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第14课时
多样的气象灾害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比不同气象灾害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生频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气象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课堂分享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分享内容,针对其他同学分享的气象灾害相关话题进行合理的提问和讨论。
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包括暴雨、台风、干旱、寒潮、雷电、大雾等,并了解每种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
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浙江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较为多样。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浙江地处沿海,其东部濒临东海,海洋对其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如调节气温、提供水汽等。同时,浙江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这种地形使得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地形阻挡、抬升等作用,进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天气的变化。例如,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而背风坡相对少雨。
“浙江气候之因”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洪涝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浙江历来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一是每年6至7月梅雨集中,7至9月又常受台风袭击,易发生洪涝;二是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口受潮水顶托,排水不畅而易成灾。洪涝灾害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交通通信中断、环境破坏、水源污染等重大影响。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在气象工作中,通常把梅雨发生时期出现的洪涝灾害称为梅汛期洪涝,每年时间不固定,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台汛期洪涝发生在容易遭受台风影响的时段,以7至9月最为频繁。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2016年9月,受“莫兰蒂”台风和“马勒卡”台风影响,浙江省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53亿元。2019年6月,浙江西部衢州、丽水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江山、遂昌等地受灾严重。同年7至9月受夏季东风波影响频繁,浙江中北部沿海又出现三次大暴雨,宁海、象山等地农田受淹,出现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浙江暴雨灾情”
台风过境后出现的洪涝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干旱
干旱也是浙江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连年发生旱灾的情况也不少,但危害最大的则是夏秋干旱。盛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浙江易出现晴热干燥天气,从而造成干旱现象。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2019年9月中旬到12月中旬,浙江省降水偏少,出现较严重的气象干旱。浙中、浙西地区降水尤其稀少,开化、青田等16个县(市、区)降水量破历史同期最少纪录。长时间的干旱给城乡居民用水和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浙江气象干旱”
受干旱影响的土壤和农作物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旱涝灾害频发与浙江复杂而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试着小组合作去查找有关资料,分析浙江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各地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吧!
地区 原因 措施
杭州 同浙江整体气候特点,受梅雨及副热带高压影响明显,降水不均导致旱涝风险。 加大对钱塘江、苕溪等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如加固堤防、疏浚河道、依靠千岛湖等水库调蓄洪水与灌溉。
旱涝灾害原因分析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地区 原因 措施
宁波 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台风影响,降水分布及变化引发旱涝可能。 推广节水技术,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建立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温州 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降水集中与变化特点,加上台风影响,易出现旱涝情况。 提升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包括安全检测、规范化、食品保供、开展文体活动等。
旱涝灾害原因分析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搜集气象灾害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分享。
1.气象万千变,灾害早防范,安全常相伴。
2.关注台风预警,筑牢防护之堤,抵御狂风暴雨。
3.面对洪涝灾害,冷静应对,迅速转移,确保安全。
4.一滴水就是一份希望,抗旱减灾从点滴做起。
5.寒潮来袭气温降,保暖防寒不能忘。
6.雷电交加危险大,室内躲避是良法。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在雷电天气中,正确的避雷姿势是什么?(防范措施方面)
远离高大物体
应尽快远离大树、电线杆、高塔、烟囱等高耸孤立的物体,因为这些物体容易被雷电击中,雷电电流可能会通过它们传导至周围,对附近的人造成伤害。
例如,在野外遇到雷电天气,若附近有大树,要迅速跑到距离大树至少 10 米以外的开阔地带。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在雷电天气中,正确的避雷姿势是什么?(防范措施方面)
降低身体高度
双脚并拢,蹲下身子,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头部也尽量放低,但不要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人体与雷电之间的 “吸引”,降低被雷击的概率。
例如,在空旷的操场上遇到雷电,应马上蹲下,双手抱膝,将身体缩成一团,保持这种姿势直到雷电天气过去。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寒潮
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南下,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一定强度标准的称为寒潮,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寒潮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会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寒潮来临,对浙江的经济作物,特别是明前茶等影响较大。因此,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很重要。比如,给茶树披上薄膜“大衣”保暖,用喷水的方法避免茶树芽叶结霜等。
寒潮过后的茶树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国家标准《冷空气等级》(GB/T 20484—2017)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应连续下降。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2023年,中国气象局结合业务实践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办法》。该办法规定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暴雨、强对流、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冰冻、大雾和霾等14类气象灾害预警。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每类气象灾害预警最多设为一、二、三、四级,分别以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一至四级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
“气象灾害预警”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它是一个强大而深厚的低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很低,周围空气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现象。
“台风”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一般需要近地面有丰富的水汽供应,如河流、湖泊附近或在降雨之后等情况下,水汽容易在近地面聚集。水汽要凝结成雾,需要有合适的冷却条件,比如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凝结成雾;或者暖湿气流经过冷的地面或海面时,也会因而形成雾。
“大雾灾害”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积雨,在对流旺盛的天气条件下,水汽上升凝结形成积雨云,这是自然灾害的基础。电荷分布与电场,在云内水汽、冰晶等物质在对流过程中相互摩擦、碰撞,使电荷重新分布,形成电场,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产生闪电和雷声。
“雷电”
知识拓展
如何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卫星监测系统强化:加大对气象卫星研发和应用的投入,发射更多功能强大的气象卫星,提高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多层次、多环节的质量检验。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不同观测设备数据交叉验证等方式,剔除异常数据,确保用于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的数据真实、可靠。
知识拓展
如何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数值预报模型改进: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对气象数值预报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结合最新的气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观测数据,不断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精度。
知识拓展
列举一些著名的台风及其影响?
1.台风海燕(2013 年):
菲律宾:海燕给菲律宾带来了极其惨重的灾难。狂风几乎将沿途的房屋全部摧毁,许多建筑物被连根拔起,大量居民无家可归。
2.台风威马逊(2014 年):
海南:威马逊给海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超强风力将文昌等地的大量房屋彻底摧毁,许多居民失去了住所。
广东:台风威马逊在广东徐闻登陆后,同样带来了狂风、暴雨等灾害。狂风刮倒了大量的树木和广告牌,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
知识拓展
观看视频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寒潮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低温冻害:寒潮带来的低温天气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对于一些不耐寒的农作物,如蔬菜、水果等,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内的水分会结冰,冰晶的形成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从而使农作物的叶片、茎秆、果 实等部位出现冻伤、冻坏的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寒潮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生长停滞:寒潮低温使得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急剧减慢甚至停滞。因为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温环境下,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都受到抑制,无法正常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影响农作物的整体生长进程。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多样的气象灾害
2
学习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认识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
板书设计
多样的气象灾害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下旱涝灾害在哪个地区的影响最严重?
课后作业
2、请同学们解释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理是什么?
3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