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学案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以时间为线索,把握袁世凯从专制独裁到复辟帝制的过程,从时代潮流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民主共和之路的艰难和曲折。
2.以地图为探究载体,把握北洋时期军阀割据的概况,认识军阀割据的危害。
3.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和影响;从历史解释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感悟先进中国人振兴中华的探索精神。
            
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2.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3.为复辟帝制,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4.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表明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目的达到。(√)
5.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最终失败,说明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
阅读教材P113“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
(1)原因: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影响:军阀争权夺利,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4.护法运动 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原因: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概况: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3)结果:借孙中山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
5.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割据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政权不复存在。(×)
2.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在英美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3.孙中山在广州领导护法运动目的是恢复《中华民国约法》。(×)
4.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与辛亥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建立或者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5.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向德、奥两国宣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发展为军阀混战局面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摘自教材P114)
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阅读教材P1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简述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贡献。
提示 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援;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内因 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体现平等,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以重工业为主。(×)
3.中华民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和观念出现了新气象。(√)
4.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主要特色,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会面貌。(√)
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摘自教材P116)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布兴办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什么?
提示 纺织业和面粉业。
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3.主张
(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指民主,来自democracy的音译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指科学,来自science的音译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4.影响
(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
3.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和妇女的解放。 (√)
4.思想启蒙一般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
陈独秀说:“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摘自教材 P117)材料中“此次之实验”指什么?材料表明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指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主题一 新旧交替——北洋军阀的统治)
任务1 史料实证——北洋政府的宪政运动
史料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了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9年,皖系军阀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摘编自王仲修《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的特点。
提示 军人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
任务2 历史解释——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思考 该示意图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怎样的特点?
提示 军阀矛盾错综复杂,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任务3 史料实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①,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②发展得最快。
——整理自《中国年鉴 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① 时间基本在一战期间
② 是战争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思考 一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了。结合教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1)政治
①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鼓励措施,加上一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产生条件:是在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走向解体的背景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足。
(2)工业结构: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重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3)工业布局:中国民族工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内地数量极少。
(4)经营管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管理落后,多为家族式管理,专门性管理与技术性人才缺乏。
(5)社会环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
主题二 “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任务1 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及原因
史料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①。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②。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① 民国建立后没有在政治上带来根本变革
② 指思想及文化上的觉醒
思考 结合史料,指出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及原因。
提示 目的: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启发民智。原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根源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与启蒙。
任务2 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史料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任务3 唯物史观——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史料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①?
——1919年黄琬《自觉的女子》
① 文字史料体现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
② 漫画中“三从四德”代表封建儒家思想
思考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怎样的影响?
提示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
(1)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
(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猛烈批判封建思想,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为新思潮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意识,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局限性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1.(2022·浙江衢州高一模拟)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
①中华民国建立 ②社会秩序重建 ③军阀混战割据 ④政治分崩离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北洋时期是在中华民国建立后,故①错误;北洋时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②错误;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军阀混战与割据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故③正确;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政治上分崩离析也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2022·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7)1914—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据统计,1920年同1913年比较,厂矿数从698家增至1 759家,增长率152%。推动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3.(2021年7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9)近代中国,旧式的跪拜、作揖等礼节被废除,代之以鞠躬、握手;旧的“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或“君”所取代。推动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引发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反抗的是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属于反帝爱国运动,排除C项。
