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辅导个案 “超级飞侠”的顺利降落——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转学适应辅导中的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辅导个案 “超级飞侠”的顺利降落——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转学适应辅导中的应用

资源简介

小学辅导个案 | “超级飞侠”的顺利降落——叙事疗法在流动儿童转学适应辅导中的应用
一名小学四年级的流动儿童敏感要强,转学后由于无法适应新环境,学习和人际受阻,自我效能感低下,萌发不想上学的念头。心理教师采用叙事疗法,通过外化技术、丰富支线故事、见证,帮助该生舒缓内心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察觉当前行为模式与心理困扰之间的联系,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来访学生的改变意愿,并寻找正向行为替代适应不良行为,进一步认识和接纳自我,健康快乐地适应新生活。辅导效果良好。
01
个案概况
小飞(化名),男,9 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因父母工作变动,他在今年初转学到现在的学校。小飞自述,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作为广东省最发达的区域,大湾区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小飞父母因为想获得更丰厚的经济收入,一路辗转,最终来到广东,而他也成为“资深”流动儿童。
入学以来已有三个月,小飞仍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上课期间无法集中注意力,存在折飞机、睡觉等行为;课余时间独来独往,不参加集体活动。上周全班同学都去观看班级足球赛,只有小飞留在课室。回班后,有学生发现自己的电话手表不见了,怀疑是小飞拿的,并直接质问他。小飞当时一言不发,并一头撞向该同学,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事后该同学发现电话手表落在了运动场,他向小飞道歉,但这件事发生后,小飞变得更沉默寡言,并向父母表露自己不愿意上学的想法。
小飞认知清晰,主客观统一,心理冲突具备现实意义,观察到其出现人际交往不良,无法融入集体生活等行为,持续时间 2~3 个月,且表现出“三低”(存在感低,归属感低,自我价值感低),初步判断为流动儿童适应不良现象。
当心智未成熟的流动儿童被贴上问题的标签,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就是问题,从而没有力量去应对问题。叙事疗法将人和问题分开,认为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都能通过自己的方法去面对挑战。因此心理教师尝试采用叙事疗法,通过叙述故事帮助小飞找出遗漏的故事片段,以唤起来访学生改变的内在力量。
根据小飞的情况确定如下辅导目标:
1. 短期目标
引导小飞表达、舒缓内心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并尝试自我调控;通过外化技术引导小飞察觉当前行为模式与心理困扰之间的联系,运用支线故事来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小飞的改变意愿,并寻找正向行为替代适应不良行为。
2. 长期目标
促进小飞进一步认识和接纳自我,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健康快乐地适应新生活。
02
辅导过程
(一)通过情绪涂色叙说故事
叙事疗法以故事叙说为主线,运用各种特色提问唤醒来访者对内在生命故事的回忆和重塑,从而构造丰富而多元的内在世界。小飞是被班主任带来心理辅导室的,在刚开始的辅导过程中,他出现了沉默等阻抗现象,因而无法收集信息,难以了解小飞的“主线故事”。在与班主任交谈后,了解到小飞很喜欢看“超级飞侠”这部动画片,便以此为突破口,展开对话,运用共情、倾听等技术,与小飞初步建立友好、信任的辅导关系,并鼓励小飞讲述他的经历。以下为辅导片段。
心理教师拿出一张超级飞侠的黑白简笔画,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颜色笔。
师:小飞,谢谢你愿意和我分享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老师感受到你对我的信任。刚刚你说自己最近心情不好,如果黄色表示开心,红色表示生气,蓝色表示伤心,绿色表示平静,紫色表示害怕,现在这只超级飞侠代表你,你觉得它的身体里会有哪些心情,请你为它涂上相应的颜色。
心理教师根据小飞的涂色作品,进行摄入性会谈。了解到小飞转学后,在陌生的环境中常出现害怕、焦虑的情绪,加上小飞个性要强、敏感,久而久之就变得紧张、愤怒,且越来越自我封闭。由于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又没有积极的应对方式,因此小飞萌发“不想上学”的念头。
(二)外化问题为“逃飞碟”
师:“不想上学”的念头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小飞:上电脑课听不懂的时候。
师:能具体和老师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吗?
小飞:当时电脑老师带我们去电脑室上课,他叫我们把一个图复制过去,可是我没玩过电脑,不知道怎么复制粘贴,连鼠标都不会操作。旁边的同学也起哄笑我,当时我就想马上逃回家,躲起来。
师:如果给这种“想要躲起来,不想上学”的想法取一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
小飞:逃飞碟。
师:逃飞碟具体长什么样子呢?只有你知道,你能把它画出来,让老师认识一下吗?
