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作业评价】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3章 基础性学习评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作业评价】浙教版科学八上 第3章 基础性学习评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八上第3章 基础性学习评价
(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 B.酢酱草的叶片早上张开,傍晚闭合
C.阳台上的盆景朝向窗外生长 D.植物的根总朝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
2.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如果某时刻一个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85毫克/100毫升,则胰脏分泌的激素和含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B.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升高
C.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下降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升高
3.生命之美不仅美在其宏观形态上,更美在其微观结构上。细胞的精妙结构决定了它的特定功能。如图所示细胞能(  )
A.控制动物行为 B.完成反射活动
C.调节生命活动 D.产生并传导兴奋
4.“安骑”电动自行车智慧治理项目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未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抓拍并识别,同时语音播报提醒,督促电动车驾驶员戴好头盔。按照类比的方法,高清摄像头抓拍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5.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诊断糖尿病就需要采取积极地干预措施。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在自己腹部上“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  )
A.胰岛素 B.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6.下列对“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D.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7.斗鱼因好斗得名,两条雄性斗鱼碰到一起,马上会相互撕咬,拼死搏斗,结果往往一方战死或两败俱伤。斗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8.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人体健康。下列有关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小学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B.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通过导管进入到血液,在全身起作用
C.中小学生甲状腺激素分泌越多越好,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中小学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不可通过口服补充激素
9.如图所示为“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被试者的反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  )
A.感受器是手指的皮肤 B.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C.效应器是手指的肌肉 D.该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10.某人食指曾被烧伤,现该部位被触摸时没有感觉,其它部位被触摸时感觉正常。如图表示人体的反射弧结构。该患者烧伤时可能损伤了图中反射弧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这十个字沉痛地揭示了酒后驾车的危害。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神经中枢依次是(  )
A.大脑、脊髓、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脊髓 D.脑干、小脑、大脑
12.当年轻人以“喝最贵的奶茶,熬最长的夜”自我调侃时,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图线甲
B.图线乙中CD段血糖浓度下降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C.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D.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附近
(12题) (13题)
13.人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是天生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C.如果针刺后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图中C被阻断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14.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
B.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
的根系长得很深?”
15.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神经系统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指神经元 B.③能对语言和文字作出反应
C.②表示脊髓 D.④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活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17.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图中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口径.请据图回答:(1)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    中的形状;
(2)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    中的形状.
18.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电流,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后夹住闯入的昆虫。
(1)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    (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    (填“不同”或“相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生活在非常贫瘠土壤的捕蝇草本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当单侧光照射时候,捕蝇草也有向光性。原因是其茎的背光处生长素    (填“大于”或“小于”)向光处。
19.如图甲是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2)在早晨进食前,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约为90毫克/100毫升。饭后一小时,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B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20.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是人神经系统中脑的结构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酒精对图中人脑中的    (填数字)有麻痹效果,从而使身体的平衡性、动作的协调性变差。
(2)某人酒后驾驶发生车祸受伤,医生检查发现,针刺其下肢感觉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说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已受损伤。
(3)科学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会损害人体的消化、神经等系统,还会损伤甲状腺、睾丸、垂体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当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会引起    疾病。
21.一只生活在室内的狗常常会扒地毯试图埋藏一块骨头,这是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它形成了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右侧(如图)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两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分布。
(1)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2)若出现    现象,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3)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A.为便于直接观察,选用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
B.为避免光照的干扰,需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为寻找普遍规律,选用多种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请利用本实验结论解释:沙漠中的植物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2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但长期注射胰岛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有人提出:“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就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完成下列问题。以下是实验设计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 每次喂食前 定时饲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每次喂食前口服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的目的是    。
