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5年高考政治基础专项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5年高考政治基础专项复习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六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2025年高考政治专项复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目录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科学立法

教材知识萃取
内涵 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原则 从立法的方向上看,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
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从立法的时效上看,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从立法的方法上
看,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具体要求 要依法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注意:①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公民可以有序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 权和决策权 内涵 科学立法就是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原则 从立法的方向上看 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从立法的时效上看 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从立法的方法上看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
①科学立法的内涵和原则
②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
要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制约权力,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教材素材变式
1.[必修3 P97探究与分享变式]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该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点问题,在原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总结吸收实践经验,统筹考
虑地区城乡差异,推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这表明,在我国( )
A
①全国人大通过国家立法维护社会公平 ②科学立法应符合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
③立良法可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④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的集中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力,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这表明在我 国,全国人大通过国家立法维护社会公平 √
②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聚焦难点问题,在原有法律法规基础上,总结吸收实践经验,统筹考虑地区城乡差 异,这表明科学立法要符合变化发展的社会实际 √
③ 材料中强调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通过符合社会发展实际,促进社会公平,没有体现促进国家机关协调高 效运转 ×
④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律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全体社会成员意 志”说法错误 ×
2.[链接必修3 P98—99教材知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矛盾出现,我国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针对生活中的粮食浪费,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这些“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为解决一些原来只能靠人民自我约束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这一
立法变化体现了( )
B
①立法内容应顺应时代要求,凸显法律的实用性 ②广泛集中民智有助于提高立法科学性和针对性 ③科学立法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促进司法公平 ④坚持良法善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这些“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为解决一些原来只能靠人民自我约束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这说明立法内容应顺应时代要求,凸显法律的实用性,①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立法解决实际问题,未涉及广泛集中民智提高立法质量和司法公平,②③排除。通过“小切口”“小快灵”立法,能为解决一些原来只能靠人民自我约束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这说明立法要坚持良法善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④正确。
3.[链接必修3 P98教材知识]长期以来,赤水河的保护面临跨行政区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等不一致的问
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同一文本、同步审议、同时公布、同时
实施”的要求,分别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同时审议并通过了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护
条例。由此可见,区域协同立法( )
A
①使制定的法规更符合国情和实际 ②意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保持地方制定的法规符合国家统一要求 ④可以增强各地立法的灵活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赤水河的保护面临跨行政区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等不一致的问题,对此,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保护的协同立法,这表明区域协同立法可以使制定的法规更符合国情和实际,①符合题意。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同一文本、同步审议、同时公布、同时实施”的要求推进区域协同立法,这有利于保持地方制定的法规符合国家统一要求,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区域协同立法意在保护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区域协同立法按照“同一文本、同步审议、同时公布、同时实施”的要求实施,并未增强各地立法的灵活性,④不选。
名词点击
区域协同立法
区域协同立法,是指为解决跨区域治理难题、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地缘相近的两个以上平行立法主体共同确定立法项目、协同立法程序,着力构建相对统一的制度规范、相对统一的法治环境。
4.[链接必修3 P99教材知识]2023年6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佛山市司法局在审查该《办法》的过程中,通过举办非遗保护立法圆桌论坛活动、微平台设置征集意见通道,全
力打造具有佛山特色的政府立法文化IP,推动立法工作扎根基层、直面市民。材料表明,佛山市( )
A
①构建起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民主机制 ②对接民心所向,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③立足地方特色,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④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机关是当地的司法局
【解析】举办非遗保护立法圆桌论坛活动、微平台设置征集意见通道,体现了佛山市积极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民主机制,①符合题意。该市司法局征集各方意见,推动立法工作扎根基层、直面市民,这表明佛山市对接民心所向,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②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该《办法》传承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③不符合题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地方立法权,司法局没有地方立法权,④说法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必修3 P99探究与分享变式]立法是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
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被称为“管法的法”。时隔八年,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
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
法法的修改体现了我国( )
A
①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升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 ②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④严格遵循立法程序,为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立法法的修改有利于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正确。时隔八年,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了修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这说明我国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升立法质量,推动良法之治,①正确。法治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③错误。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不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④不选。
6.高频易错:人民可以参与民主立法但没有立法权[必修3 P100相关链接变式]2023年6月,《江苏省道路交通安
全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在南京召开,省人大法制委、监察司法委和常委会法工委举行立法听证会,对
