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银川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 对物理学家来说,暗物质是一个巨大的未解之谜:尽管它构成了宇宙中85%的物质,但却无法被观测到。这是因为暗物质无法和光发生作用,而构成星球和我们身体的正常物质却很容易在光线下被观测到。暗物质只能根据引力的变化,或者对普通物质的影响来推断其是否存在。下列有关暗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暗物质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暗物质不能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③“暗物质”的概念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其出现是一个渐进的、不显著的过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 2023年12月7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称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科学家们深入分析后发现,这是一块复矿碎屑角砾岩,由来自月球高地和月海的不同岩石碎屑组成,是了解月壳的复杂岩性的理想对象,也是我国开展月球样品研究的重要补充对象,可以进一步了解月壳的演化历史。材料表明(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③南极格罗夫山上的陨石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 “探索世界的本质”中体现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下列说法能够论证其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世界本质是独立存在“绝对精神” ②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③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④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A. ①→③→② B. ②→③→④ C. ④→②→③ D. ④→③→②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雨是欢快欣喜的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的雨是为别离伤心的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雨是豪放豁达的雨。这说明( )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源于诗人的主观创造②大自然的雨是诗人独特审美不可缺少的基础③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④诗人对自己人生境况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近年来资本市场财务造假出现了很多新手段,打击和防范财务造假也面临新的形势和问题。针对资本市场各方深恶痛绝的财务造假,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I7项具体举措,释放“惩防并重”政策信号。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④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土地解冻,雨水滋涧,春雷始震,动物从冬眠之中苏醒过来,惊蛰便是因为这些物候变化而得名。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忙碌开始的时节。由此可知( )①春雪始震、蛰虫苏醒与春耕播种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将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④古人依据节气的物候变化把握自然变化规律,掌握农时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在自然界中,植物亦有“爱”和“恨”。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他们发出的气味可相互驱逐害虫;玉米和豌豆间作,二者生长健壮,互相得益;而有些植物间则“水火不相容”,彼此都有“血海深仇”,卷心菜和荠菜是一对势不两立的仇敌,相处后会两败俱伤;水仙和铃兰休想为邻,长在一起会“同归于尽”。植物的“爱”和“恨”就是植物的相生相克,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联系是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8. 从2004年至今,中国探月工程已立项20周年。2019年1月,嫦娥四号突破月背着陆这一世界难题;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北半球成功采回迄今“最年轻”的月壤。2024年6月,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挖土”,随后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探月工程历时17年的“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量的积累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每一次质变都为新的量变开辟了道路④新事物是在否定其他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下列古语与如图漫画中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③乱生于治,怯生于勇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经过40多年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怎么办 一言以蔽之,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方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上述评论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①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②不同事物的矛盾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③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④果断抓住时机,就能实现事物飞跃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1. 南海深处,水下1500米,散落的青花碗、珐华梅瓶……琳琅满目(如下图)。我国考古团队借助科考船,首次使用长基线水下信标定位系统,完成水下千米级深度的沉船考古,再现了明代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完善了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航线的历史链条。可见( )①考古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考古成果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考古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考古研究畅通了海上贸易联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沙正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和矿物。这项研究填补了在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地面观测证据的空白,对了解火星气候演化历史、寻找宜居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新发现印证( )①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也有可能被推翻②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③科学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④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3.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因历史问题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造成农村人居环境较差,这是“千万工程”提出的现实基点;改变农村风貌差的现状,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千万工程”实施的奋斗目标;通过改水、改厕、绿化、亮化、农房改造、基础设施拓展,使得乡村生态优美、宜居宜业,这是“千万工程”推进的方式方法。从问题提出到目标确定,再到路径探索,“千万工程”的每一步都( )①印证了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标准②遵循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③说明基于实践的认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尊重规律和顺应人民意愿相结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随着新型消费的蓬勃发展,一些新问题也相伴而生,为了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可操作性,有效回应社会关切,市场监管总局配合司法部起草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于2024 年 7 月 1 日起生效。这表明( )①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部分的变化能推动整体的发展③认识的目的是推动实践发展④理性认识推动事物的发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2024年,OpenAI发布了首个文生视频(通过文字描述,AI直接生成视频)模型 Sora。Sora模型不仅能理解用户在提示中所要求的内容,还能理解这些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表示,他们正在教A1理解和模拟运动中的物理世界,目标是训练模型来帮助人们解决需要现实世界交互的问题。材料表明( )①模型 Sora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的意识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③文生视频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④新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6. 2024 年7月 10 日,重庆大学印明柱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最大规模的泛癌种脉管系统全息细胞图谱,为充分理解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提供了全景视角,同时为临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提供了科学方案。这表明( )①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任何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会因时而变③真理性认识服务于社会实践才有实际意义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7. 2024年7月,中国科学家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约为1.9万光年。这一数据颠覆了过去“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的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对比研究新的维度,将对银河系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这说明( )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②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8. 我国科学研究团队经过18年持续研究,发现了玉米和水稻具有趋同选择的同源基因,即玉米KRN2和水稻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可以通过相似的途径提高产量。基于这一重大发现,研究团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解析了玉米和水稻驯化、改良过程中趋同选择的遗传规律,为未来作物育种提供了重要依据。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理论可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③真理性认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④理论在实践指导下沿着科学方向不断深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③劳动是经济制度基础④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0.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钱包越来越鼓、饭碗越来越稳,具备了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成为现实需求。