(2)请将实验设计方案中b步骤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选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口服适量的生理盐水”)。
(3)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仅用甲、乙两鼠进行实验,为什么不科学?   。
24.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四、综合题:(共20分)
25.图甲和图乙为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身材异常矮小的两位儿童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幼年时体内    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图甲);若幼年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症(图乙)。若不及时治疗,未来二人(同龄同届生)参加同一年当地的中考,更有机会考上当地优质高中的是    (填“甲”或“乙”)。
(2)随着疾病诊治越来越精细化,越是大医院细分科室越多。若您是导医台志愿者,除儿科外,您还会推荐他们前往    (填“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26.如图甲是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
(1)人在运动中,产热主要来自于    。(填“骨骼肌”或“内脏”)
(2)t1~t2,散热量增加,此时人体皮肤表面的血管状况为图乙中的    。
(3)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下保持体温,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7.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   。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八上第3章 基础性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中,属于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茎总是向上生长 B.酢酱草的叶片早上张开,傍晚闭合
C.阳台上的盆景朝向窗外生长 D.植物的根总朝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
【解答】
A、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即茎总是向上生长,属于向性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酢酱草早上开放,傍晚关闭,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属于感性运动,B符合题意;
C、盆景向窗外生长都是植物的向性运动,因为向性运动具有方向性,不属于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根朝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属于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属于向性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如果某时刻一个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85毫克/100毫升,则胰脏分泌的激素和含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B.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升高
C.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含量下降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升高
【解答】由题干可知,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如果某时刻一个人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为85毫克/100毫升,说明血糖值低于正常水平。此时人体胰岛素分泌会减少,血糖含量会升高(比如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恢复到正常值。
故选:B。
3.生命之美不仅美在其宏观形态上,更美在其微观结构上。细胞的精妙结构决定了它的特定功能。如图所示细胞能(  )
A.控制动物行为 B.完成反射活动
C.调节生命活动 D.产生并传导兴奋
【解答】如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D。
4.“安骑”电动自行车智慧治理项目通过高清摄像头对未佩戴头盔的违法行为抓拍并识别,同时语音播报提醒,督促电动车驾驶员戴好头盔。按照类比的方法,高清摄像头抓拍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解答】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A、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高清摄像头抓拍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A符合题意;
B、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B不符合题意;
C、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C不符合题意;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一旦诊断糖尿病就需要采取积极地干预措施。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在自己腹部上“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  )
A.胰岛素 B.葡萄糖液 C.生理盐水 D.含多种无机盐的营养液
【解答】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在尿中出现葡萄糖,即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每天要在自己腹部上“打针”,他们注射的药物是胰岛素。
故选:A。
6.下列对“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B.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D.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
【解答】A、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正确。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错误。
C、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正确。
故选:B。
7.斗鱼因好斗得名,两条雄性斗鱼碰到一起,马上会相互撕咬,拼死搏斗,结果往往一方战死或两败俱伤。斗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觅食行为 D.繁殖行为
【解答】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条雄性斗鱼碰到一起,马上会相互撕咬,拼死搏斗,结果往往一方战死或两败俱伤,故斗鱼的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故选:A。
8.目前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的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人体健康。下列有关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小学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
B.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通过导管进入到血液,在全身起作用
C.中小学生甲状腺激素分泌越多越好,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D.中小学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不可通过口服补充激素
【解答】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A错误。
B、垂体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错误。
C、甲状腺激素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分泌过多会提前发育,还会造成甲亢,C错误。
D、生长激素一般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为氨基酸,不能起到作用,D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为“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被试者的反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  )
A.感受器是手指的皮肤 B.神经中枢位于小脑
C.效应器是手指的肌肉 D.该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解答】
A、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所以感受器是眼球的视网膜,A错误。
BD、条件(复杂)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件(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所以该反射是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D错误。
C、效应器是运动神经元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所以效应器是手指的肌肉,C正确。
故选:C。
10.某人食指曾被烧伤,现该部位被触摸时没有感觉,其它部位被触摸时感觉正常。如图表示人体的反射弧结构。该患者烧伤时可能损伤了图中反射弧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答】感受器是感觉传导路径的起点,它们位于皮肤等部位,负责将外部刺激(如触摸)转化为神经冲动。当一个人的食指被烧伤,并且在该部位被触摸时没有感觉,但在其他部位被触摸时感觉正常,这说明问题可能出在食指的①感受器上。由于其他部位的感觉正常,我们可以推断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和④效应器都是正常的。
