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 现代文明的创新与调整——现代的世界第34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程标准】必修: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选必修: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核心素养:(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重难点】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进程、影响;2、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内容、评价;3、国际联盟的建立、评价。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之后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时代特征 (1914—1922年)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由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经济上: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成就;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文化上:自由主义思想逐渐被凯恩斯主义代替;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学习聚焦: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一、帝国主义:又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后阶段。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具有以下特征: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宴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资本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二、一战爆发的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之民体系最终形成。2、主要原因: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3、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冲突不断。4、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5、思想推动: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能力提升】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英国应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由,便于操纵欧洲均势。英国的光荣孤立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保持中立,而是将孤立主义和干涉主义相融合,一方面自己不参加欧洲的任何军事同盟和团体,也反对欧洲其他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另一方面英国则要对欧洲事务进行自由的干涉,其做法就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国均势,以便于英国支配欧洲。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指的是英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极端民族主义: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坚信本国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战争则是执行文化传播的“天意”和“使命”。“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军国主义:又称黩武主义,指的是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军国主义的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在军国主义国家,战争成为国家的主要目的。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对外掠夺和扩张。6、条件(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世界大战提供了技术基础。三、战争性质: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巩固检测1、(2021年重庆卷)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2、(2024年全国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1年3月,摩洛哥非斯地区爆发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法国派兵镇压。德国出面干涉,7月1日派军舰到摩洛哥阿加迪尔港,引发阿加迪尔危机。由于担心德国获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军基地,英国于21日发出警告,强调英国是处理国际事务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国海军进入战备状态,总参谋长访问法国并视察德法边界。在英国强硬态度面前,德国同意与法国妥协,摩洛哥由法国“保护”,法国向德国转让法属刚果部分地区。11月底,德国军舰驶离阿加迪尔港,危机结束。德国对此十分失望,决心在下一次“考验”时不再退缩。同时,英法同盟的实质合作进一步加强。——摘编自徐弃郁《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阿加迪尔危机中的立场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加迪尔危机对德国的影响。【答案】(1)立场:坚决反对德国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国,强调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摆出强硬姿态。原因:担心德国在摩洛哥获得港口和海军基地会威胁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利益;维护英法同盟关系;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不允许德国势力过度扩张。(2)影响:危机的解决使英法同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刺激德国寻求新的战略和外交突破;德国对英法更加不满和失望,促使德国更加积极地准备军事力量;危机的解决方式让德国感到屈辱,加剧了德国与英法之间的矛盾。知识点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聚焦: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一、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二、三条战线:西线:英法军队与德军(西线是决定性战场);东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南线: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三、过程:第一阶段:1914年西线: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1914年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第二阶段:1915-1916——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东线,南线: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6年西线:(1)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法国胜利,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2)索姆河战役: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3)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有史以来参战兵力最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从而结束了以战列巡洋舰为主力舰的海战史;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能力提升】海上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水中兵器、潜艇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封锁兵力已难以在敌方港口和海岸附近活动,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军兵力出海口的海上封锁,只能在距离封锁目标较远的海域实施,通过舰艇巡逻监视,结合布设水雷障碍,并及时前出截击德军企图突破封锁的舰船等行动,使德军舰船失去行动自由,海上运输几乎中断。第三阶段:1917-19181、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能力提升】1、原因:(1)经济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和贷款激增,同协约国的利益紧密联系。(2)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3)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威胁美国利益(4)国际形势:俄国二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2、影响:改变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改善协约国集团的经济实力,使胜利的天平向协约国集团倾斜;在其影响下,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协约国阵营进一步壮大,一战进入全球规模阶段。2、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华工出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 意图(目的):在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3、1918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战争。4、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四、特点:1、持续时间长;2、涉及国家多;3、波及范围广;4、造成危害大;5、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五、同盟国失败的原因:1、经济: 德奥集团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主要);2、军事:军事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实力;3、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倒戈(参加协约国),美、日、中等中立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巩固检测1、(2024·湖北·高考真题)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2、(2022年山东卷)一战初期,英国对法国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有限军事援助。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以走出战争,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B.保持战后欧洲均势C.避免单独对德作战 D.联合法国控制欧洲(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参考答案]变化:一战前:飞机军事价值低。一战时期:初期担任侦查任务;逐渐应用于空战,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空战技术提高,数量增加到拥有数量多的飞机就牢牢掌握制空权。(2)[参考答案]影响: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学习聚焦: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了新秩序,却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和国际组织等。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一)内涵: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 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在欧洲、非洲、西亚等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1、概况: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代表:27个参会国。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巴黎会和三巨头)成果: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2、内容: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责任,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移交日本对战败国的宰割导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引起德国强烈的复仇情绪。③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一定程度体现民族自决原则)④建立国际联盟⑤山东问题(未解决):废除外国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3、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争夺世界霸权而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4、瓦解:(1)凡尔赛体系瓦解的开始是1936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2)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全面爆发。(三)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地区建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1、概况:时间:1921.11.12-1922.2.6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共9个参会国。目的:解决《凡尔赛合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以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2、内容: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③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控制中国的共同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客观上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3、实质:“华盛顿体系”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基础上确立的以美国主导的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四)国际联盟1、由来: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十四点原则)【能力提升】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2、成立:1919年4月通过盟约,1920年初正式建立,总部设在日内瓦3、成员:成立时44国,后增加到63国(苏俄与战败国被排斥,美国未参加)4、制度: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能力提升】“委任统治”: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维护殖民统治的新形式5、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6、原则:“全体一致” 7、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8、实质: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9、评价:积极:(1)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趋(2)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消极:(1)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发生 (2)成为英法维护自身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苏联、美国未加入,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4)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的表现。1、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2、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3、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4、英法操纵国际联盟。(五)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进步性:1、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1919--1929);2、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3、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欧洲中心地位开始动摇,美、日崛起,苏俄日益强大;4、通过国际会议的外交斗争调解国际关系比军事对抗方式是一大进步;5、促使资本主义各国政府机构改变职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局限性:它是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二、一战期间及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3、《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内容: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结果:并未真正得到实行。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对人类社会: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损失。2、对国际政治格局:(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改变了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①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②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2)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3)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民族解放运动迎来新高潮。4、观念: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5、科技: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开创现代化战争的先河6、对女性:女性社会地位一定程度提高,战后女权运动兴起。7、国际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力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加紧了对中国的争夺,两国分别扶持黎元洪和段祺瑞,引发了府院之争;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占领胶济铁路和青岛;(2)中国外交政策由消极走向积极;中国华工为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意识,五四运动爆发,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2、经济上:(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春天”。(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3、思想文化上:(1)中国思想界反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学习;(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多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1) 判断的标准:分析战争的性质主要看交战双方的目的,这个目的应该是贯穿在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中;分析战争的性质还要注意区别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的关系。(2) 战争的起因: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3) 战争的进程: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显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4) 战争的结局: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巩固检测1、(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该漫画揭示出( )协约国军队总指挥福煦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先生们、如果你们要走这条路,小心踩雷!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2、(2023年福建卷)下图是一幅关于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漫画,发表于1921年12月。画中德国被描绘成水中求救者的形象。该漫画反映当时( )A.德国面临着经济大危机 B.英法德三国间经济合作C.德国对英法的外交策略 D.英法对德人道主义援助3、(2020年山东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过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