由此可见(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目的和动机决定②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 为治理学科类的隐形变异培训班,提高校外培训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处罚程序和执行,执法监督等作出了规定,形成了对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全方位全链条监管。《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出台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状况,促进生产力发展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3. 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据此回答24-25小题。24. 《决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改革实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②改革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改革为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经验④党领导人民通过改革调整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5. 《决定》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②党积极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改革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③党着眼长远,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④党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6. 怎样进火车站刷票,怎样在机器上挂号等,是一些人可能遇到的“生活挑战”。一位博主切中这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广泛存在的生活需求,制作了系列短视频,收获大量关注与点赞,带来一股正能量。该博主( )A. 创作的短视频帮助他人实现了人生价值B. 创作的短视频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C. 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己的物质追求D. 既满足他人、社会需要,也得到社会对其价值承认27. 自2022年起,某省通过财政资助演出的方式,对26个濒危戏曲剧种实施抢救工程。对此,有人叫好,认为能传承传统文化;也有人反对,认为应该由市场选择,濒危并最后消亡的本就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争论表明( )①人们所处的不同立场导致不同的价值判断②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③事物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④价值观能够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8.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考察红旗渠时,强调“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这要求新时代青少年( )①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用实干书写拼搏的华章②放弃“自我实现”,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③充分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行稳致远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9. 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人行道上停车、电动车“飞线”充电……这些小微违法行为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微违法行为看似不起眼,但带来的潜在风险却不容小觑,绝不能微小视之。小微违法不能“微小”视之是因为( )①“微小”视之源自于错误的法治意识②“微小”视之决定了小微违法的发生③小微违法不断积累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④小微违法是在“微小”视之的基础上作出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0.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运动员们胸怀伟大祖国、矢志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为运动健儿们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点赞。这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其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的引领作用②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选择③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要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这一根本途径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二、主观性试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津冀三地山水相连,共有43条跨界河流。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全面加强河湖治理的联防联控,通过设立跨界河湖长,建立联合巡河、联席会议、联合水质监测等执制,真正将“分段治水”变为“全域治水”。十年来,三地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京翼两地先后签订两期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年又签订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保护长效机侧。津冀两地也先后签订三期引澳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湖河、白河、漆河、永定河流战生态补偿全覆盖,区域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入了快车通。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京津冀三地协同治水对我国生态治理的启示。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林占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菌草科学的研究、菌草技术推广、扶贫、援外和国际合作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了食用菌栽培技术,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栽培食用菌需要先砍树,用树木做成菌棒,再在菌棒上播菌种,为此我国每年要砍伐700万立方米以上的阔叶林。种了香菇,就少了树木,“菌林矛盾”突出。为了破解“菌林矛盾”,从1983年起,从事农林方面研究的林占熺率领研究团队尝试用草代替木头养菌,在3万多种草本植物中筛选培育。经过反复试验,历经三年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86年获得成功。菌草营养丰富,除了栽培食药用菌,更重要的是直接减少了木材砍伐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近年来,菌草技术从国内走向国外,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林占熺团队是如何成功研制出菌草技术的。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又是解决信访反映问题的关键。2003年9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接待群众,开创了“省级领导下访接访”的先河,推动形成了“浦江经验”。“浦江经验”把信访工作中原先的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主动下访,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公开透明、畅通渠道,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到许多主动啃掉“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20年来,“浦江经验”从浦江一地推广至全国,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当前,在广大基层,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即使是老问题,也常常会有“新变种”。新时代学习践行“浦江经验”,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群众在哪里,目光就锁定在哪里;矛盾在哪里,脚步就走到哪里。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路线的知识,分析“浦江经验”为什么日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处处革命旧址、一段段革命往事、一件件革命文物,都诉说着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在全媒体时代,年轻人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审美情趣都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互联网和科技加持下,更多革命文化场馆选择了更亲民、更时尚的展览叙事方式和展陈形式,让每一件革命文物变得“可触达”。浙江南湖革命纪念馆,实景还原了一九二一年“嘉兴火车站”的历史场景;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声光电模拟“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战争场景;陕西金延安景区运用AR等技术手段再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生动画卷。先辈们抛洒热血的地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一处处革命文化场馆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年轻人循着故事来、带着信仰走,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各地革命文化场馆“可触达”的体验活动对年轻人的影响。银川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答案】A2.【答案】D3.【答案】D4.【答案】C5.【答案】A6.【答案】C7.【答案】D8.【答案】A9.【答案】D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B20.【答案】B21.【答案】C22.【答案】B23.【答案】D【答案】24. B 25. C26.【答案】D27.【答案】B28.【答案】B29. 三【答案】D30【答案】A二、主观性试题(共40分)31.【答案】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生态治理整体,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互助合作,实现生态治理最优目标;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全域生态提升。32.【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菌草技术的认识来源于林占熺团队不懈努力的试验。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林占熺团队立足社会需要选择研究“菌林矛盾”课题。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林占熺团队尝试用草代替木头养菌,经过反复试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获得成功。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林占熺团队研究菌草技术最终是为了破解“菌林矛盾”。⑤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菌草技术的发现直接减少了木材砍伐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3.【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浦江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直面人民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因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4.【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会影响人们的认识评价及行为选择。体验活动使年轻人感受先烈为民族国家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年轻人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历史必由之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