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单元教学规划 1.1《鸟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含课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单元教学规划 1.1《鸟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含课时练习)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多样的动物
单元主题 《多样的动物》是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第一单元,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识别常见的动物,理解它们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同时,本单元还着重介绍了我国的珍稀动物,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思想。生命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层次性,遵循自然界的共同规律。学习内容:地球上存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列举几种我国的珍稀动物。学业要求: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认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设计了3课时,包括《鸟和哺乳动物》、《动物的分类》和《我国的珍稀动物》。第1课《鸟和哺乳动物》:引导学生观察鸟和哺乳动物的特征,如鸟类的羽毛、喙和足的结构,以及哺乳动物的毛发和喂养方式。第2课《动物的分类》:介绍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特征,并能运用分类方法对不同动物进行归类。第3课《我国的珍稀动物》: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及面临的威胁,掌握保护珍稀动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珍稀动物及其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具备观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但系统性和逻辑性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缺乏深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知道可以根据动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类。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科学思维: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观察与比较,找出不同动物的特征,归纳概括出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动物的信息,获取动物分类的证据,能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探究实践:具有观察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根据自己的发现,如实陈述观察到的现象,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分工协作,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态度责任: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参观动物园: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2. 分类游戏:设计动物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归纳,将动物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提出保护方案,并准备小组展示。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珍稀动物宣传海报,撰写保护动物的短文等。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包括宣传海报的制作质量、短文的逻辑性和创意。知识测试: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检查学生对动物分类和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课时《鸟和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提问、假设、观察、实验等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和比较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科学分类能力。
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责任态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理解人类活动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难点: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行为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活动:展示水牛和牛背鹭的照片,提出问题:“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主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1:观察鸟类的资料,包括羽毛(正羽、绒羽)、喙和足,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活动2:阅读水牛、绵羊、梅花鹿、猫和兔的资料,用维恩图对比不同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活动3:分组讨论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提出观点和想法。活动4: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演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活动5: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全班分享。 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建立鸟类的共同特征认知,理解鸟类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的特征,理解哺乳动物的分类依据。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讨论加深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生活应用 活动:引导学生讨论鸟类和哺乳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知识总结 活动: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是不是所有的鸟都会飞?”等。 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实证意识。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水牛和白鹭是两种常见的动物,它们经常一起出现在______、______等地。
答案:水田、沼泽地。
2、鸟身体的表面有______,有______,多数善于______;身体呈______,能降低飞行时的______。
答案:羽毛、翅膀、飞行、流线型、阻力。
3、牛、羊、猫、兔等动物的身体表面有______;用______喂养后代,属于______。
答案:毛、乳汁、哺乳动物。
(二)、判断题
1、能在天上飞的动物不一定都是鸟。(√)
2、鸟类尾部的羽毛只是装饰,对于飞行没有用处。(×)
3、狮子、大象、鲸都是用乳汁哺育后代的。(√)
4、哺乳动物都不会飞。(×)
(三)、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鸟类的是(B)。
A. 孔雀 B. 苍蝇 C. 企鹅
2、鸟能在天空中飞翔,是因为(B)。
A. 被大风吹起 B. 鸟有翅膀 C. 鸟的身体构造
3、下列动物中不是哺乳动物的是(A)。
A. 鲨鱼 B. 海豚 C. 鳄鱼
(四)、简答题
1、、请列举出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的三个主要区别,并解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案:
(1)、繁殖方式:鸟类通常通过产卵来繁殖,而哺乳动物则通过胎生方式繁殖。鸟类产卵后,卵在外部环境中孵化出幼鸟;而哺乳动物则直接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出生,幼崽通常依赖母体提供的乳汁来获取营养。
(2)、 羽毛与毛发:鸟类覆盖着羽毛,这些羽毛不仅用于保暖,还帮助鸟类飞行和保持身体的流线型。相比之下,哺乳动物则长有毛发,这些毛发主要起到保暖和保护皮肤的作用,但并不具备飞行的功能。
(3)、体温调节:虽然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但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有所不同。鸟类通过快速的新陈代谢率和高效的产热系统来维持体温,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较高的体温。而哺乳动物则通过毛发、皮肤血管网的调节以及行为上的适应(如寻找阴凉处或晒太阳)来维持体温稳定。
2、解释为什么哺乳动物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是因为它们具有高度的生理和行为适应性。例如:
(1)、北极熊:北极熊是生活在极端寒冷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特别适应在冰面上捕猎海豹等活动,同时它们厚厚的脂肪层和密集的毛发提供了极佳的保暖效果。此外,北极熊还能通过减少活动和降低新陈代谢率来节省能量,以适应寒冷的冬季。
(2)、蝙蝠:蝙蝠是生活在多种环境中的哺乳动物,包括森林、洞穴和城市等。它们具有回声定位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蝙蝠能够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导航和捕猎昆虫。这种独特的适应性让蝙蝠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3、鸟类有哪些特征使它们成为高效的飞行者?请列举并解释至少三个特征。
答案:
鸟类之所以成为高效的飞行者,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特征:
(1)、轻盈的骨骼:鸟类的骨骼相对于它们的体型来说非常轻盈,且内部充满空气囊,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升空并保持飞行。此外,鸟类的骨骼还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承受飞行过程中的巨大压力。
(2)、强大的胸肌:鸟类拥有发达的胸肌,这些肌肉为翅膀的快速挥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胸肌的收缩和放松使得翅膀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从而支持鸟类在空中飞行。
(3)、流线型的身体:鸟类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这使得它们在飞行时能够减少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流线型的身体结构不仅有助于鸟类快速穿越空气,还能帮助它们保持稳定的飞行姿态。
(五)、实验探究题
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呼吸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可以设计对比实验,观察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呼吸时的不同表现。例如,通过观察鸟类双重呼吸时胸部的起伏变化,以及哺乳动物用肺呼吸时胸部的起伏变化,记录并比较两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