重点问题进行听证。11名陈述人、7名旁听人作陈述发言和质疑辩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表明观点,提出建议。
立法听证( )
C
①旨在加强法治社会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②听取各界对具体条款的意见,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能 ③有利于推进科学民主立法,扩大人民群众的立法权 ④调动人民参与立法的热情,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立法听证有利于相关部门吸收各界人士对具体法规条款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能,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热情,凝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立法听证主要是为了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而不是为了加强法治社会的宣传,①排除。人民群众可以参与立法,但没有立法权,③说法错误。
7.[链接必修3 P99—100教材知识]“房子需要装修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你是不是经常接到类似这样的骚扰电话 那多半是个人信息“裸奔”造成的。随着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个人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
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材料表明( )
D
①民法典实施应以公民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法律只有涵盖各方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效力 ③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④良法修订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民法典的实施应该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公民正当的民事权利和合法民事利益,①说法错误。法律要发挥效力,需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不一定涵盖各个方面,②说法错误。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以此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这表明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符合题意。当今时代公民信息泄露风险大,民法典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这体现了良法修订需要回应社会关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④符合题意。
8.[必修3 P97探究与分享变式]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有时代需求和时代准备,民法典也不例外。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
革命战争年代 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等方面的法律
新中国成立后 相继制定实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这些法令
发挥了维护社会安定和保障人权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相继制定了民法通则、物权法等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
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仍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益活跃的民事活动对民事法
律规范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 来 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
纂民法典。经过数次、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一步推动了民事权利的全方位保护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民事法律的制定历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12分)
【答案】①科学立法要从国情出发,体现国家性质,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我国民事法律的制定立足时代发展的实际需要,顺应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我国坚持公开立法,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民法典制定,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③科学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民法典的立法过程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加强了对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④科学立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每点3分,共1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要求考生说明我国民事法律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科学立法的,属于说明类试题。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科学立法的内涵,然后将科学立法的内涵与我国民事法律的制定过程结合起来分析,分点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材料有效信息 教材知识
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都顺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不断完善民事法律,切实保障人民权益 科学立法顺应时代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
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民法典的制定经过数次、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全国人大常 委会多次审议 科学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共
识,充分反映人民意愿
民法典的制定经过长期的酝酿、起草、论证,后经多次公开征求意见 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最后由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科学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
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坚持党的领导),立法经过多 次公开征求意见(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民法典(依法 治国) 科学立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严格执法

教材知识萃取
含义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主体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意义 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措施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
注意: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严格是执法的基本要求,规范是
执法的行为准则,公正是执法的价值取向,文明是执法的职业素养
①严格执法的内涵、主体及意义
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主体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意义 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②严格执法的要求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坚持规范执法
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坚持公正执法
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坚持文明执法
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教材素材变式
1.[必修3 P100探究与分享变式]绿水青山需要法治守护。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
法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亮剑”执法检查,系列执法活动进一步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亮剑”执法检
查活动( )
C
①重在提高人大行政效能,完善生态环保法律体系 ②旨在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可以推进严格执法,维护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权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不是行政机关,政府要提高行政效能,①说法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多部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亮剑”执法检查,该行动旨在发挥人大监督法律实施的职能,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推进环保法律实施,维护环保相关法律法规权威,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大行使监督权,没有体现强化法律监督机制,也没有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③不选。
2.[必修3 P101名人名言变式]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明代张居正上书明神宗实行“考
成法”时提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制定出来的法律只存在于纸上和墙上而不能严格
落实,这样的法律岂不变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下列古语蕴含的政治道理与题干一致的是( )
D
①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②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③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④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干强调要推进法律实施,做到严格执法。
① 该项意为,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储藏富余的财物。这强调的是节 约用度,使百姓富裕,与题意不符 ×
