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期中联考考试科目: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仪式开始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投降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节选自朱启平《落日》,有删改)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节选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投降签字前的宏大的场景描写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欢乐喜悦的气氛,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B.材料一节选自《落日》,文章题目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写作背景和时间,另一方面日落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C.材料二中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毛泽东在文中极力赞扬了他们的民族英雄气概。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从标题形式到民族感情都有紧密的关联,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像是作者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B.材料一除了顺叙外,还用了插叙,如“九·一八”和“一九三三”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C.材料二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是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D.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题目和文章开头的照应。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3分)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日本广岛长崎。4.从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色。(4分)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特点,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以上特点的,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潜流海明威“你很不专一,你从来没耐心做完一件事,你不能坚持到底。”好友多萝西的话一直萦绕耳边。在斯托伊弗桑特·宾的潜意识里,一条河不断地往前涌去,而清风只在河面上激起白色的浪花,使得看上去河流仿佛在流向另一个方向,但白色的浪花仅仅是在水面上,而在水下,潜流奔涌向前,总是这样,我必须要有所证明。“我必须当上拳击冠军,山姆。”斯托伊弗桑特·宾认真地说。“那容易!”山姆说。“你在尼匹贡湖上用假绳钓鱼,没人能比得上你。”山姆的腿依旧搁在桌上,大礼帽往后推在后脑勺上,他给自己又斟了一杯酒,当斯托伊伸手去拿酒瓶时,他一把紧抓住酒瓶。“不,哥儿,你不能喝了,这几年,酒把你泡成什么样子了。这玩意儿不可能把你培养成冠军,只会让你贪杯上瘾。”“你知道上次在俱乐部拳击时道森是怎么评价你的吗?‘要是宾先生愿意参加拳击赛,眼下在154磅级不可能有任何拳击选手能击败他。’拳击比赛是世界上最艰苦、最肮脏、最糟糕的运动,斯托伊,我的小宾子。”山姆应道。斯托伊站起来,摆出一个拳击的架势。“山密弗尔(山姆昵称),斯兰·宾(猛击的意思)听上去像个拳击家的化名吗?瞧,小子,站在你面前的是斯兰·宾,未来的世界中量级拳王。”斯托伊令人印象深刻地说。“先生们,这位是斯兰·宾,霍伯肯(霍伯肯城位于新泽西州东北部,与纽约市的曼哈顿岛隔哈得孙河相望)恐怖之神。”山姆点点头,将酒杯斟得满满的。最初的八个月是可怕的。他在初赛中彻底击败了那几名跟他对抗的拳击手,不久便名闻遐迩。山姆·霍恩与曾经是菲茨西蒙斯(曾经的拳击冠军)陪练的道森一直陪他在一起,斯托伊将要迎战麦吉本斯——斯托伊所在的量级中的冠军,是个矮胖子,长着一张猴子般的脸庞,猩猩一般颀长的手臂,他的左右拳都具有置人于死地的力量。一个月后的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一港口城市的比赛场馆里,斯托伊将要与麦吉本斯进行二十回合的拳击赛。他们沿着一条长长的坡道走向拳击台,整个场子内掌声雷动,其中夹杂着一声声高叫:“嗨,你这拳击大师!”“你会击败他的吧,宾!”“把猿人宰了!”介绍选手后,裁判将两名拳击手叫到拳击台中央,吩咐了几句,接着便响起了锣声,拳击赛正式开始。一排排弧光灯照在拳击台的帆布地上,一片晃眼的白光。他们握手之后一往后挪步,猿人就左右开弓,直逼过来,斯托伊用一下左直拳来迎击,像用一根两英寸长、四英寸宽的木材往他脸上捅了一下,使他猛怔了一下。猿人重新扑打过来,斯托伊侧身躲闪,上前一步,从大腿边撩起右拳猛揍猿人的下巴。这是老菲茨西蒙斯的谋略。猿人昏昏沉沉地摇晃着,仿佛就要倒地的样子。他双手下垂。斯托伊趁势用左拳倏地击向他的脑袋,往前一冲,准备用右钩拳将他击倒在地,这时,他自己感到挨到剧烈的一击,耳中隐隐约约听见敲锣的声音。山姆和道森把他拖到拳击台一角的凳子上,他鼻子闻到氨水的芳香味儿,重新振作了起来,山姆往他身上泼水,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助手用一条大毛巾在把大股空气扇进他吃力地喘着气的肺部。“在你肯定能击倒他之前,别靠近他!别靠近他!用缓兵之计来掩护自己!”这时锣声又响起来。猿人向他猛扑过来,像阵雨般一拳拳痛击他,而他则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下巴。他隐约感到一生还从未见过如许多的拳击手套。他感到鼻子发胀,知道鼻子正在大出血,淌向他的胸部。这时要退出比赛该多么容易啊!一个回合到底要打多久?只三分钟吗?它已经延续快三小时啦。这时两人正抱作一团,猿人正往他后腰猛击肾部钩拳。每一下都仿佛心口被人痛击了一般。裁判将两人分开。他的丝绸衬衣上沾着血迹。斯托伊再一次掩护自己,躲进守势的躯壳之中。猿人连连猛击。要退出比赛是多么轻而易举!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得到安宁,向这一切告别。不,在什么地方有一股潜流。他必须随这股潜流而行。这正是症结之所在,这股不断流着的潜流。正是这潜流使一切都动起来了。