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心学大师王阳明》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心学大师王阳明》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10课时
心学大师王阳明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认识“阳明讲学”,并逐步理解和加深对王阳明的教育主张、学术理论和历史影响等的认识。
通过课堂分享王阳明心学语录、讨论王阳明的学术理论在我国治理实践中的体现等活动来学以致用。
了解并认识王阳明,明白王阳明著名的学术理论,知晓“心学集大成者”、“全能大儒”所指的人就是王阳明。
学习王阳明的传奇人生故事,了解他的生平经历,认真学习本课内容,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
知识引入
王阳明像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5岁时改名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心学集大成者”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全能大儒
王阳明博学多才,文韬武略,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的心学思想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清代名士王世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是“明第一流人物”。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语录体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特别是“致良知“、 “知行合一”“万物一体” 等思想理论,是儒家思想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
《传习录》
王阳明著作《传习录》
探究新知
学一学
传奇人生
王阳明出身于书香门第。28岁时,他考中进士后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
1506年,因得罪宦臣刘瑾,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当了一个没品级的驿丞。王阳明栖身在龙冈山的一个山洞内。他日夜端居默坐,寻找精神寄托,终于大彻大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也是他心学思想的开端。此后,王阳明开办书院,开创了贵州的讲学之风。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传奇人生
1516年后,王阳明辗转江西、福建等地,一面从政,一面兴办学校和书院、讲授心学。他虽然是文臣,但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不仅剿平了边境多年的扰民顽寇,还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传奇人生
1522年至1527年,王阳明辞官回乡讲学,创立了“姚江学派”。
1529年,在平定广西思田之乱后,王阳明在返回途中病逝。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阳明讲学
王阳明一生都在讲学,足迹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王阳明的遗迹,如贵州王阳明祠、余姚王阳明故居、绍兴王阳明墓、江西白鹿洞书院等。
江西白鹿洞书院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阳明讲学
王阳明遗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是对他一生的概括,也是对世人的教诲。他不畏强权,正风除弊,为民请命,践行着“知行合一”,为后世典范。
余姚王阳明故居 贵州王阳明祠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说人们应该将知识与行为融为一体,不断实践和体验所学的知识,从而使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体现。王阳明认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知行合一”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在阳明心学中,心被视为人的本质,是一切智慧和道德的源泉。王阳明提出了“心即理”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灵中已经包含了一切真理,只要发掘心中的真理,就能够理解自我、他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
“心即理”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王阳明主张通过感知外界物体来了解自己和世界的本质,这种方法被称为“格物致知”。他认为,人的感觉和理性应该同时使用,通过感知外在世界的物体来了解自己的内在和本质,从而达到对世界的更深刻的认识。
“格物致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王阳明心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致良知”。良知是人天生的道德本能,只要人们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的良知,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致良知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清醒、自觉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从而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致良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阳明心学认为,人的内心和外界是相互关联的,心和外在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的思想,即内心的感觉和外界的物体是一体的没有心就没有物。这种思想强调了内心的自主性和主观性,强调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掌控。
“心外无物”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读一读下面这些王阳明的心学语录,感受王阳明的思想。
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释义】内心要谦虚、不自满,胸怀要宽宏大度能够容人。
2.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释义】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树立,做学问的功夫已经成功一半了。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释义】种植树木的人一定要重视培育树木的根系,修养品德的人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心性。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搜集更多王阳明的心学语录,和同学交流分享。
4.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释义】真知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不实践就不能称为真知。
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释义】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
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释义】没有明确的志向,人生便难以有所成就。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说一说王阳明的学术理论在我国治理实践中的体现。
道德自律与官员素养
王阳明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官员的道德水平。在现代治理中,重视官员的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倡导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的理念,体现了王阳明的思想。
知行合一的实践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现代治理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于民众的需求。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说一说王阳明的学术理论在我国治理实践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责任,这与现代治理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相契合。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倾听民意,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对人民的尊重和关怀。
反思与自我纠错
王阳明提倡反思和自我修正,这在现代治理中也非常重要。政府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治理效果。
知识拓展
何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中国宋明理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由程颢、程洵(程氏兄弟)和朱熹等人发展。程朱理学强调“理”的存在,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普遍的理(即道理、原则),人们应通过学习和修身来认识和遵循这个理。
知识拓展
何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包括:
1.理的存在:认为理是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2.格物致知: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观察,达到对理的理解。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和国家和谐的基础。
知识拓展
何为“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是指陆九渊和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流派,强调“心”的作用和“良知”的重要性。与程朱理学不同,陆王心学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和直观的认识。陆王心学在明清时期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士人阶层中广泛传播。
知识拓展
何为“陆王心学”?
其主要观点包括:
1.心即理:认为心中自有理,强调内心的主观体验。
2.致良知:提倡通过内心的良知来判断是非,强调道德自
觉。
3.知行合一: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认为真正的知识必
须通过实践来体现。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介绍王阳明的生平简介,包括代表作、教育主张、历史影响等。
一、代表著作
《大学问》、《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王文成公全书》等。其中反映教育思想的主要是《大学问》和《传习录》等。
二、教育主张
“致良知”、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 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介绍王阳明的生平简介,包括代表作、教育主张、历史影响等。
三、历史影响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其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15、16世纪就提出这一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心学大师王阳明
2
学习王阳明生平经历和学术理论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认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板书设计
心学大师王阳明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课后观看记录片《王阳明》,进一步了解王阳明并写下你的新收获。
课后作业
2、你觉得王阳明的学术理论为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3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