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1.通过史料探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世界视野对中国战场的重大作用作出历史解释。3.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知识点一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主要是国民党军队1.英勇抗战(1)淞沪会战 注意:淞沪会战≠淞沪抗战①概况: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②成果: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太原会战①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②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3)徐州会战 李宗仁指挥①时间:1938年1至5月。②成果: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4)武汉会战①背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②时间: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③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④结果: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第三次长沙会战①背景:抗日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②时间:1941年12月。③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沿海工业和高校内迁(1)状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1.武汉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3.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4.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国民党的军队是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力,正规的阵地战是主要战争形式。(√)6.全民族抗战初期,国民党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抗战,不能说是消极抗战。(√)7.民族工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和布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表示祝贺:“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见教材P139)平型关大捷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提示 平型关大捷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的典型案例,这次胜利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阅读教材P140“历史纵横”。抗战期间高校内迁有何影响?提示 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知识点二 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战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敌后战场的抗战(1)沦陷区: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领导工人斗争,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2)百团大战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③成果: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3.打退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原因 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增长过程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意义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4.根据地建设(1)军事: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2)经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成效显著。(3)政治: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主选举。1.在敌后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因为敌强我弱,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争形式。(√)2.全面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3.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典例。(√)4.“三三制”原则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探索,严重挫伤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 阅读教材P141“《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大都分布在省与省交界的农村地区。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是20世纪40年代流传于延安地区的民谣,这反映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怎样的历史事实?提示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抗战中的图与歌》中收录了一首歌:“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该歌曲描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提示 百团大战知识点三 东方主战场1.背景(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2)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2.表现(1)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重大支持。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是二者合作的典范(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4)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影响:国际地位提高(1)《开罗宣言》:1943年中、美、英三国通过,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2)改订新约运动:1943年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1.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942年3月,戴安澜师长率第二○○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遣部赴缅配合英军对日作战。(摘自教材P143)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提示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2)概况: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3)内容(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抗日战争的胜利(1)日本无条件投降①因素:德国无条件投降;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作用②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③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2)意义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②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1.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2.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荷兰手中光复,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3.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观察漫画《抗战力量》:它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全民族团结抗日。 主题一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全民族的浴血抗战任务1 史料实证——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方针及成果 史料一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因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施迅速决战之战略,但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故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摘编自《民国高级将领列传》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国民党将领提出的抗战方针,其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抗战方针?提示 方针:反对速战速决战略,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原因: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我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持久作战的条件。史料二 (1938年武汉会战)10月初,27师团占领了箬溪一带,检查缴获敌军官兵致其亲友的信件,内容几乎都是有关我军情况以及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极少掺杂私事。——摘编自冈村宁次的日记思考 (2)依据史料二,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如何。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提示 态度:坚决抗敌。意义:抗战积极,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多次会战,牵制了大量的侵华日军,延缓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任务2 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及实践 史料一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共产党的军队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千米,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路线,并分析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战中的作用。提示 抗战路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敌人,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史料二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思考 (2)依据史料二,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的意义。提示 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人民军队有了巩固的后方,使抗战发展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并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客观评析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意义(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全民族抗战前期的主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和“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5)正面战场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大地增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6)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1)敌后战场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2)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主题二 凤凰涅槃——抗日战争的胜利任务1 唯物史观——抗战胜利的原因 史料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毛泽东、朱德等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①。蒋介石7月17日在庐山谈话会上提出的关于政府处理卢沟桥事变的方针得到各界一致的拥护②,甚至军界、政界过去反对蒋介石的人物,亦表示拥护蒋氏抗战方针。天津《大公报》的一篇短评说:“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命自卫的精神,真不是前几年所能想像的。③”——摘编自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①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 说明全民族团结抗战③ 全体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思考 史料体现了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哪些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提示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觉醒。地位: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任务2 家国情怀——抗战胜利的意义 史料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示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第一次赢得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1.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组织领导 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民众因素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国际因素 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1)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①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民主的声音。②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3)经济层面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与美、英等西方国家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约。 1.(2021年1月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7)观察1938年时事漫画《凯归》(如图),漫画中的军人可能刚参加了(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1938年中国军人取得一场战役胜利后回家的场景。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故选A;百团大战是1940年敌后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辽沈战役、渡江战役均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D。