② 该项意为,君子要摒弃自己的缺点,才能施展与发挥自己的才干;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 免毒性扩散全身。这强调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也指危机之时应牺牲局部以顾全大局,与题意不符 ×
③ 该项意为,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反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持执行,而不能违反。这表 明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符合题意 √
④ 该项意为,害草不铲除,好庄稼就不能茂盛生长;人们的愤恨之情不能发泄,罪恶现象就不能消除。这说 明必须严惩罪大恶极者,强调严格执法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
3.[必修3 P102相关链接变式]2023年,辽宁省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活动,为防止乱执法、随意检查等执法扰
企行为,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并公布了包含1万余项的“首违不罚”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影
响。“首违不罚”清单的制定和公布( )
B
①细化了涉企执法,有利于形成更包容的政企关系 ②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权力下沉 ③完善了执法程序,让政府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④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能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辽宁省制定印发“首违不罚”清单,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形成更包容的政企关系,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①④符合题意。辽宁省制定印发“首违不罚”清单,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没有涉及权力下沉,也不涉及执法程序的完善,②③不选。
4.[链接必修3 P102教材知识]2023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网信部门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提出,
网信部门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
记录,归档保存。网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意在( )
D
①保障公民的质询权,防止行政权力滥用 ②促进政务公开,创新网信部门执法方式
③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促进规范公正执法 ④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规范行政权力行使
【解析】材料强调网信部门应进行行政处罚的全过程记录,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接受社会监督,此举意在督促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权力行使,③④符合题意。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职权,公民没有质询权,①说法错误。材料中的举措强调执法要接受监督,没有创新执法方式,②不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高频易错:混淆不同政治主体的职能[链接必修3 P102—103教材知识]行政裁量权基准是行政机关按照裁量涉
及的不同事实和情节,对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原则性规定或者具有一定弹性的执法权限、裁量幅度等内容进行
细化量化,以特定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施行的具体执法尺度和标准。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有利于( )
D
①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②完善法治监督体系,促进全民守法 ③规范执法行为,更好实现权责统一 ④完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有利于规范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更好实现权责统一,完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依法行政,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①不选。材料强调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裁量权,不涉及完善法治监督体系,也不涉及全民守法,②不选。
6.[链接必修3 P103教材知识]售出4板过期4天的酸奶退货后被罚2万元,卖出5斤超标芹菜收入20元被罚6.6万
元……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十六督查组在某地督查时发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一些行政处
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影响了小微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这要求市场监管部门( )
C
A.运用技术手段服务市场主体,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B.行使自由裁量权,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C.坚持公正执法,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D.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纠正不作为,克服懒政、怠政
【解析】材料强调有关部门的一些行政处罚存在“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这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公正执法,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C正确。材料强调行政机关要规范执法,没有强调要运用技术手段服务市场主体,A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规范自由裁量权而不是行使自由裁量权,B不选。D选项强调纠正不作为,材料强调的是纠正乱作为,不符合题意。
7.[必修3 P103图片变式]某县交通管理部门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对电动车、摩托车驾驶人未佩戴安全头盔等轻
微交通违法行为,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方式,及时纠正车主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并让部分车主
做交通安全劝导志愿者,让他们在劝导中懂得违反交通法规的危害性、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开展“柔性执法”( )
A
①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宽严相济执法理念 ②能够减少执法矛盾冲突,提高执法效能
③能够规范执法活动,杜绝执法争议的产生 ④能够更好维护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解析】“柔性执法”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让违法者在劝导中懂得违反交通法规的危害性、遵纪守法的重要性,这是文明执法的体现,体现了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①符合题意。“柔性执法”的方式,融法、理、情于一体,有助于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执法矛盾冲突,提高执法效能,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②符合题意。开展“柔性执法”有利于规范执法活动,但是“杜绝执法争议的产生”的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柔性执法”体现的是严格执法的方式,与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无关,④排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链接必修3 P102—103教材知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应当通过
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深入开展风险评估,认真听取和反映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
#b#
《纲要》规定,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切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
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
#b#
《纲要》强调,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
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健全规范应急处置收集、使用个人信
息机制制度,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说明政府在执法中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12分)
【答案】①坚持公开公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②明确权责关系,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③坚持文明执法,改进执法方式,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④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保障群众合法利益。(每点3分,共12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设问。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设问主体是政府。考生可以结合《纲要》对政府的要求,联系教材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依法行政。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等,应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政府公开公正、科学民主决策。
有效信息②(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切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权责法定,要规范执法。
有效信息③(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清单)→政府文明执法。
有效信息④(防止行政权力滥用行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健全规范应急处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机制制度,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公正司法

