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教科版)——实验题(吉林)(23-24·吉林·期末)小华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了两个摆绳长度分别为15厘米和30厘米的摆,观察并记录两个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数据见下表。摆动次数摆绳长度(厘米) 第1次 第2次 第3次15 20 20 2030 13 14 14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2.根据实验记录,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摆,15秒内的摆动次数不变B.摆绳越长,15秒内摆动的次数越多C.摆绳越短,15秒内摆动的次数越多3.根据实验数据,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 )。A.小于15厘米 B.为15-30厘米 C.大于30厘米(23-24·吉林白城·期末)两个小组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来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第一小组:准备两根长度分别是30厘米和50厘米的粗细相同的木条,用同样长短的摆绳把它们竖直悬挂起来(如图1)。第二小组:分别将3个相同的金属片固定在3根50厘米长的木条的不同位置上,用同样长短的摆绳将它们竖直悬挂起来(如图2)。0-10秒 10-20秒 20-30秒 30-40秒A摆 10次 10次 10次 10次B摆 8次 8次 8次 8次图1 图24.通过表1数据发现:同一个摆,在每个1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 的。通过比较还发现:AB两个不同的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 的。5.第一小组的A、B两个摆中,摆长较长的是 ,摆动较快的是 。6.将第二小组的A、B、C三个摆按摆动快慢(由快到慢)排序: 。7.通过第二小组的研究发现:金属圆片在木条上的位置越高,中心的位置也越 (选填高或低),摆长就越 (选填长或短),摆的摆动就越 (选填快或馒)。8.第一小组的B摆如果用60厘米的木条替代,那这个摆10秒内摆动次数 。A.大于8次 B.小于8次 C.也是8次你判断的理由是 。9.第二小组学生测了b摆10秒内摆动7次,如果想让摆变慢,下列不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A.金属圆片往下移B.在b摆木条最下方再安装一个金属圆片C.在b摆木条最上方再安装一个金属圆片10.(23-24·吉林长春·期末)小明设计实验探究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不同的摆15秒内摆动次数摆 摆绳长度 摆动幅度 摆锤质量 摆动次数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①号摆 10厘米 40° 30克 20 20 21②号摆 30厘米 40° 30克 13 20 14③号摆 30厘米 40° 60克 14 13 13④号摆 30厘米 60° 60克 13 13 13(1)③号摆和④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2)由②号摆和③号摆得到的数据表明摆动快慢与( )无关。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中②号摆填错了一个数据,你认为第( )次的数据是错的,请你写出一个可能的数据:( )。(3)(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2-23·吉林·期末)图是小明制作的四个摆,请认真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11.小明想要探究“摆锤质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①号摆和( )号摆。12.用②号摆和④号摆进行对比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摆的快慢是否( )。A.与摆锤质量有关 B.与摆绳长短有关 C.与时间变化有关(22-23·吉林·期末)胜利小学的科学实验小组想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如下图所示。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根据图示和实验材料的提示,完成下列问题。13.他们先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小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再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 ),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 )上,用( )加热。最后观察“火上”喷发现象。14.实验中,番茄酱模拟的是( ),燃烧的酒精灯模拟的是地球内部的( ),土豆泥模拟的是( )。(选填“热量”“山体”“岩浆”)15.实验中,出现( )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A.火山口有气体喷出 B.火山附近温度升高 C.火山口慢慢隆起16.(21-22·吉林·期末)地震实验。小明准备了一些材料,准备做模拟地震的实验。①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子中。②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③观察发生的现象。④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1)小明模拟地震正确的顺序是 。(2)当小明拉开小盒子的两半会观察到( )。A.泥土没有变化 B.泥土裂开了C.泥土挤压得更紧了 D.泥土挤上去了(3)岩层的断裂、错动主要是由于( )。A.地壳板块的运动 B.海浪的冲刷C.台风的影响 D.风力的作用(4)小明进行的地震实验属于(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观察实验 D.重复实验17.(21-22·吉林·期末)光的传播实验。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①把三张有小孔的纸板排成一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②用手电筒照射在第一张纸板上,移动另外两张纸板,观察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所有纸板上的小孔照射到墙上。(1)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 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填“在”或“不在”)(2)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 (填“笔直”或“弯曲”)的光线。(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 。(4)下列词语涉及的光现象与上述结论不相同的是( )。A.凿壁偷光 B.雨后彩虹 C.月食18.(21-22·吉林白城·期末)以下是某校同学对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设计及数据。30秒钟内摆摆动次数的记录表实验次数 摆动的次数甲摆 乙摆 丙摆第一次实验(次) 46 28 18第二次实验(次) 46 28 18第三次实验(次) 46 28 18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在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必须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和 。