2.(2021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8)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还有一部分人寄希望于外部干涉,认为“只要坚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少数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缺乏准确判断和精神准备。为此,毛泽东发表了( )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C.《对日寇的最后一战》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爆发后,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为明确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A项正确;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发表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与“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等无关,排除C项;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D项。3.(2021年7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13)如图是对某革命军队的描述。该军队是( )A.东北人民革命军 B.东北抗日联军C.新四军 D.八路军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由红军主力改编而来、1937年9月取得平型关大捷、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并结合所学可知,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D项正确;东北人民革命军是局部抗战时期中共在东北的革命武装,1936年改称东北抗日联军,排除A、B两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4.(2020年12月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12)近代史上,中国东部沿海工业一度大规模向西南地区迁移,华北、华东许多著名高校师生也迁到西南、西北地区。这主要是为了( )A.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B.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C.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D.建立合理的工业布局答案 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抗战时期西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大量的工业企业及高校内迁,因此内迁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抗战开始时,国民革命(1924—1927年)已经结束,排除A项;“边疆地区的开发”是内迁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不是原因,只是客观影响,排除。5.(2020年1月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1)如表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海外华侨捐款的部分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 华侨所在地区 捐款数额(国币)1937.7—1939.5 菲律宾 1 710万元1937.7—1938.12 西欧 1 700万元1937.7—1938.12 澳大利亚 545.59万元A.抗战得到了海外华侨支持B.亚洲华侨捐款的人数最多C.抗战得到各国政府的帮助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 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菲律宾、西欧和澳大利亚的华侨支援中国抗战,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A正确;B说法属于材料的表象,况且材料中未体现捐款人数的多少,排除;材料未涉及各国政府的帮助,C排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D排除。6.(2020年7月海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最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国家全部侵略势力C.推动了反帝反封建工农运动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的抗战从开始时间、历史贡献、重大伤亡等方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全部”的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与反封建无关,排除C项;抗战的胜利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答题要语1.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合作抗日、相互依存的两个战场,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2.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在经济上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多种因素,最主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坚持抗战。课时演练题组1 正面战场的抗战1.(2022·北京东城区高一期末)2020年上映的电影《八佰》,展现了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事迹,该电影艺术创作源于抗日战争中的(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答案 A解析 据材料“谢晋元率部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可知,1937年,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是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A项。2.(2022·浙江衢州高一期中)下图所示是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 )A.是华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B.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C.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D.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答案 B解析 据材料“1938年春”“中国军队第五战区驻地”“台儿庄”可知,这是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期间,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在山东台儿庄地区阻击日军前进的步伐,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故选B项;1937年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战略防御阶段,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排除D项。题组2 敌后战场的抗战3.(2022·浙江绍兴高一期末)1938年4月,毛泽东等致电八路军前方将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可能的,而且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这种判断主要是基于( )A.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B.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C.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抗日武装非常熟悉地理环境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有利于八路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活动,故选C项;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排除A项;据“八路军”“游击战争”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敌后战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八路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可行性,排除D项。4.(2021·湖北武汉高一检测)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旗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与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B.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最广泛拥护D.是正面战场的绝对主力军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国共产党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旗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说明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战,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B正确;当时是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A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共主要领导的是敌后战场,D排除。5.(2022·湖南湘西州高一期末)“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进行大小战斗1 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 500千米。”以下对该战役理解错误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B.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等所属地区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答案 A解析 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可知,这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即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而非反攻阶段,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百团大战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河北及山西等地,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21·广东“百越名校联盟”高一期末)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选举中,在人民中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谢觉哉、萧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此举( )A.体现了边区政府对贯彻精兵简政的决心B.削弱了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的领导地位C.有利于巩固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为日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答案 C解析 材料“在人民中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谢觉哉、萧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体现的目的是增加党外人士的比例,更有利于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精兵简政,只是减少了共产党员的比重,其目的是团结党外人士,排除A项;“共产党员谢觉哉、萧劲光、徐特立等19人主动退出候选人,以党外人士递补”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有利于巩固后方,会进一步加强党的威望,排除B项;“以党外人士递补”可能包含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所不能有的,对人民民主专政没有示范作用,排除D项。题组3 东方主战场7.(2022·浙江余姚高一期末)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支援了二战各个战场的军事行动B.罗斯福夸大了中国对二战结局的影响C.中国抗战为二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罗斯福强调了中美加强合作的重要性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的话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他高度赞扬了中国在抗击世界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故答案为C项。题组4 抗日战争的胜利8.(2021·江苏南京高一期末)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胜利”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红军长征胜利结束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 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故C正确;北伐战争没有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故A错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与“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无关,故B、D错误。9.(2021·广东广附、广外、铁一高一期中)《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在评价抗日战争时说:“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抗日战争(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C.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 C解析 “复兴”需要进步力量的出现,通过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C项;抗日战争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B项属于抗战胜利的国内意义,体现不出进步力量的出现,排除;D项属于抗战胜利的国际意义,体现不出进步力量的出现,排除。10.(2022·天津河北区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A.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C.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答案 D解析 据材料“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故选D项;第一次完全胜利是对国内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并不是世界影响,排除B项;赢得民族独立属于国内影响,与确立大国地位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11.(2021·辽宁锦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答案 (1)依据:国共对峙,导致中国缺乏民族凝聚力;日本军事上强于中国,中国人民斗志不足。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爱国华侨的支持。(2)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土,台湾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