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1861年俄国开始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
学生活动一:
Q:根据图示,请总结初19世纪中期的世界阶段特征?
政治上:
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殖民地人民兴起民族解放运动。
经济上: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向欧洲和其他地区扩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思想上: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诞生。
政治、经济、思想
此时世界的潮流是?
日 本
何去何从?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近代化潮流下的国家抉择

困局——旧秩序的崩塌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在德川幕府将军统治时期,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七成作为贡租上缴,禁止农民自由离开土地、对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者征收收入七成杂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下一千多次;
——张同文编译美国莱特尔《日本记》
材料三: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幕府禁令
材料一:
Q:根据材料,说说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现状?
①幕府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②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
材料四:
现在的三井家,在江户有三座大店铺,雇佣着一千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二千两以上,才算好生意。……到1854年,全日本雇佣工人10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已有300余家。
——《世事见闻录》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阻碍
根本原因
此时的日本,已经与同时代的中国清王朝一样,处于崩溃的临界点。唯一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社会相对封闭。如果有一种外力将他们赖以维系的保护膜扒去,幕府统治体系很快就会万劫不复。
——陈杰《明治维新》
Q:外力是什么呢?
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将军佩里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蒸汽船,闯入了日本横须贺港,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开港通商。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在美军武力威逼之下,日本幕府与美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此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
困局——旧秩序的崩塌
外患(直接原因):
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机器纺织厂
Q:阅读课本14-15页,被迫开放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
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市场
日本黄金大量外流
许多手工工场倒闭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民族危机
统治危机
加 剧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chì),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 。
——吉田松阴(明治维新精神领袖)
倒幕运动
时地:
主力:
经过:
结果:
1868年1月 京都
(倒幕派)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朝廷公卿
“王政复古”政变
拥立16岁的睦仁天皇亲政
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成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1869年迁都东京
困局——旧秩序的崩塌
——改革的前提
德川庆喜
睦仁天皇
日本皇室军队方向
幕府舰队方向
战争爆发地

变局——后起者的维新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睦仁天皇(明治天皇)
1868年,睦仁天皇率领公卿大臣向“天地神祇”宣誓,颁布了新任统治集团对于日本未来国运走向的“五条御誓文”:
变局——后起者的维新
1、方式:
向西方学习
2、目的:
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表明日本改革旧制度、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成为明治维新的政治纲领
1871年12月23日,明治政府正式派遣岩仓具视为团长,以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为副手,率领50名团员,50名留学生出发。使节团最初目的是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但修约不成功,只好把重点转向对西方文明的考察。在一年零九个月里,先后考查了美、英、法、比、荷、德、等12个欧美国家。
日本五大臣出访欧美,探寻改革之路。
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 生活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地税改革,
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学生活动二:阅读P15-16页,梳理明治维新的内容
变局——后起者的维新
将军
大名






子孙
世袭

中央政府
府知事
县令
可以随时
解雇和罢免



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巩固了天皇统治
直接任命
明治天皇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宪制政体(但他仍然掌握实权,直到1946年新宪法,天皇才没有实权P16)。
明治政府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府把全国分为3府72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取消大名的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天皇亲临正院“总理万机”,各省长官直接对天皇负责。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建立新军
文明开化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建立新军
文明开化
1884
1872
1878
明治政府大力扶持企业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积累了资金
对外侵略扩张
建立新式军队,称皇军(即天皇的军队),改革军队编制。于1872年颁布征兵令,凡年龄20岁以上成年男子须服兵役。发展国营军火工业。到了明治中后期,军事预算急剧增加,约占政府经费的30%-45%,实行军国主义,要求军人忠于天皇,宣扬武士道精神。
强兵
影响:
壮大了军事实力,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建立新军
文明开化
Q:与幕府时期相比,武士效忠的对象有区别吗?
影响:培养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图中老师的服装和学生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明治政府提倡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吃西餐、穿燕尾服、理分发、跳交际舞、盖洋楼。西餐馆纷纷开业,以前人们不食用的猪肉、牛肉被端上餐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1872年颁发“学制令”,建立完整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近代学校体制;规定送儿童入小学受教育是家长的义务,小学校的建立和维持费用由居民担负。
明治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明治时期举办的化装舞会
废藩置县
殖产兴业
建立新军
文明开化
Q:最有远见的措施是哪项? 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是哪项?起到保障作用的是?为什么?
教育最有远见
最体现性质
变局——后起者的维新
政治保障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得那么迅速。
——H.G.韦尔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斯

新局——扶桑国的崛起
e7d195523061f1c0c989bbdf341b111e769f2ee359bd8df638E53E9931A62DC22263A6E1A75FFBC630BB5D77BA969D9175F253EB94D93A1189E24A7D909BAD0376573965191318DE1FD009565C070D073BB9699A615072F33A2D7F2042825409E74418739478CCFE042368A9978AAA8C0D69BECA006E016AFCFD402FEC3B700C5AEC73BEFFE372DE
影响/评价:
国家 时间 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积极: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材料一: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的起点,它开辟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各项资产阶级改革,日本得以“脱亚入欧”,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一跃成为对亚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侵略大国”,为其在20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打下了基础。
消极:
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材料二: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0年 吞并朝鲜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七七事变 1941年 偷袭珍珠港
新局——扶桑国的崛起
由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社会
日本,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
Q: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为何一成一败?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要善于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制度、思想;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
启示:
【合作探究】日本的崛起之路,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何借鉴之处?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相同点 背景 性质 影响 不同点 领导力量
结果
原因
都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倒幕派掌握了实权,得到人民拥护,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失败,民族危机依然严重
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手中握有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也无兵权和财权
拓展提升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1.“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材料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是
A.废藩置县,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C.改革机构,裁撤冗官 D.裁减绿营,编练新军
2.“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则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治国思想是
A.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废藩置县的政治政策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3.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推动废藩置县实施
C.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刺激日本海外扩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