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3课《浙江民间歌舞》教学设计课题 浙江民间歌舞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六上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浙江民间歌舞,知晓各式各样的民间歌舞类型,欣赏 “百叶龙”和“余杭滚灯”表演,体验浙江民间歌舞风情。2、学习浙江民间歌舞,了解浙江民间歌舞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认真学习本课内容,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负责。3、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认识“百叶龙”和“余杭滚灯” ,并逐步理解和加深对浙江民间歌舞的传承和发展。4、通过课堂分享其他的民间歌舞、讨论它们的传承发展对我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并继续传承这一特色文化。教学重点 学习百叶龙、余杭滚灯和板凳龙进行分享交流活动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2、认识舟山跳蚤舞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第13课《浙江民间歌舞》1.板书课题。2.视频导入3.民间歌舞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浙江民间歌舞形式多样,体现了浙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讲授新课 一、链接浙江民间歌舞类型秧歌:如长兴百叶龙,是一种具有江南特色的民间舞蹈,以荷花和龙为主要元素,舞姿优美,富有诗意。灯舞:如余杭滚灯,是一种融体育和舞蹈于一体的民间歌舞,具有较高的技巧性和观赏性。茶舞:如《采茶舞曲》,是一首反映采茶生产的传统民歌,采用越剧音调,具有欢快跳跃的曲调。花鼓:如舟山跳蚤舞,是舟山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舞蹈动作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打鼓歌:如仙居龙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以竹架糊纸,彩绘考究,龙头 16 人抬,龙身 2 人 1 节轮换擎游,鼓角相闻,气势磅礴。二、新知讲解绚丽多姿的“百叶龙”长兴“百叶龙”是根据当地流传了100多年的民间舞蹈“花龙灯“发展而来的,它用艺术的手法讲述了”百叶龙“在江南秀美的满塘荷叶中诞生的故事。长兴“百叶龙”通过湖水荡漾,荷叶摆动、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这样一个舞蹈过程,表达了江南水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百叶龙”制作精巧,造型美丽。龙头像一朵特大的荷花据说要用80多种材料,经过130多道工序才能制成。龙眼开闭自如,眼珠还能转动。龙鳞由880片粉红花瓣缀结而成。880片花瓣合则为81朵荷花,分9段联结,组成龙身。舞动时,巨龙伴着音乐,在荷叶状的绚丽云彩的簇拥下,或俯仰翻滚,或冲天而起,或婀娜缠绵,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交流读了对“百叶龙”结构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一、对民间智慧的赞叹1.巧妙的设计构思:百叶龙从荷花到龙的变化过程极具创意,将江南水乡的元素与龙的形象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别样的艺术风格。2.精湛的工艺技术:制作百叶龙历经 200 多年的传承和不断改进,从龙身的长度调整到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二、对文化传承的欣慰1.历史的延续:它不仅是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传承人的努力:传承人一辈辈地致力于百叶龙的传承和发展,他们不仅自己热爱并精通百叶龙的表演和制作,还积极培养新的传承人,使得这一技艺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三、对艺术创新的认可1.形式的创新:百叶龙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荷与龙的形象相结合,创造出了 “一样道具,两样用法” 的独特表演形式。2.影响力的扩大:百叶龙通过不断地对外交流和展示,百叶龙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四、对民族文化的自豪1.文化的独特性:百叶龙作为中国龙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看到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能够传承和发展,会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热闹喜庆的“余杭滚灯”“滚灯”是一种融体育和舞蹈于一体,集力量和美于一身的民间舞蹈。演员们伴着喧天锣鼓,用滚灯表演“霸王举鼎”“金猴戏桃“”旭日东升””白鹤生蛋“”蜘蛛吐丝“”荷花争放“等高难度动作,还围着滚灯打虎跳、翻旋子,配上“晃手”“涮腰”等古典舞蹈动作,既扣人心弦,又赏心悦目2008年,由70多名演员组成的“余杭滚灯”表演队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做了约3分钟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展示了这一民间瑰宝的迷人风采。链接“滚灯”滚灯的“灯”用半厘米厚的毛竹片编成,分大、中、小三种,大的直径1米多,重50多千克。球的中心装一竹编球型小灯,里面点有蜡烛,有红、黑之分,红心球称“文灯”,黑心球称“武灯”。气势恢宏的“板凳龙”据资料记载,从唐朝开始,“龙腾灯舞闹元宵”便成为浦江的民间习俗《浦江县志》中称其为“灯节”,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期。2006年,“浦江板凳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板凳龙”,顾名思义就是用单个板凳串联而成的龙灯。它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也有人称它为“长灯“。它有很多类别,比如根据龙头、龙身造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仰天龙、俯地龙、大虾龙等;根据灯板上灯饰结构的不同可以有方灯、酒坛灯、字灯等不同的形态。一条“板凳龙”,包含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和扎制编糊等工艺,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板凳龙”表演起来粗犷、奔放、严整,具有民间广场舞蹈气势恢宏、刚强舒展的特征。锣声、号角声、铳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链接“浙江民间歌舞的文化价值”1.艺术价值:融合了绘画、剪纸、雕塑、编织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道具制作手法丰富,保留了民间艺术的原生形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2.凝聚作用:板凳龙的表演需要众多村民共同参与,能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村民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是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3.