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教案(含4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苏教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教案(含4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 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 课时 5课时
教学内容 2单元 研究土壤 1.土壤的成分 2.土壤的类型 3.肥沃的土壤 4.保护土壤
单元分析 核心概念 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2.1土壤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物质 14.3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15.1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料。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农业生存的例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通过四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类型,初步建立土壤的概念,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第一课《土壤的成分》,指导学生观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知道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第二课《土壤的类型》,指导学生观察土壤颗粒,了解人们根据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不司,将土壤分成三类。比较每一种类型土壤的不同,能举例说出每一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第三课《肥沃的土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表层和下层土壤的不同,发现腐殖质的存在。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腐殖质对于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做肥料袋的活动,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第四课《保护土壤》,指导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再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最后讨论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保护土壤。上述四课在总体上呈现递进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观察土壤,分析并归纳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 2.能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3.借助操作活动解释腐殖质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4.能说出土壤的重要性,列举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土壤是非常好的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载体。他们在低年级学习了《石头与泥土》《土壤与生命》两个单元,通过挖泥土、玩泥巴、栽小葱、养蚂蚁等活动积累了很多感性经验和对土壤的直观认识。但受限于认识水平,对于“土壤”这个科学概念,中年级的孩子还有很多不解之处。譬如,他们知道在土壤里能找到很多东西,但还不能把这些东西都算作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混合物”的概念。再如,对于决定土壤肥力的腐殖质,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的,还有待去进一步发现。
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一、单元作业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知道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以及土壤的分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土壤相关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二、作业类型与形式 1.基础作业 填空、选择、判断等基础性题目,考查学生对土壤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述土壤的成分、分类或实验过程及结论。 2.探究实践作业 设计简单的实验,如做一个肥料带,并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腐殖质对于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做肥料袋的活动,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3.跨学科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再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制作一份简单的科普手抄报。 三、作业层次 1.基础巩固 针对单元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设计题目,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能力提升 通过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等题目,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3.拓展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和思考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 四、作业评价 1.及时批改书面作业,指出错误并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和建议。 2.对实践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 3.对拓展作业进行分享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与调整 1.收集学生的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易错点。 2.根据反馈结果,对作业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单元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土壤,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1、三2 教师
课题 4.土壤的成分 课型 新授课
核心概念 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及要求 2.1.土壤的成分 观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知道土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很多成分构成的。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大小不同的土壤颗粒等。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3.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学具准备 PPT、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 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一、观察土壤 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 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 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挖点土来观察 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 PP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 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 生:开始观察 5.汇报 生:汇报时注意,先说我在土壤中发现了……,这些是我没有观察前就猜到的,还有……是我观察后发现的,另外……我没有看到,我猜测土壤里有(没有)…… 二、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 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 生:可以摸一摸 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 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 3.汇报预设 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 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 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 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4.学生活动 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 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 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 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呀? 生:猜测,浮上来…… 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 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三、总结 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啊?(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 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 四、课后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小公园里的土壤,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土壤呢? 生:菜地、花坛、河边…… 2.师: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和今天不一样的土壤,用学到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里面有哪些成分!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总结提炼 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 有水、空气、大小不同的颗粒、枯树叶等
当堂练习 1.土壤的成分有( )( )( )( )等。 2.把土壤放入水中,有( )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 3.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判断对错) 4.菜园土有沙子、桔树枝、小虫泥土、石块等东西。( )(判断对错) 答案: 1.水 空气 沙砾 沙粉 2.气泡 空气 3.√ 4.√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 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 发现土壤里有: 枯树枝 水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 ……
教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1、三2 教师
课题 5.土壤的类型 课型 新授课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及要求 2.2.土壤的类型 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难点: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学具准备 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纱布、放大镜、漏斗、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 2.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 3.山东烟台的苹果鲜艳红润、汁多味甜;小红毛花生,又名小京生,以浙江的嵊州市生产的为最佳。小红毛花生特点是壳薄光泽,香而带甜,油而不腻;扬州宝应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香糯莲藕更是成为当地一道菜色。 4.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奥妙吗? 5.预设:(1)与气候有关 (2)与土壤有关 (3)与光照有关 6.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这些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秘。
探究新知 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 1.谈话:让学生分组领取苹果、花生、藕土壤样本,猜一猜哪种土壤(编号①、②、③)属于哪种食物? 2.预设: 1、苹果属于①、花生属于②、藕属于③ 2、苹果属于②、花生属于①、藕属于③ 3、苹果属于③、花生属于①、藕属于②…… 3.猜想有很多,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们的发现。 4.①:颗粒较小 ②:颗粒有大有小 ③:颗粒较大 5.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 6.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 7.提问: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学习了,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 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 8.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9.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所以制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 活动三: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0.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但是多肉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少,荷花对水的需求量较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 11.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 12.预设:沙质土渗出来的水多。 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 壤土渗出来的水多。 1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14.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15.小结: 土壤类型特  点沙质土  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 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16.