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A卷)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我è( )然了。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凸颧骨( ) ②薄嘴唇( ) ③è( )然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3.文中“伶仃”的意思是( )A.形容瘦弱或细长 B.孤独,没有依靠C.聪明,灵活 D.年老有经验的演员4.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试卷)古诗文默写填空:(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心境,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4)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郁郁苦闷也保持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句诗是: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参透人生“此事古难全”的词句是: , 。二、语言综合运用6.(【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活动一]走近小说名家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尊敬鲁迅先生,不单由于他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祖国,他好像一个面对着自己身负重伤的孩子的医生,执着手术刀,含泪为之疗伤。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他毫不妥协地激烈斗争;面对着中国人性格中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现状,他痛心疾首地大力鞭笞。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愤又爱,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之上。1994年春天,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回到浙江老家时,专程去绍兴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等地。金庸感慨万千地说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怀,不顾自身安危而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为了振兴悲惨的中华民族而甘愿牺牲自己,这样伟大的人,中国人称之为“志士仁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歌《自嘲》里的名句,表现了他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是他一生的写照。(1)请你从以下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来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文段说明理由。(2)根据语境,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修改。7.(2024九上·龙湾月考)参观“三星堆”主题展览后 ,小文决定国庆期间前往成都 “三星堆”博物馆看一看 。她从 网上找到两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如下图) ,并选择其中一条向爸爸妈妈介绍 。小贴士 :注意运用连接词 ,使说明更为有序 。 100 字左右。三、阅读理解(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行舟忆永和①兄弟周必大②一挂吴帆③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④,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⑤忽得南来鲤⑥,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释】①永和:地名,今吉安市永和镇。②周必大:南宋诗人,吉州庐陵人,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③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④家山:家乡之山。常在眼: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眼前。⑤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⑥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8.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开始,至船上烹鱼结束,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D.诗人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9.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颔联中所表现的情景。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长春日报》)10.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1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1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1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1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1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写作题16.(2024九上·广水月考)灯,陪着我们学习,伴随我们长大。班级决定以图片展的形式举办灯展,请你为灯展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任务一:书桌上的台灯、校门口的路灯、节日里的红灯笼……总有一盏灯让你觉得有参展价值,请为它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任务二:“灯”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在灯展上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任务一:雪落成诗,美景如画,请写首有关“雪”的小诗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tū;;báo;;愕2.园规;圆规3.A4.比喻【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比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4)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1.颧骨quán gǔ: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颜面骨;薄嘴唇báozuǐ chún;愕然 è rán:处于受惊或受惊者的状态 惊讶貌。故答案为:tū;báo;愕2.“园规”应该改为“圆规”。故答案为:圆规3.伶仃:什么孤独无依的样子。在文中的意思是:形容瘦弱或细长。故答案为:形容瘦弱或细长。4.“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把杨二嫂比喻成“圆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形体。故答案为:比喻5.【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2)将登太行雪满山(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1) 填“会挽雕弓如满月”,容易写错的字有“挽”和“雕”;(2)填“将登太行雪满山”,容易写错的字有“太”(大);(3)根据提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旧事物的衰退,“千帆”“万木”比喻新事物的蓬勃,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会变迁的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填“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容易写错的字有“侧”和“畔”;(4)根据提示“昂扬向上精神风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横渡沧海,到达.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以激励,所以应填“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容易写错的字有“怆”和“涕”;(5)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的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此句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富有哲理,一句“此事古难全”又道出词人对人生的无奈,无奈之外有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达,根据提示“此事古难全”的“此事”就是指“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填“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容易写错的字有“曾”。故答案为: 会挽雕弓如满月 ; 将登太行雪满山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一般记忆默写,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基本篇目完成背诵,特别注意名篇中的名句,然后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就可以,理解默写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写法等方面对重点句子(特别是名句)的深刻含义、蕴含的哲理、表达的心情或情感等领悟透,这种题相对比较容易。6.