(2)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测,摆绳长度最长的是 摆,摆绳长度最短的是 摆。(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什么关系?。(4)如果要制作一个1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我们选择上面乙摆比较合适,然后怎样调整?。19.(21-22·吉林白城·期末)为了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科学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如下:(1)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2)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3)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4)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5)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一个 实验。(填“对比”或“模拟”)(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加热时一般用 去加热。(3)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酒精灯加热模拟 深处高温的状态,加热之后番茄喷出来模拟 现象。(4)这个实验说明了 。20.(21-22·吉林·期末)新华小学五年一班的明明科学小组,对“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进行了探究,请也来参与研究。(一)填写完成下面“实验方案记录表” 实验方案记录表探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是否有关猜想与假设 ( )实验材料 铁架台 钩码 摆绳 秒表实验条件 改变条件 ( )不变条件 ( )(二)填写完成下面摆30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30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次数 摆绳长 摆绳中 摆绳短第一次 24 30 32第二次 21 29 32第三次 21 28 32平均值 ( ) ( ) ( )比较观察结果,我们发现 ( )根据上面你发现的观察结果解决问题:一个摆,原先摆动一次需要1.2秒,要使它摆动一次需要1秒,我们应该怎么做?。21.(20-21·吉林通化·期末)让手电筒的光分别从图①、图②B纸屏的圆孔处照入,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A纸屏上能看到光斑吗?(2)图②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在A纸屏上能看到光斑吗?(3)以上实验说明光的什么性质?参考答案:1.摆绳长度 2.B 3.B【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 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的速度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其他条件比如摆锤质量、摆动幅度都要保持不变。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所以摆绳越短,15秒内摆动的次数越多,摆绳越长,15秒内摆动的次数越少。同一个摆,15秒内的摆动次数不变。B选项符合题意。3.根据题干可知,摆绳长度为15厘米的摆15秒摆动20次,那么一分钟摆动80次;摆绳长度为30厘米的摆15秒摆动14次,那么一分钟摆动56次;所以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在15—30厘米。4.相同 不同 5.B A 6.a>b>c 7.高 短 快 8.B 其他条件不变,摆长增加,摆摆动速度变慢 9.C【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4.同一个摆在同样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证明单摆具有等时性。通过比较还发现:AB两个不同的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同的。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第一小组的A、B两个摆中,摆长较长的是B,摆动较快的是A。6.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得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得越快。第二小组的A、B、C三个摆a的摆绳最短,c的摆绳最长,故按摆动快慢(由快到慢)排序:a>b>c7.在第二组实验中,金属圆片在木头上的位置,决定了摆绳的长度。金属圆片在木条上的位置越高,中心的位置也越高(选填高或低),摆长就越短,摆的摆动就越快。8.第一小组的B摆由原来的50厘米换成60厘米的木条,其他条件不变,摆长增加,摆摆动速度变慢,那这个摆10秒内摆动次数小于8次。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第二小组学生测了b摆10秒内摆动7次,如果想让摆变慢,就要延长摆绳,可操作的方法有:1、金属圆片往下移。2、在b摆木条最下方再安装一个金属圆片。故C选项符合题意。10.摆动幅度 摆绳长度 摆锤质量 二 13或者14 ① ②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解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①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②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致。(1)③号摆和④号摆控制的变量是摆动幅度,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动幅度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摆锤质量。(2)②号摆和③号摆控制的变量是摆锤质量,研究表明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由于记录员粗心,表中②号摆填错了一个数据,第一次的次数是13次,第三次的次数是14次,但第二次的次数是20次,差距较大,所以第二次的数据是错的,可能的数据是13或者14。(3)①号摆和②号摆控制的变量是摆绳长度,研究的是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分析表中数据,摆绳10厘米的①号摆摆动次数比摆绳30厘米的②号摆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1.② 12.B【分析】真正的摆长是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1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锤质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唯一的变量是摆锤质量,所以应该选择①号摆和②号摆进行研究;12.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号摆和④号摆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短,所以研究的是摆的快慢是否与摆绳长短有关 。13.番茄酱 铁架台 酒精灯 14.岩浆 热量 山体或山 15.A【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13.