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培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培优卷)

资源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 不功自破
B.盲从(máng) 大儒(lú) 墨守 三皇五帝
C.步骤(zhòu) 程颐(yí) 折扣 腐草为萤
D.懒惰(duò) 塾师(shù) 流俗 辨伪去妄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谣言,也不攻自破。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11月,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中央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
③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的,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 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将孩子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时候,你又该相信谁呢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内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 简单理解,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如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是为有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是为有据;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为有责任心。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地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本文作者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6.概括文章第⑤~⑨段的论证思路。
7.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析其作用。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地怀疑。
三、语言综合运用
(【精彩练习】19怀疑与学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9.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10.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i]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11.学完本课,九年级(1)班开展了“学问之我谈”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撰写标语] 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请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撰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
(2)[概括信息] 活动中,班长将下面一段话作为自己发言的材料。请你仿照示例,说说材料中论述的做学问的其他两种方式。
材料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示例)方式一: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方式二:   
方式三:   
(3)[畅谈感悟] 活动中,主持人讲了下面一则故事,请你谈谈听了这则故事后的感悟。(100字左右)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12.(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A学习区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头天晚上上网时间过长。你该怎样劝说他?
(3)【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辨识能力。
首先,我们逐一审查每个选项:
A项中,“不功自破”字形有误,应为“不攻自破”,此处“攻”意为攻击、攻打,整个成语意为无需外力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原词中的“功”与成语意义不符,故A项错误。
B项中,“大儒(lú)”注音错误,正确的读音应为“大儒(rú)”,“儒”在此处指儒家学者,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因此B项错误。
C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均正确,没有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C项正确。
D项中,虽然“塾师”的字形正确,但其注音应该为“shú”,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的老师或称以教书为业的老师。
综上所述,通过逐一排查每个选项的注音和字形,我们可以确定C项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知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细心审题,逐一排查每个选项,特别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同时,也要结合语境和成语的意义来判断字形的正确性。此外,对于常见的汉字读音和写法,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和巩固,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拓展迁移方面,考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音韵学知识和字形演变过程,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使用正确;
B: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使用正确;
C: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符合语境,属于望文生义,此处应改为“一马当先"”。使用错误;
D: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荣誉称号”;
B.语序不当,应该是“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动宾搭配不当,“水平”和“培养”不搭配,可删去“和知识水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D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原文中第一句可知,前面是说“浅阅读”的长处,而分析所给的五个句子可知,主要是说浅阅读”的弊端,重点突出“深阅读";再抓住第二句中的关键词“但是”,可确定第②句是紧承原文的,是首句;第二句是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的,抓住第⑤句关键词“表现为”,内容正是进一步解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的,所以紧承第②句;
第④句是针对“浅阅读”的缺点作出的假设,抓住关键词“如果”,可确定紧承第⑤句;抓住关键词“那么”,可确定第③句是紧承第④句的;第①句句意发生转折,进而讲“深阅读”,用倒推法可确定为尾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答案】5.要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6.文章第⑤~⑨段首先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观点的例子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7.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康德的名言以及俗语,论证了什么是教养及怎样做到有教养地怀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8.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知识点】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5.题目引用了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这些名言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概念——怀疑。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对怀疑精神的重视,还暗示了怀疑应当是有深度、有思考的,而非盲目或无理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学会怀疑”,但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有教养”地怀疑。这里的“教养”指的是一种在怀疑过程中展现出的理性、尊重、谦逊和负责任的态度。这意味着,怀疑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疑问或否定,而是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依据,并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故答案为:要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第⑤段:提出对于当今年轻人,虽然容易说“不”保持怀疑态度,但面对复杂社会,所否定的可能就是真相这一问题。第⑥段:通过举例,讲述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一些家长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的行为受到盲目追捧。第⑦段:进一步指出委员的好建议在网络上遭到很多人反对,并列举了这些反对的言论。第⑧段: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查阅法律文件、教育书籍,询问师友、了解国内外真实情况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第⑨段:总结得出我们的怀疑应该是有“教养”的怀疑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文章第⑤~⑨段首先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观点的例子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作者引用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名言,以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的表述,来阐释有“教养”的怀疑所需要具备的“有理”“有据”的特点。通过这些权威性的话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作者关于有“教养”的怀疑的观点,即要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理论素养。
