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问题意识”审题立意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问题”就是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具有否定现状的态度和改善的意愿,并运用其综合判断力,从现象中抽象出其特质及重点。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更能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从而解决问题。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导引审读材料: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解释了“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意识”,点明了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层提出观点“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从反面论证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说明“问题意识”不可缺少。两个层次正反补充,阐明了“问题意识”的作用与意义。审读驱动任务:材料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既可以从第一层中对“问题意识”的理解,及其作用的角度思考立意,也可以从第二层入手,阐述缺少“问题意识”会面对的问题,从而强调正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应在理解“问题”“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对该观点表达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审读要求:题干要求体现考生的“联想和思考”,故应明确写作身份,从自身出发进行写作。同时还需明确文体,注意字数要求。立意指导角度一:树立问题意识,敏于发现问题、善于抓住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例文立意】角度二:止步不前,安于现状,就不可能发现问题;想要获得进步,就要主动寻找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角度三:“问题意识”是成功的向导,是成功的催化剂,是衡量成功质量的重要指标。佳作展示树立“问题意识”,达成功之彼岸世间万物,唯有不断探索,才能在发现问题中,去不断地向前推进。社会的进程是如此,人类的发展史亦是如此。所以,我们应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树立“问题意识”,方能善思善疑,用心钻研,从而成就自我。刘开曾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不断发问,就是在思索中前进,在反思中探寻。且思,王阳明在“格竹”失败下,并没有否定自己,而是继续不断地向世间发问,终自创心学;且叹,韦奕东在数学的世界里,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不断地简化做题方法,从而让他在多次世界级比赛中屡获金牌。不管是王阳明还是韦奕东,都是在发问中,用心钻研,方能不断前进。因此,只有树立“问题意识”,保持发问的思维逻辑习惯,才能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树立“问题意识”,方能发现问题,精准分析,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礼记·学记》曾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只要善于发问,精准分析,就能运筹帷幄,事半功倍。如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执着,屠呦呦对中医药书的深研,赵东元对介孔材料的深耕……他们无不是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心无旁骛,兀兀穷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一己之力,带着团队助力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树立“问题意识”,保持精准深挖的专注力,才能助力社会进阶。树立“问题意识”,方能居安思危,夯基固本,展望未来。正所谓“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觉得没有问题,所以就只会自我捆绑,画地为牢。唯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不断地开拓格局,脱颖而出。正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一职自筹创办西湖大学的施一公,致力于手机全方位自创的任正非,正是他们时时刻刻树立“问题意识”,才让他们敢于打破现状,从而在自己的领域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正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们的“前进者”“开拓者”时时刻刻树立“问题意识”,才让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有立足之地。因此,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更要善于打破思维的惰性,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未雨绸缪,做到胸有成足,把握全局。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 树立“问题意识”,才能在思考中前进,在前进中收获,造就璀璨人生,成就美好未来。加分素材时事素材: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要以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为牵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强化超前意识,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基建,强化互联互通,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基础支撑。人物素材:2015年,中国工程院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已经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科技特派员,而这一待就是十几个年头。在这十几个年头里,朱有勇通过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水稻上山”等一系列新技术带动澜沧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名言警句素材: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