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三章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第三章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核心素养
通过观察与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节课立足于“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光现象的神奇与和谐,感受对自然现象探究的乐趣,知道透镜的区别,会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并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热情。本节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焦距、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2.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科学思维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有关的光现象。
科学探究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其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感受探究过程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知道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以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条件。
难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条件。
教学突破
对于凸透镜,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有认识,但对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历年来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可通过本课的实验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教学课件(凸透镜成像规律课件)、一台幻灯机。
2.凸透镜一个、光具座一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光屏一个。
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的条件和规律。
2.凸透镜一个、光具座一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光屏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打开投影,让学生观察投影屏幕上放大的字:“投影仪是一种很大的放大镜吗 ”
提问:教室里的这台投影仪经常为我们上课服务,但谁知道它的镜头是什么做的吗
学生猜测:凸透镜。
设问:为什么在玻璃板的投影片上的很小的几个字会让我们看起来这么大 谁又知道要想让投影仪投影出来的字更大些,投影仪上的凸透镜应该向前调还是向后调
再问:大数同学都使用过放大镜,你用放大镜放大书上的字的时候,是否放大镜离书越远像越大
演示:用放大镜放大书上的字。
继续演示:点燃一支蜡烛,用放大镜在暗室里模拟放电影的过程(也可以同时再放一下幻灯机)。
引入:大家都知道凸透镜可以做放大镜,没想到它还可以用来放电影吧 其实这两个过程都有放大作用,那这两种放大作用是不是相同的呢 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这与学过的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相同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些问题的奥妙。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讲述:先学习几个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名词术语。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2页“信息快递”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符号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符号v表示。
焦距: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像距、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什么条件呢
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
1.大家桌子上有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请你先点燃蜡烛,观察能不能看至成像现象。若找不到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应怎么办
2.你所观察到的像有时比烛焰(形成像的物体)大,有时比物体小,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什么条件下会成这种放大缩小的像 什么时候在光屏上不会看到像
3.你们每个学习小组合作起来,能不能通过实验用一些比较精确的数据来证明你的猜想 如何记录
4.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教材第72页的实验表格。
5.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归纳出怎样的结论。
6.同学间交流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得失,探究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实验注意点,提出新问题同探讨。
7.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所示。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数据 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0 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25 18 倒立缩小的实像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15 32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无法测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u>2f f<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f2f,倒立放大的实像
u其他规律:u=2f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学生观看凸透镜成像规律并领悟。
阅读教材第73页“交流与小结”,学生领悟。
点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1:拍照——个人照和集体照,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调节和使用情况,体验照相机的原理和成像的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2:与老师一起完成投影仪的调节作,共同评价字的放大与亮度的调节情况,体验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
如:平放投影仪,翻开反光镜,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像的运动方向的不同;观察教材上的字在凸透镜上和玻璃板上时投影的效果。
让学生用蜡烛、凸透镜体验投影时物体与像的运动情况、体验用手把一半透镜遮挡后的成像情况。
让学生体验在一定条件下凸透镜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镜的作用,了解放大镜的原理。让学生讨论投仪(幻灯机或电影机)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的不同。
补充凹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正立、缩小的虚像;门上的“猫眼”、远视眼镜。 
点评: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交流与小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讲述: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课后要自主复习,加深理解和运用,熟练说出每一种条件下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实虚等。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73~74页“实践与练习”第1、2、3、4题。
板书设计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2)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 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
(3)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
(5)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
2.凹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正立、缩小的虚像:门上的“猫眼”、远视眼镜。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中若无光具座,可用刻度尺替代,固定装置可自制一些。在总结归纳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讨论和分析的时间,不可包办替代,否则“欲速则不达”。
- 1 -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