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教案-【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五年级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
课题 多样的气象灾害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五上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包括暴雨、台风、干旱、寒潮、雷电、大雾等,并了解每种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讲解,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能举例说明。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对比不同气象灾害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生频率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气象灾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4、通过课堂分享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分享内容,针对其他同学分享的气象灾害相关话题进行合理的提问和讨论。
教学重点 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危害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2、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气象灾害的危害,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4课《多样的气象灾害》1.板书课题。2.视频导入3.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由于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浙江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较为多样。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
一般需要近地面有丰富的水汽供应,如河流、湖泊附近或在降雨之后等情况下,水汽容易在近地面聚集。水汽要凝结成雾,需要有合适的冷却条件,比如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地面附近空气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凝结成雾;或者暖湿气流经过冷的地面或海面时,也会因而形成雾。
加大对钱塘江、苕溪等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如加固堤防、疏浚河道、依靠千岛湖等水库调蓄洪水与灌溉。
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台风影响,降水分布及变化引发旱涝可能。
推广节水技术,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建立气象、水文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提升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包括安全检测、规范化、食品保供、开展文体活动等。
1.气象万千变,灾害早防范,安全常相伴。
2.关注台风预警,筑牢防护之堤,抵御狂风暴雨。
3.面对洪涝灾害,冷静应对,迅速转移,确保安全。
4.一滴水就是一份希望,抗旱减灾从点滴做起。
5.寒潮来袭气温降,保暖防寒不能忘。
例如,在野外遇到雷电天气,若附近有大树,要迅速跑到距离大树至少 10 米以外的开阔地带。
数值预报模型改进: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对气象数值预报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结合最新的气象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观测数据,不断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精度。
1.台风海燕(2013 年):
广东:台风威马逊在广东徐闻登陆后,同样带来了狂风、暴雨等灾害。狂风刮倒了大量的树木和广告牌,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
3、观看视频 学习链接知识。了解洪涝灾害。学习链接知识。学习知识链接。了解寒潮气象的原因及影响。学习知识链接。进行活动实施。完成问题思考并回答。进行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气象灾害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导学生了解浙江暴雨灾情情况,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浙江干旱灾情情况,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一一学习寒潮气象的主要理论并进行简要阐释,帮助加深学生对寒潮气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办法,引发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旱涝灾害的原因,并分享个人见解感受,提示课堂互动性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问题分析,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发现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或课外积累,说说寒潮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多样的气象灾害1、学习新知引入2、学习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3、完成分享交流活动4、完成课堂练习5、认识其它自然灾害的形成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下旱涝灾害在哪个地区的影响最严重?请同学们解释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原理是什么?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