故选:A。
11.“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这十个字沉痛地揭示了酒后驾车的危害。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这些词语相对应的神经中枢依次是(  )
A.大脑、脊髓、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脊髓 D.脑干、小脑、大脑
【解答】(1)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语无伦次与大脑有关;
(2)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呼吸急促与脑干有关;
(3)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走路不稳即与小脑的麻醉有关。
故选:B。
12.当年轻人以“喝最贵的奶茶,熬最长的夜”自我调侃时,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却越来越多。如图表示甲、乙二人进食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图线甲
B.图线乙中CD段血糖浓度下降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
C.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D.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附近
【解答】A、图中甲饭后血糖含量升高且不易下降,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正确。
B、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饭后从C点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正确。
C、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为氨基酸,不能起到作用,不能口服只能注射,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后较长一段时间基本维持在90 毫克/100 毫升左右,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基本维持在90亳克/100毫升附近,正确。
故选:C。
13.人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缩手反射是天生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B.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
C.如果针刺后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图中C被阻断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解答】
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错误。
C、如果针刺后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有反射无感觉,反射弧结构完整,有关于感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图中C被阻断冲动无法传到电脑,不能形成感觉,C正确。
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D正确。
故选:B。
14.为了探究植物的某种向性运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目的:探究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
B.实验设计:尚不完善,还需要设置对照组
C.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植物茎的生长方向
D.实验结论: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沙漠植物
的根系长得很深?”
【解答】
A、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A错误;
B、图示表示一组以水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比较科学,B错误;
C、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没有其他因素(例如光照等)的影响,不需录记录幼苗茎的生长方向。C错误;
D、由图示可见:根表现出向水性,沙漠中严重缺水,浅层几乎无水,沙漠植物只有将根系向下伸长到很深才能获得水分,保证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D。
15.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神经系统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指神经元 B.③能对语言和文字作出反应
C.②表示脊髓 D.④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活动
【解答】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①指神经元,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③表示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因此②表示脊髓,C正确;
D、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控制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活动,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如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结构。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 反射活动(选填“条件”或“非条件”)。
【解答】人体反射弧中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中央处理器),CPU控制机械装置操控车辆行驶。所以CPU功能类似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当人驾驶汽车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完成此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人大脑皮层内。因此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模式时,红灯路口汽车会自动刹车停车,该过程类似于人体的条件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神经中枢;条件
17.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图中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口径.请据图回答:(1)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    中的形状;
(2)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    中的形状.
【解答】(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C图,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
(2)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如图A.
故答案为:(1)C;(2)A
18.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电流,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后夹住闯入的昆虫。
(1)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    (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    (填“不同”或“相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生活在非常贫瘠土壤的捕蝇草本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当单侧光照射时候,捕蝇草也有向光性。原因是其茎的背光处生长素    (填“大于”或“小于”)向光处。
【解答】(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向光性。因此,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不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因此,捕蝇草也有向光性的原因是其茎的背光处生长素大于向光处。
故答案为:(1)感性(2)不同(3)大于。
19.如图甲是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请回答:
(1)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2)在早晨进食前,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约为90毫克/100毫升。饭后一小时,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B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解答】(1)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AB段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使其分泌胰岛素,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2)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90mg/100mL。饭后1小时(AB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人体内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糖的代谢。
故答案为:(1)效应器
(2)人体吸收了大量葡萄糖;胰岛素分泌不足
20.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是人神经系统中脑的结构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酒精对图中人脑中的    (填数字)有麻痹效果,从而使身体的平衡性、动作的协调性变差。
