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5年高考政治基础专项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025年高考政治基础专项复习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九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2025年高考政治专项复习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目录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教材知识萃取
文化的民族 性 地位与作 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
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核心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的多样 性 重要性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态度 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
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注意:①文化民族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民族性;②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共性与个 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比较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民族性 多样性
原因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要借鉴、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
作用 (意义) 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要求 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教材素材变式
1.[必修4 P103阅读与思考变式]央视文化节目《遇鉴文明》,以建筑、文学、器物等中外文明载体为主题,精选
一中一外两个文明符号,进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如第二期《道器之合 瓷器与玻璃器》,以器物为载体,带领观
众揭秘中国百窑难出一件的郎窑红,同时还原西方玻璃器中的杰出代表作古罗马波特兰花瓶。《遇鉴文明》( )
B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文化互信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③体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 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展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排除本身说 法错误的选 项 艺术品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且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②说法错误
艺术形式的变化是文化呈现方式的变化,不能赋予文化新的内涵,③说法错误
分析正确选 项 《遇鉴文明》以建筑、文学、器物等中外文明载体为主题,进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有利于融通中
外文化资源,展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文化互信,①④符合题意
2.[链接必修4 P104教材知识]2023年4月,为期7天的意大利第87届佛罗伦萨国际手工艺展览会开幕,8家来自中
国杭州的参展商带着数百件作品参展,一些基于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引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
趣,让参观者不舍离去。我国的展品在国外展览会上受欢迎说明( )
B
①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并不是文化交流的障碍 ②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有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民族间的文化共性远大于它们之间的个性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独特个性具有吸引力
【解析】我国基于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在意大利展览会上受欢迎,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独特个性具有吸引力,不同民族之间的个性差异并不阻碍文化交流,①④符合题意。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没有谁大于谁的区分,③不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必修4 P105阅读与思考变式]有人说,法国人“用心”吃饭:法国菜的制作选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色彩之搭
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日本人“用眼”吃饭:日本饮食风格是少而精,做得量很少,但食材选择和器皿非常讲究。
中国人“用嘴”吃饭:中国美食的烹饪最讲究口味,酸、甜、苦、辣、咸,各有其风味。这一差异表明( )
C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难有相通之处 ②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①中“难有相通之处”说法错误。材料指出法国人“用心”吃饭,日本人“用眼”吃饭,中国人“用嘴”吃饭,这说明各国饮食文化存在差异,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④说法颠倒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不选。
4.[链接必修4 P105教材知识,2023江苏卷]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
色,只有自信才会用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
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
D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解析】“自信”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共情”强调文化的共性,即文化的世界性。材料中的观点从两个角度说明,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既要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要体现文化的世界性,D符合题意。A、C均只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未体现世界性,不符合题意。设问强调如何提高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力,B不符合设问。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材知识萃取
1、文化交流
①意义: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
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措施: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文化交融
意义: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也为世
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注意分区: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文化交流侧重于文化传播,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侧重于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发生的是质变)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①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③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教材素材变式
1.[链接必修4 P106教材知识]《岁寒三友》《牡丹和鹌鹑》……“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暨俄罗斯中国
画展”上的作品,吸引中俄观众驻足流连。笔墨飞动,妙手丹青,一幅幅极具中国风物神韵的画作都出自俄罗斯友
人之手。前来观展的莫斯科市民很喜欢中国画,他们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中国艺术作品,还能从绘画技
法中感悟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体现出( )
A
A.不同文化交流能搭起人民心灵契合的桥梁 B.融通不同资源可以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
C.保持开放心态以夯实我国文化自信的基础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解析】
A 莫斯科市民通过观赏中国画,可以从绘画技法中感悟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表明不同文化交流能搭 起人民心灵契合的桥梁 √
B 材料强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融通不同资源促进文化创新 ×
C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
D 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能搭起人民心灵契合的桥梁,没有体现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 ×
2.[必修4 P106阅读与思考2变式]万里茶道是指以茶叶为主要贸易商品,存续于17—20世纪前期的一条横跨亚欧
