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引用实例,比较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阐明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目标】
1.解析国家的结构形式,理解维护国家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的意义。
2.明确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3.正确认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坚定捍卫国家主权。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各国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因。
公共参与: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义务,主动维护中央权威与国家集中统一领导。
【教学重点】:国家主权的含义、地位、表现,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
【教学难点】:理解捍卫国家主权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我国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组图《台湾问题》
思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声明为什么能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说起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总议题:从中方对美台关系的态度中分析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议题一:从中国坚决反制佩洛西的言论及窜访台湾的做法和美日韩发布联合声明阻止大陆收台中认识国家主权
议题二:从对“台湾”、“台北”的称呼转变中探究政权分层中探究政权分层
第一幕:国家主权
议题一:从中国坚决反制佩洛西的言论及窜访台湾的做法和美日韩发布联合声明阻止大陆收台中认识国家主权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美日韩发布联合声明,妄言阻止大陆收台》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坚决反制佩洛西的言论及窜访台湾的做法和美日韩发布联合声明阻止大陆收台中谈谈你对国家主权的认识
2、分析我国对美日韩三国对华发起挑衅的回应行使了主权国家的哪些基本权利?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一、国家主权
1、国家主权的含义:
(1)从对内表现看: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从对外表现看: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政党的作用:
2、国家主权的确认和重要性
(1)确认:
①对内: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
②对外:国家主权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宣示说”和“承认说”)
(2)重要性: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者灭亡。
3、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知识拓展:主权与人权
①人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人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是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开的,人权要有物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②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人权是主权的表现。
第二幕:中央与地方
议题二:从对“台湾”、“台北”的称呼转变中探究政权分层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亚运会开幕式,央视解说员坚定地将“中华台北”念成“中国台北》
近日,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台湾代表团入场时,现场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中华台北”,这是根据1981年国际奥委会通过的《纳加诺协议》规定的。该协议规定,台湾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时,必须使用“中华台北”作为名称,不能使用“中华民国”或“台湾”等含有主权意味的称呼。然而,央视的解说员在播报时,并没有按照现场大屏幕上的写法,而是坚定地说“中国台北”,把“华”字改成了“国”字。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读法,无疑是对台湾省属于中国的主张和坚持的体现。相比之下,“中华台北”的称呼则显得过时和不妥,不仅与我国对台湾省的主权主张相悖,也不符合台湾省运动员的真实身份和感情。香港运动员澳门运动员入场时,现场大屏幕打出的分别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这才是正确的称呼方式。台湾省也是我国的一部分,也应该使用“中国台湾”的称呼。他们用一个字的改变,表达了一个国家的态度和信心。他们也用一个字的改变,展示了一个民族的骄傲和尊严。
然而,台湾媒体他们称这是“刻意矮化台湾,吃台湾豆腐”,台陆委会声称: 此举伤害台湾人民感情!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谈谈你的观点,你认同台湾媒体的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分为: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单一制”特征。当然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台湾地方特殊利益。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台湾只是中国的一个行政地区。
那么,我国为什么都要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呢?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哪些?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这个几个问题
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管理的便利,将全国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这些行政区域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材料二:上述行政区域的形成,充分考虑了民族、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另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例如,为了推动长江三峡建设和西部大开发,1997年我国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了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
问题提示:
议学小结:
二、中央与地方
1、政权分层的原因: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①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②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1、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
于1948年1月1日生效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在第二编第五章中,专门规定了地方与中央的事权范围。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大致包括:外交、国防、造币、移民、度量衡等。地方政府负责管理本区域内的经济、治安、教育、卫生、体育等工作。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
议学小结 :
1、中央和地方职权划分: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4、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党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