(2)某人酒后驾驶发生车祸受伤,医生检查发现,针刺其下肢感觉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说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已受损伤。
(3)科学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会损害人体的消化、神经等系统,还会损伤甲状腺、睾丸、垂体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当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会引起    疾病。
【解答】
(1)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酒精对图中人脑中的②小脑有麻痹效果,从而使身体的平衡性、动作的协调性变差。
(2)某人酒后驾驶发生车祸受伤,医生检查发现,针刺其下肢感觉不到疼痛,但膝跳反射正常,痛觉是大脑内形成的,脊髓无法将神经冲动上传给大脑,说明此人脊髓的传导功能已受损伤。
(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得甲亢。
故答案为:(1)②;(2)传导;(3)甲亢。
21.一只生活在室内的狗常常会扒地毯试图埋藏一块骨头,这是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它形成了
   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解答】狗埋藏食物是狗的储存食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而乌鸦开始看见稻草人害怕,后来发现稻草人并不对其构成威胁,所以就不害怕了,这是乌鸦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先天性;后天学习。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每天均匀地浇适量的水,在B盆植株的右侧(如图)每天浇适量的水。放置两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根的分布。
(1)作为对照组的是    盆蚕豆苗;
(2)若出现    现象,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3)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以下建议,合理的是    
A.为便于直接观察,选用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
B.为避免光照的干扰,需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为寻找普遍规律,选用多种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请利用本实验结论解释:沙漠中的植物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解答】
(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作为对照组的是A盆蚕豆苗;
(2)植物的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若出现植物的根向右生长现象,说明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3)
A、植物的生殖具有向性,选用透明的装置进行实验时,光照会干扰实验结果。A错误。
B、为避免光照的干扰,需在黑暗处进行实验,植物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正常生长。
B错误。
C、对照实验要设置重复多次实验,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寻找普遍规律,选用多种植物进行重复实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C正确。
故选C。
(4)请利用本实验结论解释:沙漠中缺乏水分,分布其中的植物的根只有长得很深才能吸收到生长需要的水分
故答案为:(1)A(2)植物的根向右生长 (3)C
(4)沙漠中缺乏水分,植物的根只有长得很深才能吸收到生长需要的水分
2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但长期注射胰岛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一定伤害。因此有人提出:“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就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进行了探究。请你帮助该小组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完成下列问题。以下是实验设计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饲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 定时饲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的目的是    。
(2)请将实验设计方案中b步骤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选填“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口服适量的生理盐水”)。
(3)按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仅用甲、乙两鼠进行实验,为什么不科学?   。
【解答】
(1)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健康小鼠的胰岛破坏的目的是避免小鼠自身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口服还是注射胰岛素,所以给甲鼠每次喂食前应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口服的胰岛素未发挥作用,不能治疗糖尿病。
(4)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因此实验过程中,每组分别各取了1只小鼠是不合理的。
故答案为:( 1 )避免小鼠自身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4)实验对象数量太少,会出现偶然性。
24.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    。
【解答】
(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故答案为体温调节;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包括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热量从体内被带到体表,故答案为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四、综合题:(共20分)
25.图甲和图乙为因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身材异常矮小的两位儿童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幼年时体内    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图甲);若幼年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症(图乙)。若不及时治疗,未来二人(同龄同届生)参加同一年当地的中考,更有机会考上当地优质高中的是    (填“甲”或“乙”)。
(2)随着疾病诊治越来越精细化,越是大医院细分科室越多。若您是导医台志愿者,除儿科外,您还会推荐他们前往    (填“消化内科”、“神经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解答】
(1)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甲侏儒症,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乙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若不及时治疗,未来二人(同龄同届生)参加同一年当地的中考,更有机会考上当地优质高中的是甲。
(2)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垂体和甲状腺都是内分泌腺,除儿科外,他们还可以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故答案为:(1)生长激素;呆小;甲;(2)内分泌科。
26.如图甲是人体散热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
(1)人在运动中,产热主要来自于    。(填“骨骼肌”或“内脏”)
(2)t1~t2,散热量增加,此时人体皮肤表面的血管状况为图乙中的    。
(3)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下保持体温,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解答】
(1)人体在安静下,产热量最多的是内脏,因为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内脏器官也是时刻在工作的;人的运动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人体在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要剧烈的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做运动,需要的能量多,因此产热将明显增加。
(2)t1~t2环境温度下降,血管收缩,血管状况如C。
(3)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而维持人体体温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1)骨骼肌。(2)C。(3)等于。
27.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
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
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   。
(2)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解答】
(1)洛文教授根据黄脚鹬的首次产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测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因为每年同期的气温是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根据图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故答案为:(1)变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
(2)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
(3)不合理,只进行了一种候鸟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