他们先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小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再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模拟岩浆;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酒精灯是加热的工具,所以用酒精灯加热。最后观察“火上”喷发现象。14.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15.火山喷发实验现象依次是:土豆泥纹丝不动,土豆泥冒热气,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出现裂缝,番茄酱在洞口处冒出泡泡,番茄酱溢了出来。所以实验中,出现火山出现裂缝、冒气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16.(1)B-A-D-C (2)B (3)A (4)B【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火山—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地震—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解析】(1)由研究地震的模拟实验可知,正确实验步骤进行排序依次是:B.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A.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D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C.观察发生的现象,B-A-D-C。(2)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子中。当小明拉开小盒子的两半会观察到,发现泥土裂开了,断层地层裂开。(3)地震—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岩层的断裂、错动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4)这个实验是拿实际物品来模拟的,属于模拟实验。17.(1) 在 不在 (2)笔直 (3)沿直线传播的 (4)B【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解析】(1)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①把三张有小孔的纸板排成一列,中间隔一定的距离。②用手电筒照射在第一张纸板上,移动另外两张纸板,观察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所有纸板上的小孔照射到墙上。③我的发现:当纸板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当纸板上的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不能通过小孔照射到墙上。(2)为了观察到光在水中传播的清晰路径,老师会在水中滴入几滴牛奶或果汁,再用激光笔照射,这时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3)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4)凿壁偷光、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18.摆绳长度 摆动幅度 摆锤质量 丙 甲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将摆绳长度略微缩短一点,然后测量摆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若摆动次数少于60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摆动次数为60次。【分析】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解析】(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摆长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摆绳长度,其他条件比如摆动幅度、摆锤质量都要保持不变;(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丙摆摆速最慢,所以摆绳长度最长;甲摆摆速最快,摆绳长度最短。(3)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4)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乙摆一分钟摆动56次,想要摆动60次,所以将摆绳长度略微缩短一点,然后测量摆在1分钟内摆动的次数,若摆动次数少于60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摆动次数为60次。19. 模拟 外焰 火山 岩浆 地壳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地球内部岩浆涌动而喷发的现象【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解析】(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因为火山喷发无法人为操作,只能制作模型;(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加热时一般用外焰去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3)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深处高温的状态,加热之后番茄喷出来模拟火山喷发现象。(4)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20.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或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无关 摆绳长短 摆锤质量等 22 29 32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将摆绳缩(或变)短【解析】猜想与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或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无关。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这个实验改变条件是摆绳长短,不变条件是除了摆绳长短不同,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平均值是三个数相加除以三。摆绳长的平均值是22。摆绳中的平均值是29,摆绳短的平均值是32。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一个摆,原先摆动一次需要1.2秒,要使它摆动一次需要1秒,我们应该将摆绳缩短,摆绳越短,摆动越快。21.(1)能。(2)不能。(3)光以直线形式传播。【解析】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日食都是光沿着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图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在A纸屏上能看到光斑,因为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图②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在A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因为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以上实验说明光以直线形式传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