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人教鄂教版

资源简介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并能够描述沉浮现象与物体体积和重量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培养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学生能够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合作态度和交流技巧。
二、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三、教学重点
(1)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大小(体积)和重量的关系。 (2)体验并理解浮力的概念,验证沉在水中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四、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物体在水中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体积)和重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计实验并验证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学活动:教师操作: 展示准备好的图片,其中包括橡皮泥在水中的不同形态(实心球状、船形等),同时展示一些自然界中沉浮现象的图片,如船只漂浮、石块沉入水底。 提问引导: 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思考一个问题:同样是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后,它在水中的表现会怎样变化? 你们认为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沉还是会浮? 请给出你们的理由。 学生互动: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需提出至少一个假设,并尝试给出科学依据。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同时初步接触物体沉浮与形状之间的关联性,引出沉浮现象的探讨。 二、科学实践 1. 科学实践1:沉浮的秘密 (1) 实验观察:教师指导: 分发给各小组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包括塑料球、气球、装有沙的小瓶等,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1进行实验预测与操作,同时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操作: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 探讨分析:全班交流: 各小组分享实验发现,教师汇总学生的预设与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物体沉浮可能涉及的因素。 教师补充: 我们已经观察到物体的沉浮似乎与物体的轻重、体积有关,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物体沉浮的。 2. 科学实践2:物体的沉浮规律探索 深入实验: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2,对同一材质但大小不同的橡皮泥块、装有不同量沙子的小瓶以及充气与否的气球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规律总结: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沉浮规律,如 大小相同,材质相同的物体沉浮一致;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轻的上浮,质量重的下沉 。 创新挑战: 提出任务: 如何使橡皮泥浮起来?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方法并分享成功经验。 3. 感受浮力 体验活动: 每位学生亲手尝试将小球按入水中,感受手部受到的向上托力,从而直观理解浮力的概念。 实验验证: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泥球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差异,直观展示即使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教师讲解: 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所有浸入流体的物体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三、拓展与应用 思维启发: 如果我们将实验从水拓展到其他液体,比如盐水、油、糖水等,物体的沉浮现象会有何不同? 为什么? 实践活动建议: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讨论分享: 下节课前安排时间,让各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深化对浮力概念的理解,以及物体沉浮条件的多样性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