大陆的国际商路。如今,不仅中国有茶,印度、乌干达等国也有大型茶园,且全球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如源自中国宋朝点茶文化的日本茶道、别具英伦特色的下午茶文化等都是茶文化的演变。由此可见( )
C
①中国的茶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②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文化交流、交融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万里茶道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解析】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的说法不符合现实,①错误。通过万里茶道,中国的茶文化传至其他国家,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文化等都是茶文化的演变,这说明茶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文化交流、交融,②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讲述中国茶文化借助万里茶道在世界传播,未涉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不符合题意。通过万里茶道开展贸易交往,全球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④符合题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必修4 P106阅读与思考2变式]唐代诗人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中的“横吹”,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的。
唐代“洛阳家家学胡乐”,不少歌舞乐器都是从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从而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从中可以看出( )
B
①实现文化发展繁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各民族人民共同熔铸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发展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不少歌舞乐器都是从中亚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并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实现文化发展繁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发展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未涉及中华民族内部各族人民共同熔铸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②不符合题意。商业贸易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说法过于夸大其作用,③说法错误。
4.[必修4 P107阅读与思考变式]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是一个圆雕动物形象,底部没有支撑面和底足,不符合我们
传统器皿摆放特点,其造型与西方“来通”相似,学者推测其应是中国工匠吸收外来技艺制作的。唐代一些文物带
有西方元素,由此可推断出( )
B
①中华文化具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优越性 ③不同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 ④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不断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唐代的一些文物带有西方元素,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长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逐渐趋同”的说法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③说法错误。中国工匠吸收外来技艺制作出新的艺术品,这表明不同国家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不断丰富,推动文化发展,④符合题意。
5.[必修4 P108相关链接变式]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
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这里强调了在对待各种文明时,我们
要善于( )
B
①尊重美,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②欣赏美,做到相互融合、融为一体 ③鉴别美,做到去伪存真、去劣存优 ④追求美,做到包容互鉴、创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这说明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相互借鉴交流、共同发展,即尊重美,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追求美,做到包容互鉴、创新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在对待各种文明时,我们要做到相互欣赏并促进文化交融,但文化不能“融为一体”,②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没有涉及鉴别美、去伪存真、去劣存优,③不符合题意。
6.[必修4 P108阅读与思考2变式]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
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对此,下列对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
解读正确且符合鲁迅观点的是( )
C
①保持开放心态,大方接纳“送来的东西” ②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送来的东西”指外来文化,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辩证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大方接纳,我们应该接纳的是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①说法错误。对待西方文化,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②③符合题意。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是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④不符合题意。
7.高频易错:不能辩证看待外来文化
[必修4 P110相关链接变式]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
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与它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
的价值观念相融通是分不开的。材料告诉我们( )
D
①不能封闭僵化,要广泛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②要树立精神标识,坚持展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 ③要敬仰中华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 ④要保持开放心态,深谙中华文化的极大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我们应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不是一切外来文化,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没有体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②不选。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启示我们要敬仰中华文化,善于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③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这说明我们要保持开放心态,发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符合题意。
疑难剖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两种文化的结合,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具体的文化形态。
8.[链接必修4 P110教材知识]在广州老城区常会看到五彩斑斓、图案精美的“满洲窗”。它起源于清朝中后期,当
时的广州是中国对外通商口岸,西方的彩色玻璃在珠三角地区得到应用,人们将彩色玻璃与中国传统窗户相结合,
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满洲窗”,寄托了人们对富贵、吉祥、美满生活的期望。“满洲窗”的产生表明( )
D
①实现传统窗户文化创新必须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②“满洲窗”是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 ③“满洲窗”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向心力 ④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增添了“满洲窗”的独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人们将彩色玻璃与中国传统窗户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美感的“满洲窗”,这表明“满洲窗”融合了中西方建筑艺术,同时表明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增添了“满洲窗”的独特性,②④符合题意。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是必要途径,①说法错误。“满洲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但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向心力,③不选。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