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培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培优卷)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B.香远益清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C.执策而临之 临危不惧 居高临下
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决胜负 忘恩负义
【答案】D
【知识点】同义词;多义词;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A秋:季节;B益:更加;C临:面对;D负:背;失败;背弃,辜负。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或词语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下列关于诗人的介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号放翁,北宋诗人。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C.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田园诗著称。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人,不是北宋诗人 ;
B.正确;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他的号不是 香山居士 ;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边塞 诗著称, 不是以写田园诗著称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D.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根据句意“簇此城”“马蹄声”中间不能停顿,该句断句应该为: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面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唐代、宋代、元代文学的高峰分别是诗、词、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宋词的代表作。
B.《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茶馆》等。
D.冰心,原名谢婉莹,其诗集《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C《茶馆》是话剧。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的掌握,做好此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尤其是要注意识记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常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题思想。
5.(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B.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做此题,B项中“逢”应为“蓬”,C项中“燕”应为“雁”,D项中“身前”改为“生前”。
【点评】古诗文默写题要加强平时的记忆和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到位,尤其是此题是单选题,更需要精确无误。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很容易得分。
6.(2022七上·越秀期末)下面理解性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现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的悲叹和感慨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九度闻”。
B.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他对妻子无尽思念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谭嗣同《潼关》将水、山写活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入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案】A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江南逢李龟年;夜雨寄北
【解析】【分析】A.《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
二、综合性学习
小文探究诗词中“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并制作了有声手抄报。
“诗词中的人与自然”有声手抄报
7. 【补全手抄报】根据手抄报图文提示,完成①—⑧处填空。
8.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
9. 【思考探究】同样写秋,马致远和刘禹锡诗词中的情感却大不相同。结合内容,分析探究“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
10. 【录制音频】参照示例,选择《秋夜喜遇王处士》中的连续两句,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做朗读设计和说明。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①罢,东皋刈②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释]①芸藿:锄豆。②刈:割。
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设计和说明:“灿烂”重读,凸显群星辉映,意境开阔;“其里”语调上扬,读出大海吞吐星河、包孕万物的胸怀,体现诗人伟大的抱负。
【答案】7.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入潼关不解平;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8.甲: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乐观(或:豪迈)
9.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马致远借枯藤、老树、瘦马、夕阳等萧瑟的秋景,抒发游子悲苦思乡之情;刘禹锡借晴空、碧霄等明丽之秋景,抒发积极乐观的情怀。
10.读“相逢”时语气轻快些,表达与朋友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重读,读出明月溶溶、流萤点点的山村秋夜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把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诗词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4)本题考查词句设计和朗读设计。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分析时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7.本题中“断、峨眉、鹤、碧霄、潼”等字词易写错。
故答案为: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入潼关不解平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8.甲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李白选择了明月作为寄托自己情感的媒介,将自己的关切、思念或忧愁之情寄予明月,希望它能随着朋友一直到达遥远的夜郎西。这种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关切和思念。乙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诗人刘禹锡以晴空中的一鹤排云直上,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激发了他的诗情直冲云霄。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态度。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在这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甲处应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为“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处应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为“乐观”(或:豪迈)。
故答案为: 甲: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乐观(或:豪迈)
9.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选取了一系列萧瑟凄凉的秋景元素,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悲苦的秋日黄昏景象,强烈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相比之下,刘禹锡的《秋词》则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基调。诗人以豪放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用晴空、碧霄等明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乐观积极的情怀。在诗人眼中,秋天并非只有萧瑟和凄凉,它同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种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乐观。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景物可以引发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诗人又可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故答案为: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马致远借枯藤、老树、瘦马、夕阳等萧瑟的秋景,抒发游子悲苦思乡之情;刘禹锡借晴空、碧霄等明丽之秋景,抒发积极乐观的情怀。
10.这首诗《秋夜喜遇王处士》描述了诗人在秋夜劳作归来时,偶遇旧友王处士的喜悦情景。诗中的“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两句,通过明亮的月光和飞舞的萤火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相逢”二字语气应轻快些。因为“相逢”意味着意外的喜悦,诗人在劳作一天后,能在这样的秋夜偶遇旧友,内心一定是十分欢喜的。轻快的语气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这种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夜萤飞”一句中的“更值”应重读。因为“更值”意味着诗人不仅遇到了旧友,还遇到了如此美好的秋夜景色。重读“更值”,可以强调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示例:“秋月满”三字可以读得稍微舒缓一些,以体现出秋夜的宁静和月光的柔和。这里的“满”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宁静。“夜萤飞”三字则可以读得轻柔而富有动感,以描绘出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的生动画面。
故答案为: 读“相逢”时语气轻快些,表达与朋友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重读,读出明月溶溶、流萤点点的山村秋夜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甲】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1. 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     ”②“     ”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    ,后者④    。
1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
【答案】11.①鬓微霜;②不自哀;③运用典故;④想象(联想)
12.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1.第一空,词中“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据此可知填写“鬓微霜”。
第二空,“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可是诗人却“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据此可知填写“不自哀”。
第三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运用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到边疆抗敌。据此可知填写“运用典故”。
第四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据此可知填写“想象(联想)”。