教材知识萃取
内涵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表现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措施 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
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
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注意区分: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试题常混淆二者的主体来设错 ①公正司法的内涵、地位和特征
内涵 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地位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特征 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被认可和尊重
司法的结果要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合理。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
②公正司法的措施
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教材素材变式
1.[必修3 P104名人名言变式]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
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表明( )
A
①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人民法院必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③公正的判决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④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不公正的审判会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表明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公正判决,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①③符合题意。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公正司法的重要性,未涉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④不符合题意。
2.[链接必修3 P105—106教材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
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
平正义。维护司法公平正义要做到( )
B
①在解决纠纷时,要公平对待当事人,维护其合法权益 ②事实认定符合法律规定,办案结果和程序公正 ③各级党政机关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④司法机关的司法过程要确保国家的各项事业都有法可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为了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必须公正司法,在解决纠纷时,要公平对待当事人,维护其合法权益,①符合题意。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②说法错误。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有利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③符合题意。立法机关要确保国家的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④说法错误。
3.[必修3 P105相关链接变式]T市某区法院敲响了该地2023年巡回审判第一锤!该法院立案庭与区工商联、公安分
局共同举办了“法院公安进商会,以案释法助发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将法庭“搬到”企业车间,采用巡回审判方式,
公开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采用这种方式( )
C
①意在推动司法审判力量下沉,深入推进司法改革 ②旨在践行司法便民宗旨,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③能形成司法、执法服务合力,更好实现公平正义 ④有利于减轻当事人诉累,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将法庭“搬到”企业车间,以案释法助发展,体现了司法便民,有助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②符合题意。法院立案庭与区工商联、公安分局共同举办“法院公安进商会,以案释法助发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有助于形成司法、执法服务合力,更好实现公平正义,③符合题意。该区将法庭“搬到”企业车间,意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材料没有涉及推进司法改革,也没有涉及减轻当事人诉累和避免司法资源浪费,①④不选。
4.[必修3 P106探究与分享变式]近年来,某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职责,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进一步强化司法救
助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由单一救助向多元救助转变、由粗放救助向分类救助转变。近三年共计开展司法
救助30多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0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司法救助的意义在于
( )
A
①减轻群众诉讼负担,提升其诉讼能力 ②帮助群众及时有效地维护合法权益 ③确保诉讼案件的审判结果合法合理 ④保证困难群众在诉讼案中胜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司法救助指司法机关对于当事人因经济确有困难,向政法委申报给予经济救助的制度。该区人民检察院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这有助于减轻群众的诉讼负担,可以更好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①②符合题意。诉讼案件的审判要坚持公正,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诉讼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否合法合理与司法救助无直接关系,③不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诉讼的根本目的,诉讼结果要合法合理,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困难程度来审判,④不选。
全民守法

教材知识萃取
内涵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要求 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措施 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
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注意: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程 ①全民守法的内涵、要求及目标
内涵 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要求 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目标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②全民守法的措施
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教材素材变式
1.[必修3 P107探究与分享1变式]法律意义上的“老赖”,一般是指在民商领域中的一类债务人,其拥有偿还到期
债务的能力,但是基于某种原因拒不偿还全部或部分债务。如果不能有效惩治“老赖”,那么法律就会变成失去约
束力的“稻草人”,不仅难以实现正义,更会对公序良俗、世道人心带来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限
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为惩治“老赖”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减少“老赖”现象需要( )
D
①人大领导司法机关,实施责任追究 ②行政机关依法执政,全面履行职能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大打击力度 ④公众提高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司法机关和人大都要坚持党的领导,司法机关执行人大的决议,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①说法错误。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②说法错误。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为惩治“老赖”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这表明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加大打击力度,③符合题意。减少“老赖”现象需要公众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守法,④符合题意。
2.[链接必修3 P108教材知识]近年来,部分网民在案件还未进入审判阶段时就先在网上进行“微博审判”“舆论审
判”,对正常的司法审判造成一定的压力和干扰。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通过网络发表对案件的看法时,公民应
( )
B
①增强民主法治观念,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②坚持司法程序公正,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
③珍惜民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 ④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解析】材料中部分网民的做法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司法审判,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公民应该增强民主法治观念,有序参与公共事务,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尊重法院独立审判原则,①④正确。设问主体是公民,坚持司法程序公正的主体是司法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②不选。材料强调公民要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没有强调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管理,③不符合题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必修3 P109探究与分享变式]千百年来,不少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青天情结”。正是这种情结让部分
