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选择题部分1-5页; 非选择题部分6-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选择题部分(48分)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考古学家认为,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中国文明就呈现出“逐鹿中原”的态势。距今约4500年到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代,“逐鹿”态势进入白热化阶段,泛西北文化系统、泛东方文化系统及南方文化系统分别从不同方向向中原地带渗透,但最终渐落下风并相互吸收交融,共同催生出更高层次的超大型聚落文明和早期广域王权国家。最能见证该超大型聚落文明成果的是A. 陶寺遗址 B. 良渚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殷墟遗址2. 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范睢说秦昭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君,尊其臣者即其吏,”下列选项与范睢观点一致的是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3. 2011年,中国古代一部医书入选《世界的记忆》名录。这是第一部不再迷信疾病因魔鬼影响而生的书,它用哲学思想阐述了健康的理念,启发了中医学后来在中国以及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国度的发展。这部医书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历史试题卷 第1页(共8页)4. 有学者对敦煌石窟内的壁画展开研究,发现北魏时期的壁画中印度题材占据大量画面,场景悲惨残酷、阴森庄严。隋唐时期则是大量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色调华贵绚烂,氛围热闹欢腾。到晚唐五代时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国妇人出行图》等现实生活题材绘画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了A. 社会发展推动文艺繁荣 B. 佛教开始本土化发展的历程C. 世俗审美影响艺术风格 D. 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一部分5.读右侧中国到马尼拉的帆船数量表,最有可能导致第②个时段帆船数量急剧减少的因素是时段 年代 总数 平均数① 1580 1643、 1677 26.2② 1644-1684 271 6.6③ 1685-1716 525 16.4④ 1717-1760 549 12.5卷一、卷二,介绍海防战略战术●卷三至卷七十,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风俗、经济、政治和兵备等情况●卷七十一至卷七十三,介绍外国教会、中西历法和纪年的情况●卷七十四至卷八十三,介绍中国地理概况及沿海地区形势●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介绍先进的西方战舰、火器技术●卷九十六至卷一百,介绍地球天文方面的知识A.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B. 由传教士与中国开明士大夫合作翻译C. 被誉为了解中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D. 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7.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890年中国进口日用商品类别尚不及百种,而到1896年则达160余种,1911年为220余种。1894-1911年,不同商品的进口金额大幅度上升,高档香水、脂粉进口值上升6倍,绒线进口值上升8倍。进口地毯、桌布、梳妆用具的进口额在1904年达20余万关两,到1911年达100万关两,1915年跃升至150万关两。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A.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B. 奢靡享受的城市生活风气十分盛行C. 生活消费伴随商品流动而发生改变 D. 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彻底瓦解8 在某地某年的乡选筹备中,有人提出:“张大民是地主,陈正金是富农,他们不应有选举权,可是他还在企图当选,应该禁止。又本乡共产党员支部提出的候选人,有些不是共产党员,是不是弄错了,应该纠正。”选举委员会答复:“你说的这些人,只要不是卖国贼,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且都有竞选自由,政府不能禁止他。共产党支部提出非党的候选人并不是弄错了,而是应该这样。”这一幕发生于A. 土地革命时期 B. 全面抗战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历史试题卷 第2页(共8页)9. 随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顺利实现,古老而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此基础上,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共中央决定转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经济、政治制度随之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召开了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 阅读下表,对表中“一汽”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长春第一汽车厂的大事简表1953年 一汽制造厂奠基1956年 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卡车下线1958年 第一辆东风牌国产轿车、红旗牌高级轿车、国产越野车试制成功1969年 第一辆红旗保险车试制成功1986年 一汽建新厂区, 发展轿车、轻型车1988年 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达成工程协议1992年 “第一汽车制造厂”改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① “一汽”的诞生是三线建设的伟大成果② “一汽”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发展目标③ “一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一汽”对全球化发展趋势作出积极应对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1. 公元1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博来到亚历山大博物馆,并在著作《地理学》中写道:“这个博物馆可真壮观啊,它靠近王宫,内部有一条宽阔的柱廊,柱廊两侧有各个学院的教室,有能够容纳上百人的会议厅,有存放绘画书稿的储藏室,还有一间巨大的宴会厅,学者们经常在那里吃饭和分享想法。”