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跟踪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第2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跟踪练习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2课时)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道溶质溶解时为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01
02
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03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认识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体会科学的利用溶液的重要作用。
新知导入
1.溶液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例如蔗糖溶液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和________的和。
2.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溶质
溶剂
蔗糖

溶质
溶剂
均一性
稳定性
温故知新
探究新知
一、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步骤: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和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一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和5mL汽油。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探究新知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红色
不溶于汽油
探究新知
A
B
C
D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汽油
高锰酸钾+水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01
AB或CD对比说明:
02
AC或BD对比说明:
巩固提升
A
B
C
D
碘+水
碘+汽油
高锰酸钾+汽油
高锰酸钾+水
1.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的性质。
2.相同的_______在不同的_________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______在相同的________中溶解性不同。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探究新知
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取NaCl、NH4NO3、NaOH固体各两药匙,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再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记录并分析测量所得数据。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步骤:
水中加入的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 温度/℃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0℃
20℃
20℃
=20℃
<20℃
>20℃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
探究新知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生石灰(CaO)遇水也会放热,与NaOH溶于水放热的实质相同吗
不同
因为生石灰遇水放热是化学变化,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放热或吸热呢
溶质的溶解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CaO、浓硫酸等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溶于水。
探究新知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质溶解时放热或吸热的应用
制作用于发烧病人的降温袋
制作自热火锅的加热包
巩固提升
1.洗涤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________现象,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______现象。
2.如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分别如何变化?
①氢氧化钠固体 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
③氯化钠晶体________________
④硝酸铵晶体________________
乳化
溶解
左低右高
左低右高
左右相平
左高右低
探究新知
三、溶液的应用
无土栽培
实验室溶液
生活应用
医药用品
溶液的广泛应用
探究新知
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所以,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常先将几种固体反应物溶解,然后将这些溶液混合后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化学反应
三、溶液的应用
乳浊液:
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液体叫作乳浊液。
悬浊液:
在这种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作悬浊液。
用途:
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
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乳浊液和悬浊液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C
课堂练习
2.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g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
分析图像,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出现明显吸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_____(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铵
降低
溶液散失热量
课堂总结
1
2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氯化钠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升高)
课题1(第2课时)
溶液及其应用
3
溶液的应用。
分层作业
【基础培优】:
1.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红墨水 B.汽油 C.泥土 D.白糖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一定有水 B.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分层作业
【能力提升】:
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科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 》第2课时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1.把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能得到溶液且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面粉 B.硝酸铵 C.花生油 D.食盐
2.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型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氯化钠固体 D.硝酸铵固体
3.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量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蔗糖 C.食盐 D.食醋
5.向如图所示烧杯内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溶解后,发现沾水的塑料片和烧杯底部冻结在一起,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
【能力篇】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硝酸铵和氯化钠
C.碳酸钙和氯化钙 D.氯化钠和蔗糖
2.右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进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蔗糖 D. 食盐
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的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过氧化氢溶液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11.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稀盐酸 水 水 水
Y 锌粒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填空探究题:
1.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填字母);
A.红墨水 B.汽油 C.泥土 D.白糖
(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一定有水 B.溶液一定是液态的
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 D.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盛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4)沾在衣服上的油污可用_______溶解除去。
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拔高篇】
1.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mL NH4Cl 15
实验2 50mL CaCl2 28
实验3 X NaCl 21
实验4 50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______(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同步分层练习答案
【基础篇】:
B 2.D 3.A 4.A 5.C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D 2.B 3.B 4.B 5.B
二、填空探究题:
1.(1)D ;(2)D ;(3)C ;(4)汽油
2.(1)碘 汽油 (2)①烧杯底部溶液的颜色较深 ②甲
【拔高篇】:
1.(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4)A、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及其应用 》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一些关于溶液的初步认识。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另外,通过本节课,建立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既是对分子性质、物质分类知识的巩固,也能够为今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在学科思维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己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氧气、碳及其氧化物、金属等知识的学习之后,也初步学会了理性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的方法。在知识储备层面,学生在家庭中已经接触过食盐溶液、蔗糖溶液、牛奶、泥沙水等,在
课堂学习实也学习过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他们对溶液的形成并不陌生,但是对溶液的认
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没有与理论联系也没有将知识形成体系。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灵活掌握和应用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溶质溶解时为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2.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查阅相关资料,认识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体会科学的利用溶液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锰酸钾、碘、汽油、乙醇、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试管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引入新课。
1.溶液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例如蔗糖溶液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所以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和________的和。
2.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新知探究】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和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一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和5mL汽油。振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巩固提升】:
1.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的性质。
2.相同的_______在不同的_________中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______在相同的________中溶解性不同。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实验: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取NaCl、NH4NO3、NaOH固体各两药匙,分别加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全部溶解,再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记录并分析测量所得数据。
1.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
2.温度升高如:浓H2SO4、NaOH、CaO等
3.温度基本不变如:NaCl等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吸热,有的物质溶解时放热。
【提出问题】:生石灰(CaO)遇水也会放热,与NaOH溶于水放热的实质相同吗
不同;因为生石灰遇水放热是化学变化,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
【提出问题】:溶质溶解时为什么会放热或吸热呢
溶质的溶解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体、CaO、浓硫酸等溶于水;
当吸热=放热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固体溶于水。
三、溶液的应用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想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无土栽培的植物在营养液中,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溶液,医药用品。
【资料卡片】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在这种液体里分散着不溶于水的、由许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这种液体叫作乳浊液。
悬浊液:在这种液体里悬浮着很多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使液体呈现浑浊状态,这种液体叫作悬浊液。
用途:钡餐就是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乳胶漆。农药配制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氯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练习与应用
2.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课素材源于生活,与课堂所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通过探究实验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概念。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声有动画的微课来辅助教学,除了讲解更清楚,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足: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充分体现。
教学建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