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2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观念:知道铁、镁、锌、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及剧烈程度;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置换反应。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会应用其解释相关现象;会从电子得失和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护措施。科学思维: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运用归纳、分析的科学思维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顺序,推测反应现象以及防腐蚀条件。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筛选、对比、分析和对信息的归纳处理来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举例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等方法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态度责任: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通过对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的学习,体会金属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生活应用。1.镁与氧气反应(空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2.铜与氧气反应(加热)化学方程式:2Cu+O22CuO。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4.金属的活动表是: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1)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通常指盐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等反应不产生氢气。(3)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4)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在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5.湿法冶铜的原理是: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金属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探究一】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将1根镁带、1根铜丝同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如图2-12所示,哪根金属会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镁带会燃烧 铜丝表面由紫红色变成黑色【探究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1】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铝片表面有气泡冒出【思考与讨论】是否所有的金属都会被酸腐蚀?【答案】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被酸腐蚀,如铜、银、铂、金不能被酸腐蚀。【活动2】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 3 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2.用拇指按住盛有锌粒和稀盐酸的试管口,将燃着的火柴接近试管口,松开拇指发现_______________,此气体应是___________。3.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 H2SO4=MgSO4 + H2↑ Zn + H2SO4=ZnSO4 + H2↑镁、锌、铜中,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答案】1.铝片、镁条、锌粒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铜片无明显现象。2.有爆鸣声 氢气。3.镁条、锌粒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铜片无明显现象;铜【探究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根据研究的内容及已有的知识,我们假设: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2.设计实验方案:(1)铁和铜的活动性比较: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处理)铁丝,过一会儿取出,如图 2-14 所示。你也可以有其他的实验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2)铜和银的活动性比较: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设计可行的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3.实验过程:根据你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画出装置图,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4.得出结论并交流:根据以上实验事实,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是 ______________。【答案】(1)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Fe+CuSO4=FeSO4+Cu;(2)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另一说法为黑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2AgNO3=Cu(NO3)2+2Ag;铁>铜>银【思考与讨论】1.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强到弱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2.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答案】1.方法:①比较三种金属在氧②比气中反应的剧烈程度。较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③观察镁、铜在硫酸锌溶液中的现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Zn>Cu。2.Mg>Zn>H>Cu【探究四】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活动】实验室提供如下材料: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片(或铁钉)、蒸馏水、干燥剂(生石灰)。1.根据上述材料,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实验装置图。3.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金属锈蚀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一块纯铁片,按上述锈蚀条件进行实验,它生锈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实验在3支试管中进行:A试管中是水和空气,B试管中是刚煮沸过的蒸馏水,C试管中是装有干燥剂(生石灰)的干燥空气,在3支试管中各放一枚铁钉,并用镊子塞紧试管口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一段时间后A 中铁钉锈蚀严重,B、C中铁钉基本不锈蚀,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空气(氧气)同时接触。4.因为纯铁和铁钉的内部结构不同,纯铁并未生锈。【思考与讨论】1.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锈蚀的常用方法。2.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锈蚀的措施。你还知道哪些金属防锈蚀的措施?【答案】1.使金属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金属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金属表面涂一层保护膜,把金属与外界氧气隔开,此法又叫保护膜法。如镀上金属或非金属涂层、生成自身的氧化膜。2.如自行车钢圈上镀铬; 刷油漆、涂机油、封塑料膜;铝表面生成氧化铝。改变金属内部的结构,制成合金,如制成不锈钢等。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发优异的压电材料,目前我国发现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压电材料钙铁矿晶体——钛酸钙(CaTiO3),它可以用复合氧化物(CaO·TiO2)的形式表示。对上述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B.CaTiO3中钛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CaTiO3由3种元素组成D.CaTiO3与 (CaO·TiO2)中Ti元素化合价相同【答案】B【解析】A.金属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B.元素质量分数等于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D.在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A. 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 ;B.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钛酸钙 由钙,钛,氧元素组成;D.两种物质中钛元素都为+4价;2.