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 2.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1.通过史料探究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2.立足于时空观念,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异同,认识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文官制建立的背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公平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知道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难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
除大臣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设立常务次位官职
1853年
1855年
1870年
1883年
奠定基础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
考试
最终确立
文官制度
美国建立文官
制度
20世纪初
文官退休制
文官等级制
确立
法、德、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
建立
二战后
)【时空定位】
【知识解读】
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又称公务员制度,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恩赐官爵制: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在君主制度下,官职、爵位是君主的私产,君主掌握着任用官职的权力,可以凭自己的主观好恶任用下属官吏。
个人恩惠制:早期西方资产阶级权贵的个人恩惠制时期,统治集团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的方式。
政党分肥制:西方国家执政党领袖把政府官职作为酬劳分配给在竞选中出过力的本党党员和个人亲信的任用制度。
政务官 是指由选举产生或与政党共进退的官员,例如:英国内阁成员,包括首相和大臣等;美国总统、州长、议员,以及其他行政首脑有权任命的官员。不同于封建官僚由君主指定并效忠君主,政务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代表。他们负责制定国家政策,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事务官 又称“文官”或“常任文官”,他们通过考试或其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进入政府工作,为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服务,代表资产阶级整体利益,长期任职,在不同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保持政治中立。他们负责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但不对政策的对错与否负责。
【主干知识】
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学习聚焦: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
1、西方封建时代官员的选用:
①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②后期,西欧国王和权贵凭个人的喜好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类似于仆从)。
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1)选拔体制存在问题: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后,官员的选拔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私相授受,导致乱象频发;
②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腐败泛滥,政局不稳,行政效率低下。
阶段 官制 背景 概况 影响
中古时期 前期 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
后期 恩赐官职制 国王权力扩大,需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国王挑选亲信处理各种事务,并赐予官职 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于仆从
17-18世纪 个人赡徇制 欧美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选拔仍存在问题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将官职作为礼品或商品,私相授受 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政党分肥制 ①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②任期有限,新上台官员急于谋取利益 ①执政党把官职分给党内 同僚,平民也可以进入政 府任职 ②一旦内阁重组或执政党 更换,就要更换大批政府 官员 ①腐败泛滥 ②影响政府工作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降低 行政效率
(2)工业革命的推动:
①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大,管理事务增多,机构设置增加。亟须建立职业官僚体系。
②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⑴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增多,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⑵工业革命后,政党竞争更加激烈,政府(内阁)官员更换频繁,需要有能保证政府工作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文职)管理队伍;
⑶工业革命后,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意日益强烈;
⑷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文官队伍;
总之,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公平高效的官员录用制度。
(3)启蒙思想的影响
随着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4)外来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借鉴。
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学习聚焦: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
(一)含义: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二)概况
1、英国:
(1)最早:英国是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最早在英国确立的原因有哪些?资本主义发展较早;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2)确立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854年)中英军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官员的管理能力不满是导致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直接原因。
(3)最终确立: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6月,英国再次颁布法令,对录用文官的制度进行完善,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文官制度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⑴经过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较早建立起民主制度;⑵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启蒙思想传播;⑶书面考试在英国较早出现;⑷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2、其他国家文官制度的建立:
(1)美国: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学习聚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有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对政府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一)特点
1.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①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
②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本职工作。
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①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便可任职到退休。
②文官根据工作成立得到晋升或惩罚。
(二)实质: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担负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作用:
1、积极影响/作用:
(1)规范了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
(2)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3)“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2、弊端: ①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而且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
【深化拓展】
一、理解:西方文官与文官制度的内涵。
1、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
2、文官制度:也称公务员制度,就是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各级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传递、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
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的其他特征。
1、具有稳定的传统。文官从进入政府到退休为止,在政府内部流动较少,与外界接触不多,容易滋长墨守成规的倾向。
2、重视通才教育。文官考试注重大学文化课程,提倡非专家化,注重一般教育及学识。
3、强化职业道德。文官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政风和法纪。
4、实行分权管理。英国以人事法为依托,以成文惯例法为主体,中央与地方的人事制度不完全相同,地方政府各有特色。
三、总结:美国文官制度相对于英国的特点。
1、强调职位分类:美国打破了英国品位分类的等级制,强调职位分类,强调责任和职位的统一,标准客观,管理科学,便于因事择人,量才使用。职位分类适应了行政工作的专业化趋势,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比较完善的功绩制:美国文官制度的录用、晋升、培训、奖惩、报酬和去留等均以考绩为基础,相对于英国更加客观和公平。
3、比较重视专才:相对于英国比较重视通才,美国在考选公务员时,选择的标准是注重专业的知识与职务所需的特殊技术,重视专业技能在职务中的实际应用。
4、政治化倾向:美国由于受“政党分肥制”的影响,在文官的任用方面,至今仍有政治化倾向的一面,除了选任的政府官员外,其他具有秘密性、专门性或临时性的官员,均不由考试任命,不受有关考试制度的法规限制。
四、对比: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
1、相同
(1)考试的某些原则:科举制倡导的“公开竞争”“多级考试”“择优录用”等原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自由”“平等”等观念不谋而合,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了政府官员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考绩奖惩制度: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对官员的政绩加以考核,并将其与职位的晋升挂钩,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的考绩制即借鉴了这一原则。
(3)考试科目与报考标准: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一样,基本都规定了统一的考试科目,有着严格的报考标准。
2、不同
西方文官制度 科举制
在法制保障上 将文官制度纳入了法制范围,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职位、地位、待遇依法受到保障,非因违法失职不受免职、停职等处分 所有官员的权利及义务只以封建君主为中心,其所有的行为只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在用人标准上 在文官的任用及考试上重视官员的知识化及专业化,在考试时极其注意检验应试者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 考试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学说,缺乏对官员职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考察
在政治立场上 施行文官“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原则 官员政治立场和职务任命必须服从中央集权
五、理解: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六、总结:西方文官制度发展的启示。
1、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要重视人才培养,公平公正地选拔高素质人才。
2、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考核,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科举制合理内核)。
4、任何制度构建都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立足国情、善于学习、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完善。
【教材问答】
