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案(含答案) 202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学案(含答案) 202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大单元纵横
政治 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欧洲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 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了纠正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考情回放
时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题序 — 19(2)(3) 19(2) 14(3) —
题型 — 材料题 材料题 材料题 —
分值 — 6 4 1 —
知识点 — 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新调整的表现及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在韩国驻军的原因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及实施霸权主义的特点 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提高自身国际地位采取的措施 —
考查热度 ★★★
趋势分析   本单元是陕西中考的中频考点,主要考查冷战政策、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命题素材以文字材料为主,也涉及图片,题型以材料题为主。 2025年重点关注美苏冷战的表现、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的联合、苏联解体、万隆会议、“非洲年”等知识点。
1.(2023·陕西)历史课上提到“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年”等关键信息。据此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历程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2022·陕西·节选)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反对霸权 和平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 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郭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与总结》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原因,并概括二战后美国实施霸权主义的特点。
回归教材
美苏冷战对峙  [九下P74~77]
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含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2)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力量逐渐壮大,国际地位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目的 美国想要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重点区域 欧洲
形成过程 序幕 “ ”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著名的“ ”,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开始 杜鲁门主义 时间 1947年3月
内容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
实质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影响 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发展 马歇尔计划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
提出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 制度
影响 (1)西欧: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稳定了欧洲的社会秩序;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2)美国: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加稳固,同时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评价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基本 形成 德国分裂 时间 1949年
背景 (1)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 (2)1948年,“柏林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德国分裂
分裂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或“东德”)
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高潮 建立北约 目的 为推行杜鲁门主义、有效实施冷战政策,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
建立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署《 》,建立了北约,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冷战达到高潮
最终 形成 华约成立 背景 1955年,北约决定吸收处在东西对抗最前沿的联邦德国,苏联和东欧国家受到巨大威胁
形成 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缔结了《 》,以苏联为首的政治军事同盟——华约正式成立
影响 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结束 苏联解体 1991年,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特点 (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两极格局中,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3)美苏冷战是两极格局斗争的重要形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孤立
表现 形式 政治对抗;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对立;局部热战;等等
影响 积极:(1)在冷战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3)为世界其他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从而促进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消极:(1)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了局部战争
美苏 争霸 阶段时间 特点 原因 表现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时而缓和,时而紧张,美国占优势 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远不及美国;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1)缓和: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2)紧张:“柏林危机”和德国分裂;1962年,发生了古巴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苏联: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增强 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经济危机的打击,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美国从越南撤军,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联入侵阿富汗,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苏联:经济下滑并逐渐陷于停滞状态;侵略阿富汗,使其负担沉重;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策略 美国:经济复苏;里根政府政策转变,采取强硬态度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东欧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和平演变”战略;苏军撤出阿富汗;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
对霸权主 义的认识 (1)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与安全构成威胁,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世界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爱好和平,远离战争
欧洲的联合 美国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特点
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一、欧洲的联合  [九下P79~80]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目的 促进经济发展,维护自身安全,提升国际地位
趋势
影响 (1)对欧洲:①政治上,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②经济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2)对世界:①经济上,有力地推动了 ,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起了示范作用;②政治上,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促进了 趋势的发展
二、美国的发展 日本的崛起  [九下P80~81]
美国的 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以 和 为特征的“新经济”,经济进一步发展
日本的 崛起 原因 (1)外部: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 ”;②美国的扶持;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美国大量军需订单 (2)内部: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表现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 (1)积极: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2)消极: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九下P81~82]
四、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特点  [九下P79~82]
1.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其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美元取代英镑、发起和筹建“关贸总协定”等)。
3.资本主义的内部调整,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变革。
4.资本主义外部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跨国公司)。
5.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九下P83~84]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概况
(1)1947年,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此控制东欧各国。
(2)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 ”,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缔结《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苏联解体  [九下P84~85]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赫鲁晓 夫改革 时间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重点 经济(农业)领域
主要 内容 (1)政治: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经济:进行了一些改革①农业,发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 ,改行收购制。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影响 (1)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积极: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勃列日涅 夫改革 时间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 重点 重工业,尤其是军事方面
主要 内容 (1)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 方面
影响 (1)积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军事、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 (2)局限性:①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戈尔巴乔 夫改革 时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 重点 前期集中在经济改革方面,后转向 改革
内容 (1)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2)政治: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影响 (1)国内: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2)国际:引发东欧政局剧烈动荡
苏联解体 时间 年底
原因 (1) 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2)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3)西方国家推行“ ”战略;等等
标志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影响 标志着 瓦解,冷战结束,促进了世界 趋势;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启示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的改革需要符合国情并采取灵活的改革策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三、东欧剧变  [九下P85]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20世纪80年代末,受 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自身的历史。
2.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万隆会议 “非洲年”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九下P87~89]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万隆会议 时间 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背景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2)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普遍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概况 (1)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2)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提出的“ ”方针,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影响 (1)对亚非国家: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对世界: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3)对中国: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非洲年” 兴起 (1)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总统 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非洲年” 高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 ”
继续发展 1990年, 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影响 沉重打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独立后面 临的问题 (1)政治上:管理延续殖民地时期的行政管理组织和立法制度,缺乏凝聚力 (2)经济上:旧的经济秩序不利于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3)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水平落后,没有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
拉美人民 维护国家 主权的 斗争 古巴独立 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之后,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巴拿马 收回运 河区主权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2)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3) 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项目 中国改革开放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形势恶化
时间 1978年开始 1985年开始
领导人 邓小平 戈尔巴乔夫
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全盘否定
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 由于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结果 取得巨大成就,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导致苏联解体
启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3)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 (4)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参 考 答 案
真题精粹
1.B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特点:政治上,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干涉别国内政,发动“和平演变”,颠覆别国政权;经济上,美国通过控制世界经济,运用经济制裁手段,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军事上,美国发动一系列战争,造成地区动荡,威胁着世界安全;思想文化上,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宣传其价值观;后果上,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回归教材
知识点1
铁幕演说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资本主义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苏联解体 导弹危机
知识点2
马歇尔计划 欧洲共同体 欧元 1993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 全球化 信息化 和平宪法 1968 英国 国家福利制度
知识点3
经互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垦荒运动 义务交售制
军事 政治体制 多党制 1991 苏联模式 和平演变 两极格局 多极化 戈尔巴乔夫改革
知识点4
1955 求同存异 纳赛尔 非洲年 纳米比亚 199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