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自然社会 第14课 白居易在杭州课题 白居易在杭州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三年级教材分析 《白居易在杭州》该课时教材编排了“白居易介绍—钱塘湖石记—白居易诗词”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的故事,能够理解白居易相关的经典事迹。并且能够从白居易事迹中学会的人生道理。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白居易的故事以及关于白居易的介绍,了解白居易与杭州之间的故事,理解白居易在杭州的地位。从中学习到白居易写诗的创新精神。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关注白居易写诗对于诗界造成了哪些影响。 4、通过学习白居易治理西湖和写诗记载治理方式的故事,能够激励自我不断学习奋进。重点 一、白居易介绍二、钱塘湖石记三、白居易诗词难点 1、白居易诗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2课 白居易在杭州板书课题。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引入教学主题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经担任杭州刺史。作为地方官他关心百姓疾苦,为杭州人民做过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作为诗人,他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山水的诗,使西湖山水誉满神州。链接忆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不久,便发现由于西湖(当时称“钱塘湖”)水利年久失修,附近的农田遭受严重的旱涝威胁。于是,他走访了西湖附近的农家,了解具体情况。到了第二年,白居易发动百姓加高西湖湖堤,同时在钱塘门外修筑了一条堤坝,建造了一座石涵闸,把西湖水蓄得满满的,解决了附近农田的灌溉问题。他又担心后来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与农家的利害关系,于是撰写了《钱塘湖石记》,详细记载了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知识拓展钱塘湖石记有哪些好处?《钱塘湖石记》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善了农业灌溉、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增强了防洪减灾能力,成为了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具有文学价值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交流课外阅读《钱塘湖石记》,说说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期间还做了哪些造福于民的事。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水利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白居易在杭州担任刺史三年,把西湖整治得山清水秀,使湖水蓄放便利,大批农田受益,百姓渐渐富庶起来。知识拓展活动提起西湖白堤,人们就会想起白居易。请你找一找相关资料,研究白居易与白堤的关系,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白居易的诗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平易,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白居易所作的关于杭州的诗词有200多首,其中脍炙人口的有《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知识拓展白居易有哪些优良品德?改善民生: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内,主持疏浚六井,解决了杭州人的饮水问题。他还修筑西湖堤防,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活动找一找白居易描写杭州的其他诗词,和同学一起诵读。知识拓展白居易诗词有哪些特性?主题鲜明: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主题多样,包括爱情、自然、社会以及心灵等。他善于选取最典型的一件事来突出一个明确的主题。知识拓展二、拓展延伸1、白居易笔下的意难平2、白居易的诗词为什么广为流传?3、从白居易诗词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了解白居易在杭州的文化地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参加活动,交流发现 学习拓展延伸 了解白居易历史,培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更多。布置作业 在父母陪同在网上搜索还有那些有关于白居易的资料,收集一些资料下一节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分享。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 《白居易在杭州》课程小结: 我们了解了白居易在杭州的任期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他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兴修水利、疏浚六井,解决了百姓的实际困难,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杭州的美丽景色和人文风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板书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