好友多萝西也在这儿。他纳闷为了什么?这时,他头脑清醒起来,想出了一个办法。锣声响起,他踉踉跄跄迈着醉汉的歪歪斜斜的步子走向拳击台角落。道森俯在他身上,让他闻氨水。道森在揉搓他那被打裂的鼻子、用海绵将他眼睛中的血吸干时,斯托伊从发肿的嘴唇间嘟嘟哝哝地说着话。“我没事儿,道森。两人都能玩这骗人的把戏。在下一回合,我要战胜他!”锣声响起,这是最后一个回合了,他仍然像上一回合那样跌跌撞撞地走上前去,在猿人凌厉的攻势下向后退却。他这时只能用一只眼睛看了,但他不想反击。只要尽量藏匿在守势的躯壳之中,保护好下巴就可以了。观众狂呼要求拳手击倒对方。在猿人一阵可怕的进击之后,他坍倒下去,双膝着地,听见裁判在数数。当数到七时,他站了起来,两手在身侧晃动着。猿人冲将过来,脸色狰狞,希冀一拳定局。他这一拳刚出手,斯托伊的右拳像一道电光般从腰下飞将出来,以打桩般的伟力猛击在猿人的下巴上。猿人的脸抽搐起来,身子摇摇晃晃,正当他要倒下去时,斯托伊又抡起能将骨头击碎的一拳,打个正着。裁判数到了十,反正他要数到一百也可以;接着他将斯托伊戴拳击手套的右手举过了头。长时间以来,斯托伊第一次咧嘴笑了。全场一片狂叫。山姆用一臂抱住了他,凑着他耳朵高声嚷嚷。道森正疯狂地敲打他的脊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用假绳钓鱼,没人能比得上你”一句可以看出,山姆以戏谑的口吻回应了斯托伊的想法,流露出他对斯托伊现状的不满。B.小说通描写斯托伊刚入场时的场面,渲染了赛场热烈的氛围,并通过观众对斯托伊的期待,预示了斯托伊赢得比赛的必然结果。C.斯托伊在比赛中用缓兵之计掩护自己,竭力保护自己的下巴,在关键时刻用重拳击中对手,这是他赢得比赛的重要原因。D.斯托伊和桑提亚哥虽然人生处境不同,但都能直面困境,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体现了海明威式“硬汉”的形象特点。7.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写道森的护理动作,表现了他对斯托伊的关爱,流露出他对斯托伊的同情。B.“打裂的鼻子”“眼睛中的血”“发肿的嘴唇”等,突出了斯托伊的伤情之重。C.斯托伊的话,既表达了他对道森的安慰,也显示出他战胜对手的决心与信心。D.写比赛回合间休息的场景,既舒缓了叙事节奏,又为写下文的比赛做了铺垫。8.小说两次写到“潜流”,分别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9.文中经历了二十回合的拳击赛,作者详写了其中三个回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两句中的“而”意思不同。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和“孔子去,谓弟子曰”两句中的“去”意思相同。C.“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D.“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与《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两句的“以”意义不同。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2)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14.你从以上两个文段中感悟到老子怎样的人生或哲学观点,试举三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宫阙名。15.下面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无衣》每章首句都提问:“岂曰无衣?”然后分别以“同袍”“同泽”“同裳”回答,表达了士卒之间患难与共、互助友爱的情意。B.《无衣》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铿锵有力: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诗中主旋律充满战斗的激情。C.杨炯《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整首诗既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雄劲。D.杨炯《从军行》中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现了英雄的气概。16.面对外敌入侵,人们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无衣》和《从军行》两首诗都表现了可贵的家国情怀。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明显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明自己对物质生活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投入治事、学习和精神修养中去。(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春江月夜的奇异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将思妇、游子、诗人之情交织一片,月光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余音袅袅。(3)同学小明因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如果你是他的同桌,将会用《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鼓励他充满信心。(4)李白的《将进酒》中作者运用曹植的典故,间接表现忧愤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8分)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所以,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头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为老头子不如少年人灵变活动,只是一串僵化的习惯。幽默不能提倡,也是为此。一经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变化不拘的弄成刻板的。这种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开了嘴,放宽了嗓子,约齐了时刻,成群结党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艺场里的滑稽大会串。国货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产生幽默家,只添了无数弄笔墨的小花验。