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课前背诵 问题清单】1.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2.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私有制的确立原因)★3.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前途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6.正确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02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的范围:统编高中政治7本书4本必修采取总分方式: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它依循历史进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主要回答了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3、4《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依托必修1,分领域深入具体地阐释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3本选择性必修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从而增强国际视野、法治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通过分析归纳,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涵盖了约160个方面的知识,其中,必修教材75个,选择性必修教材85个。具体分布如下: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个);必修二《经济与社会》(17个);必修三《政治与法治》(20个);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6个);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3个);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26个);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36个)。上述160个主干知识点,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归纳整理出来的,这些知识点有些隐藏在“综合探究”之中,比如:总体国家安全观、正确的义利观,等;有的隐藏在教材“相关链接”之中,比如,比较优势,等。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注意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发展规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民族复兴之路)从世界 到中国从确立 到发展从发展 到强大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伟大的改革开放——走向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向强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实践回看走过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比较别人的路坚持自己的路1.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2.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3. 近代中国发展历史三条发展轨迹三大发展规律1.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2. 近代中国发展规律近代中国不可能走上一条完整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必须通过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3.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中国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重要意义1.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重大意义。2.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意义12个核心知识包括: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第一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第二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第三课)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第四课)坚持党的领导串联全书的主线: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与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7-1949.10)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0-1978.12)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12-2012.11)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2.11-今 )站富强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次飞跃)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进入新时代(强起来)结论: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高考考情统计】23年山东卷 内容 中特 经社 政法 哲学 文化 国际 法律 逻辑 小计选择题 3 9 6 6 3 6 6 6 45主观题 5 6 7 8 7 5 11 6 55总分 8 15 13 14 10 11 17 12 100必修分值:60分 选必分值:40分课本 高考真题 涉及考点 预测第一课 2022·山东卷 2023·浙江卷 2022·浙江卷 2023·湖南卷 2022·海南卷 2022·辽宁卷 2023·新课标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一般以考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第二课 2023·浙江卷 2022·北京卷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第三课 2023·湖北卷 改革开放第四课 2023·广东卷 2023·山东卷 2023·新课标 2022·海南卷 2022·山东卷 新时代/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中特往往没有主观题,如果有也常是开放型试题(小短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属于中特,但往往作为考查其他模块的情境,并不考查必修一教材知识。山东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5分)【高考考情统计】【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四层:考什么?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2.阐释论证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评价辨析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进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条主线:人类社会的发展。1个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2对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个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5个特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四翼:怎么考?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事实及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比等素材,考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培育考生科学认知和价值判断;依托经典文献资料,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认同,培育考生政治认同素养。发 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进 步发 展发 展社会形态的更替,论证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2.十月革命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理论实践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③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由创立、再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议学探究】探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人类社会经历的各个形态及其特点?分析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看走过的路,偶然还是必然?【考点精讲】考点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雇佣剥削、平等互助)产品分配关系(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决定反作用加工利用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总和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扩展】: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1)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判断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知识小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4.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5.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知识拓展】人类社会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不同历史阶段从社会形态来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从国家形态来分人类社会主要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从文明程度来分人类社会主要有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考点精讲】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地位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因过程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民主决策)。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代替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注意】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更不是黄金时代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典例精练】据载,原始人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语商和象形文字,这极大地促进了人的知识积累和扩大文化也随之发展,从而创造了最早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的限制,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交织在-起,构成了原始的宗教。以下关于原始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许多墓葬中还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牲畜。这说明( )①氏族成员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劳动产品开始成为某些家庭的私有财产③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典例精练】B【考点精讲】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阶级产生主要矛盾上层建筑历史进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①国家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②国家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注意:先有阶级,后有国家。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一论断表明( )①氏族是原始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②氏族制度的瓦解,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精练】D【拓展延伸】1.关于阶级和国家:(1)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而产生。先有阶级,后有国家。只有阶级形成后,当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才出现了国家。(2)阶级和国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不会永远存在。2.什么是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是指社会的存在是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的社会。它包括三个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标志(2)区分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的主要标准:区分阶级社会和非阶级社会的主要标准,不是看这个社会有没有阶级的存在,而是看其是否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是阶级矛盾。虽然阶级社会都是有阶级的社会,但是有阶级的社会未必就是阶级社会。(3)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阶级社会【易混易错】◇奴隶社会存在残酷剥削,其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解答】这个观点错误。判断一种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虽然存在残酷剥削,但其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原始社会,并且由于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劳动的分工等,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最初阶段最低阶段最高阶段有关“判断社会进步与倒退的标准”命题(1)阐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明确判断历史进步与倒退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阐述新的社会形态比旧的社会形态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或者是新的生产关系是如何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易错辨析】1.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 )提示 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2.在阶级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社会不同分工之间的对立。 ( )提示 在阶级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考点精讲】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统治方式 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想钳制主要矛盾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的奴役);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古诗词往往是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卖炭翁》中写道:“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直观描绘了唐朝的社会现实。从诗中可推测当时的社会( )①阶级矛盾比较尖锐,贫富差距较大②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③地主占有失地农民的所有劳动成果④手工业比较发达,商业贸易繁荣昌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精练】A【议学探究】最近几个月,英国的交通系统、医疗和教育体系从业人员相继在多地举行大规模罢工活动,要求提高薪资、改善待遇,目前为止,罢工热潮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英国媒体分析认为,通胀居高不下、实际收入缩水是导致罢工的直接原因,而工资增长较缓慢和贫富差距拉大才是罢工行动背后的深层社会矛盾。探究:英国罢工连连,根本原因是什么?比较别人的路,停留还是前行?【考点精讲】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建立条件制度确立 标志意义【注意】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考点精讲】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 地位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原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一定程度摆脱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A.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可克服C.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D.肯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典例精练】B(2023浙江1月.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精练】C【考点精讲】考点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内容表现实质必然趋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点拨: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1)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时段、不同主体,主要矛盾往往不同。(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共产党宣言》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由此可见( )①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③社会形态的更替不一定是历史的进步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精练】C【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力 生产关系生产社会化: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生产出的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 生产关系应然 生产关系实然生产资料方面 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 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过程方面 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 却由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产品交换方面 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 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结论】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拓展延伸】阶级社会剥削的本质社会形态 剥削基础 剥削形式 剥削程度 剥削本质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封建社会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 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此外,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工人有人身自由,能够获得工资,但工资远低于所创造的价值【易错易混】◇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不存在剥削关系。【解答】这个观点错误。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但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易错易混】◇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的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解答】这个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虽然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议学探究】探究:视频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他们的相遇为什么是伟大的见面?远眺前行的路,空想还是科学?【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诞生标志历史性飞跃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第二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第三次: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历史评价 进步性局限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呈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标志事件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阶级斗争基本形式意义结果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失败。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意义 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方向。进步性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化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特殊规律【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地位主要内容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精练】D(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精练】D(2022·海南·高考真题)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该论断( )A.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B.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C.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D.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典例精练】C【拓展延伸】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022辽宁1)李大钊曾说,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但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毛泽东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这些论述强调( )①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方向②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论③党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精练】D【拓展延伸】共产党性质 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特点 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务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策略原则 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拓展延伸】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理论基础 唯心史观。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具有空想性。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研究社会历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具有科学性。变革社会的力量 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变革途径 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联系 ①都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并研究资本主义。 ②都对未来新社会提出了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目标。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1)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3)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注意】◇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考点精讲】考点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2.实践历程尝试实现发展曲折上升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经验。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重点知识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或实践)的飞跃。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拓展延伸】五大社会形态对比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水平低下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铁制农具使用推广,农耕技术、水利事业、手工业、商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生产社会化趋势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原始公有)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关系 共同劳动 平等互助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劳动者有自由,出卖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消灭剥削,互助合作产品如何分配 平均分配 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家占有工人全部剩余价值,工人获得工资 平等分配主要矛盾 (不断变化) 人与自然的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我国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变),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拓展延伸】人类社会发展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私有制的确立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国家的产生 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的建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文字的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开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工人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和言发表》(1848年2月)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十月革命【拓展延伸】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统一性: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多样性: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2.世界各地历史发展各具特色:【考点精练】(2023·深圳一模)现代化是一个多面向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现代化道路和结果也不同。西方式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加以说明。(8分)共同特征→统一性: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期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这一规律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中国特色→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有中国特色。受我国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因索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考点精练】答:①统一性: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人类社会期展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现状;这一规律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经历现代化过程和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4分)②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有中国特色。受我国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因索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4分)③综上,中国式现代化是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鲜活样本。知识·总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低级高级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二战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俄国十月革命结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增强及时回顾意识 提高复习巩固效率课后:1.完成课后巩固训练2.回扣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