民俗价值:板凳龙通常在庙会、元宵节、大桥落成、先祖阴寿等场合表演,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浙江的民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活动实施全班合作,按小组分工,用纸板设计、制作一条完整的“龙灯”。一、前期准备1.材料准备:收集足够的硬纸板(可以使用废旧纸箱等)、剪刀、美工刀、胶水或胶棒、颜料、画笔、绳子、铁丝、手电筒或小彩灯(用于照明)。2.小组分工:分工任务要求成员设计组根据对龙灯的了解和想象,设计龙灯的整体造型、图案和色彩方案小王制作组根据设计组的方案,将硬纸板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小李装饰组负责为裁剪好的纸板部分上色、绘制图案,使龙灯更加美观小迪组装组将制作好的各个部分用铁丝、绳子等连接起来,安装照明设备小月后勤组负责整理材料、清理制作过程中的垃圾,在需要时为其他小组提供协助小慧二、制作步骤1.龙头制作:骨架搭建、细节塑造。2.龙身制作:节段制作、装饰。3.龙尾制作:形状塑造、装饰。4.组装:连接龙身节段、连接龙头和龙尾、安装照明设备。三、检查与完善四、作品欣赏我们小组作品的照片:四、知识拓展1、浙江民间歌舞的发展历史。1.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民间歌舞处于萌芽状态,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吴声歌曲兴起:吴声歌曲开始兴起于今苏南浙北地区,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所收今浙北境内的吴声歌曲,有据可查的有《前溪曲》和《阿子哥》等。②民间歌舞繁荣:东晋南朝时期,浙江钱塘江以南地区的民歌发展颇盛,当时社会 “歌谣舞蹈,触处成群”。3.隋唐以后: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市民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民间歌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明清时期:民间歌舞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这一时期,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在浙江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形式。5.近现代:浙江民间歌舞不断传承和发展。一些优秀的民间歌舞经过整理和加工,登上了更大的舞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浙江民间歌舞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浙江民间歌舞的特点是什么?一、与生活及传统紧密相连1.源于生活劳动:很多浙江民间歌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神、庆典活动或劳动之余的休闲活动,是劳动人民生活的艺术化呈现。2.反映民俗文化:与当地的民俗、节日紧密结合,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1.风格的地域差异:浙江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舞风格各异。平原地区的歌舞风格相对细腻、柔和,而山区的民间歌舞则更具阳刚之气,动作较为豪放、有力。2.音乐的地域特色:在音乐方面,各地有自己独特的曲调。3.道具运用广泛且巧妙:浙江民间歌舞普遍使用道具,并且道具的运用十分巧妙,能为表演增色不少。三、表演形式丰富多样1.舞蹈动作多样:舞蹈动作丰富,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独特的动作套路。2.表演形式融合:很多民间歌舞融合了体育、杂技等元素,集力与美于一身。3.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浙江民间歌舞无论是从舞蹈动作、音乐旋律,还是服装道具、舞台布置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3、浙江民间歌舞在现代社会是如何传承和发展?一、政府支持与政策推动1.资金投入:政府为民间歌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专项财政资金,用于项目的保护、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2.组织活动:积极举办各类民间歌舞的比赛、展演、节庆活动等,为民间歌舞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3.制定保护规划:政府制定相关的文化保护规划和政策,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歌舞进行重点保护和扶持。二、教育传承1.学校教育:将浙江民间歌舞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2.师徒传承: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在民间歌舞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与现代艺术融合1.创作创新:在保留民间歌舞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新创作。2.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将民间歌舞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拓展民间歌舞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四、文旅融合发展1.旅游演艺:将浙江民间歌舞融入旅游景区,打造具有特色旅游演艺产品。2.文化体验活动:开展以民间歌舞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增强游客对民间歌舞的体验感和认知度。五、数字化保护与传播1.数字化记录:利用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对浙江民间歌舞进行记录和保存。2.网络传播: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对浙江民间歌舞进行传播和推广。4.观看视频 学习链接知识。了解浙江民间歌舞中的“百叶龙”。思考交流问题。学习链接“滚灯”。学习“板凳龙”。学习链接。进行活动实施。进行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浙江民间歌舞的类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浙江民间歌舞的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余杭滚灯”的相关知识。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领学生在认识了板凳龙这些民间歌舞后思考其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分享小组制作的照片,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通过课外积累,介绍浙江民间歌舞中的舟山跳蚤舞。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 浙江民间歌舞1、学习新知引入2、学习百叶龙、余杭滚灯和板凳龙3、完成分享交流活动4、完成课堂练习5、认识舟山跳蚤舞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课后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体验浙江民间歌舞的特色风情。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