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浙江传统音乐》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浙江传统音乐》课件+素材-【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12课时
浙江传统音乐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六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激发对浙江传统音乐的探索兴趣,养成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习惯。
通过了解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在创作和传承音乐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了解传统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创作成果,培养尊重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观念。
提升对浙江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辨别浙江传统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浙江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统音乐。它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同去探寻浙江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吧!
知识引入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浙派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中华本土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尚书》中就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考古界曾出土过距今2000多年的古琴实物,古琴历史之久可见一斑。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根据地方特色和演奏风格,古琴分为不同的流派。其中浙派古琴尤为突出。
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当时,各地著名的琴师纷纷会聚临安,逐渐形成了以特殊的乐句、繁多的指法为演奏特点的流派,其演奏追求“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当时有位叫郭楚望的代表人物,不仅继承发展了传统的琴曲,还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等传世名曲,为浙派古琴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据古籍记载,当时学习古琴的人中,“习浙操者十或六七”,认为“浙操为上”“浙操多疏畅”。从此,浙派古琴在全国古琴流派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流传至今。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欣赏一首浙派古琴名曲,感受它“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浙东锣鼓
浙东锣鼓是一种吹打乐,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州、奉化、舟山等地,大约在明朝中期就已经盛行。传说,奉化的《将军得胜令》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人们欢迎戚继光平倭凯旋时演奏的乐曲。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浙东锣鼓最有特色的是锣鼓乐器。特别是嵊州的“五锣”奉化的“十锣”,都只由一人演奏,技巧十分复杂和高超。乐队演奏以笛子和唢呐为主、丝弦为辅,丝竹和锣鼓相间,有分有合,有静有动。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值得一提的是粗犷激越的舟山锣鼓。舟山锣鼓乐器配制齐全,两大主奏乐器分别是由十三面锣组成的排锣和由五面鼓组成的排鼓,演奏风格独特,音量对比鲜明。每逢渔民出海、新船下水、欢庆丰收,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庆贺。
新知讲解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浙东锣鼓的曲目丰富,形式多样。《大辕门》《将军得胜令》等表现的是将士凯旋、万民欢庆的场面;《划船锣鼓》《绣球》等体现的是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万花灯》则再现了佳节欢腾的景象,热烈奔放。
新知讲解
舟山锣鼓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浙东锣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在浙东地区,浙东锣鼓广泛应用于各种民俗活动中,如庙会、婚丧嫁娶、祭祀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浙东锣鼓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你认为浙东锣鼓与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上海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为主演奏的器乐。江南丝竹的乐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丝”乐器: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乐器:笛、箫、笙等;打击乐器:板、板鼓等。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轻、细、雅。各种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又互相协调,难怪人们常用“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等词语来形容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表演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江南丝竹的乐曲多来自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也有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我们从广播电视中常能欣赏到的《春江花月夜》《早晨》《采茶舞曲》等,都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新知讲解
古人有“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的说法。江南丝竹是江浙沪地区的特定产物,充分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特点。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文化传承与保护:江南丝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太仓市作为江南丝竹的发源地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进江南丝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太仓市城厢镇人张佳林(张介林)是江苏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努力和贡献对于江南丝竹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影响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艺术创新与发展: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四平路街道在探索江南丝竹的传播传承方式时,采取了“非遗进课堂”的模式,将江南丝竹引进中小学课堂,以此加深学生们对江南丝竹的了解与认知。这种创新的传承方式不仅让江南丝竹走进了校园,也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影响
探究新知
链接
知识引入
社会交流与融合: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也成为了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例如,四平青年江南丝竹队曾应邀前往日本大阪参加第四届中国音乐汇演活动,并被活动组委会特别授予优秀演奏奖。这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仅提升了江南丝竹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影响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你的家乡流行什么民间音乐?主要有哪些形式,有哪些曲目?找机会看一场演出,或者欣赏音频、视频,然后谈谈体会。
我的家乡是浙江,这里流行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江南丝竹、嵊州吹打和舟山锣鼓等。
江南丝竹: 《中花六板》《慢三六》等。
嵊州吹打: 《将军得胜令》等。
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等。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实施
你的家乡流行什么民间音乐?主要有哪些形式,有哪些曲目?找机会看一场演出,或者欣赏音频、视频,然后谈谈体会。
在欣赏浙江民间音乐后,我发现这些民间音乐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江南丝竹像是江南水乡的一幅淡雅画卷,用音乐描绘出江南的柔美与细腻。嵊州吹打则充满力量感,从那热烈的演奏中能感受到民间艺人的激情与活力。舟山锣鼓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仿佛把听众带到了海边。这些民间音乐是浙江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音乐传承着当地的文化、历史和民俗风情,是非常珍贵的艺术遗产。
知识拓展
浙江的传统戏曲
越剧源于浙江绍兴,是著名剧种。唱腔优美、表演细腻,从男越剧发展为女越剧。代表剧目有《梁祝》《红楼梦》《西厢记》等,国内国际都受欢迎。其音乐唱腔有江南特色,表演注重情感与角色塑造,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知识拓展
浙江的传统戏曲
婺剧是浙江金华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著称。婺剧的代表剧目包括《三打白骨精》、《包公赔情》等,这些剧目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寓意而深受观众喜爱。婺剧的音乐和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演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常常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拓展
浙江的传统戏曲
绍剧是浙江绍兴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而著称。绍剧的代表剧目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这些剧目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刻的寓意而深受观众喜爱。绍剧的音乐和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表演艺术注重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常常通过细腻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知识拓展
浙江传统音乐的现状
近年来,浙江传统音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例如,2024年9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了“非遗薪传”第二届浙江传统音乐暨戏曲音乐新创作品展演活动,旨在加快推进文化基因活化,打造“重要窗口”新时代文化标识。此外,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传统音乐专业委员会也在杭州良渚国研中心正式成立,旨在推动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并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浙江的传统音乐?
作为学生,保护和发展浙江传统音乐可从多方面着手。首先要学习了解其历史、文化等知识,然后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宣传。积极参与传统音乐的演出和活动,并且尝试将传统与现代音乐创新融合,增强吸引力。同时通过参加培训、比赛提升自己技能水平,培养更多传承人才,让浙江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课堂总结
1
学习新知引入
浙江传统音乐
2
学习浙江传统音乐
3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4
完成课堂练习
5
进行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浙江传统音乐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课后聆听或观赏一个浙江传统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
课后作业
2、你认为和流行音乐相比,传统音乐会过时吗?
33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