【答案】(1)示例一:[甲] 这幅书法作品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示例二:[乙]这幅 书法作品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示例三:[丙]这幅 书法作品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知识点】书法;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解析】【分析】(1)首先判断书法的字体,然后从其象征意义的角度分析体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和情怀即可。第一幅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第二幅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第三幅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原句“既愤又爱”语序不当,应该是“既爱又愤”,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第二处毛病是“远远超越了”与“在……之上”是两套句子结构,原句句式杂糅,应删掉后面的“之上”。故答案为:(1)示例一:[甲] 这幅书法作品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示例二:[乙]这幅 书法作品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示例三:[丙]这幅 书法作品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欣赏书法作品的一般方法为: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特征,然后多总结和归纳,熟能生巧,进而丰富作答技巧。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7.【答案】【示例一】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然后乘坐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抵达后,乘坐1路公交车,在浏阳名苑换乘10路公交车,最终到三星堆博物馆站。【示例二】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抵达后,在公交站乘坐1、7、45、63路公交车均可抵达昭觉寺车站。而后换乘出租车至广汉(车程约20分钟)。最后,从广汉至三星堆乘坐6路、10路公交车即可达到。【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语言连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说明路线时要选择其中一种出行方式,按照图表中的路线进行说明。说明内容要准确,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连接词。①考生选择了从温州乘坐高铁到成都,然后转乘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再换乘公交车的路线。使用了“首先”、“然后”、“抵达后”等连接词,使说明有序。字数控制得当,步骤清晰。②考生选择了从温州乘坐高铁到成都,然后在成都换乘公交车到昭觉寺车站,再换乘出租车到广汉,最后从广汉乘坐公交车到三星堆博物馆的路线。字数也控制在了要求范围内,且步骤详尽。同样使用了“首先”、“抵达后”、“而后”、“最后”等连接词。故答案为: 【示例一】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然后乘坐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抵达后,乘坐1路公交车,在浏阳名苑换乘10路公交车,最终到三星堆博物馆站。【示例二】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抵达后,在公交站乘坐1、7、45、63路公交车均可抵达昭觉寺车站。而后换乘出租车至广汉(车程约20分钟)。最后,从广汉至三星堆乘坐6路、10路公交车即可达到。【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答案】8.B9.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彩却仿佛被冻住了。无比空阔的江面上没有一丝的风,但浪涛却翻卷着,奔腾着,像骏马一样。【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2)此题考查理解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也就是在品析诗歌意境,我们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8.B. 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故答案为:B9.这句话的意思是: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 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 据此内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然后组织语言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彩却仿佛被冻住了。无比空阔的江面上没有一丝的风,但浪涛却翻卷着,奔腾着,像骏马一样。【答案】10.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1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1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13.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14.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15.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②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③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梳理概括。先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层次,对每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几件事;最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或“谁干什么”的格式,将事件进行概括总结。(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释词语含义时,先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以及前后文理解词语的语境意思。有时候词语还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也要仔细分析。答题格式为:词语本指/本义是......,这里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对短语的理解。理解短语含义,应定位句子在文章的位置,结合该句的前文或后文来理解,分析出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原因。(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内容;②交代写作对象;③点明文章的主旨;④全文的线索;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⑥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⑦具有象征意义。(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从描写、描述和事件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特点和性格特点,通过文中对人物的描述部分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通过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的品质。把这三个方面分析出来的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就可得出全面准确的人物形象。(6)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统观全文,从中筛选出能够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从文中第⑦段“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可分析出答案。10.通读全文,明确行文线索是“留守乡村的爷爷”,确定段落范围是第④-⑧段,由第④段“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俺怕家里地里的活计”可知。“爷爷”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由第⑤段“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可知,“爷爷”做的第二件事是从容安排身后事;由第⑥段“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可知,“爷爷”做的第三件事是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由第⑦段“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可知,“爷爷”做的第四件事是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由第⑧段“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可知,“爷爷”做的第五件事是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故答案为: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11.“镌刻”原指雕刻,用在句中,写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爷爷,二十四节气也融进他的血脉里,表现了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故答案为:“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1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第⑨段,联系第⑧段“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可知,爷爷在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所以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故答案为: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13.