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平遥县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试题(卷)
八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总分


得分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8
选择题。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有人评价“此次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
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长达150多年之久。此战”是指

A.雅克萨之战
B.黄海大战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2.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

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
g
C.“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D.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
3.如图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双羊尊”,曾经收藏在清代北京皇家园林。但1860年它惨遭

掠夺,现藏于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当年它“惨遭掠夺”是因为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

C.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
4。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说:“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
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农民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提出向西方学习
C.奖励技术发明
D.开设新式学堂
5:太平天国制定了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见下图),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支持资本主义发展
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
C.主张改革中国内政

D.解决了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6.有学者在评论洋务运动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
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A.从根本上触动了封建统治制度
B.巩固和维护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开辟了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D.完全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19世纪中后期
右图是小华同学绘制的示意图,
西北的新最大部分地区

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
该图的主题可能是
柏率军占领
A.内忧外患
西
》东
B.边疆危机
1874年日本
C.救亡图存
1885年后英国加紧
侵路中国台湾
了入侵西藏的活动

D.反抗侵略
8.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
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
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了致力于数国图存
9.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
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动弹起来
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C.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
10.联军统帅瓦德西曾说:“中国群众…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
与兵力,可以统领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说“中国群众.
尚有无限蓬勃生机”的理由是
A。清政府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武装势力过于弱小
C.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D.义和团运动打击了侵略者的器张气焰
1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
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安庆起义
B.武昌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2.表格可以直观反映历史,下表反映了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
B,民国初年自然灾害严重
C.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
D.民国初年财政收入困难
从尔工h、平遥县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A A B C B D B D B C A D C
16.(1)虎门销烟::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虎门销烟是 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伟大禁烟
运动,将收缴的鸦片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
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五四运动: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天安门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
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
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评分标准:答出时间、地点、经过、意义、影响的任意一点得 2分,共 4分
(2)邓世昌:1894 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
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将士英勇作战,其后弹药用尽,壮烈牺牲。(2 分)
左宗棠:19世纪 60年代-70 年代新疆危机,左宗棠发兵平乱。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
的策略。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西北渡过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西北边
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评分标准:答出主要事迹即可得分。
共同精神: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2 分)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3)圆明园:圆明园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大量文物被掠夺,这一历史事件反映了近
代中国遭受的屈辱和损失。圆明园的遗址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展示了中国
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与独特魅力。
评分标准:答出相关事件、危害和警示意义任意两点得 4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0 年--1911年,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
苦战一昼夜。因寡众悬殊,起义失败。这次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
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评分标准:答出时间、经过、意义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17. (1)变化:由东南沿海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2分)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影响:两次战争都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都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都使中国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都加剧了中
国的社会矛盾,使反侵略反封建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生产
方式。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得 4分
(2)原因:《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
侵略方式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2分)
(3)条约:《辛丑条约》(2 分)
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2分)
认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
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条款赔款以
各种税收为担保,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列
强侵华的大本营。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18. (1)原因:孙中山早年从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提出三民主义,是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成立了中
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领导了二次革命,鼓舞更多的志士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这一系列活动让她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三点得 6分
(2)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
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它的基本
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得 4分
(3)积极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
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
改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三点得 6分
19. (1)内容:图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自强
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近代民用工业等;创办新式学校等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图二:戊戌变法:变法图强;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学习君主立宪制度;改革财政,废除八
股;训练新式军队等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共同点: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主张发展工业、建立新式军队,创
办新式学堂;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2)材料一:民主、科学(2分)材料二:爱国;进步;民主(2分)
联系: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 分)
评分标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2分
(3)例: 救亡图存 民族抗争
事件: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提
出各种救国方案。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目的,变法运动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1915年陈独秀掀起了一场思
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总之,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任务。无数中国人在寻求救国的道路矢志
不渝,进行各种尝试,为民族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后辈敬仰。
(任意选择三个历史事件,根据事件发生的背景、影响等进行说明,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