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 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 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不喜潮湿。 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 通过对土壤的了解,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③、苹果树对应②、藕对应①。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了,分发一枚大红星。 17.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苹果这么好吃、花生这么香甜了吧,由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但是它们的美味也不仅仅是由于土壤哦,与当地的气候、光照也有密切联系。 二、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 1.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 (3)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2.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 3.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提炼 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当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颗粒的 和细小颗粒的 。 2.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含量的不同分成 、 和 三类。 3.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 。 二、判断题 1.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 ( )2.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 ( ) 3.仙人球适合生长在黏质土里。 ( ) 4.蚕豆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 )
板书设计 5.土壤的类型 沙土: 粗糙,不能握成团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 黏土:细腻、握成团 壤土 渗水性:沙土最好,壤土次之,黏土最差
教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1、三2 教师
课题 6.肥沃的土壤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及要求 2.3.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物质 ④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铲子、塑料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1.复习: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 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3.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探究新知 一、了解腐殖质 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 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3.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 4.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5.了解土壤动物。 6.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7.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腐烂变黑) 8.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二、了解土壤的分层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校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总结提炼 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当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 2.土壤中的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 。 3.土壤中生活着许多 ,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4.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5.人们常用的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有 、 和 等。 二、判断题 1.土壤中的小动物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 ) 2.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的作用是增加土壤的肥力。 ( ) 3.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 ) 4.我们可以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 ( )
板书设计 6.肥沃的土壤 动植物遗体 腐殖质
教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1、三2 教师
课题 6.肥沃的土壤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及要求 2.3.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物质 土壤贫瘠的原因及改良方法。
学习 目标 1.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3.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 导入 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 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探究 新知 一、研究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1. 教师引导:在我们周围,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比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为经常受到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面对比较贫瘠的土壤,我们怎样才能增加他们的肥力呢? 2.交流讨论: ①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②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二、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1. 提问: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动手做一个肥料袋,需要哪些材料? 2. 交流讨论:塑料袋、土壤、果皮、菜叶、蚯蚓、蚂蚁、水等等。 3. 出示课本中的活动步骤图及相关的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制作肥料袋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注意点。 4.制作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 (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 (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5. 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肥料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肥料袋的制作情况。 6.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好的肥料袋。 7. 教师引导:肥料袋做好了,下面我们就要很好的管理肥料袋。 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在管理肥料袋的过程中,要经常往肥料袋里面喷一些水,保持肥料袋里的潮湿。 (2)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间的热量。 (3)每周都要坚持观察肥料袋中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一个月后,我们再来观察大家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以及肥料的制作情况。
总结 提炼 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收集果蔬垃圾,做堆肥。
当堂 练习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在土壤的( )有很多的腐殖质。 A.表层 B.下层 C.岩石层 2.在做肥料袋时,会需要( ) 的帮助。 A B C 3.关于做肥料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往透明塑料袋中装上土、果皮、菜叶等 B.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 扎好袋口 C.把塑料袋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二、探究题 1.土壤有贫瘠和肥沃之分。辨别下面两幅图,用“贫瘠”和“肥沃”填空。 的土壤 的土壤 2.肥沃的土壤中腐殖质( )。土壤的颜色 ()。 A.少、 深 B.多、 深 C.多、 浅 3.请写出三种人们常用的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第一: 。 第二: 。 第三: 。
板书 设计 肥沃的土壤 种植绿肥,覆盖农田 增加土壤肥力 多施农家肥 做堆肥
教后 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班级 三1、三2 教师
课题 7.保护土壤 课型 新授课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内容及要求 1.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是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是在保护土壤。 2.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懂得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2.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 3.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4.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树立起保护土壤的意识和观念。 难点: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懂得一些保护土壤的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 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之后出示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 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 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水土流失(下雨) 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需要坡度) 出示另两张图片: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植被。 你有什么猜想?(可能与有无植被有关) 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关呢?那你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坡度呢? 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铲子、两个托盘、洒水壶。 实验设计: 1.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放入一端垫高的托盘中。 2.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 3.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 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无植被保护的土壤比有植被保护的土壤被冲刷的严重) 出示结论:有植被的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思考:为什么有植被了之后,水土就会流失的较少呢?有植被的土壤有什么结构呢?简单观察一分钟。 分别出示:砍伐森林、修筑梯田、开窑烧砖、轮作休耕的图片。土壤不仅重要,还那么容易被破坏。那么对于这么多人类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呢?这些行为对于土壤的保护是好还是坏呢? 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总结。 我们了解到了土壤的现状和造成土壤流失的一部分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植树造林,宣传环保,清除白色垃圾,不乱扔废旧电池)
总结提炼 同学们,土壤对于动动植物和人类有非常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多植树,保护土壤,少破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总之一句话,保护土壤,人人有责,只有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将保护土壤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当堂练习 我为家乡保护土壤献计献策 1.土壤作用巨大,那么,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想一想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土壤做些什么。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完成表格。 关于保护土壤的建议: 1.2.3.4.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1.植树造林2.进行环保宣传3.退耕还林4.修筑梯田……
3.教师出示一些保护土壤的建议: 加强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的治理和综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种污染物物质的废物。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之后,再排放。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幅创意宣传海报——保护土壤 1.造成黄河水变黄的主要原因是( C ) A.太阳光的照射 B.河底泛起的泥沙 C.水土流失 2.防止水土流失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事。( √ )(判断对错) 3.毁林开荒可以多打粮食,可以造福子孙万代。( × )(判断对错) 4.树木多,它们需要的水分就多,所以它们不能保持水土。( × )(判断对错)
板书设计 7.保护土壤 保 护 土 壤1.植树造林2.进行环保宣传3.退耕还林4.修筑梯田5.禁止乱排废气、废水、废渣6.合理使用农药……
教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