故答案为: ①鬓微霜 ;②不自哀;③运用典故 ;④想象(联想)
12.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是心态上的“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故答案为: 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故答案为: 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4.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15.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3.D
14.“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15.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夜雨寄北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分析。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①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②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③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④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本题考查古诗炼字。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⑶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3.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最后两句是虚写,是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景象。
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古诗炼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深重。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15.本题考查古诗写作手法和情感。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眼前的景色,而“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想象的景色,时空往复对照,虚实相生。 所以是虚实结合,融情于景。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象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这是想象的情景,故应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其一)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7.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16.C
17.《秋词》(其一)表露了作者的豪迈乐观之情。《天净沙·秋思》表露了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阅读的能力。《天净沙·秋思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一词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直接抒发了旅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万里晴空,一只仙鹤排云而上的秋景,表达自己的豪情,知识借景抒情的写法,不是直抒胸臆。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赏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渲染了秋天黄昏时分的萧瑟凄凉;“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反衬出游子的天涯之悲;“古道西风瘦马 ”暗示了游子行程之远之难,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旅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排云而上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诗人以“鹤”自喻,希冀自己也会如同鹤一样直飞云霄,有所建树,由此可见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18.(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 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 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 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 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 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 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 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 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 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 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 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文中加线词 “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 含义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一处诗句(连续的两句)为其提供佐证。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结合文意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
(3)作者说自己所爱是初秋而不是晚秋,初秋有怎样的意味?
(4)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酒、烟、陶锅、旧词典、老招牌等,其用意何在?
【答案】(1)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或其他意境相似的诗句。
(2)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成熟,给人古色苍茫的感觉;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
(3)初秋;铺写这些事物,意在表明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都能给人以同样的愉悦。
(4)(1)邓肯认为秋天比春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秋天给人的感觉更快乐;秋天赠给人们更多的爱。(2)作者和邓肯有同样的感觉,非常赞同邓肯的观点。
【知识点】秋词(其一);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描写;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小题1,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小题2,学生应围绕“秋天的况味”这一主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此处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成熟,给人古色苍茫的感觉;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小题3,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合理正确即可。小题4,了解常用的类比等写作手法,明确该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点评】小题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小题2,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内容来概括。小题3,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合理正确即可。,小题4,了解常用的类比等写作手法,明确该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秋风萧瑟 一叶知秋 春华秋实
B.香远益清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C.执策而临之 临危不惧 居高临下
D.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决胜负 忘恩负义
2.下列关于诗人的介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号放翁,北宋诗人。
B.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
C.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田园诗著称。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D.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4.(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面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唐代、宋代、元代文学的高峰分别是诗、词、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宋词的代表作。
B.《论语》是道家经典之一,共20篇,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茶馆》等。
D.冰心,原名谢婉莹,其诗集《繁星》《春水》体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5.(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B.征逢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2022七上·越秀期末)下面理解性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现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的悲叹和感慨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九度闻”。
B.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他对妻子无尽思念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谭嗣同《潼关》将水、山写活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入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综合性学习
小文探究诗词中“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并制作了有声手抄报。
“诗词中的人与自然”有声手抄报
7. 【补全手抄报】根据手抄报图文提示,完成①—⑧处填空。
8.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
9. 【思考探究】同样写秋,马致远和刘禹锡诗词中的情感却大不相同。结合内容,分析探究“自然景物”和“诗人情感”的关系。
10. 【录制音频】参照示例,选择《秋夜喜遇王处士》中的连续两句,从重音、语速、语调等角度做朗读设计和说明。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王绩
北场芸藿①罢,东皋刈②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注释]①芸藿:锄豆。②刈:割。
示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设计和说明:“灿烂”重读,凸显群星辉映,意境开阔;“其里”语调上扬,读出大海吞吐星河、包孕万物的胸怀,体现诗人伟大的抱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下题。
【甲】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1. 以上两首古诗词分别用①“     ”②“     ”三个字表达自己虽年老却不以为意仍愿为国效力的心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表达爱国之志但运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前者③    ,后者④    。
1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狂”字贯穿纵情放笔气势豪迈。请说说该词上片是如何体现“狂”的。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14.诗中的“涨”字用得好,请体会“涨”字的妙处?
