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含答案) 202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含答案) 202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大单元纵横
政治魏、蜀、吴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政权分立;西晋短暂统一全国后又陷入分裂局面;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
经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缩小,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思想文化科技文化(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数学及科技成就;书法、绘画与雕塑)有显著进步
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北魏孝文帝改革)
回归教材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七上P81~83]
通过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赤壁 之战 背景 200年,曹操取得 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概况 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组成的联军在赤壁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 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 鼎立 形成 魏(曹魏),220年, (曹操之子)建立;蜀(蜀汉),221年, 建立;吴(孙吴),229年, 建立
统治 措施 (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影响 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的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了解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七上P85~96]
二、人口的南迁  [七上P86~88]
时间东汉末年开始,东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
原因东汉末年开始,北方连年战乱,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
概况(1)中原人口南迁:西晋 (事件),中原人口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影响(1)促进了 ,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2)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上P91~92]
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原因 (1)社会环境:江南地区的社会比较安定,战乱较少 (2)人口、技术: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3)地理环境:江南地区的 优越 (4)统治政策: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5)民族关系:南北方人民的交往和共同开发
表现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海外贸易:①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②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同天竺以及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交往
影响 为我国 的南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一、淝水之战 [七上P93~94]
年, 与东晋交战,东晋以少胜多。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94~95]
背景(1)439年, 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鲜卑拓跋部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目的(1)根本目的: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直接目的: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社会矛盾
措施(1)迁都:494年迁都 (2)移风易俗:①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鲜卑语;②穿汉服,以 代替鲜卑服;③改汉姓,改鲜卑姓为 ;④倡联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性质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影响促进了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鲜卑政权的 进程
三、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七上P95~96]
表现(1)生产、生活方式: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互相学习生产技艺,汉人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2)文化交流: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 (3)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意义(1)对民族关系:随着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对中华文明: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3)对后世统治: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项目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使秦国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缓和矛盾,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特点 废除旧的奴隶制度,建立新的封建制度(县制等) 直接借鉴中原地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政策
侧重点 富国强兵 改革制度、移风易俗
作用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相同点 性质 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结果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农历 祖冲之 书法艺术 绘画与雕塑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农历  [七上P97~98]
《齐民要术》 作者 北朝
主要内容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评价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历 中国古代的历法,也称“夏历”。汉武帝时,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及计算方法,此后一直沿用。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又称“ ”
二、祖冲之  [七上P98~99]
简介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数学成就(1)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 》一书中
天文历法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三、书法艺术 绘画与雕塑  [七上P99~101]
书法艺术 (1)曹魏:①书法家 (独创楷书书法)和 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②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2)东晋:王羲之,东晋时期书法家,他的代表作《 》被称为“ ”,他被后人誉为“ ”
绘画 东晋的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阳的
参 考 答 案
回归教材
知识点1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 曹丕 刘备 孙权 卫温 夷洲
知识点2
八王之乱 民族交融 黄河流域 北方人的南迁 自然条件 建康 经济重心
知识点3
383 前秦 北魏 洛阳 汉语 汉服 汉姓 民族交融
封建化
知识点4
贾思勰 农书 农历 圆周率 缀术 大明历 锺繇 胡昭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 顾恺之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