群众信“访”不信“法”,遇事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上访、找政府、找领导。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推进,我国
涉法涉诉类信访量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解决问题。这充分显示了( )
C
A.法治中国建设的法治实施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B.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促进了诉讼与信访分离
C.法治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法治意识增强 D.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解题关键
本题材料强调部分群众观念的转变,部分群众从原来的信“访”不信“法”,到现在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考生在解题时需要从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出发进行分析。
【解析】部分群众从以前的信“访”不信“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这充分显示了法治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法治意识增强, 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群众遇事越来越多地选择司法渠道解决问题,不涉及法治实施和监督体系的完善,A不符合题意。诉讼与信访分离指将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有关政法部门依法处理。材料强调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的转变,没有强调诉讼和信访分离,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群众遇事越来越多选择司法渠道解决,不涉及司法机关公正司法,D不符合题意。
4.[链接必修3 P109教材知识]2023年5月,D市司法局邀请“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到某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在普法宣讲会上,宣讲团老师重点围绕农村电信网络养老诈骗、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彩礼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
问题,以法律为根据,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受到了现场群众的欢迎。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
是( )
B
①普法工作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助于推进全民守法 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引导全民遇事找法 ④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① 材料中的普法宣讲会重点围绕农村电信网络养老诈骗、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彩礼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 贴近农村群众生活实际的问题进行讲解,这表明普法工作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
② 材料中的活动是普法宣讲会,涉及的是法治建设,不是公民的道德建设 ×
③ 该普法宣讲会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受到了现场群众的欢迎,这说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 利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全民遇事找法 √
④ 材料强调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人民法治观念,没有强调法律的实施问题 ×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情境创设
[2022山东卷]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信息①。2016年,武夷山被列为
我国首批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启。
试点前,区域内存在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5种类型保护地,分属林业、水利等部门及地方政府
管辖信息②,还面临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试点后,福建省组建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
理等工作信息②,原景区管委会等机构不再保留;颁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信息③;设立了国家公园
管理站(站长由所在地乡镇长兼任)和执法大队信息②;将园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现了用10%面积
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茶业、生态旅游业等富民产业,实现了机制活、产业优、
百姓富、生态美信息④。
2021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
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探究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明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经验。
问题剖析:将各政治主体在建设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中的具体做法进行分层提炼,从党、政府、立法、执法等
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信息分析:信息①党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任务作出战略部署→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坚持了党的领导;信息②划分管理部门权责,完善机构设置→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创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信息③颁行相关条例,提供法治保障→健全国家公
园法律和制度体系;信息④打造富民产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群众利益,探索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
新模式。总结:实现了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
教材回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一切;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情境练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批涉外领域法律法规,为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但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尤其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还有不少法律空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作出重要批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外关系法列入有关立法工作计划。对外关系法草案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对外关系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初审后,按照立法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公开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调研等。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该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对外关系法将我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在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中明确“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在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推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积极促进和依法保护外商投资,鼓励开展对外投资等对外经济合作”;在对外关系的制度中明确“对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对外关系法的制定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9分)
【答案】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对外关系法的制定以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了党的领导。(3分)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外关系法的立法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调研,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3分)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我国将长期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对外关系法,完善了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依法发展对外关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3分)
【解题思路】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结合材料,分别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个层次对材料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关键信息①对外关系法草案贯彻落实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信息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国人大网公开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调研→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关键信息③将我国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按照立法程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最后,整理信息,分点作答即可。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