15.诗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其一)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7.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18.(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词(其一)》同步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 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 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 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 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 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 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 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
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 一样的兴趣。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 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 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褊狭,使她们错 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
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1)文中加线词 “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 含义具体指的是什么?请你写出一处诗句(连续的两句)为其提供佐证。
(2)本文写出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请结合文意概括作者笔下的秋天有哪些况味?
(3)作者说自己所爱是初秋而不是晚秋,初秋有怎样的意味?
(4)文章标题是“秋天的况味”,作者在文中却不时地提到酒、烟、陶锅、旧词典、老招牌等,其用意何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同义词;多义词;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A秋:季节;B益:更加;C临:面对;D负:背;失败;背弃,辜负。
【点评】考查实词,从句子或词语结构出发便能辨别一个词的词性,通过词性来推导词义就简单多了。
2.【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人,不是北宋诗人 ;
B.正确;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他的号不是 香山居士 ;
D:岑参,唐代诗人,世称岑嘉州,以写边塞 诗著称, 不是以写田园诗著称 ;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
3.【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根据句意“簇此城”“马蹄声”中间不能停顿,该句断句应该为: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4.【答案】D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C《茶馆》是话剧。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的掌握,做好此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识记,尤其是要注意识记文学体裁,作家作品常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题思想。
5.【答案】A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秋词(其一)
【解析】【分析】可用排除法做此题,B项中“逢”应为“蓬”,C项中“燕”应为“雁”,D项中“身前”改为“生前”。
【点评】古诗文默写题要加强平时的记忆和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理解到位,尤其是此题是单选题,更需要精确无误。只要平时加以注意就很容易得分。
6.【答案】A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次北固山下;江南逢李龟年;夜雨寄北
【解析】【分析】A.《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
【答案】7.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入潼关不解平;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8.甲: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乐观(或:豪迈)
9.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马致远借枯藤、老树、瘦马、夕阳等萧瑟的秋景,抒发游子悲苦思乡之情;刘禹锡借晴空、碧霄等明丽之秋景,抒发积极乐观的情怀。
10.读“相逢”时语气轻快些,表达与朋友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重读,读出明月溶溶、流萤点点的山村秋夜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把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3)本题考查诗词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
(4)本题考查词句设计和朗读设计。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分析时要结合作者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
7.本题中“断、峨眉、鹤、碧霄、潼”等字词易写错。
故答案为: 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入潼关不解平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8.甲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诗人李白选择了明月作为寄托自己情感的媒介,将自己的关切、思念或忧愁之情寄予明月,希望它能随着朋友一直到达遥远的夜郎西。这种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关切和思念。乙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诗人刘禹锡以晴空中的一鹤排云直上,展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激发了他的诗情直冲云霄。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更体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态度。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在这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甲处应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为“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处应填写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为“乐观”(或:豪迈)。
故答案为: 甲:关切(或:思念;或:忧愁)乙:乐观(或:豪迈)
9.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诗人选取了一系列萧瑟凄凉的秋景元素,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悲苦的秋日黄昏景象,强烈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相比之下,刘禹锡的《秋词》则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基调。诗人以豪放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美好,用晴空、碧霄等明丽的秋景来表达自己乐观积极的情怀。在诗人眼中,秋天并非只有萧瑟和凄凉,它同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种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和乐观。因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自然景物可以引发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诗人又可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故答案为: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马致远借枯藤、老树、瘦马、夕阳等萧瑟的秋景,抒发游子悲苦思乡之情;刘禹锡借晴空、碧霄等明丽之秋景,抒发积极乐观的情怀。