挂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脸当然身价大增,脱离戏场而混进文场;反过来说,为小花脸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艺只能算是“游艺”。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可以改为“像口吃、口头习惯语、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等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19.文中画横线语句是一个论证,请分析其推理结构,在方框内补写出隐含前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2小题,10分)姜中含有化学物质姜辣素。姜辣素非常稳定,沸点高达185℃,所以无论怎么煮, ① 。虽然中华餐桌上也有腌姜、泡姜这些小吃,但通常与鸡鸭鱼肉共入一盘才是姜的最终归宿。 ② ,统帅着中华荤食的味道。这要归功于生姜中的香气成分,尤其是各种萜类物质。在炒菜下锅之前,通常都会先用油来煸炒姜片,让香味溢出,这香味的成分主要就是这些萜类物质了。但是,在西方的烹饪世界里,姜似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它们混入甜品之中,成为姜饼、姜糖、姜汁啤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下子就从“将军”变成了“参谋军官”。这大概是因为在中世纪,姜去欧洲闯荡时,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了,于是它就只能在甜品屋里找个清闲的活儿。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的作用,而姜辣素可以扩张血管,同时可以加强心肌收缩,促进血液循环。这样,喝下去的热姜汤进入胃里,所带来的温暖就会带往全身。从这个角度来讲,生姜确实能够让我们从风雨之后的冰冷中缓过劲来。所以吃姜可能会有所谓“燥热”的不适症状,但只要不是拼命吃, 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1.文中对姜的称呼有两种,请简要分析“将军”和“参谋军官”的含义。(4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多年以来,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先秦诸子散文,甚至整单元、大篇幅都是这类文章。对此,有的同学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太深奥,艰涩难懂,读了也没啥用;有的同学认为这里的文言知识在高考基本上考不到;有的同学认为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章,距离我们现实太遥远;还有人厚今薄古,数典忘祖,甚至崇洋媚外。请根据你的理解和阅读感受,自选角度,结合《逻辑的力量》有关知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24年秋季高二年期中联考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C 2.D 3.C4.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如口语“快要完蛋了”“很好,很好”表达对美国阴谋破产的欢欣之情,通俗易懂;如“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美国的失败,司徒雷登的悻悻之态。(1点2分,共4分,语言如果从“幽默讽刺”的角度回答也可酌情给分)5.①真实性:记录精确的签约时间,仪式前的场面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灰云四罩,海风轻拂”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战舰上庄严氛围;细节描写“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传递胜利的欢悦;“黑影簇簇,蔽空而来”的场面描写渲染空军的阵势;③评论性:对“九·一八”事件的评论,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结局是罪有应得;结尾处的相关评论表达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我们应不往前耻,珍惜和平,团结奋进。(1点2分,共6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都”以偏概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指出还有部分知识分子糊涂,对美国存有幻想。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材料信息和写作特色的分析能力。D.“对比”错,“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一“走”,一“来”无对比。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百万将士痛击日寇”,这是保家卫国的正义之举,与“恻隐之心”没有关系。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论证语言特色的能力。①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正反对比的方法:如第一段“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此处把闻一多、朱自清与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进行对比,赞颂闻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证法:如“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有引证法:如引老子的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来论证“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表现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论证语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语言的形象性:如写“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却总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挟着皮包走路”几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败,但最终又逃不了失败的命运的悻悻之态很形象地刻画出来,并有几分幽默。