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 60分钟 分值: 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一项填入下面表格。满分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 院士和清华大学 院士等颁奖。
A.李德仁 薛其坤 B.顾诵芬 王大中 C.赵忠贤 屠呦呦 D.黄旭华 曾庆存
2.2024年7月15 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 、推进 的决定》。
A.改革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B.深化改革 实现中国梦
C.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D.深化改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11时,载有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的飞船与天宫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很多同学观看了这则新闻,在为航天事业喝彩的同时,也在规划自己的目标。这表明
A、我国航天领域成就跃居世界首位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不同
C.航天员可以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 D.我们要多关心国家发展,并为之努力
4、社会交往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与手机游戏相伴,在阳光下呼朋唤友奔跑嬉闹的场景已逐渐消失。有些青少年不愿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有的甚至产生社交恐惧。为克服“社交恐惧”,你建议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 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关注自我发展,积极谋求个人的利益 ④拒绝融入社会,寻求自身的舒适安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学校定期组织劳动体验、研学旅行等实践活动。对其作用认识不恰当的是
A.学会合作共享,增强劳动观念 B.丰富社会关系,推动全社会发展
C.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 D.融入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
6.2024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加大了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这说明
A.网络推动了民主政治进步 B.网络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C.我国扩大了民主权利内容 D.我国加强了法治宣传教育
7.充电宝是居家旅行常用的物品。一些不法分子将植入木马程序的充电宝免费给路人扫码使用,以盗取个人信息。面对免费充电宝,我们应该
A.不问来历,直接扫码使用 B.立即报警,向公安机关提起诉讼
C.不假思索,跟随他人选择 D.保持警惕,谨防个人隐私被侵犯
8.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而对大大小小的热点话题,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如果仅凭感觉或表面现象想当然地发声,很多时候未见得准确。对此,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评论员”,应该
①以理性的态度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②培养创造热情,追求个性表达 ③加强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④利用网络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化解小齐日记中提到的烦恼,下列建议中最有针对性的是
2024年11月2 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本打算花上半小时时间上网看新闻,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了。结果,没时间写作业, 连中超联赛2024最后一个赛程也耽误了。好烦啊!
A.传播网络正能量 B.学会“信息节食”
C.不沉溺游戏世界 D.要提高媒介素养
10.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下列标志提示我们
A.维护秩序靠规则 B.自由划定规则的边界
C、规则一经制定就不能改变 D.建立规则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
11.为做好开学季校园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及周边持续安全,我县交警部门在开学首
日、上放学重点时间段全警上路,保障校门口交通秩序的安全稳定。这是因为
A.良好的社会秩序能杜绝混乱现象 B.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C.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D.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加大处罚力度
12.下表是某市公共场所中人们最不喜欢行为的调查结果,这提醒人们
最不喜欢的行为 抢座霸座 插队 闯红灯 乱扔垃圾 围观起哄 践踏草坪
占比 64.5% 57.3% 56.9% 49.9% 27.3% 16.3%
A.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B.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C.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D.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3.平日沉默寡言的小高同学在数学课上提出一个新颖的解题方法,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他鼓掌。自此以后,他的发言越来越踊跃,性格越来越阳光。这表明
A.相互尊重能够减少彼此摩擦,消除隔阂
B.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让人增强自尊、自信
C.尊重他人就要学会平等待人、换位思考
D.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14.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表明文明有礼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学校举行的表彰会上,小青同学被评为“礼仪之星”和“诚信之星”。下列颁奖词最适合小青的两个是
颁奖词一“居处恭,执事敬” 颁奖词二“盲必信、行必果”
颁奖词三“业精于勤,荒于嬉” 颁奖词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颁奖词一和颁奖词二 B.颁奖词一和颁奖词三
C.颁奖词二和颁奖词四 D.颁奖词三和颁奖词四
16.对人真诚与尊重他人隐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一对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应该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是不能共存的,讲诚实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B.尊重个人隐私,就不要跟他进行坦诚交流
C.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D.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绝对诚实
2024年10月31日,央视“今日说法”播出名为“一场闹剧”一期节目:某直播平台两名主播在直播中语言粗俗相互挑衅,并互骂约架,引起不少网民关注,产生舆情。经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新区分局调查实为两名主播商量好的“恶作剧”,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该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两名主播及团队成员8人被检方批捕。据此回答 17-18题。
17.材料中,两名主播的行为是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18.上面的案例警示我们
①盲行需有度,违法必担责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良信息影响恶劣 ③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列关于刑法、犯罪、刑罚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B.刑法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C.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D.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0.某中学法治社团的同学们围绕“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学校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图信息表明该校同学
A.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B.都是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的
C.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 D.维护合法权益的首要手段是诉讼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情境分析题
21.(10分)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为响应学校“共筑诚信校园”号召,决定举行一场辩论会。下面是辩论会的情境现场。请你参与。
(1) 请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不诚信行为,并说明此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2分)
(2) 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你运用诚信的相关知识撰写辩论稿。 (要求:一是证明正方观点,二是能够驳斥反方观点。6分)
(3) 请从不同主体角度,为建设“诚信校园”提出建议。 (2分)
三、材料分析题
22.(10分)材料一 近日,某市交警部门多次对“鬼火少年”聚众飙车炫技进行严厉查处。检查中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违规骑行电动车、骑改装车打闹炫技行为。
(1) 请从自由与规则关系角度,对“违规骑行电动车、骑改装车打闹炫技”的同学进行劝说。 (3分)
材料二 在电信诈骗犯罪链条中,有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抱着“赚钱快”的心理,不了解诈骗内情,把身份证或银行卡借给别人“帮忙”,逐渐掉入犯罪泥潭。由于该行为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帮信罪”已成为继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之后,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据悉,涉“帮信罪”的未成年人,大部分平时有不良行为,加之法律意识淡薄,这样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筑牢阻断涉“帮信罪”的防火墙 (4分)
(3) 近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身心健康。谈谈你自己平时是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 (3分)
四、生活在线题
23.(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认识网络】材料一:从202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全市中小学推行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近日,北京市教委等4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提出将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着力打造AI教学全场景应用。AI种类有很多。
材料二: 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 可以通俗理解为是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能够理解、学习、适应人类的智能行为。AI 能像人类一样交流,可以回答各种问题,能即刻生成答案、翻译、代码、论文、PPT、音乐、视频等任务。事实上,AI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也将面临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伦理等问题。
(1) 阅读材料一、二,你使用过AI 吗 如果有,请写出,请写出你使用过哪一种AI 技术 如果没有,请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出一个拟向AI提问的问题 (2分)
(2)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材料二设计一个合适的主题。(1分)
(3)现在网上有人运用“AI变脸”“AI变声”技术,模仿他人,或是给他人发送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为提高警惕,预防网络诈骗事件发生,你有哪些好建议 (3分)
【合理利用网络】亲爱的同学们,网络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用它来学习新知、拓宽视野,而不是沉迷游戏或浪费时间。记得保护个人隐私,不轻信网络信息,理智分辨真伪,让网络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
(4) 联系所学知识,说说作为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