10.这首诗《秋夜喜遇王处士》描述了诗人在秋夜劳作归来时,偶遇旧友王处士的喜悦情景。诗中的“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两句,通过明亮的月光和飞舞的萤火虫,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相逢”二字语气应轻快些。因为“相逢”意味着意外的喜悦,诗人在劳作一天后,能在这样的秋夜偶遇旧友,内心一定是十分欢喜的。轻快的语气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这种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夜萤飞”一句中的“更值”应重读。因为“更值”意味着诗人不仅遇到了旧友,还遇到了如此美好的秋夜景色。重读“更值”,可以强调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示例:“秋月满”三字可以读得稍微舒缓一些,以体现出秋夜的宁静和月光的柔和。这里的“满”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宁静。“夜萤飞”三字则可以读得轻柔而富有动感,以描绘出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的生动画面。
故答案为: 读“相逢”时语气轻快些,表达与朋友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更值”重读,读出明月溶溶、流萤点点的山村秋夜里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之情。
【答案】11.①鬓微霜;②不自哀;③运用典故;④想象(联想)
12.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忧国伤时;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1.第一空,词中“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据此可知填写“鬓微霜”。
第二空,“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可是诗人却“不自哀”,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据此可知填写“不自哀”。
第三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作者运用典故,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到边疆抗敌。据此可知填写“运用典故”。
第四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人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据此可知填写“想象(联想)”。
故答案为: ①鬓微霜 ;②不自哀;③运用典故 ;④想象(联想)
12.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这是心态上的“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故答案为: 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故答案为: 片起句陡兀,“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这是描绘的心态上的“狂”;接着描写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词人“左牵黄,右擎苍“的英姿,“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亲射虎,看孙郎”,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射虎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这是举止上的“狂”。
【答案】13.D
14.“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15.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夜雨寄北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分析。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①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②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③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④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本题考查古诗炼字。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⑶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3.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最后两句是虚写,是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景象。
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古诗炼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深重。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涨”字富于动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15.本题考查古诗写作手法和情感。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眼前的景色,而“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想象的景色,时空往复对照,虚实相生。 所以是虚实结合,融情于景。
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显然是想象相逢后彻夜畅谈的景象,不说思念,只说相见的欢乐,更显得思念情深。这是想象的情景,故应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
故答案为: 运用了融情于景(或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急切思归的思想感情。
【答案】16.C
17.《秋词》(其一)表露了作者的豪迈乐观之情。《天净沙·秋思》表露了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理解。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阅读的能力。《天净沙·秋思 》末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一词运用直抒胸臆的写法,直接抒发了旅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借万里晴空,一只仙鹤排云而上的秋景,表达自己的豪情,知识借景抒情的写法,不是直抒胸臆。故答案为:C。
17.本题考查赏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渲染了秋天黄昏时分的萧瑟凄凉;“小桥流水人家 ”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反衬出游子的天涯之悲;“古道西风瘦马 ”暗示了游子行程之远之难,末句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旅人的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排云而上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诗人以“鹤”自喻,希冀自己也会如同鹤一样直飞云霄,有所建树,由此可见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18.【答案】(1)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
诗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或其他意境相似的诗句。
(2)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成熟,给人古色苍茫的感觉;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
(3)初秋;铺写这些事物,意在表明大凡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东西,都能给人以同样的愉悦。
(4)(1)邓肯认为秋天比春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秋天给人的感觉更快乐;秋天赠给人们更多的爱。(2)作者和邓肯有同样的感觉,非常赞同邓肯的观点。
【知识点】秋词(其一);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描写;对比;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小题1,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小题2,学生应围绕“秋天的况味”这一主题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此处作者认为最有意味的不是晚秋而是初秋;秋天的况味体现在温和、成熟,给人古色苍茫的感觉;秋天的况味还在于生活的自由闲适。小题3,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合理正确即可。小题4,了解常用的类比等写作手法,明确该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点评】小题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小题2,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内容来概括。小题3,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合理正确即可。,小题4,了解常用的类比等写作手法,明确该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