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基础卷)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程颐 譬如 步骤 懒惰 塾师 大儒 停滞 虚妄 【答案】yí;pì;zhòu;duò;shú;rú;zhì;wàng【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故答案为:yí;pì;zhòu;duò;shú;rú;zhì;wàng【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文学常识填空。2.顾颉刚,字 ,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3.三皇指的是 、 、 ,五帝指的是 、 、 、 、 。【答案】2.铭坚;古史辨学派3.伏羲;神农;女娲;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知识点】作家作品【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2.顾颉刚,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古史辨”学派创始人,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不仅主持校点“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还是苏州古城保护的最早发起人之一。1923年,他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认为中国远古传说是西周以后的人一步步造出来的。1926年,他将史学界古史辨伪文章汇印成《古史辨》第一册,并作长篇自述。当时史学界盛行疑古辨伪的学术风气,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成为其代表人物。古史辨派怀疑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的儒家经典和封建道统所依据的古史,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一面,考证古史也是有成绩的。故答案为:铭坚,古史辨学派3.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黄帝公孙轩辕(也称姬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故答案为:伏羲,神农,女娲,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1)事实和证据的 (渊源 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亲眼 亲身)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2)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 (根据 根源)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 (不言自明 不攻自破)了。【答案】(1)来源;亲眼(2)根据;不攻自破【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1) “渊源” 通常用于表示事物的起源或历史背景,而 “来源” 则更直接地表示某事物来自何处或产生的原因。在此语境下,我们需要描述的是事实和证据的直接出处,因此 “来源” 更为贴切。 “亲眼” 强调的是亲眼所见,即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而 “亲身” 则更侧重于自己亲自经历或参与过的事情。在这里,我们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直接通过眼睛看到的事实,因此 “亲眼” 更为准确。(2)“根据”通常指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或理由,而 “根源”则更多地指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或来源。在此句中,我们需要的是支撑“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这一问题的科学基础或理由,因此“根据”更为合适。“不言自明”指的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通常用于形容道理浅显易懂;而“不攻自破”则是指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自己就会垮台。在这个语境中,我们描述的是通过追问使得虚妄的学说自行垮台,因此“不攻自破”更为贴切。故答案为:(1)来源;亲眼;(2)根据;不攻自破【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5.填空。(1)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孟子》,还有《 》《 》两部。(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① ;② 。【答案】(1)中庸;论语(2)①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知识点】文化典籍;分论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憙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2) 这两个分论点分别对应了文章中关于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知识获取中的两个重要作用。第一个分论点强调了怀疑在辨别真伪、去除谬误方面的必要性,即怀疑是我们在面对各种学说和观点时,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的重要工具。第二个分论点则进一步指出,怀疑不仅是消极的辨伪去妄,更是积极的创造和发明的基础,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推动新学说和新发明的产生。故答案为:(1)中庸;论语(2)①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二、阅读理解阅读顾颉刚《怀疑与学问》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6.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7.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 哪些是反面说理 9.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答案】6.B7.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8.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9.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举例论证;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归纳和概括,掌握对议论文中心论点提炼的方法,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要求,确定答题范围,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把握作者运用的论据。(3)本题考查学生说理方法负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说理的方式方法,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6.本题考查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选文首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中,“不仅”一句承接上文,“也是”一句引出下文,故文段中心论点应选B。7.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辨析。本文段中,“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是事实论据,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8.本题考查对正反对比说理的辨析。"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是从反面说理;“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是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9.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也意味着一种创新。当你遇到一个学说,比如是某种解决问题的理论,你觉得它不合理不完善,你自己来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并且论证出你自己理论的优异之处,那么你就创造了新的东西。这才是怀疑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怀疑,多总结,多找规律,这样才会真正的有进步。三、语言综合运用10.请你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分句,形成一个排比句。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 ; , 。【答案】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雄壮【知识点】衔接仿写;语言连贯【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画线句的结构和特点。“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句式为 “读……(事物),读出了它……(事物特点)”。