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复习导学 问题清单】1.科学立法的★含义、原则,★如何推进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的★含义、★意义,★如何推进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的含义、地位(意义)、表现/特征,★如何推进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的含义、意义、表现/要求,★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宏观把握】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逻辑框架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总目标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追根溯源—why把握当下—how明确目标—what展望未来—how核心前提关键防线基础目标主体基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其中,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深入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各环节法治工作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取得新成效。【时政热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前提关键保障全民守法基础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公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 政治与法治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评价体系与课标要求 必备知识 考什么 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立法的★含义、原则,★如何推进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的★含义、★意义,★如何推进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的含义、地位(意义)、表现/特征,★如何推进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的含义、意义、表现/要求,★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怎么考 主要围绕2022年-2023年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如黄河保护法、职业教育法、体育法等法律的制定和修订,考查科学立法,以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或与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综合考查核心 考点 考题 知识点 材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023新课标卷T13 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宪法主题公园2023湖北卷T9 推进科学立法的要求 2023年全国两会2023湖北卷T21 全民守法 城市居民邻里纠纷2022·山东卷T16 严格执法 国家公园“武夷山样本”的治理2022海南卷T25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 浙江高考 选择题 人大民主立法2023年 浙江高考 选择题 司法公平正义,科学立法的要求2023年 广东高考 选择题 司法公平正义【知识结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1.内涵:体现我国性质,符合国情实际,遵循法律体系内在逻辑。2.措施(1)依法立法(2)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3)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内涵:执法机关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2.意义:捍卫法律权威和尊严,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政府。3.措施(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规范执法(3)公正执法(4)文明执法1.内涵:司法过程和结果体现公平正义,程序公正,结果公正。2.措施:确保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事实依据法律准绳;依靠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依法履行义务。2.措施: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2021湖南,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年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考点精讲】考点1科学立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1.科学立法的内涵:P98角度 原则 主要内容why 为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what 什么是how 标准有法可依良法善治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量”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质”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核心)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关键)。①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符合制度和传统;与新时代中特进程相适应)②符合国情和实际。(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科学规范权力与责任、规范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③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法律效力层级)【知识拓展】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相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部门规章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地方性法规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机关≠权力机关【知识拓展】我国的立法程序立法是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法律化、制度化的重要政治活动。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立法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基础。根据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1.法律案的提出:各主体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审议。2.法律案的审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和凝聚共识的过程。(三次审议、征求意见、立法调研)3.法律案的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宪法的修改,由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4.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合理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①法律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②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合宪性/合法性审查)要充分发扬民主。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开门立法),集思广益。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听证会等)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①个人: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②国家机关: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权责统一)【考点精讲】考点1科学立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2.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P99-100【知识拓展】区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侧重点 地位科学立法 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侧重与科学性 推进科学立法是保证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科学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民主立法 就是要听取各方意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侧重于人民性 民主立法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基本途径和关键依法立法 是指立法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核心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侧重于立法工作合法性 依法立法有利于维护宪法和其他立法的权威性,促进立法体系完善。联系:三者有机统一于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P98科学立法含义+立法方向)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P98立法实效)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P99立法方法)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按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科学立法的内涵(含义+原则)推进科学立法(措施)原则3个+3措施+3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总结:如何推进科学立法(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狂飙》主要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行政执法队伍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京海黑恶势力之间的生死搏斗,一经播出,收视率,话题度,热搜量一路“狂飙”,成为开年爆款。“狂”的是黑恶之风“飙”的是正义之魂执法机关黑恶势力“安”的是人民之心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习近平议题探究:严格执法【考点精讲】考点2严格执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1.严格执法的内涵 P101-102是什么 内涵主体为什么 意义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①对法律: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②对社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③对政府: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拓展】①执法:亦称法律执行,广义包括司法执法和行政执法,狭义仅指行政执法。②执法机关◇司法执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公安系统、税务系统、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国土资源局等执法部门。【知识拓展】执法机关:在我国,执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也包括工商机关、税务机关、海关等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其实就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都拥有执法权,所以都是执法机关。