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安全标志提醒你》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安全标志提醒你》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安全标志提醒你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首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多媒体课件认识安全标志,然后采用了提问法、交流讨论法、层层深入,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讲述,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正确认识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实效性,我设计了实践活动:给学校找安全隐患,并用所学的知识去想办法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方式,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不知不觉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对于安全标志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知,他们能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但对于安全标志的分类和各自所表示的含义却很模糊,所以这堂课应该在学生本身的认知上加以深化,把他们的原有的安全标志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类,理解安全标志的解读和设计方法。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标志及其他特殊标志,知道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
2.使学生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和其他安全标志,了解他们的作用,知道识别安全标志,并遵守这些安全标志提示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收集安全标志的实物图片;
本地有安全标志的场景图片;
收集不认识安全标志、不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执行或安全标志被人为破坏而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题。
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志。
我们先来看一些安全标志,你见过这些标志吗?在哪里见到的?(请同学说说)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安全标志
板书课题---安全标志提醒你。
二、 认识标志
1. 除了刚才那些标志,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安全标志。(出示相应的课件图片)(这些标志可真多,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从而更安全的出行)
2.标志归类:小组合作,给标志分类。
教师归纳: 按形状分, 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标志归为四大类: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红色圆形打 一杠表示禁止标志,黄色三角形表示警告标志,绿色的表示提示标志,蓝色的表示指令标志即必须怎么做)。
3.结合分类,说说这三个标志表示什么意思。
4.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这些标志.(出示相关课件)这些标志做得不规范,但我们仍需重视。
三、知识应用
1.请学生根据本节课自己所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下面的场景中我们该怎么办,应该用什么标志。(出示相关课件)
2.看一看,议一议。(给学校设立安全标志)
你观察到学校里有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你想用什么办法提醒同学们,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我们不但要认识各种安全标志,还要保护它们。(相关课件)大家看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他会造成什么后果?
4.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我们大家今后能够自觉遵守各种安全规则,并做一个小小宣传员,让周围遵守安全规则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都能够远离安全事故。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对“安全小问号”的处理我是想让学生对安全标志先有一个直观感受,知道有一些特殊的图形叫安全标志,它们各自的颜色、形状、传递的信息不同即可。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应让学生去猜、去犯错,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在学生回答之后引导,针对某一特定标志,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比如:“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个标志 ”、“那些地方是干什么的 ”、“根据你的观察,别人看到这个标志是怎么做的 ”或者“你遇到这个标志时是怎么做的 ”
“安全小博士”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要让学生能够从颜色、图形、含义等方面辨别四类安全标志,并对“安全小问号”所列安全标志进行归类。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特定地方出现的安全标志,这些标志虽然型式不标准,但含义是相通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通过活动能正确将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但对于通过“禁止”、“警告”、“指令”、“提示”几个关键词来理解安全标志的含义却未能做出妥善处理,导致之后的活动中学生对于安全标志的设置有些含糊不清。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将安全标志合理的应用,明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应该用什么样的安全标志,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安全隐患,在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小卫士”这部分内容应该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去面对情景,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并进行模拟抉择。应着重围绕第三个展开讨论,重点围绕当事人“哎哟!我怎么会滑倒昵 我可是溜冰高手!”这一侥幸心理的危害性进行。通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安全隐患随处都在,如果心存侥幸,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面对安全标志,一定要摈弃侥幸心理,强化防范意识,严格遵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这堂课还存在不少的缺漏,还需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