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分析材料一。①真实性:如开头的具体时间“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体现真实性;仪式前的场面白描,如“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②文学性:环境描写,如“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渲染了气氛;细节描写,如“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等,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对于胜利的渴望和胜利到来的喜悦,“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签字细节描写使读者印象深刻;③评论性:如对“九·一八”事件的评论“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贪婪,评论了日本侵略者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如结尾“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评论了胜利来之不易,启发人们应珍惜和平,不要轻启战争;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保持住胜利果实等,很有思想性。6.B 7.A8.①第一次写“潜流”,交代了斯托伊内心萌发出的要改变自身不专一的缺点,并不断进取的决心,暗示了故事情节的走向。②第二次写“潜流”,体现斯托伊不服输的心理,彰显了信念在斯托伊战胜强大对手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了主题。(1点2分,共4分)9.①选取这三个回合来写,既能展现出比赛的艰难过程,又节省了笔墨,使故事情节更集中。②从斯托伊落下风到比赛结尾出现反转,突出了他不服输的精神,凸显了主人公的硬汉形象。③通过写斯托伊遭受重创到获胜的过程,揭示了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或重大挫折时应有一种执着不放弃的信念,更能凸显主题。(1点2分,共6分,可从情节、人物、主题角度回答,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预示了斯托伊赢得比赛的必然结果”错误,原文为“嗨,你这拳击大师”“你会击败他的吧,宾”“把猿人宰了”,只是观众对他寄予了厚望,并没有预示比赛结果的意思。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流露出他对斯托伊的同情”错误,“揉搓他那被打裂的鼻子、用海绵将他眼睛中的血吸干”等动作并不是为了表示同情,而是帮助、关心斯托伊。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第一次写“潜流”,“在斯托伊弗桑特·宾的潜意识里,一条河不断地往前涌去,而清风只在河面上激起白色的浪花,使得看上去河流仿佛在流向另一个方向,但白色的浪花仅仅是在水面上,而在水下,潜流奔涌向前,总是这样,我必须要有所证明”,“你很不专一,你从来没耐心做完一件事,你不能坚持到底”““我必须当上拳击冠军,山姆。’斯托伊弗桑特·宾认真地说”,交代了斯托伊内心萌发出的要改变自身不专一的缺点,并不断进取的决心,暗示了故事情节的走向。第二次写“潜流”,“要退出比赛是多么轻而易举!那样的话,他就可以得到安宁,向这一切告别。不,在什么地方有一股潜流。他必须随这股潜流而行。这正是症结之所在,这股不断流着的潜流。正是这潜流使一切都动起来了”,彰显了信念在斯托伊战胜强大对手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了主题。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选取这三个回合来写,“斯托伊趁势用左拳倏地击向他的脑袋,往前一冲,准备用右钩拳将他击倒在地,这时,他自己感到挨到剧烈的一击,耳中隐隐约约听见敲锣的声音”“他隐约感到一生还从未见过如许多的拳击手套。他感到鼻子发胀,知道鼻子正在大出血,淌向他的胸部。这时要退出比赛该多么容易啊”,既能展现出比赛的艰难过程,又节省了笔墨,使故事情节更集中。“他隐约感到一生还从未见过如许多的拳击手套。他感到鼻子发胀,知道鼻子正在大出血,淌向他的胸部。这时要退出比赛该多么容易啊”“在猿人一阵可怕的进击之后,他坍倒下去,双膝着地,听见裁判在数数。当数到七时,他站了起来……他这一拳刚出手,斯托伊的右拳像一道电光般从腰下飞将出来,以打桩般的伟力猛击在猿人的下巴上……斯托伊又抡起能将骨头击碎的一拳,打个正着……接着他将斯托伊戴拳击手套的右手举过了头”,从斯托伊落下风到比赛结尾出现反转,突出了他不服输的精神,凸显了主人公的硬汉形象。“他的丝绸衬衣上沾着血迹。斯托伊再一次掩护自己,躲进守势的躯壳之中。猿人连连猛击。要退出比赛是多么轻而易举……不,在什么地方有一股潜流。他必须随这股潜流而行……这时,他头脑清醒起来,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猿人一阵可怕的进击之后,他坍倒下去,双膝着地,听见裁判在数数。当数到七时,他站了起来……斯托伊又抡起能将骨头击碎的一拳,打个正着……接着他将斯托伊戴拳击手套的右手举过了头”可知通过写斯托伊遭受重创到获胜的过程,揭示了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或重大挫折时应有一种执着不放弃的信念,更能凸显主题。10.C 11.B 12.A13.(1)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是以”,因此;“贵”,意动用法,认为珍贵,看重;“复”,补救。关键字词1点1分,共3分,句意1分)(2)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走”,跑;“罔”,通“网”;“纶”,丝线;“赠”,箭。关键字词1点1分,共3分,句意1分)14.①凡事要有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去做,这样就会招致失败;③谦虚谨慎,隐藏锋芒。(1点1分,共6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其学”是“以自隐无名为务”的主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B;“见周之衰”语意完整,“周之衰”是“见”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重要虚词的能力。