故答案为: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康德的名言以及俗语,论证了什么是教养及怎样做到有教养地怀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8.本题考查概括梳理能力。根据“讲逻辑有底线”“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可知,做到“有教养”地怀疑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故答案为: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答案】9.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10.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据此,可对出下联。
(2)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9.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据此,可对出下联。
示例一:勿以恶小而为之,每时每刻当存仁者丹心
示例二:勿以恶小而为之,每日每月当存仁者丹心
故答案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10.可从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题说起,对“取缔了路边摊点”发表看法,有理有据即可。示例:我觉得不应该取缔路边摊点。文明创建不是要取消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方便,而是让城市更加卫生、有序。取缔路边摊点,城市确实显得干净了,但也没有了烟火气,人们的生活也不方便了,其实对于路边小摊,只要勤加管理,让他们产生的垃圾及时有效的处理好,丝毫不影响城市的文明卫生,反而让城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11.【答案】(1)示例: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2)方式二:机械搬用,不知创新;方式三:消化吸收,创造新知。
(3)(示例)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把握宣传标语的写作能力。
开展了“学问之我谈”主题班会,围绕“学问”写宣传标语,比如“ 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⑵ 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转换,还要注意内容的概括,且注意答题的条数,即“三”条。首先分析材料中培根对于做学问三种方式的形象说法,然后分析其比喻义。如第一条,“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要抓住“从自己肚子里”这一特点,即做学问的时候封闭自我,不知向别人借鉴;第二条,“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窝里”,仅仅是“搬回”,这是说做学问只是机械搬用,却不知创新;第三条,“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从“采花粉”到“酿成蜂蜜”,这是说做学问在吸收消化别人思想的同时,还要创造新的东西。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
故答案为:⑴ 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⑵第1空、方式二:机械搬用,不知创新
第2空、方式三:消化吸收,创造新知。
⑶ (示例)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
【点评】 (1)本题考查把握宣传标语的写作能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
12.【答案】(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李华,晚上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阅读经典长知识
【知识点】对联;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语序不当。应该是“正确认识”在前,“谨慎选择”和“合理使用”在后。
(2)语言得体委婉,能指出晚上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即可。
(3)下联要围绕阅读经典的好处来写,要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等特点。
答案为:⑴“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⑵李华,晚上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⑶阅读经典长知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细读这句话可知,“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一处语序不当,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最后提出希望即可。注意语气要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 不功自破
B.盲从(máng) 大儒(lú) 墨守 三皇五帝
C.步骤(zhòu) 程颐(yí) 折扣 腐草为萤
D.懒惰(duò) 塾师(shù) 流俗 辨伪去妄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辨识能力。
首先,我们逐一审查每个选项:
A项中,“不功自破”字形有误,应为“不攻自破”,此处“攻”意为攻击、攻打,整个成语意为无需外力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原词中的“功”与成语意义不符,故A项错误。
B项中,“大儒(lú)”注音错误,正确的读音应为“大儒(rú)”,“儒”在此处指儒家学者,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因此B项错误。
C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均正确,没有错误,符合题目要求,故C项正确。
D项中,虽然“塾师”的字形正确,但其注音应该为“shú”,指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的地方的老师或称以教书为业的老师。
综上所述,通过逐一排查每个选项的注音和字形,我们可以确定C项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字音和字形知识,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细心审题,逐一排查每个选项,特别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同时,也要结合语境和成语的意义来判断字形的正确性。此外,对于常见的汉字读音和写法,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和巩固,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在拓展迁移方面,考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音韵学知识和字形演变过程,以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是安人心之策。如有谣言,也不攻自破。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益处。使用正确;
B: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使用正确;
C: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符合语境,属于望文生义,此处应改为“一马当先"”。使用错误;
D: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1年11月,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中央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
B.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 A.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荣誉称号”;
B.语序不当,应该是“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动宾搭配不当,“水平”和“培养”不搭配,可删去“和知识水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答案】D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原文中第一句可知,前面是说“浅阅读”的长处,而分析所给的五个句子可知,主要是说浅阅读”的弊端,重点突出“深阅读";再抓住第二句中的关键词“但是”,可确定第②句是紧承原文的,是首句;第二句是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的,抓住第⑤句关键词“表现为”,内容正是进一步解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的,所以紧承第②句;
第④句是针对“浅阅读”的缺点作出的假设,抓住关键词“如果”,可确定紧承第⑤句;抓住关键词“那么”,可确定第③句是紧承第④句的;第①句句意发生转折,进而讲“深阅读”,用倒推法可确定为尾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
③怀疑,有时给人的感觉又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的,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 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出于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将孩子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时候,你又该相信谁呢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内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 简单理解,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如康德所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是为有理;“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是为有据;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是为有责任心。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地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5.本文作者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
6.概括文章第⑤~⑨段的论证思路。
7.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析其作用。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地怀疑。