补写的分句要与画线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并且形成排比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第一处补写可以选择 “读大海”,大海的特点可以是宽广博大的气度、深邃神秘的魅力等, “读大海,读出了它宽广博大的气度”。第二处补写可以选择 “读高山”,高山的特点可以是巍峨雄伟的气魄、坚韧不拔的品格等,“读高山,读出了它巍峨雄伟的气魄”。这样的补写既符合句式要求,又能通过不同的事物及其特点,表达出善思能从不同事物中读出丰富内涵的主题。通过排比句的形式,丰富了内容,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强调了善思的重要性和价值。故答案为: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雄壮【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1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 , , ;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答案】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分析例句的特点可知,先要选定一个对象,然后采用"不只是…....更是.…....”的句式,可以选取朋友、读书、旅行等。故答案为: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点评】仿句要求: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形神相似。12.芝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不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到的不知的部分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示例)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于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给出的故事,讲述的是芝诺人物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的题中“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故答案为:(示例)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于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哲言的地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哲言,从语言中感悟真理,注意对关键语或关键词的领悟。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字。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新时代的研究者,重要的是 ① 。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 ② 。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传承和积累,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也离不开质疑与批判。【答案】示例:①要有问题意识 ②那就是具有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前后句的内在联系补写,材料中,“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提示我们前一空①关键词是“要有问题意识”。“有了这种精神”提示我们②空的关键词是“精神”,再根据“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但几解的怀疑和批评”一句,可以推断出是“怀疑和批判精神”。故答案为:示例:①要有问题意识 ②那就是具有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基础卷)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的字注音。程颐 譬如 步骤 懒惰 塾师 大儒 停滞 虚妄 文学常识填空。2.顾颉刚,字 ,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3.三皇指的是 、 、 ,五帝指的是 、 、 、 、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1)事实和证据的 (渊源 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 (亲眼 亲身)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2)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 (根据 根源)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 (不言自明 不攻自破)了。5.填空。(1)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孟子》,还有《 》《 》两部。(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① ;② 。二、阅读理解阅读顾颉刚《怀疑与学问》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6.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7.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 哪些是反面说理 9.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语言综合运用10.请你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分句,形成一个排比句。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 ; , 。1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 , , ;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12.芝诺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不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到的不知的部分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字。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新时代的研究者,重要的是 ① 。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我们常说开拓创新,开拓和创新的起点何在?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 ② 。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发现问题,并形成问题意识。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旧见解的怀疑和批判。人类文明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传承和积累,但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也离不开质疑与批判。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yí;pì;zhòu;duò;shú;rú;zhì;wàng【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懒惰:duò;塾师:shú;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故答案为:yí;pì;zhòu;duò;shú;rú;zhì;wàng【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答案】2.铭坚;古史辨学派3.伏羲;神农;女娲;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知识点】作家作品【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选择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2.顾颉刚,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古史辨”学派创始人,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不仅主持校点“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还是苏州古城保护的最早发起人之一。1923年,他提出“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认为中国远古传说是西周以后的人一步步造出来的。1926年,他将史学界古史辨伪文章汇印成《古史辨》第一册,并作长篇自述。当时史学界盛行疑古辨伪的学术风气,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成为其代表人物。古史辨派怀疑封建统治者所利用的儒家经典和封建道统所依据的古史,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一面,考证古史也是有成绩的。故答案为:铭坚,古史辨学派3.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黄帝公孙轩辕(也称姬轩辕)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故答案为:伏羲,神农,女娲,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4.