有关亚历山大博物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由亚历山大大帝规划修建 B. 被视作首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C. 它是希腊文化中心西移的产物 D. 最初是官方主导下的学术文化中心12. 中世纪基督教会福音书教诲:“借钱予人,不求任何报答,是基督教徒应尽的兄弟之谊”,借贷不可追求利息,否则就被视为高利贷者,是“社会的蛀虫”。15 ·1年英国国王和议会正式解禁资本利息,利息取得合法地位,只有利息超过一定比率的贷款才被视为高利贷。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有① 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② 教会发挥教化功能③ 英国世俗王权得以强化 ④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历史试题卷 第3页 (共8页)13. 1848年,东印度公司聘请一个英国植物学家,命其前往中国寻找某种商品的最好种苗,并运往印度等地进行培植生产,以满足国内对其日益扩大的日常需求。他的足迹遍及中国浙江、安徽、福建等重要产地,前后从中国输出12838棵种苗。20年后,该商品的贸易中心由中国转到印度。据此判断“某种商品”指的是A. 鸦片 B. 茶叶 C. 咖啡 D. 棉花14. 右图漫画发表于1879年美国《帕克》杂志,画面中三人手中都拽着绳索,绳索一端操纵着整个美国的铁路和火车。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A. 新式快速交通得到发展B. 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C.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D.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加大15. 在20世纪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和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接受良好西方教育的领袖在领导他们的国家走向独立和独立之后,会回到自己的文化中,并在此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认同、姓名、装束和信仰。比如默罕默德·阿里·真纳和哈里·李分别是牛津和剑桥律师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是其社会中彻底西方化的精英,但最后真纳把伊斯兰教作为巴基斯坦国基础的热情倡导者,而哈里·李则成为李光耀,他精通汉语,并积极倡导儒家文化。这一现象说明这些国家A. 坚决抵制西方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B. 对本土与西方文化进行选择C. 努力维护本国及世界文化多样性 D. 文化重构与现代化背道而驰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 乾隆年间,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军机大臣几乎每天要面见皇帝,重大命令直接以军机大臣名义下发,称为“廷寄”。外边的奏章也直达皇帝,不再经由内阁,原有的内阁大学士只做一些例行公事。下列项中,与清朝“军机处和内阁”的关系最为相似的A. 汉: 尚书台——三公 B. 唐: 三省——政事堂C. 宋:中书门下——枢密院 D. 明: 中书——内阁17. 明清以来,不少地方流行移民先祖的传说。珠江三角洲的很多粤人认为自己的先祖最初是从南宋腹地出逃而来,他们强调自己与中原汉人是问源关系。但经学者研究发现,他们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当地瑶人、畲人等诸多土著的子孙后裔,先祖传说多有编造的成分,最初是为了能够正式入籍,或者为已经入籍的群体所接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全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频繁 B 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 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 D. 国家认同在南方得到一定拓展历史试题卷 第4页(共8页)18.《京师同文馆章程》规定:“每三年由总理衙门组织考试并予甄别,考核优者授七、八、九品官; 考取七品官复考一等授为主事者,仍准掣分各衙门行走,遇缺即补。”同一时期的《上海广方言馆试办章程》化规定:“才能出众,其于西语、西文精通者,可奏保调京考验,授予官职。”这些规定的目的是A.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改革旧式选官制度C.'吸引民间接受新学 D. 推行学堂选官制度19. 1839年,英国杂志《每季评论》发文:“我们已经看到,蒸汽的力量立刻就将那浩瀚的大西洋抽干到剩下不到一半宽。不列颠与爱尔兰岛之间的诸海峡,也不比老福斯湾宽;莱茵河、多瑙河、泰晤士河、恒河等等,无论长度还是宽度,都缩到不及以前的一半。世界上的大湖迅速地干涸成一个小水塘。”材料意在说明A.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 B. 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C. 英国建立起沟通内外的水陆运输网 D. 技术进步为殖民扩张提供有利条件20. 读世界人口流动示意图 (1821-1910年), 对图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苦力贸易构成当时人口流动的重要内容B. 世界市场推动了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C. 人口主要流向是由落后地区向先进地区D. 美国移民结构在这一阶段发生重大改变21. 从20世纪 70年代末不结盟运动提出“信息非殖民化”议题,到2024年联合国通过《全球数字契约》,半个世纪来一共出现了三次追求世界信息新秩序的浪潮。根据“三次浪潮”的概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浪潮 时间段 推动机构 传播媒介 焦点问题 核心障碍第一次浪潮 20世纪70年代 不结盟运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大众传播 信息治理 传播霸权第二次浪潮 21世纪初 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网络传播 网络治理 网络霸权第三次浪潮 21世纪 20年代 联合国、各国政府、企业组织、技术社群、学·术界以及民间社会等 智能传播 AI治理 AI霸权① 体现对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渴望② 追求世界信息新秩序已成为国际共识③ 社会信息化发展对国际治理能力提出新要求④ 联合国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历史试题卷 第5页(共8页)非选择题部分(52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其中第22题20分, 第23题7分, 第24题13分, 第25题12分, 共52分)22. 不同民族、国家的互动推动了农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成果中,包含了许多民族的贡献在内。