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qún)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1874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李鸿章对时局是如何认识的?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唯物史观:通过学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革命纲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和局限性。2.史料实证:通过对相关史料解读,在掌握洋务企业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历史解释: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史实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英勇事迹,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体会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1.政治:清政府统治腐朽,民生困苦,阶级矛盾尖锐。(根源)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尖锐。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4.组织基础:受基督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且参加民众多。材料1: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晴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晚清广西大蝗灾就有21次,1848年,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材料:洪秀全(1814―1864),生于广东花县,家境贫寒。 幸得族人相助,7岁入私塾读书。曾几次赴广州应考秀才,均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后,受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材料3:洪秀全假说自己是上帝次子,特下凡除妖魔,号召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 ,这也是农民阶级几千年的梦想,农民群起响应。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的宗教组织,是中西结合的产物。能够快速吸引教众。北伐和西征—达到全盛时期(1856)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1853)颁布施政纲领(前期)—《天》北上进军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分封诸王(1851)5432金田起义—兴起(1851)1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①北伐(×):孤军深入,最后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②西征( ):西征军打败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6天京事变(1856):由盛转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7重建领导核心8防御战91864,湘军攻占天京,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二)过程一、太平天国运动(三)社会政治主张——太平天国(前期)施政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1853)2.《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太平天国(后期)施政纲领材料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思考:如何评价《天》?积极:革命性(反封建):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局限:具有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实现;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材料2:政治上,它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奖励技术发明;兴办邮政、银行,推广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落后性:将追求小农经济,违背时代潮流。思考:如何评价《资》?积极: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局限: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实施。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一、太平天国运动(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洪仁玕自述》1.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1)经济: 农民阶级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政治:革命纲领脱离实际,未能实行;领导阶层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难以形成统一坚定的领导核心。(3)思想: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目光短浅。(4)组织: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2.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因)(五)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积极:1.反封建反侵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势力。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洋务运动。局限:1.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2.受时代和阶级局限,农民阶级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一、太平天国运动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7月18日)以曾国藩的奏折内容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1.背景、目的背景: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剿发逆:剿灭国内反叛的农民起义军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抵抗来自远方的敌人的侵略直接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二、洋务运动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奕 李鸿章2.代表人物:口号 措施 性质经济军事(官)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自强教育 创办培养翻译军事 北洋海军等 自强自强军事工业(官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求富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官督商办)举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北洋、南洋、福建舰队近代海军近代学校3.内容及影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归纳洋务运动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派的军事工业,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质企业。民用企业,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只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但客观上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谈谈你对材料观点的理解。【合作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洋务运动1、边疆危机(1)西北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2)西南危机—中法战争1883年8月1883年12月1884年8月1885年3月1885年6月1885年10月法国控制越南镇南关大捷偷袭马尾军港签订《越南条款》中法战争打响台湾建省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导火索:朝鲜发生农民起义(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2)过程战争爆发1894年8月 丰岛战役1894年9月 平壤战役 黄海海战1894年11月 旅顺大屠杀避战保船失去制海权1895年2月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洋务运动失败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 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3)《马关条约》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2、中日甲午战争(4)影响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进一步激励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如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民主革命,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对中国:对日本和列强: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2、中日甲午战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中日甲午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太平天国运动反割台斗争1895 年5 至 10 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具体表现: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沙俄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旅大九龙 、“新界”和威海卫胶州湾广州湾长城以北、东北、新疆长江流域、云南、广东山东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政治上: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经济上: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主要精神:利益均沾、机会平等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四、瓜分中国的狂潮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四、瓜分中国的狂潮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日归还辽东半岛,但索取3千万两白银;漫画中熊代表俄罗斯(旅大,蒙古、新疆),老虎代表英国(新界、威海卫,长江流域),蛤蟆代表法国(广州湾,两广云南),鹰代表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太阳代表日本(台澎、福建),香肠代表德国(胶州湾,山东)。虾是指葡萄牙(占澳门)。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本课小结两次鸦片战争国家出路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侵华加剧新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反割台斗争1、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解析】据材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可知,学者张斯桂认为《万国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重大意义,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故选D项;“中华为首善之区”、“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说明张斯桂具有“天朝上国”观念,没有否定传统宗藩体制(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关系结构),排除A项;从其天朝大国的观念来看,也没有融入国际社会的取向,排除B项;“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强调国际法对中国外交的价值,而不是采用西方外交制度,且此时处于学习西方器物阶段,还未开始学习西方制度,排除C项。D课堂练习2、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解析】据材料“言其体,则必修政刑”“‘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可知,面对民族危机,薛福成强调中体西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故选D项;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与“言其体,则必修政刑”不符,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排除C项。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