小敏阅读教材得知: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H2SO4,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对此,小敏做了三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丙)的是( )A.a铝片、b镁片 B.a铁片、b锌片 C.a铁片、b铜片 D.a铜片、b银片【答案】C【解析】由图乙可知,至少有一种金属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且电流表指针偏向活动性强的一端,要使指针向左偏转,即偏向a端,说明a端金属的活动性大于b端,铝的活动性小于镁,铁的活动性小于锌、大于铜,铜和银都不与稀硫酸反应;3.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 B.金属活动性: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D【解析】(1)(2)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需要时间越短;(3)根据甲乙丙的化合价模拟写出方程式,从而找到生成氢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对应关系即可;(4)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由图中信息可知,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乙<甲<丙,金属活动性强弱是:乙>甲>丙,甲.乙.丙依次不可能是Mg.Zn.Fe,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活动性强弱是乙>甲>丙,故B错误;C.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稀硫酸足量,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C错误;D.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D正确。4.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甲能与盐酸反应,乙、丙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乙、丙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甲>H>乙、丙。如果把乙、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乙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丙不能,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乙>银>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含AgNO3和Zn(NO3)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成分只有银B.滤液中的溶质是Zn(NO3)2.Fe (NO3)2C.滤渣的成分可能是银.锌的混合物D.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原溶液的质量【答案】C【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解答】铁粉加入含AgNO3和Zn(NO3)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铁只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 ,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亚铁,滤渣中没有铁,只有银,A.B正确;C不正确;根据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反应时,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要减小,D正确;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铁钉替换为相同大小的铜钉重复实验,常温下a中铜钉会生锈,b中铜钉很难生锈【答案】B【解析】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分析。【解答】由所给实验及现象可知,X能与硝酸银反应, 不能与氯化亚铁反应,则活动性Fe>X>Ag,Y能与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则Y>Fe,由引可知, 金属 X、金属 Y、铁和银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Y>Fe>X>Ag。故选B。7.金属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金属氧化物。小林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某种金属质量和其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1)曲线________一定错误。(2)表示Cu与CuO质量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答案】(1)A (2)B【解析】(1)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质量大于金属质量,而A图像金属质量大于金属氧化物质量,所以错误;(2)铜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铜与氧化铜质量比为4:5,所以为B图像;8.为探究锌.铁.铜.银的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A.B.C三个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2)你认为从中选择四个实验即可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四个实验的组合是 。【答案】(1)稀硫酸的浓度 (2)ABCE 或 ABDE【解析】(1)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稀硫酸的浓度越大,则与金属的反应速率会加快;(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活泼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在A.B.C三个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稀硫酸的浓度。(2)组合:①ABCE。锌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的速度明显大于铁,则活动性:锌>铁。铁能和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与它反应,因此活动性:铁>铜。铜片能够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活动性:铜>银。②ABDE。片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泡的速度明显大于铁,则活动性:锌>铁。铁能够和硫酸铜反应,则活动性:铁>铜。铜片能够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则活动性:铜>银。9.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有实验A中观察到了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1)对比 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水;对比A和D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与 因素有关;(2)根据上述实验结论,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是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 ②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③用湿布擦拭,保持金属表面清洁 ④在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答案】(1)AC;铁制品内部结构 (2)①②④⑤【解析】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由对比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选择对比实验探究各条件分析。【解答】(1) ①中铁钉接触水和氧气,生锈,③中铁钉只接触水不接触氧气,不生锈,设计两实验对照,是为了探究 铁钉生锈可能与空气(氧气)有关 ;10.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液体B,回答下列问题。①若液体B仍呈蓝色,则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②若液体B呈无色,且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答案】Cu(NO3)2 、Zn(NO3)2;Ag、Cu、Zn【解析】 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 ,锌粉先和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过滤后的固体A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加入的锌粉是过量的。【解答】1.液体B仍呈蓝色,则液体B中一定有硝酸铜,故一定无硝酸银,反应后会生成硝酸锌;2.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说明锌粉过量,故原溶液中的铜和锌全部被置换出来了,固体一定有 Ag、Cu、Zn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2.2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观念:知道铁、镁、锌、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及剧烈程度;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置换反应。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会应用其解释相关现象;会从电子得失和得氧、失氧角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护措施。科学思维: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能运用归纳、分析的科学思维的方法探究金属的活动顺序,推测反应现象以及防腐蚀条件。