【答案】(1)来源;亲眼(2)根据;不攻自破【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分析】(1) “渊源” 通常用于表示事物的起源或历史背景,而 “来源” 则更直接地表示某事物来自何处或产生的原因。在此语境下,我们需要描述的是事实和证据的直接出处,因此 “来源” 更为贴切。 “亲眼” 强调的是亲眼所见,即通过自己的眼睛直接观察到的事实;而 “亲身” 则更侧重于自己亲自经历或参与过的事情。在这里,我们需要表达的是自己直接通过眼睛看到的事实,因此 “亲眼” 更为准确。(2)“根据”通常指作为论断前提或言行基础的事物或理由,而 “根源”则更多地指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或来源。在此句中,我们需要的是支撑“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这一问题的科学基础或理由,因此“根据”更为合适。“不言自明”指的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通常用于形容道理浅显易懂;而“不攻自破”则是指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自己就会垮台。在这个语境中,我们描述的是通过追问使得虚妄的学说自行垮台,因此“不攻自破”更为贴切。故答案为:(1)来源;亲眼;(2)根据;不攻自破【点评】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5.【答案】(1)中庸;论语(2)①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知识点】文化典籍;分论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四书又称四子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记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 四书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憙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2) 这两个分论点分别对应了文章中关于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知识获取中的两个重要作用。第一个分论点强调了怀疑在辨别真伪、去除谬误方面的必要性,即怀疑是我们在面对各种学说和观点时,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的重要工具。第二个分论点则进一步指出,怀疑不仅是消极的辨伪去妄,更是积极的创造和发明的基础,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推动新学说和新发明的产生。故答案为:(1)中庸;论语(2)①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6.B7.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8.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9.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中心论点;举例论证;评价启示、反思感悟等开放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归纳和概括,掌握对议论文中心论点提炼的方法,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要结合要求,确定答题范围,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把握作者运用的论据。(3)本题考查学生说理方法负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说理的方式方法,结合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答题步骤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6.本题考查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选文首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中,“不仅”一句承接上文,“也是”一句引出下文,故文段中心论点应选B。7.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辨析。本文段中,“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是事实论据,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论证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8.本题考查对正反对比说理的辨析。"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是从反面说理;“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是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9.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怀疑也意味着一种创新。当你遇到一个学说,比如是某种解决问题的理论,你觉得它不合理不完善,你自己来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并且论证出你自己理论的优异之处,那么你就创造了新的东西。这才是怀疑真正的价值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怀疑,多总结,多找规律,这样才会真正的有进步。10.【答案】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雄壮【知识点】衔接仿写;语言连贯【解析】【分析】首先分析画线句的结构和特点。“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句式为 “读……(事物),读出了它……(事物特点)”。补写的分句要与画线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并且形成排比句,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第一处补写可以选择 “读大海”,大海的特点可以是宽广博大的气度、深邃神秘的魅力等, “读大海,读出了它宽广博大的气度”。第二处补写可以选择 “读高山”,高山的特点可以是巍峨雄伟的气魄、坚韧不拔的品格等,“读高山,读出了它巍峨雄伟的气魄”。这样的补写既符合句式要求,又能通过不同的事物及其特点,表达出善思能从不同事物中读出丰富内涵的主题。通过排比句的形式,丰富了内容,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强调了善思的重要性和价值。故答案为: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雄壮【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11.【答案】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分析例句的特点可知,先要选定一个对象,然后采用"不只是…....更是.…....”的句式,可以选取朋友、读书、旅行等。故答案为:朋友;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更是困境中的雪中送炭【点评】仿句要求:在内容上,重视"神似",使仿句在陈述对象、思想内容、语气语调和情感基调等方面与例句前后连贯、语意衔接;在结构上,重视“形似”,分析例句在句式、修辞方法、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前后过渡等方面的特征,使仿句形神相似。12.【答案】(示例)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于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题干给出的故事,讲述的是芝诺人物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的题中“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故答案为:(示例)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于自己的无知。知识面越广,接触的知识越多,就会发现更多新的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因此芝诺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求知,谦虚向学,活到老学到老。【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哲言的地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哲言,从语言中感悟真理,注意对关键语或关键词的领悟。13.【答案】示例:①要有问题意识 ②那就是具有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前后句的内在联系补写,材料中,“然而,问题意识缘何而来”提示我们前一空①关键词是“要有问题意识”。“有了这种精神”提示我们②空的关键词是“精神”,再根据“所谓新观点、新见解,离不开对旧观点,但几解的怀疑和批评”一句,可以推断出是“怀疑和批判精神”。故答案为:示例:①要有问题意识 ②那就是具有质疑与批判的精神【点评】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基础卷)(学生版).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基础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