解析:A.“而”表修饰,像蓬草一样地奔波/表转折,却;正确;B.去除/离去C.正确;D.表原因,因为;表目的,用来。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错误。根据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可知,老子之所以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住苗头,是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以”,因此;“贵”,意动用法,认为珍贵,看重;“复”,补救。(2)“走”,跑;“罔”,通“网”;“纶”,丝线;“low”,箭。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由“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可知,老子主张凡事要有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可知,老子主张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去做,这样就会招致失败;由“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可知,老子主张谦虚谨慎,隐藏锋芒。参考译文:(一)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二)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15.B16.《无衣》①采用了重章复沓的形式,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②运用赋的手法铺陈内容,反复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与子共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层层递进,表现战士们积极响应、齐心备战、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从军行》①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凤阙”分别代指战争、将帅、京城或长安,用语典雅,营造战争氛围,通过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表达保家卫国的情怀;②用了烘托手法。“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烘托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坚强无畏,奋勇杀敌。(手法参考各有2点,答出1点2分,两点3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B.“全诗语言华美,委婉含蓄”错误。全诗的语言质朴无华,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无衣》诗共三章,三章中出现了大量相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与子……”等,可见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章的首二句,都以问答的句式、豪迈的语气,表现出生死与共、兄弟情深的战友情谊。《无衣》全诗三章,反复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表现这是用赋的手法铺陈内容,增强了感染力,表明与战友同赴战场,表现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无畏的爱国精神,凸显主题。《从军行》中: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凤阙”分别代指战争、将帅、京城或长安,营造战争氛围,表达保家卫国的情怀;用了烘托的手法。“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风烈雪猛,渲染环境的恶劣,烘托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的英勇顽强,体现出将士们的战斗豪情。17.(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月照花林皆似霰落月摇情满江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18.(1)原句以短句为主,句式简短,灵活多变。改句是一个长单句,不能更好的突出语义。(2)原句“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是排比句,句式整齐,形成强烈语势,强调了复出单调的言动的可笑。(1点2分,共4分)19.提倡就容易大批生产;大批生产容易增添冒牌(1点2分,共4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句式上,原句以短句为主,“复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句式简短,灵活多变;改句是一个长单句,“像口吃、口头习惯语、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作了“复出单调的言动”的定语,不能更好的突出语义。内容上,原句把“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独立成句,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运用整句句式,三个“像……”排列起来,形成排比句,句式整齐,形成强烈语势,强调了复出单调的言动的可笑。改句则没有强调作用。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国货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况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是一种类比论证;推理过程主要涉及“国货”“幽默”“冒牌”等概念。论点是“提倡幽默只增添冒牌”,论据1是“提倡国货增添了冒牌”,论据2是“幽默是不能大批出产的东西”。两者之间需要关联的地方是“提倡”“冒牌”“大批出产”,而这三者之间的关联是,提倡就容易大批生产;大批生产容易增添冒牌。20.①姜都是辣的②姜就像一位将军③不会有太大影响(1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1.