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交代文中的写作对象是爷爷,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故答案为: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14.通读全文,根据第①段“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的描述可知,爷爷年龄大但身体硬朗;根据第②段“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和第⑥段“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等描述可知,爷爷热爱乡村生活;根据第④段“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和第⑤段“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等描述可知,爷爷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故答案为: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15.根据题干定位第⑦段,由“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和“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可知,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联系后文第⑧段“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和第⑨段“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可知,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故答案为: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②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③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16.【答案】任务一:示例1:我推荐校门口的路灯。当夜幕降临时,他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当疲惫归家时,他照亮回家的路,给人温暖。当徘徊不前时,他指示前进的方向,引人向上。示例2:下晚自习后,老师总会提一盏手提灯来查寝,给我们盖好被子,叮嘱我们不要吵闹,早点儿睡觉。日复一日,这盏灯一直陪伴我们快三年了,我推荐这盏有温度的手提灯参战。任务二:示例1:你的光/总是照着我的黑暗/那躲在身后的影子啊/常让我辗转难眠。示例2:我来了,你亮了/我去了,你暗了/你亮着,那才是我的希望/你暗了,意味着我在彷徨。任务三:雪花纷飞落满枝,/银装素裹景如诗。/轻盈舞步空中舞,/绘就冬日最美图。/寒风轻吟雪之歌,/静谧世界梦初多。/踏雪寻梅情未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解析】【分析】任务一:从台灯、路灯、红灯笼中任选一个,结合参展价值,为它写一段推荐语即可。80字左右。任务二:围绕“灯”,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4行左右的小诗即可。任务三:全诗需围绕“雪”这一主题展开,可以描绘雪花的形态、雪后的景象、雪中的情感等。意象生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雪花的轻盈、洁白,以及雪后世界的宁静、祥和等意象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雪景之中。情感真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雪的情感,可以是喜爱、惊叹、怀念等,使诗歌具有感染力。【点评】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A卷)一、基础知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我è( )然了。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凸颧骨( ) ②薄嘴唇( ) ③è( )然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的写法是: 。3.文中“伶仃”的意思是( )A.形容瘦弱或细长 B.孤独,没有依靠C.聪明,灵活 D.年老有经验的演员4.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答案】1.tū;;báo;;愕2.园规;圆规3.A4.比喻【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比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4)本题考查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1.颧骨quán gǔ: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颜面骨;薄嘴唇báozuǐ chún;愕然 è rán:处于受惊或受惊者的状态 惊讶貌。故答案为:tū;báo;愕2.“园规”应该改为“圆规”。故答案为:圆规3.伶仃:什么孤独无依的样子。在文中的意思是:形容瘦弱或细长。故答案为:形容瘦弱或细长。4.“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园规。”把杨二嫂比喻成“圆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形体。故答案为:比喻5.(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试卷)古诗文默写填空:(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密州出猎》)(2)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对仕宦浮沉、世事变迁的豁达心境,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 。(4)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郁郁苦闷也保持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句诗是: ,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参透人生“此事古难全”的词句是: , 。【答案】(1)会挽雕弓如满月(2)将登太行雪满山(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1) 填“会挽雕弓如满月”,容易写错的字有“挽”和“雕”;(2)填“将登太行雪满山”,容易写错的字有“太”(大);(3)根据提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的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旧事物的衰退,“千帆”“万木”比喻新事物的蓬勃,借自然事物的交替暗示社会变迁的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填“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容易写错的字有“侧”和“畔”;(4)根据提示“昂扬向上精神风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意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横渡沧海,到达.引申为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以激励,所以应填“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容易写错的字有“怆”和“涕”;(5)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的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此句从人到月,从古至今,对人生的变迁作了高度的概括,富有哲理,一句“此事古难全”又道出词人对人生的无奈,无奈之外有又隐含着本就难全的释然和旷达,根据提示“此事古难全”的“此事”就是指“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所以填“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容易写错的字有“曾”。故答案为: 会挽雕弓如满月 ; 将登太行雪满山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点评】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一般记忆默写,相对比较容易,只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对基本篇目完成背诵,特别注意名篇中的名句,然后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就可以,理解默写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作者经历、写作背景、写法等方面对重点句子(特别是名句)的深刻含义、蕴含的哲理、表达的心情或情感等领悟透,这种题相对比较容易。二、语言综合运用6.(【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质量评价作业)[活动一]走近小说名家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我们尊敬鲁迅先生,不单由于他的文学创作,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面对着满目疮痍的祖国,他好像一个面对着自己身负重伤的孩子的医生,执着手术刀,含泪为之疗伤。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他毫不妥协地激烈斗争;面对着中国人性格中萎靡不振、麻木不仁的现状,他痛心疾首地大力鞭笞。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愤又爱,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之上。1994年春天,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回到浙江老家时,专程去绍兴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等地。