4.(2021年7月海南省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1)中华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为改变此局面,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运动,史称(  )
A.保路运动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为改变当时道德沦丧、君主复辟、军阀割据和帝国主义势力加剧的局面,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保路运动发生在1911年5月,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前,A项错误;护国运动并非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掀起的,B项错误;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目的在于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不涉及中国人的道德,C项错误。
5.(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6)下表所列为1915年9月到1917年8月间《新青年》上发表的部分文章篇名。
时间 篇名 刊号
1915年9月 《敬告青年》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5年9月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创刊号(《青年杂志》)
1916年2月 《吾人最后之觉悟》 第1卷第6号
1917年1月 《文学改良刍议》 第2卷第5号
1917年8月 《复辟与尊孔》 第3卷第6号
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以自由和民主为旗帜
B.肇端于《新青年》的创刊
C.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D.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学改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文章篇名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近代文明,批判传统思想,推行文学改良等,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C正确;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A错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B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学改良只是新文化运动中一部分内容,D错误。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 答题要语
1.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不得人心,最终失败。其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 2.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与辛亥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建立或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3.中华民国的建立,不仅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还促使社会生活习俗和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4.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实行文学革命,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课时演练
题组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2022·山东烟台模拟)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社会教化 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 D.宣扬西方文明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忠孝节义植其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大肆推行尊孔复古,故C项正确。
2.(2022·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期中)1915年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等。这说明(  )
A.日本借此占领了中国东北
B.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日赞同平等外交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并据“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等”可知,这是“中日民四条约”的内容节选,中国主权遭到极大侵犯,此时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项;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是九一八事变后,排除A项;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日民四条约”下,日本妄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袁世凯政府被迫签订,排除D项。
题组2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3.(2022·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内阁总理的更换更加频繁,12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
①深受一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政治上剧烈动荡 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一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1912—1928年,全国有1 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说明军阀割据和混战,故②正确;“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说明政治剧烈动荡,故③正确;当时共和制度并未得到完善,北洋政府仍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2022·江苏常州高一八校联考)中国的现代政治漫画于20世纪初开始见诸报纸和杂志。下图是沈伯尘的一幅政治漫画,这反映出当时(  )
A.预备立宪,政治骗局
B.洪宪帝制,倒行逆施
C.军阀割据,蹂躏人民
D.国民政府,专制独裁
答案 C
解析 漫画中,写着“南”“北”字的人踩在中国人民身上争斗,结合所学可得出这反映了当时军阀割据,蹂躏人民的现状,C项正确;A项发生于清朝末年,与材料中的人物形象和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是指袁世凯复辟帝制,时间不符合,排除;材料中的人物形象没有体现国民政府,排除D项。
题组3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5.(2022·江苏常州高一八校联考)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
D.中国民族轻工业的长足发展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战前后我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B、C两项也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
6.(2022·浙江丽水中学高一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这一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
B.戊戌变法时期的民族工业
C.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
D.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资本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一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荣氏兄弟的企业在1914—1918年迅速壮大,处于民国初年,可以用来研究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故选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国民政府时期,均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B、D。
7.(2021·福建龙岩高一期末)下图是一幅民国初年时期流行的名为《同学不同装》的漫画。它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新旧杂陈的社会气象
B.宽松自由的教育政策
C.封建陋习仍然很顽固
D.盛行崇洋媚外之风气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学生们穿着服饰有长袍马褂,还有西装革履,这说明学生们思想观念不同,也说明当时社会气象新旧杂陈,故选A;材料不能体现教育政策是松是紧,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服饰的不同,未涉及社会陋习,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当时崇洋媚外风气盛行,排除D。
题组4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8.(2022·安徽卓越县中联盟高一模拟)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C.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认为传统的封建伦理要求国家高于个人,个人服从国家,而陈独秀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认为我国历史与“强调个人”恰好相反,即批判了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故选B项;陈独秀是在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排除A项;西方民主蕴含了个人的自由、平等思想,与陈独秀的主张具有一致性,体现了陈独秀学习西方,但并没有强调要建立民主共和国,排除C项;1916年属于新文化运动前期,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后期才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
9.(2022·北京丰台区高一期末)下图展示的是1915年在上海出版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第1页刊载的文章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该刊物(  )
①宣传西方文化 ②寄希望于青年 ③倡导文学革命 ④针砭中国旧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体现了陈独秀宣传西方政治文明,①正确;“敬告青年”“青年论”体现了陈独秀寄希望于青年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倡导文学革命”,③错误;《新旧问题》《妇人观》说明《青年杂志》批判中国传统的旧习俗,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10.(2022·江苏常州高一八校联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选D项;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排除;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11.(2022·浙江桐乡中学高一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答案 (1)民主和科学。主要观点:汲取中外优秀文化精髓,惠及全人类。
(2)态度:陈独秀对东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倾向;梁启超主张中西融合。
看法: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