【答案】5.要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6.文章第⑤~⑨段首先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观点的例子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7.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康德的名言以及俗语,论证了什么是教养及怎样做到有教养地怀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8.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知识点】论证过程;中心论点;议论文文本;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处。有的议论文的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这就要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出来。
(2)本题考查论证的思路。注意运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5.题目引用了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这些名言共同指向了一个核心概念——怀疑。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对怀疑精神的重视,还暗示了怀疑应当是有深度、有思考的,而非盲目或无理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要学会怀疑”,但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有教养”地怀疑。这里的“教养”指的是一种在怀疑过程中展现出的理性、尊重、谦逊和负责任的态度。这意味着,怀疑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疑问或否定,而是需要有充分的理由、依据,并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故答案为:要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第⑤段:提出对于当今年轻人,虽然容易说“不”保持怀疑态度,但面对复杂社会,所否定的可能就是真相这一问题。第⑥段:通过举例,讲述在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一些家长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的行为受到盲目追捧。第⑦段:进一步指出委员的好建议在网络上遭到很多人反对,并列举了这些反对的言论。第⑧段: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通过查阅法律文件、教育书籍,询问师友、了解国内外真实情况等方式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第⑨段:总结得出我们的怀疑应该是有“教养”的怀疑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文章第⑤~⑨段首先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举出很多人怀疑政协委员提出的“在家教育”不能取代义务教育的观点的例子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观点: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7.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作者引用康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名言,以及“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的表述,来阐释有“教养”的怀疑所需要具备的“有理”“有据”的特点。通过这些权威性的话语,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作者关于有“教养”的怀疑的观点,即要有理、有据、有责任心。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知识底蕴和理论素养。
故答案为: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康德的名言以及俗语,论证了什么是教养及怎样做到有教养地怀疑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8.本题考查概括梳理能力。根据“讲逻辑有底线”“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可知,做到“有教养”地怀疑就是: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故答案为:有理、有据、有责任心。
三、语言综合运用
(【精彩练习】19怀疑与学问)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某校开展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9.活动一:征集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莫以善小而不为,一言一行俱是君子风度
下联:   
10.活动二:举办辩论赛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i]取缔了路边摊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9.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10.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对联;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据此,可对出下联。
(2)本题考查自由表明观点的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9.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据此,可对出下联。
示例一:勿以恶小而为之,每时每刻当存仁者丹心
示例二:勿以恶小而为之,每日每月当存仁者丹心
故答案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千家万户尽显文明新风
10.可从文明城市创建这一主题说起,对“取缔了路边摊点”发表看法,有理有据即可。示例:我觉得不应该取缔路边摊点。文明创建不是要取消人民群众的生活的方便,而是让城市更加卫生、有序。取缔路边摊点,城市确实显得干净了,但也没有了烟火气,人们的生活也不方便了,其实对于路边小摊,只要勤加管理,让他们产生的垃圾及时有效的处理好,丝毫不影响城市的文明卫生,反而让城市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赞同取缔路边摊点。路边摊点大多属于无证经营,往往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卫生条件难以保证。部分人还会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示例二:我认为应当妥善处理,不能盲目取缔。路边摊点经营收入往往是某些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盲目取缔会给一些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困难,不利于社会稳定。(言之有理即可)
11.学完本课,九年级(1)班开展了“学问之我谈”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撰写标语] 为了激发同学们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请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撰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5字)
(2)[概括信息] 活动中,班长将下面一段话作为自己发言的材料。请你仿照示例,说说材料中论述的做学问的其他两种方式。
材料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示例)方式一:自我封闭,不知借鉴。
方式二:   
方式三:   
(3)[畅谈感悟] 活动中,主持人讲了下面一则故事,请你谈谈听了这则故事后的感悟。(100字左右)
芝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答案】(1)示例: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2)方式二:机械搬用,不知创新;方式三:消化吸收,创造新知。
(3)(示例)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见解表述;拟定标语、宣传语等;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把握宣传标语的写作能力。
开展了“学问之我谈”主题班会,围绕“学问”写宣传标语,比如“ 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⑵ 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转换,还要注意内容的概括,且注意答题的条数,即“三”条。首先分析材料中培根对于做学问三种方式的形象说法,然后分析其比喻义。如第一条,“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要抓住“从自己肚子里”这一特点,即做学问的时候封闭自我,不知向别人借鉴;第二条,“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窝里”,仅仅是“搬回”,这是说做学问只是机械搬用,却不知创新;第三条,“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从“采花粉”到“酿成蜂蜜”,这是说做学问在吸收消化别人思想的同时,还要创造新的东西。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这个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
故答案为:⑴ 怀疑是做学问的急先锋。
⑵第1空、方式二:机械搬用,不知创新
第2空、方式三:消化吸收,创造新知。
⑶ (示例)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
【点评】 (1)本题考查把握宣传标语的写作能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
12.(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A学习区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头天晚上上网时间过长。你该怎样劝说他?
(3)【经典引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答案】(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2)李华,晚上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3)阅读经典长知识
【知识点】对联;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1)语序不当。应该是“正确认识”在前,“谨慎选择”和“合理使用”在后。
(2)语言得体委婉,能指出晚上长时间上网的危害即可。
(3)下联要围绕阅读经典的好处来写,要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等特点。
答案为:⑴“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⑵李华,晚上上网时间不能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⑶阅读经典长知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病句修改。细读这句话可知,“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一处语序不当,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最后提出希望即可。注意语气要真诚委婉,便于对方接受。
⑶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