金庸感慨万千地说道:“鲁迅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有悲天悯人的心怀,不顾自身安危而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为了振兴悲惨的中华民族而甘愿牺牲自己,这样伟大的人,中国人称之为“志士仁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诗歌《自嘲》里的名句,表现了他坚决与反对派斗争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是他一生的写照。(1)请你从以下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来体现鲁迅先生的精神。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文段说明理由。(2)根据语境,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修改。【答案】(1)示例一:[甲] 这幅书法作品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示例二:[乙]这幅 书法作品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示例三:[丙]这幅 书法作品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知识点】书法;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解析】【分析】(1)首先判断书法的字体,然后从其象征意义的角度分析体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和情怀即可。第一幅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第二幅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第三幅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原句“既愤又爱”语序不当,应该是“既爱又愤”,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第二处毛病是“远远超越了”与“在……之上”是两套句子结构,原句句式杂糅,应删掉后面的“之上”。故答案为:(1)示例一:[甲] 这幅书法作品是草书,狂放肆意,能够体现鲁迅先生面对着封建腐败现象毫不妥协、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示例二:[乙]这幅 书法作品是隶书,厚重典雅,能够表现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信念的坚定,他透析了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发现了当时社会的问题,并坚定地投身于唤醒民众的事业。示例三:[丙]这幅 书法作品是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能够表现鲁迅先生大力鞭笞当时中国民众的劣根性,潇洒地追求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2)他凝视着劣根深重的民众,如同严父一样既爱又愤,他的人格远远超越了普通作家的人格。【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这些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如果把写字比喻为小学的识字阶段,要求把字写得准确平正的话,那么,书法则是作家将字词构成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或诗词。欣赏书法作品的一般方法为: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特征,然后多总结和归纳,熟能生巧,进而丰富作答技巧。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7.(2024九上·龙湾月考)参观“三星堆”主题展览后 ,小文决定国庆期间前往成都 “三星堆”博物馆看一看 。她从 网上找到两条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如下图) ,并选择其中一条向爸爸妈妈介绍 。小贴士 :注意运用连接词 ,使说明更为有序 。 100 字左右。【答案】【示例一】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然后乘坐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抵达后,乘坐1路公交车,在浏阳名苑换乘10路公交车,最终到三星堆博物馆站。【示例二】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抵达后,在公交站乘坐1、7、45、63路公交车均可抵达昭觉寺车站。而后换乘出租车至广汉(车程约20分钟)。最后,从广汉至三星堆乘坐6路、10路公交车即可达到。【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语言连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说明路线时要选择其中一种出行方式,按照图表中的路线进行说明。说明内容要准确,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连接词。①考生选择了从温州乘坐高铁到成都,然后转乘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再换乘公交车的路线。使用了“首先”、“然后”、“抵达后”等连接词,使说明有序。字数控制得当,步骤清晰。②考生选择了从温州乘坐高铁到成都,然后在成都换乘公交车到昭觉寺车站,再换乘出租车到广汉,最后从广汉乘坐公交车到三星堆博物馆的路线。字数也控制在了要求范围内,且步骤详尽。同样使用了“首先”、“抵达后”、“而后”、“最后”等连接词。故答案为: 【示例一】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然后乘坐成绵乐城际列车,到广汉北站。抵达后,乘坐1路公交车,在浏阳名苑换乘10路公交车,最终到三星堆博物馆站。【示例二】首先,从温州乘坐高铁抵达成都动车站。抵达后,在公交站乘坐1、7、45、63路公交车均可抵达昭觉寺车站。而后换乘出租车至广汉(车程约20分钟)。最后,从广汉至三星堆乘坐6路、10路公交车即可达到。【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观察图表,找到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归纳,从而得出答案。三、阅读理解(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行舟忆永和①兄弟周必大②一挂吴帆③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④,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⑤忽得南来鲤⑥,恐有音书作急烹!【注释】①永和:地名,今吉安市永和镇。②周必大:南宋诗人,吉州庐陵人,此诗写于诗人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③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④家山:家乡之山。常在眼:家山虽从视线中消失,它的形象却时时浮现在眼前。⑤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⑥鲤:《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8.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开始,至船上烹鱼结束,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D.诗人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9.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颔联中所表现的情景。【答案】8.B9.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彩却仿佛被冻住了。无比空阔的江面上没有一丝的风,但浪涛却翻卷着,奔腾着,像骏马一样。【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①是要熟读并了解整首诗歌内容,②是要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表达的意思,③是要能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⑤是要识记有关的文学常识等。答题时需在对这首词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2)此题考查理解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也就是在品析诗歌意境,我们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8.B. 颔联“有日”“江阔”“浪自生”表现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故答案为:B9.这句话的意思是:冬日的阳光迷漾清寒,云彩也仿佛冻结,挂在天边。空阔的江面上,无风,浪也翻卷。 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 据此内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然后组织语言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彩却仿佛被冻住了。无比空阔的江面上没有一丝的风,但浪涛却翻卷着,奔腾着,像骏马一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摘自《长春日报》)10.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出四点即可)1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1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1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14.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15.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0.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11.“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1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13.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14.