现今汉族人民的主食稻和麦,在我国首先是百越族栽培的。大豆与从东北地区的山戎传进“戎菽”有关。棉花、甘蔗、茶树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利用,也以少数民族为早。对古代农业起革命作用的生产工具是铁器,而春秋时代冶铁业最发达的是苗蛮系统的楚国。最初的水利灌溉,大概也是从楚越等地发展起来的。汉唐畠牧业的兴盛直接与少数民族传进良种良法和优良饲料有关。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之所以首先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形成,与这里地处中原,便于各地区各民族农业文化的交流与融会有关。我国南方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既以南方土著民族长期积累的水稻栽培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又与南迁的北方人带来的先进工具和技术有关。—摘编自林甘泉、张海鹏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材料二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关于明人玉米食用口味方面的描述,王世懋说“煮食之味”不如芡实,李时珍说“炒拆白花”,王象晋说“蒸麦面时少加”掺和,因而各地传种的积极性不高,更多应如《(顺治) 招远县志》所说,“田畔、园圃间艺之”,传播十分缓慢。这种情况在清初仍无明显变化 清中叶后玉米种植兴起,……“价视米贱而耐食,食之又省便,富人所唾弃,农家之性命也”。正如郭松义先生所说,我国“玉米的大规模推广是在18世纪中到19世纪初,也就是乾隆中期到嘉庆、道光时期”,清乾隆以来各地方志记载繁兴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程杰《明朝玉米传入与传播考》材料三在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在全球粮食治理舞台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在利比亚、塞内加尔,中国项目专家组示范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创造了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纪录。农田水利、农作物生产、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中国专家在多个领域向非洲受援国示范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水稻、玉米、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中非科技小院”农业教育项目2019年启动,主要向非洲招收农业专业学生来华留学。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粮食合作与援助不仅明显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粮农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充分展现了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摘编自施维、张伟宾《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历史试题卷 第6页(共8页)(1) 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两种农业技术体系。根据材料一,概括“许多民族”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成果的“贡献”. (6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地方志在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玉米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及其原因。(8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全球粮食治理”上采取的举措。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参与中非“粮食合作与援助”的意义。(6分)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材料为革命作了准备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们,如何求助于理性,把理性当做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的裁判者。他们要求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要求无情地铲除一切和永恒理性嘂矛盾的东西。我们也已经看到,这个永恒的理性实际上不过是正好在那时发展成为资产者的中等市民的理想化的悟性而已。因此,当法国革命把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实现了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引自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启蒙思想家眼中的“理性”。(7分)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从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 以来,俄国就开始逐渐向中亚和东亚扩张。……高加索俄军总司令罗森男爵在1833年就设想,中亚的棉花种植者“就是我们的黑人奴隶”。从1842年至1859年,俄国从英国购进机器,满足了生产需求,俄国的纺纱工业开始快速发展。但是,1860年之前,中亚的棉花产业发展速度都慢于俄国人的想象。13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的大事件又导致美国出口俄国的棉花缩减到原来的六分之一,俄国的棉花缺口增大。俄国认为这是中亚棉花产业崛起的好机会,中亚贸易协会的一群商人在莫斯科向帝国决策层游说,提出了自己的诉求。莫斯科上层认可了这个判断,响应商人们的诉求,派出军队继续东扩,入侵浩罕国,由此形成的是一个浩罕国和清帝国从来都没有想到的地缘政治局面。——摘编自张笑宇《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历史试题卷 第7页(共8页)材料二左宗棠收复新疆军费收入情况表(1874-1877年)项目 协饷 洋款 华商商款 礼部拨款 西北捐输 其他 总计数额 2049万 800万 560万 450万 167万 245万 4271万注:清代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称为协饷,晚清协饷主要来自东南省份和各海关。、札部拨款受到同光年间清朝各地督抚的本位主义影响. “不惟统兵大臣及粮台百呼罔应,即奉谕旨严催,部文敦促,若罔闻知”。——摘编自蒋致洁《左宗棠收复新疆战役军饷问题探讨》(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60年代俄国商人的“诉求”,并分析其提出的必然性。