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考点精讲】考点2严格执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角度 措施 主要内容法律 ①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规范 ②坚持规范执法 前提: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要求: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公正 ③坚持公正执法 含义:坚持公正,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要求: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文明 ④坚持文明执法 执法部门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语言、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2.如何推进严格执法 P102-103【名词点击】责任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应当行使的职权,是职责所在,是必须有所作为的,不得懈怠、推诿。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授予国家机关的职权,国家机关无权实施,是不能乱作为的,不得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懒政怠政与“勤政”相对,是指政府工作人员或政府部门对处理相关问题时采取的一种做法过于简单、作风粗糙、懒散懈怠的行为失职渎职失职:是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法律赋予的职权,或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易混辨析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区别与联系严格执法 规范执法 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区别 内涵 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 严格按执法程序执法 同等情况平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原因 严格执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严密的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重要前提,也是执法公开公正的重要保障 公正是执法的价值取向 政府执法的文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联系 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都是推进严格执法的要求提醒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的权力。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考点精讲】考点3公正司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1.公正司法的内涵 P104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国家审判机关 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权 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 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层级 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产生 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的司法机关检察权不等于监察权,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内涵地位体现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主体:法院和检察院)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知识拓展】区分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其中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监察机关:指的是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权(注意不是检察权,不能混淆)◇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部、司法厅、司法局等,它属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不是同一个概念。该部门主要负责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起草、普法宣传和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管理和承担国家司法协助,监督管理法律援助、组织司法考试等工作。监察 检察适用对象 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 涉嫌刑事犯罪或经济犯罪的人员,涵盖了公职人员、军人等。权力不同 监察委行使监察权,对公职人员个人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纪违法和犯罪 检察机关履行检察权,是依法对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在诉讼和相关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纠正。法律依据 监察法,突出体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诉讼法,突出体现公安机关办案时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并重,公正与效率平衡。【考点精讲】考点3公正司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2.公正司法的表现 P104司法程序公正(过程公正) 司法结果公正(实体公正)要求 ①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②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①法律适用准确②案件事实清楚③裁判结果合法合理意义 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关系 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保障,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知识拓展】区分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结果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标结果公正与程序公正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核心要素程序公正是结果公正的前提和基础、手段和保障结果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结果和最终目的【考点精讲】考点3公正司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防线3.如何推进公正司法 P105-106措施 具体要求独立原则依据准则司法为民人权保障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①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②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庭审公开、裁判文书网、人民陪审员)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代理人、辩护人)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名词点击】非法证据排除通常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的规则。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罪刑法定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考点精讲】考点4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内涵意义特征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③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一、全民守法的内涵【考点精讲】考点4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2.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P109措施 具体要求法治观念实践行动道德支撑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①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宪法角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③中国共产党角度: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全面依法从严治党,领导立法、支持守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立法机关角度:要依法行使立法权,做到科学立法,依法立法,民主立法,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制定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 XXX 有法可依。⑤行政机关角度:要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⑥司法机关角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监督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⑦公民角度: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和义务,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⑧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法治社会。⑨总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方面 总措施类答题角度1. 主体角度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方面总措施类(重点) 主观题模板(注意单一主体或多主体)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建设要为了..依靠..造福..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要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原则 P81-8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建设中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3.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知识总结】基本要求 ★主体 ★内涵、原则 ★推进具体要求 意义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重点)全民守法(基础)●一站式主干梳理: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尊重规律,提高法律质量。立法符合国体顺应时代符合国情实际遵循立法规律。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执法机关:司法执法、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依法立法;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义务、权力责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背细节;注意区分)原则(过程和结果公正)+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靠人民;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有利于提升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立良善之法,完善法律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制前提,双治现代化捍卫法律权威和尊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者;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行政机关(最重要)、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全体社会成员增强及时回顾意识 提高复习巩固效率课后:1.完成课后巩固训练2.回扣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