石灰石(大理石),塞紧橡胶塞;3.通过长颈漏斗小心注入15mL稀盐酸;4.观察现象;5.收集并验满;6.盖好玻璃片,存放备用。【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装置搭建顺序,及实验室安全规范,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讲解】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炭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学生思考并书写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CO3H2CO3=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展示结果。学生分组活动并设计方案,展示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三:新课讲授: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讲解】 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2)设计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验证得到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板书】四、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任务四:课堂小结,随堂反馈
【提问】学完本课题,你收获……【反馈练习】课本练习 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堂延伸 巩固所学
3.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2.收集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四、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校本P149-150页练习;(2)复习与提高;(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播放不同实验装置的图片和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装置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且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深入其中,自主操作,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比教学,进一步深化和强调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更采用了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并参与总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总结。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利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共同探究。
9.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药品的取用,有的负责装置的搭建,有的负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由于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如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药品的反应速度过慢等,导致实验时间延长,影响了教学进度。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准确地预估实验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要加强对实验安全和环保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