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15.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②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③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事件的梳理概括。先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层次,对每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梳理出几件事;最后,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或“谁干什么”的格式,将事件进行概括总结。(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释词语含义时,先解释词语本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以及前后文理解词语的语境意思。有时候词语还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也要仔细分析。答题格式为:词语本指/本义是......,这里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对短语的理解。理解短语含义,应定位句子在文章的位置,结合该句的前文或后文来理解,分析出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原因。(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内容;②交代写作对象;③点明文章的主旨;④全文的线索;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⑥一语双关(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⑦具有象征意义。(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从描写、描述和事件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文中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特点和性格特点,通过文中对人物的描述部分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通过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来分析人物的品质。把这三个方面分析出来的特点进行总结概括,就可得出全面准确的人物形象。(6)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统观全文,从中筛选出能够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主要是抓“文眼",找关键句和中心句。从文中第⑦段“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可分析出答案。10.通读全文,明确行文线索是“留守乡村的爷爷”,确定段落范围是第④-⑧段,由第④段“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俺怕家里地里的活计”可知。“爷爷”做的第一件事是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由第⑤段“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可知,“爷爷”做的第二件事是从容安排身后事;由第⑥段“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可知,“爷爷”做的第三件事是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由第⑦段“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可知,“爷爷”做的第四件事是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由第⑧段“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可知,“爷爷”做的第五件事是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故答案为: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11.“镌刻”原指雕刻,用在句中,写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爷爷,二十四节气也融进他的血脉里,表现了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故答案为:“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1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第⑨段,联系第⑧段“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可知,爷爷在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所以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故答案为: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13.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交代文中的写作对象是爷爷,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故答案为: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14.通读全文,根据第①段“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的描述可知,爷爷年龄大但身体硬朗;根据第②段“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和第⑥段“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等描述可知,爷爷热爱乡村生活;根据第④段“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和第⑤段“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等描述可知,爷爷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故答案为: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15.根据题干定位第⑦段,由“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和“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可知,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联系后文第⑧段“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和第⑨段“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可知,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故答案为: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成长;②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③爷爷的用意是要告诉孙女:故乡和土地是我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四、写作题16.(2024九上·广水月考)灯,陪着我们学习,伴随我们长大。班级决定以图片展的形式举办灯展,请你为灯展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任务一:书桌上的台灯、校门口的路灯、节日里的红灯笼……总有一盏灯让你觉得有参展价值,请为它写一段推荐语(80字左右)。任务二:“灯”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一首小诗在灯展上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任务一:雪落成诗,美景如画,请写首有关“雪”的小诗与同学分享。(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答案】任务一:示例1:我推荐校门口的路灯。当夜幕降临时,他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当疲惫归家时,他照亮回家的路,给人温暖。当徘徊不前时,他指示前进的方向,引人向上。示例2:下晚自习后,老师总会提一盏手提灯来查寝,给我们盖好被子,叮嘱我们不要吵闹,早点儿睡觉。日复一日,这盏灯一直陪伴我们快三年了,我推荐这盏有温度的手提灯参战。任务二:示例1:你的光/总是照着我的黑暗/那躲在身后的影子啊/常让我辗转难眠。示例2:我来了,你亮了/我去了,你暗了/你亮着,那才是我的希望/你暗了,意味着我在彷徨。任务三:雪花纷飞落满枝,/银装素裹景如诗。/轻盈舞步空中舞,/绘就冬日最美图。/寒风轻吟雪之歌,/静谧世界梦初多。/踏雪寻梅情未了,/一片冰心在玉壶。【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解析】【分析】任务一:从台灯、路灯、红灯笼中任选一个,结合参展价值,为它写一段推荐语即可。80字左右。任务二:围绕“灯”,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首4行左右的小诗即可。任务三:全诗需围绕“雪”这一主题展开,可以描绘雪花的形态、雪后的景象、雪中的情感等。意象生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雪花的轻盈、洁白,以及雪后世界的宁静、祥和等意象具象化,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雪景之中。情感真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雪的情感,可以是喜爱、惊叹、怀念等,使诗歌具有感染力。【点评】本题考查微写作。片段作文就是在练习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之前,就人、事、物的某个断面或局部进行的单项写作训练。片段作文的写作要做到几点要求:①要把内容写具体;②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楚;③围绕中心展开段落。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A卷)(学生版).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A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