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会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筛选、对比、分析和对信息的归纳处理来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举例分析、设计实验方案等方法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态度责任: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通过对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的学习,体会金属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生活应用。1.镁与氧气反应(空气中点燃)化学方程式:2.铜与氧气反应(加热)化学方程式: 。3.置换反应:由一种 跟一种 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4.金属的活动表是: 。(1)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就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 置换出来,而排在 后面的金属不能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通常指 而不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等反应不产生 。(3)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 从它的盐的 中置换出来。(4)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在与盐溶液反应时, 。5.湿法冶铜的原理是: ,化学方程式是: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 的强弱。【探究一】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将1根镁带、1根铜丝同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如图2-12所示,哪根金属会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不燃烧的那根金属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活动1】将铝片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是否所有的金属都会被酸腐蚀?【活动2】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 3 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2.用拇指按住盛有锌粒和稀盐酸的试管口,将燃着的火柴接近试管口,松开拇指发现_______________,此气体应是___________。3.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 H2SO4=MgSO4 + H2↑ Zn + H2SO4=ZnSO4 + H2↑镁、锌、铜中,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探究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1.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根据研究的内容及已有的知识,我们假设: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2.设计实验方案:(1)铁和铜的活动性比较: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处理)铁丝,过一会儿取出,如图 2-14 所示。你也可以有其他的实验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2)铜和银的活动性比较: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品设计可行的方案,与同学进行交流。3.实验过程:根据你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画出装置图,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4.得出结论并交流:根据以上实验事实,铁与铜、铜与银的化学活动性是 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1.设计实验比较镁、锌、铜的活动性,并从强到弱列出镁、锌、铜的活动性顺序。2.如果把氢也列入其中,应如何排列?【探究四】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活动】实验室提供如下材料:带塞子的试管若干支、普通铁片(或铁钉)、蒸馏水、干燥剂(生石灰)。1.根据上述材料,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出实验装置图。3.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金属锈蚀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一块纯铁片,按上述锈蚀条件进行实验,它生锈了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与讨论】1.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金属防锈蚀的常用方法。2.调查生活中常用的金属防锈蚀的措施。你还知道哪些金属防锈蚀的措施?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发优异的压电材料,目前我国发现了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压电材料钙铁矿晶体——钛酸钙(CaTiO3),它可以用复合氧化物(CaO·TiO2)的形式表示。对上述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B.CaTiO3中钛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CaTiO3由3种元素组成D.CaTiO3与 (CaO·TiO2)中Ti元素化合价相同2.小敏阅读教材得知: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稀H2SO4,可以组成一个电池(图甲)。那么该电池的正负极与什么有关呢?对此,小敏做了三组实验,并借助灵敏电流表进行判断(图乙)。发现该电池的正负极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且存在一定规律。据此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图丙)的是( )A.a铝片、b镁片 B.a铁片、b锌片 C.a铁片、b铜片 D.a铜片、b银片3.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Zn.Fe B.金属活动性: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4.小明将甲、乙、丙三种金属与两种溶液反应,并根据实验现象编制了如图的检索表,根据检索表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5.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含AgNO3和Zn(NO3)2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反应结束后过滤,分别向滤液和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的成分只有银B.滤液中的溶质是Zn(NO3)2.Fe (NO3)2C.滤渣的成分可能是银.锌的混合物D.所得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原溶液的质量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铁钉替换为相同大小的铜钉重复实验,常温下a中铜钉会生锈,b中铜钉很难生锈7.金属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金属氧化物。小林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某种金属质量和其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1)曲线________一定错误。(2)表示Cu与CuO质量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8.为探究锌.铁.铜.银的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A.B.C三个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稀硫酸的体积.温度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2)你认为从中选择四个实验即可验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这四个实验的组合是 。9.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有实验A中观察到了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1)对比 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水;对比A和D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与 因素有关;(2)根据上述实验结论,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的是①金属表面涂抹油漆 ②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③用湿布擦拭,保持金属表面清洁 ④在金属表面进行电镀⑤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10.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A和液体B,回答下列问题。①若液体B仍呈蓝色,则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②若液体B呈无色,且向固体A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2.2金属的化学性质--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2.2金属的化学性质--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