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 自然物与人造物(教案+说课稿)

资源简介

苏教版2024年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1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识别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品及其作用;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初步了解人工制品的制作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学会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究人工世界的奥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尊重劳动、珍惜成果的品德;通过了解人工制品的创造过程,感受人类智慧的力量,增强对科技改变生活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人工世界》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出的各种人工制品及其所构成的世界。这些人工制品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生活,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初步建立起对人工世界的认知框架,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然而,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人工世界”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可能难以直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人工世界的认知。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人工制品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实物展示台、各种人工制品的样品或模型(如玩具、文具、家具等)。
环境布置:在教室内设置人工制品展示区,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观察家中的物品,思考哪些是人工制品,它们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识别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品及其作用。
初步建立起对人工世界的认知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小发明家”的故事,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制作出了一件有趣的人工制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工世界》。
提问激趣: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新知探究:认识人工世界
概念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工世界的定义和图片,帮助学生明确“人工世界”是指人类通过智慧和劳动创造出的各种人工制品所构成的世界。
实物观察:将准备好的人工制品样品或模型摆放在展示台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外观、结构、功能等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两件人工制品进行深入探究。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这件人工制品的名称、用途、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测并讨论这些人工制品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三)深入探究:人工制品的制作过程及其影响
视频展示:播放一段关于人工制品制作过程的视频(如玩具生产线、文具制作过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工制品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的人工制品案例(如手机、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制作过程、所需材料、技术难度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工制品的创造不仅需要智慧和劳动,还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工制品的创造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和改变?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感恩这些劳动成果?”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尊重劳动的态度。
(四)拓展延伸:创意手工活动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创意手工活动,如制作纸飞机、折纸鹤等简单的手工制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结构以及如何进行制作等问题。
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通过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总结反思: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知识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工世界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总结人工制品的制作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能力提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探索人工世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或周围环境中的人工制品,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制作过程和用途;鼓励学生动手制作一件简单的手工制品作为家庭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展示、实物观察、小组讨论和创意手工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工制品的创造过程和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人工制品的制作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创意手工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1课《人工世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人工世界》是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十一课。本课是“科学与技术”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理解人工世界的含义,了解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以及人造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人工世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因此,本课将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工世界的含义,知道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并能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人造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对人工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珍惜和爱护人造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工世界的含义,知道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难点:能够准确区分人造物与自然物,理解人造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问题。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人工世界的概念和特点。同时,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玩具、文具等,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张包含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中哪些是自然物?哪些是人造物?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人工世界。
2. 讲授新课
(1)介绍人工世界的概念:人工世界是由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世界,其中包含了各种人造物。
(2)通过对比自然物和人造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区别。例如,自然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品,如树木、石头等;而人造物是人们通过加工、改造自然物或利用其他材料制造出来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人造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作用和用途。例如,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方便人们出行;家用电器(电视、冰箱)丰富人们的生活等。
3. 实践活动
(1)分组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哪些是人造物,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人造物,如纸飞机、折纸等,感受人造物的制作过程。
4. 总结提升
通过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对人工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造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爱护人造物。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一些常见的人造物,并思考它们的作用和用途。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人造物,发挥创意和想象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