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小科学家》(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小小科学家》(教案)(表格式)-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资源简介

课题 小小科学家 第_1课时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究得出让纸鹦鹉立于手指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小制作或日常生活中。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回形针、纸鹦鹉、纸虾、纸小丑、铅笔、长尾夹、铁丝等。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修改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是什么,还记得科学研究一般的过程是怎样的? 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板书: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师: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哪样当一回小小科学家来玩一玩纸鹦鹉,来寻找纸鹦鹉的密秘。(板书:小小科学家) 二、探究鹦鹉站立的奥秘 师:桌上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只纸鹦鹉,你能让纸鹦鹉站立在你的手指尖上吗?注意是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而不是卡在你的手指上,如果你的手指碰到纸鹦鹉的尾巴,都算卡住,不算成功,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纸鹦鹉站立的部位在哪儿? 生:鹦鹉的脚上。 师:纸鹦鹉脚这个站立的部位我们称之为支撑点。(板书:支撑点) 学生实验:用纸鹦鹉试着在手指尖上站立。 师:纸鹦鹉能在手指尖上站立吗? 生:不行。 师:做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怎样才能让纸鹦鹉站立在手指上? 为什么纸鹦鹉不能站立在手指上? 师:刚才的实验说明光凭纸鹦鹉是不能在手指尖上站立的。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回形针,你可以用它别在鹦鹉身体的某个部位,能让它能够站立吗?你觉得回形针可以别在纸鹦鹉身体的哪些部位? 生:头部、背部、胸部、尾部。(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四只纸鹦鹉及回形针别在鹦鹉身体上的四个部位) 师:你们猜测一下回形针别在纸鹦鹉身体哪个部位能使纸鹦鹉站立起来? 学生进行猜测。(头部、胸部、北部、尾部) 师:要想确认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 同学们可以在纸鹦鹉身体的四个部位都试一下,找出正确的方法,并把你的方法画在活动记录纸上。 学生实验。展示结果。 交流:把回形针别在鹦鹉的尾部,就能使鹦鹉站立了。 师:为什么把回形针别在鹦鹉尾部就能站立起来,而其他地方却不行? 生:纸鹦鹉的尾部加了回形针后,下面就变重了。 师:也就是说在支撑点的下面加了一个重物变(重了),上面变(轻了)。 师:同学再想一想,刚才纸鹦鹉不加重物,它为什么不会站立起来? 生:上面轻,下面重。 师:鹦鹉能站立,会不会跟加的是什么东西有关系? 学生猜测。 教师演示:把回形针换成小长尾夹,小磁片。发现都能成功。 师: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纸鹦鹉能够站立跟加在尾部的东西没有关系。 师:通过对纸鹦鹉的研究,你们有没有发现纸鹦鹉站立的密秘? 生:上面轻,下面重。 师:我们能不能仅凭一个纸鹦鹉的实验研究,说所有的物体只要符合上面轻下面重就能让物体站立起来?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还要多找几个证据来验证我们猜想。 师:老师这儿还准备了纸虾、铅笔等,请你找出它的支撑点,然后用刚才的方法加上回形针(或其它重物),看能不能使其也站立起来。 学生上台演示结果: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师: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我们来找一找这些物体站立时的共同点。 生:上面轻下面重。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说物体站立的奥秘就是上面轻下面重。 生:能。 师:我们也可以简称上轻下重。(板书:上面轻,下面重、上轻下重) 师:我们研究纸鹦鹉站站立的秘密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治疗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先提出问题,再作出猜测、然后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 三、拓展延伸,使更多的物品站立 师:你能运用刚才大家发现的这个科学原理,让这个小丑站起来吗? 学生上台演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师:今天同学们很了不起,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发现了鹦鹉能站立的奥秘,说明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实践,懂得思考,你就是一名小科学家,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板 书 设 计 小小科学家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上面轻 支撑点: 上轻下重 下面重
《小小科学家》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的设计是这样的:
第一,激趣导入,我是从学生对真实鹦鹉的了解及兴趣,引出他们说出鹦鹉喜欢站立在细的杆子上,从生活中来,顺理成章。
第二,本堂课的重点是要把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联系起来,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仅靠嘴上的概括或比较,会比较乱或者没有条理。因此我还设计了表格。探究步骤清晰可见,探究问题也逐步解决,有所依据,对学生来说也是对其探究过程起到了桥梁作用。
第三,为了证明“重物在支撑点下,可以使物体站立起来”这个猜测。仅靠纸鹦鹉这个证据是不足的,所以我课前还准备了“鱼,小人,虾,香蕉”等图案,分给学生进行试验。学生可以更加明白:需要更多证据充分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四,通过实际教学和学生亲自探究,课堂上达到了生成性教学目标。超出了教参上的答案,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学生还发现了当支撑点下方本身很重时,不用加重物也能使物体站立。所以关键是取决于物体的重心和使其平衡。从而再指导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回归于生活。”这就是我理解的科学课的宗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