1.教材P35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工业革命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地提高生产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政治权力,需要能为他们利益服务的人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事务日益繁杂,公共服务类的事务急剧增多,需要有学识、能力和经验的管理人才。同时,资产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他们不再担心封建势力复辟,法治开始取代人治,对国家治理人才的要求已经逐渐摆脱党派利益之争。另外,工业革命后,平等参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资产阶级也需要扩大统治基础。于是,面向所有公民、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人才以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文官制度在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
2.教材P35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这份报告是为建立常任文官制度而作,目的是选拔能够胜任公共服务工作的人才,认为应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要建立完整的奖罚制度来激励文官的工作。因此,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考试录用,奖励能者。
3.教材P3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文官制度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文官执行资产阶级政治家制定的政策,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但是,由于文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他们确实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并保持国家治理的稳定性。
4.教材P37学习拓展: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扩大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为资产阶级治理国家提供优秀人才,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文官政治中立和无错常任特点保证政府工作稳定性,有利于政局稳定。晋升和退休制度等管理制度,保证文官工作稳定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社会治理专业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从而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知识脉络】
【课堂达标】
1、门多萨在《大中华帝国史》中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16世纪其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德文、拉丁文、英文、法文等多种文字,16世纪末仅西班牙文版本就有11种,意大利文版本有19种。这表明(  )
A.科举制影响了西方的文官制 B.中西方文化实现了相互交流
C.印刷技术助推西方文化发展 D.西方正在探索国家治理之路
【答案】D【解析】16世纪是西方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因此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措施非常感兴趣,故选D项;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  )
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
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 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
【答案】A【解析】由材料“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此处的文官制度对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可见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问题,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制度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清朝皇帝的传位制度实行一种秘密的建储制度,材料没有涉及秘密建储制问题,故D项不符合题意。
3、1854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对英国文官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等。这一报告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阁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B.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C.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 D.民众科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
【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社会经济结构持续变动,但当时的文官制度存在着许多的腐败和弊端,所以人们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进行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内阁制度发生变化不是此时期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且“根本变化”一词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工人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民众科学素养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项。
4、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彭德尔顿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  )
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 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
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的原则,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提高政务水平,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政治中立,并不影响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不能平衡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确定了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并未改变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项。
5、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该规定(  )
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 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 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
【答案】B【解析】不允许文官介入政党政治活动,这样有助于文官保持政治中立,推动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故选B项;A项中的“消除”表述绝对化,排除;禁止文官介入政党政治不会降低文官制度的权威,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
6、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曾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这体现了(  )
A.政治中立利于政策的连续性 B.文官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C.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D.责任内阁制下议会制约力强
【答案】C【解析】材料中“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强调的是英国文官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受政党政治的影响较小,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7、西方国家绝大多数文官都必须通过公开的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府任何一级文官职位,都要向成绩优秀者开放,西方各国几乎都用立法的形式把考试的内容方式、条件、机构等方面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西方国家这一做法(  )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
C.改变了西方的阶级结构 D.得益于工业化的完成
【答案】A【解析】 西方国家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文官制度法律化、规范化,保证各级政府均选用成绩优秀者担任文官,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A项,排除B、C、D三项。
8、《列宁全集》中写道:“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据此可知,西方文官制度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 B.有利于管理专业化
C.改变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容易滋生僵化现象
【答案】D【解析】 由材料中“他们凝固了……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可知,西方文官制度导致了僵化现象,故选D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案】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政党政治下首相及内阁大臣时有更替,需要保持政府运行的稳定和常态,所以形成了文官制度。
共同之处: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解析】由材料“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可见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由材料“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可见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由材料“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可见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10.(17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 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1)①西周;②血缘;③军功;④察举;⑤隋。(1点1分,共5分)
(2)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官僚队伍的素质高,国家治理能力强;社会阶层流动性大;通过考试选拔;选拔人才方式单一,思想禁锢、僵化、因循守旧,阻碍科技创新。(1点1分,共4分)
(3)变化: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2分)
原因: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科举制影响等。(答出3点即可得6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摘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材料二 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政府)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摘编自【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对玛格丽特·撒切尔和列宁观点的理解,并对西方文官制度提出你的认识。(14分)
理解:
玛格丽特·撒切尔高度赞扬和肯定文官制度。(1分)认为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纯粹的职业性,有利于确保政府的稳定交替,并能保持政府的最高效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3分)
列宁批判和否定西方文官制度。(1分)认为西方的文官制度是反民主的,文官队伍同地主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僵化、保守陈旧,官僚习气严重,它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3分)
认识:
对西方文官制度应采取辩证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民主政治和法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文官的考试、录用、职责、晋升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使文官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它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3分)另一方面,西方文官制度是具有阶级性的,文官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执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这种制度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机构膨胀、争权夺利等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