①把姜比作“将军”,是因为其内含有的萜类物质可使菜香味十足,因此用“将军”比喻姜在中华荤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②把姜比作“参谋军官”,是因为姜被传入欧洲时,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因此姜只能作为甜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烹饪中作用有限。(1点2分,共4分)【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结合前文“姜中含有化学物质姜辣素。姜辣素非常稳定,沸点高达185℃”可知,无论怎么煮,姜自身含有的姜辣素都不会有大得变化,故此处可填“姜都是辣的”。第②处,结合“统帅着中华荤食的味道”“在西方的烹饪世界里,姜似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下子就从‘将军’变成了‘参谋军官’”可知,在中华餐桌上姜就像一位将军,故此处可填“姜就像一位将军”,第③处,结合“只要不是拼命吃”这一前提可知,此处语境强调吃姜虽可能会有所谓“燥热”的不适症状,只要不过量使用,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故此处可填“不会有太大影响”。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①作者将把中华餐桌上的姜比作“将军”,是因为在炒菜下锅之前,通常都会先用油来煸炒姜片,姜其内含有的萜类物质可使菜香味十足,它统帅着中华荤食的味道,因此用“将军”象征姜在中华荤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②结合“姜去欧洲闯荡时,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了”可知,作者把西方的烹饪世界里的姜比作“参谋军官”,是因为姜被传入欧洲时,欧洲的荤菜调料瓶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占领,因此姜在西方只能作为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参谋军官”指姜在西方烹饪中作用有限。22.【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材料首先指出先秦诸子散文多年来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的现实背景,并根据这一背景给出了部分同学对这一现象的不同角度的质疑。试题要求以驳论文的方法阐述学习先秦诸子散文的意义价值。(2)构思行文:行文开头可首先举出材料中部分同学的错误观点,然后对这些观点一一批驳。可以各个击破,采用对比方法边驳边立,如针对前两个学习上的观点,先秦诸子散文是中华语言之根基,其本身就是语言学习的最佳范本,古文的语言居于文字金字塔的顶端,相较于其他文字表达形式更精粹,更有模仿、品味、学习、借鉴的价值。针对后两个思想上的观点,不管是批驳还是立论,都可针对先秦散文本身蕴含的思想价值作为论据来说明。【例文】经典传承化人心,学以致用塑精神对于语文教材选入大批量先秦诸子散文这一现象,不少同学似乎都叫苦连天,或认为先秦诸子散文太艰涩难懂,或认为学习古文早已落后于时代,或是认为外国的空气总比中国清甜、西方文学作品远比诸子散文经典。可是,真的是这样吗?首先,仅仅因为觉得先秦诸子散文晦涩难懂就反对学习的说法,显然并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语言工具性,也是一种畏难怯懦的学习态度。从知识运用的角度而言,能准确、形象、生动地用好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具备的能力。那些看似晦涩的文言文与今日我们用的白话文一脉相承。在悠久历史长河中,不仅是先秦诸子散文,诸多古诗文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或骈骊对仗、韵律工整,或逻辑严密、条理分明,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学好语言的不二法门。因此,学习诸子散文的语言运用之妙,打好语言基本功,丰富语言知识,才能真正讲好“中国话”。当然,学习诸子散文,语言只是第一步,更多人反对的理由是奴隶、封建王朝离我们太久远,诸子散文之内容早已落后于当代。试问,孔孟仁义礼信、虽不可得而求之的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修身立德的至高准则吗?屈原热爱祖国、九死不悔之热血,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报效祖国之榜样吗?墨子兼爱非攻、众生平等之理念,难道不正是今日社会主义之真谛吗?历经数千年淘洗,能留给我们的,或是规范、授导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语录,或是描写祖园美好江山的精美诗赋,或是催人奋进勇往直前的文章……这些东西,绝不会因时代而褪色。所以,仅仅因为时间问题,觉得先秦诸子散文离我们太久远就不学,显然是短视之见。而今中国是一个开放之国,因此我们能接触更多古今中外各类优秀文化。这也使得一些人认为西方文学作品比我们的经典。诚然,西方文学作品中不乏鸿篇巨著,值得我们品鉴学习。但先秦诸子散文同样具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闪耀的文化标识,在它们的奠基下,中华文化才显示出独有的厚重感。因此,学好先秦诸子散文,我们或许能认识到月亮并非只有西方的圆。在此基础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好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受其道德熏陶、思想感染和精神启迪,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有更多的能动性,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以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哈马绍说:“决不测量山的高度——除非你已到达顶峰,那时你就知道山有多低。”我说:决不放弃对诸子经典的学习——除非我已走到学习的尽头,那时我就会知道智慧的路有多长。今日,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经典传承的未来践行者,我们更应学好先秦诸子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中华民族之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