简述俄国响应其“诉求”对当时“地缘政治”产生的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左宗棠收复新疆军费收入的主要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并指出左宗棠的历史地位。(6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乐迎神》,摘自《点石斋画报》辛九——681866年出刊材料-人们对电灯的欢迎和热情,也体现在争买电灯股票一事上。1882年,6月20日《申报》报道:“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跃而起。……因而买股不得之人,遂不惜重价以转购之,而于是大涨。”——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中后期的相关史实,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历史试题卷 第8页(共8页)2024年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答 案 C D A C B D C B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 案 B D D C B C B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6 17 18 19 20 21答 案 A D C B A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其中第22题20分, 第23题7分, 第24题13分, 第25题12分, 共52分)22.(1) 两种农业技术体系: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2分) 贡献:主要粮食作物的栽培和资源利用; 重要经济作物的利用; 铁制农具的生产; 水利工程的发展; 畜牧业的兴盛。(4分, 任答4点得4分)(2) 史料价值:地方志是官修文献史料,相对客观,对研究行政区域各方面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分) 状况及原因:明朝时期,因食用口味不佳,只在田边蔬菜园小规模种植,传播缓慢; 清朝中叶以后得到大规模推广(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玉米价格低廉,方便食用,可满足底层人民温饱; 玉米耐旱高产,适应性强; 清朝人口迅速膨胀,人地矛盾尖锐,资源危机显露; 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促进玉米种植。(6分)(3) 举措:对外提供粮食援助; 外派农业技术专家; 在多个领域向受援国推广农业技术; 培养农业技术人员。(任答3点得3分) 意义:践行了“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了中非休戚与共、共同发展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任答3点得3分)23.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1分) 认为人的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理性能够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建立人人平等、自由法治的理性国家和社会,即资本主义制度(国家)(2分)。“理性”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或直接推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历史答案 第1页(共2页)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通知) 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2分,任写2点得2分) 但是启蒙思想家眼中的“理性”是资产阶级的理性,表达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带有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2分)24.(1) 诉求:向中亚和东亚扩张,将中亚地区变成俄国的商品市场和棉花产业基地。(1分) 必然性:俄国有扩张的历史传统; 俄国工业革命发展; 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内战导致俄国棉花缺口增大。(3分,任答3点得3分)影响:中亚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推动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3分)(2)主要结构及原因:①协饷占比将近一半,原因是东南省份经济相对发达; 随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扩大,海关税收增加,国境关税重要性日益凸显②洋款占比较大,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办银行,实力雄厚,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益深入③华商商款也有一定占比是因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礼部拨款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央权力下移,地方官僚集团崛起,地方时常不服从中央指令⑤西北捐输几乎可以忽略,原因在于西北地区经济本就落后,加之战争的破坏。(任选2点指出结构及原因,得4分)历史地位: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民族英雄; 中国近代化的先行者之一(或洋务运动代表人物)。(2分)25. 评分标准:① 标题部分:有价值判断2分,无价值判断1分。② 正文部分:A. 史实6分,一则史料2分。(一个史实给一个史料分,必须3个以上,才可以拿6分)B. 结构2分,总分总或者分总都可以,不分段有总结话语也行。C. 价值升华: 1分D. 表述: 1分。示例: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近代以来,西方文明进一步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出现了高大的西式建筑,逐渐改变了中国的建筑形式; 中国富商雇佣西洋乐队为其伴奏,说明部分国人接纳了西方的消闲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19世纪60年代以来,煤气、自来水、电力、电话等事业在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但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 股票交易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也被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商业形态。西方文明的进入虽然影响着中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在引进西方先进、不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要坚持自身的特色与传统。历史答案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