小飞点了点头,开始在纸上勾勒出“逃飞碟”的样子。
师: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逃飞碟”就会出现?
小飞:当出现我不会,或者是我不熟悉的事情的时候。
师:当逃飞碟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会有什么变化?
小飞:我会很紧张,担心别人看出来我不会,笑话我,很在意别人说的话。
在这个阶段的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利用外化技术将小飞的负面想法外化为“逃飞碟”,引导小飞看到这些负面想法的来源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将问题与来访学生分开,从而使目前处于“三低”(存在感低,归属感低,自我价值感低)的小飞获得更多成长与改变的力量。
(三)通过支线故事焕发能量
叙事疗法相信,每个来访者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重塑对话能够帮助来访者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发展支线故事,挖掘特殊意义及例外事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与勇气,激活并点亮他们的生活。
心理教师又准备一张凳子,并邀请小飞将把画着“逃飞碟”的纸立在座位上,向小飞介绍这是“逃飞碟”的专属座位。
师:小飞,你之前提到,当出现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擅长的事情时,“逃飞碟”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让你紧张、害怕,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想法。是每一次都这样吗?
小飞摇了摇头。
师:你能具体说说当时发生了什么吗?
小飞:上个星期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教我们遥控航模,这个我也没玩过,不是很懂,当时也很紧张,想跑掉。但是旁边的同学在老师准备分发东西的时候,就已经偷偷开始玩,我看到了他操作的过程,默默记下了。等到老师发给我的时候,我试着玩一下,居然很顺利地完成了,老师也表扬了我。
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你居然想到了,太棒了!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飞:超开心,觉得自己很厉害。
心理教师继续引导小飞挖掘例外事件,找寻小飞战胜“逃飞碟”的证据,不断赋予小飞信心和勇气。帮助小飞建构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来自班主任和同伴的支持。并通过“搭脚手架”的方法丰富小飞的支线故事,由此找到适合小飞的积极应对“逃飞碟”的方法:提前预习、演练;建立临时避风港——课室图书角;寻找同伴领航员。
(四)通过见证对话增强实效
叙事疗法认为,没有得到见证的故事是脆弱的,就像野外升起的篝火,尽管带来温暖和希望,但稍有不慎就会消散在风里。见证能将来访者在咨询中发现的新故事演绎成新的生命故事。
心理教师为进一步加强辅导实效,增强小飞的改变动力,在征得小飞的同意后,邀请了小飞提到的两个重要他人——爸爸、妈妈到心理辅导室,共同见证小飞的进步。在人际交往的演练过程中,小飞从沉默寡言到肯表达、会表达,都让父母为他点赞。同时,心理教师也邀请父母和班主任对小飞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进行记录,并写在点赞卡上,用文字来肯定小飞的进步与努力,形成积极的家校能量圈。
03
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小飞反映:了解了“逃飞碟”对自己的影响,意识到自己是有力量、有方法战胜它的,明显感受到“逃飞碟”出现的次数减少;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愿意上学了。
心理教师反映:情绪上,小飞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转变为愿意表露,甚至学会运用呼吸方法来降低“逃飞碟”对自己的影响;认知上,小飞能够将问题和自己分开,意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行动上,小飞尝试提前预习、演练,找到两名同伴领航员,并建立临时避风港,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家长反映:家长观察到,小飞从一开始的不愿意上学到最近两周都没有提到这个想法,开始会对家长说起学校的事情,他已经在逐步适应。
班主任反映:小飞近段时间上课没有出现折飞机现象,开始会举手回答问题;最近两周的集体活动也愿意参加,在班上有了两位比较要好的朋友,脸上开始出现笑容。
(二)辅导反思
1. 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要重点关注
作为广东省最发达的区域,大湾区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以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他们的随迁子女,很多成为流动儿童。大部分流动儿童就像小飞一样,大多处在 6~18 岁年龄段,敏感,要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可塑期和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的关键期。在高节奏、快发展的大湾区城市,流动儿童的父母工作强度大,休闲时间少,且工作上的流动会导致其子女频繁转学,流动儿童之前的社会关系被破坏,需要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建立关系。在这种不断重复的迁移中,可能会导致流动儿童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内向、叛逆、厌学等诸多问题。为保护流动儿童的权利,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及社会工作者四方共同努力。
2. 支线故事能有效地为自我效能感低的流动儿童积极赋能
接受辅导之前,流动儿童的经历让敏感要强的小飞认为自身生命的故事是灰色、无力的,降低了他的自我效能感。当运用外化技术,将小飞和问题分开后,小飞能初步获得力量,但这个力量还不足以推动他去尝试改变,做出行动。此时,丰富支线故事,用小飞以往真实的经验作为有力证据,他会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成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